合歡越嶺古道遺留下最完整的一段|#和雲一起散步
腳踩大理石,雲霧在身邊繚繞,世界各地許多旅人都為它而來──#錐麓古道 堪稱台灣步道界之星,五百公尺落差的大斷崖,等同於站在與台北101同高的峽谷上,走起來驚心動魄。今日雖然旅人趨之若鶩,但追溯回日本佔領時期,古道卻承載著一段傷痛的記憶......
-
【#精選台灣9條古道 穿山入海走進文化故事中】
👉https://bit.ly/3zveVHj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00的網紅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遊日期:2021/05/08 - 太魯閣經典款:斷崖上的「錐麓古道」 這條堪稱台灣最美的步道,站在超過 500 公尺落差的斷崖上,等同於站在與台北101同高的峽谷上,和雲一起散步。立霧溪經年累月的沖洗,切割出壯麗斷崖和峽谷,是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居高臨下的震撼,是太魯閣必去的景點! 人文歷史 古道背...
合歡越嶺古道 在 熱情寶島旅行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先筆記喔
每當有人問我太魯閣哪裡好玩,我都會說走步道最好玩,而這麼多步道裡面最輕鬆的就是這條超過百年的合歡越嶺古道,其中這條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還可以站在斷崖上,俯瞰立霧溪谷與綠水河階.絕對是親子旅遊必走路線!合流也是超美的露營聖地喔!
全文閱讀:https://taiwantour.info/%e8%8a%b1%e8%93%ae%e6%99%af%e9%bb%9e%e6%8e%a8%e8%96%a6-%e9%a9%9a%e9%9a%aa%e5%8b%95%e9%ad%84%e7%9a%84%e7%99%be%e5%b9%b4%e6%ad%a5%e9%81%93%e3%80%90%e7%b6%a0%e6%b0%b4%e6%ad%a5%e9%81%93%e3%80%91/
合歡越嶺古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先筆記喔
每當有人問我太魯閣哪裡好玩,我都會說走步道最好玩,而這麼多步道裡面最輕鬆的就是這條超過百年的合歡越嶺古道,其中這條古道路況良好,景觀及生態皆相當豐富,還可以站在斷崖上,俯瞰立霧溪谷與綠水河階.絕對是親子旅遊必走路線!合流也是超美的露營聖地喔!
全文閱讀:
合歡越嶺古道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旅遊日期:2021/05/08
-
太魯閣經典款:斷崖上的「錐麓古道」
這條堪稱台灣最美的步道,站在超過 500 公尺落差的斷崖上,等同於站在與台北101同高的峽谷上,和雲一起散步。立霧溪經年累月的沖洗,切割出壯麗斷崖和峽谷,是親身經歷才能感受居高臨下的震撼,是太魯閣必去的景點!
人文歷史
古道背後更隱含著前人血淚交織的悲愴歷史,時間回到1910年日本佔領時期,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為了獲取山區資源、壓制原住民勢力,採取五年理蕃計畫,一邊摸頭、一邊討伐。
1914年即爆發「太魯閣戰爭」,兩萬日軍對戰太魯閣蕃社,三千族人即使奮勇抵抗,最後還是敗於彈盡援絕。戰後,日人為有效控管太魯閣,需要有一條更節省時間且安全的道路,於是派梅澤柾警部帶隊,開闢一條橫斷錐麓大斷崖的警備道路,就是如今的錐麓古道。
地質地形
錐麓斷崖和福磯斷崖,全是由大理石岩塊構成,由於地勢不斷隆起,加上立霧溪侵蝕下切作用強盛,切穿了三角錐山東南稜而大理岩不易崩落,才形成陡峻的斷崖。
錐麓古道是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的一部分,太管處將錐麓古道精華路段整修後開放。古道高懸在錐麓斷崖上,海拔約750公尺,距離立霧溪谷垂直落差約500公尺,而斷崖路段的步道寬度僅約1公尺,地勢險峻、有潛在落石危險、且路程較長、氣候變化大,屬於登山型步道,並且實施承載量管制,平日開放96人、假日開放156人進入。太管處特別提醒民眾,申請進入錐麓古道請考量自身體能狀況,體弱、有心血管疾病、懼高症者及孕婦不宜進入。
參考資料:
https://www.taroko.gov.tw/AttractionTrailContent.aspx?n=5511&sms=11272&s=13
_________
百岳開箱:
►玉山
【百岳開箱|玉山】東埔山莊好豪華!人生首座百岳玉山前哨戰(上集)
https://youtu.be/MN1uTxhmBvI
【百岳開箱|玉山】登頂東北亞第一高峰!一生一定要完成(下集)
https://youtu.be/xkgzWLiGTn0
►合歡山
【百岳開箱|合歡山主峰】母親節帶媽媽登百岳看杜鵑 ep.1
https://youtu.be/CxdRnmYi9eU
【百岳開箱|合歡山東峰】玉山杜鵑花季,漫步花海好浪漫 ep.2
https://youtu.be/k0BBGRbMJzw
【百岳開箱|合歡山北峰】挑戰合歡山最高峰,最適合新手的百岳! ep.3
https://youtu.be/u91PmQ43m3k
_________
芮芮IG👉️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XUy93v2G0/hqdefault.jpg)
合歡越嶺古道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奇萊南華
奇萊南華雖然是新手入門百岳
然而一天來回
前面的13k越嶺古道真的會走到厭世
不過整體路程上還蠻適合練越野跑的
當然純登山的話還是建議住一晚
隔天欣賞奇萊南華金色日出草原
會是比較合適且cp值較高的行程
也比較能享受沿途風景與爬山的樂趣
當然速度體能ok的話還是可以選擇單攻挑戰自我
有練越野跑的就更適合這個行程了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奇萊南華 #奇萊南峰 #南華珊 #黃金大草原 #單攻 #越野跑
玉山單攻
https://youtu.be/0RKrTPnZG-0
雪山單攻
https://youtu.be/Xg1ljmKaU4I
雪山單攻2.0
https://youtu.be/-cxcCDTJpxE
北大武單攻
https://youtu.be/sbBAry2f1G8
合歡西北單攻
https://youtu.be/7HvVqN9-iZs
志佳陽單攻
https://youtu.be/H0sddgEuzYM
桃山喀拉業單攻
https://youtu.be/DR-l06DnTgU
品田池有單攻
https://youtu.be/UEdAtuYVueg
阿溪縱走~眠月線、石猴車站
https://youtu.be/I8sErK2a50k
阿溪縱走~眠月神木、水樣森林
https://youtu.be/7kh8q4_jOWA
三峽五寮尖
https://youtu.be/N0EYBD41v3I
小觀音山
https://youtu.be/5j2nXDMyTLM
劍龍稜越野跑
https://youtu.be/H-9OudApKVk
新手上劍龍稜
https://youtu.be/jNT4xhXbxMg
合歡溪秘境
https://youtu.be/zDuMgaCc314
黃金十稜空拍
https://youtu.be/MuRjZ7rW02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0lPaVGZJqA/hqdefault.jpg)
合歡越嶺古道 在 健行筆記- 【每週一秘境】合歡越嶺古道「...沿途林相風景之優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花蓮】合歡越嶺古道大禹嶺段(大禹嶺-卯木山-觀雲山莊). 感謝施兄開團!!終於有機會來到嚮往許久的合歡越嶺古道!!合歡越嶺道為日 ... ... <看更多>
合歡越嶺古道 在 [轉錄]合歡越嶺古道踏查:荻阪、饅頭山古道(金尚德89.10)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轉信山版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幽谷音迴), 信區: mountain
標 題: ●合歡越嶺古道踏查:荻阪、饅頭山古道
發信站: 伊電園 (Thu Nov 9 02:24:43 2000)
踏查照片於 https://peak.to/4-b1.htm
合歡越嶺古道踏查 ~ 荻阪、饅頭山古道
89.10.6~8
荻阪、饅頭山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的前身~早期太魯閣族「社路」之一部,自古
以來就是太魯閣人往通於西奇良社、塔比多(天祥)社間之重要通路。這段古道行
於荻阪山至饅頭山間的狹瘦稜線與斷崖之上,兩側皆為深不可測的溪谷,沿途危
崖處處而險隘難行。1914年,日本治台總督佐久間為施行「理蕃」計畫,而親率
軍警部隊討伐太魯閣族各社,史稱「太魯閣事件」。日軍還曾經利用這條古道攀
登饅頭山,並在山頂架設山砲陣地,轟擊下游諸社。其陣地設施,與阻絕防禦工
事,在八十六年後的今天,仍散佈於山頂及兩山鞍部各處,為太魯閣族史之重要
史蹟。
饅頭山標高1118M,山形呈鈍錐狀,山勢四面陡峭,多為大理石峭壁與斷崖,立
霧溪與瓦黑爾溪匯流於山頂東側斷稜。荻阪山標高1279M,太魯閣族原始名為
Gizagiza,因山之北麓有西奇良社,故又有西奇良山之別名;直至日人征伐戰役
後,為紀念其討伐軍第二守備隊司令荻野少將親臨宿紮,而更名為荻阪山沿用至
今。兩山皆源自於中央山脈主脊之畢祿山。為畢祿山東稜山脈之尾端山峰、立霧
溪與瓦黑爾溪之分水嶺。此段山脈地形奇特,山稜上連峰起落,形成鋸齒狀稜線
。西自畢祿山起,越鋸山連峰、羊頭山、魯翁山、古白楊山,而至荻阪山、止於
饅頭山,皆為遽起深落之駝狀山峰,蔚為太魯閣峽中一大奇觀。
人員:金尚德.陳維智.吳宏毅.蕭文榮
攀登山岳:饅頭山1118M
荻阪山1279M(三等三角點 No 6374)
探勘實記:
89/10/6晴《重裝》
* 花蓮市出發,經天祥、豁然亭、抵薛家場。
【史蹟】薛家場。薛家場舊名卡莫黑爾,位於西寶山南麓;中橫公路豁然亭與洛
韶間山麓,與饅頭山隔瓦黑爾溪遙遙相對,在太魯閣戰役中為抗日族人
激戰之地。日軍於攻克饅頭山後,即首先向對岸的卡莫黑爾社展開砲擊
。
0650 薛家場,登山口位於中橫公路159K公里牌以西,約100M公路迴彎處。有
一道路反射鏡,上方有一戶人家.標高955M。
*取左下小徑。
0700 農舍一戶,門牌為《秀林鄉洛韶1號》,屋主為張姓原住民。
*穿越屋後小徑,循山稜西南向下溪谷,遍地乾黃落葉路跡尚明。
0730 830M有棉繩輔助下降。
*雜樹林中下降。
0750 切入洛韶古道,810M.為鋪石覆土造成之平整路面,路徑寬大明顯。
*古道由西向東緩降,向西回朔不久路徑崩塌,無法通行,應取東向緩
下溪谷。
*路跡寬大,沿等高線行,林縫中時而可見饅頭山下的鶯橋。
0753 古道鑿於大理石壁之上,視野開闊、展望良好。可眺望對岸荻阪山、饅
頭山及瓦黑爾溪谷。
*兩側時見駁崁及平台遺跡,並拾獲用來鎖屋舍樑柱的大型鐵螺絲。
【史蹟】北西奇良社。太魯閣討伐戰役後,日人修築跨越瓦黑爾溪的鶯橋,並設
置西奇良駐在所於橋端,統轄包括卡莫黑爾、西奇良等四社,且為便於
集中管理,將對岸荻阪山麓的西奇良社遷送過岸,是為今日所見之屋舍
遺跡。
0800 岔口,770M有路右岔直下溪底,在此休息。
*若續走古道,則古道於將前方3分鐘路程後中斷。但經闢路後可通達西
奇良駐在所與鶯橋。
(勘查報告另見:合歡越嶺古道踏查~鶯橋、洛韶古道)。
0815 出發,離開古道,沿陡稜南向快速下切。
*稜上林相佳.通行無阻,但坡度非常陡。
*於陡稜盡頭陷入茅堆,前次探勘的路跡已經全部消失,樹木茅草雜亂,
分頭找路。
0856 找到路徑。應於陡稜線盡頭向左切,幾株野芭蕉旁邊就是小溪溝了,770M。
*順著小溪溝向南下山谷,坡度適中且溝中有水,但仍須頂著大太陽砍路,
悶熱難耐。
0950 下抵瓦黑爾溪640M,躍入深潭游泳、喝水。
*瓦黑爾溪水湛藍清澈,兩岸及谷底為潔白光滑的大理石,美麗如畫;鶯橋
則在下游一百公尺處的峽谷上端;谷風輕送、溪水潺鳴,逐漸地腐化著我們
的鬥志…….。
*在溪畔大巨岩下午餐。
1139 裝妥飲水,由此開始背水。出發,起登點位於大巨岩後方,準備向上上切合
歡越嶺古道。
*坡度非常陡峭,但林相良好無阻。
1204 705M休息,回頭可見中橫公路已在對岸。
1320 稜左有大崩坍,抓著一旁的茅草小心通過。
1325 接上合歡越嶺古道810M,古道上下駁坎完好,路跡寬大而明顯,向東下鶯橋
的路徑已經整段崩塌不見;往西上荻阪隘口的路段則保存尚好,但仍有小崩
塌,且多沒入雜草堆中
(勘查報告另見:合歡越嶺古道踏查~鶯橋、西奇良社)。
*在此休息。
1350 出發,不走古道主道,仍順稜上切。去年探勘時留下的一公升藏水仍在原處
樹洞中。
*稜線上落葉遍鋪,林相與對岸大致相同,非常好走。
1411 880M,稜上一大叢桂竹,我們已經抵達西奇良部落舊址。
【史蹟】西奇良社。西奇良社位於荻阪山北麓,面對瓦黑爾溪,在四處皆是陡峭山壁
的瓦黑爾溪谷中,為一難得的寬闊河階平台。原部落於太魯閣事件後遭強制
北遷,後因實施集團移住政策,族人悉遭遣送下山而廢棄至今。今遺址上茅
草遍生,整塊平台地則長滿了高大挺直的樹木。
1422 穿越西奇良社的平台地,由社址西南邊的陡峭山壁砍出山徑,逐步攀升。
1506 山勢非常險陡,920M休息。
*整段路程均無路跡,基本上是先抓方位,再一面尋找立足點攀登。
1540 山勢已見稍緩,大致可抓出稜線,且稜上落葉遍鋪,容易通行。
1547 955M,稜右有小一平地,可紮一頂四人帳。休息。
1630 又一塊平地,有人工依序豎立起的三塊頁岩石板。三塊石板面向北方,
狀似石碑,又像墓碑,雖然心中有些不安,但這裡實在是個條件良好的
營地,因此決定在此宿營。1030M。
*營地可紮營兩頂,座南朝北,附近乾柴落葉極多,只可惜一路上全無水
源,我們則將這裡命名為「石碑營地」。黑夜降臨後,我們升起營火,
與中橫對岸薛家場的燈火遙遙相望。
89/10/7晴《輕裝》
*昨夜雷雨交加,刻意倒置的雨傘雖然蓄滿了雨水,但卻也因為承受不了重量而頃
倒。今天的行程,預定先輕裝登上主稜(即荻阪山東側稜線),沿稜東下大鞍部
後攀登饅頭山,再返回營地。而這條路線,也是當年日軍攀登饅頭山的古道。
0615 出發,沿著營地後方稜線偏東南方攀登。
*行於陰暗樹林中,但坡度適中,亦無須砍路。
0651 登上主稜會稜點1140峰,峰頂寬大,乾燥開闊且有許多營地。順稜往西
可登荻阪山,我們則向東緩降,在此休息。
0715 出發,一路行於稜線之上。
0730 順稜攀上岩頂,發現前方為斷稜地形,兩側深不見底…由右側架繩下降
通過。
0810 1055M,稜上出現茅草,在樹下休息。
0830 裸岩巨石,1025M,由右(南)側小心通過,下方為透空的碎石深谷,稜
上展望極佳,可眺望氣勢壯觀的達歐拉斯瀑布,及江口山、南神山的雄
偉山容。前方往饅頭山的平緩稜線則在不遠處陡落至大鞍部。
*一路行來都是兩側深邃的瘦稜地形,左為瓦黑爾溪,右為立霧溪。
0850 1000M。來到一處人工造成的寬大稜地,下方即是60度的大陡稜。稜地兩
側均以疊石堆砌駁坎,以人工造成此平整台地。北側面臨瓦黑爾溪對岸
方向有高1M的駁坎掩體,整道駁坎長約5M;南側臨立霧溪方向則無防禦
設施。
*前方已是斷稜地形,在此休息,準備由南側下降大鞍部。
0917 南側繞行緩緩下降,地勢極為險陡。
*下降途中眺望前方驟然升起的饅頭山,陡直的山壁感覺上似乎無法攀登。
0941 下抵大鞍部,925M,有一個只刻了BM19的三角點。鞍部林相清爽,經過了
剛才的危險地形,在此休息片刻。
0950 出發。
0953 環形戰壕,925M位於鞍部稜線之上,以石塊堆疊而成,成環狀構造,部分
護堤已經傾塌,厚約60-70CM,可掩蔽士兵蹲伏於護堤後方射擊。
【史蹟】饅頭山鞍部戰壕。戰壕仍面向北方防護,與大正三年出版的「討伐寫真帖」
攝於大鞍部戰壕照片相對照完全吻合。由當時的照片看來,士兵躲在護堤後
方舉槍向卡莫黑爾方向射擊;下方則還架有阻絕用的「鹿柴」,用以防範敵人
由下方攻擊。
*在此清理並拍照。休息。
1025 出發。
1030 前方為陡峭的饅頭山山壁,沿著山壁下尋找攀登點。
*四處都是光溜溜的石壁,略往南側繞行稍有可供攀援之處。
1050 硬切上山壁,鑽行於雜樹草叢間,坡度近乎垂直,有點危險。
1133 1010M休息
1140 出發,回望荻阪山可以看見剛剛下來的60度陡稜。
1143 稜上有長3M之駁坎,面向西方,高度1020M。
1200 1040M,攀登途中無意間發現右側有一大山洞,應該可供六、七人容身,
向裡頭察看,非常乾燥清潔,且似乎從未有人跡。
1225 經過一塊巨大岩壁,坡度開始稍緩,已經接近山頂了。
1230 前方豁然出現數層平整駁坎,刻意將山頂整理成數塊平台地。平台上落葉遍
鋪,非常乾淨。每層駁坎均順山勢而構建為平整地面,似乎供作山砲陣地使
用;穿越平台則抵達山頂。
1234 登頂饅頭山,1118M,山頂寬闊落葉平鋪,有台電097號三角點,應為民
國六O年間台電「立霧發電計畫」所埋設,當年的發電計畫在中外學者的
反對聲浪下告終;但太魯閣山區仍完成部分工程,如今日所見之水簾洞
、神秘谷步道、白楊大吊橋等,均為當時配合發電計畫所鑿設;部分立
霧溪流域的山區亦埋設測量三角點,饅頭山頂的台電三角點,亦為當年
所埋設。山頂展望尚佳,我們忙著尋找當年討伐戰爭的歷史遺跡。
【史蹟】饅頭山山頂砲台陣地。「討伐寫真帖」中有一幅山頂砲陣地的舊照,照片中日
軍軍官手持望遠鏡眺望敵方,一旁的山砲兵則正在裝填彈藥準備射擊,我們
對照舊相片,找到了當年日軍軍官的立足之地。
*費盡辛苦抵達饅頭山頂,躺在昔日的砲陣地旁,我們的登頂罐則是「月
桂冠」清酒。
1330 開始下山。
1425 大鞍部環形戰壕。
1623 會稜點1140峰,準備下切回營地。
1645 返抵石碑營地。
89/10/8晴《輕裝、重裝》
*清晨被動物的啼叫聲喚醒。順著立霧溪谷,遠眺東方的太平洋上空,已經露出了
橙黃的晨光。今天準備循原路上會稜峰,順主稜攀登荻阪山,再循原路回來撤營
、下瓦黑爾溪過岸出中橫。
0540 出發。
0607 上抵會稜峰1140M。
0612 休息片刻後開始沿主稜向西緩降。
0620 降至一小鞍部,復準備上坡。
0635 上至1190M峰,峰頂恰為一塊白色大理尖石,由此已經可以眺望荻阪山頂。
0642 出發,再下一小鞍。一路行於稜線之上,林相良好通行無礙。
0645 開始有瘦稜地形出現,稜上常有巨大岩塊需攀援而上,略有驚險。
0709 鑽出開闊的稜地,此處林相漸有針葉樹的出現,視野極佳;遙望遠方的奇
萊北峰、還有綿長的奇萊東稜,北側的對岸則是蜿蜒的中橫公路;南側隔
立霧溪則是南神、江口山裸露陡峭的山容,讓人有難以喘息的壓迫感。
0712 有塊巨岩狀似斜插在稜線之上,通過不久前方又有巨石阻路,須由左側繞上。
*沿途稜線狹瘦,但坡度適中。
0730 登頂荻阪山,1279M。登頂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四個護石所圍繞、編號
6374的三等三角點。山頂灌木間生,滿地落葉,展望與林相大致與饅頭山
相似。
0816 開始下山回營。
0856 返抵會稜峰,休息後準備下切。
0913 回抵營地。撤營、並整理營地。
0950 由營地啟程,踏上返家之路。
1015 西奇良社。
1034 切回合歡越嶺古道,找出去年的藏水,四個人狂飲而盡。經過了一整年,這
瓶裝了瓦黑爾溪溪水的預備水,水質仍然清澈甘甜,令人驚訝。
1137 下底瓦黑爾溪畔。泡入冰涼清澈的溪水中,洗去三天的汗水與塵土。在此午
餐。
1315 出發,目標中橫公路,沿小溪溝上登。
1412 切回古道820M,休息20分鐘。
1540 回到中橫公路,結束探勘。
◎ 穿越了歷史隧道而重回文明,在擁抱與歡呼聲中順利的完成了此次的踏查。
三天來,我們目睹了太魯閣討伐戰爭的歷史遺跡、也順利的登上了此行的兩
座山峰。在同行隊友的鼓勵與扶持之下,我們完成了長久以來的一大心願。
載著滿滿的收穫,我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返家之路。
特別記事:
水源:
*瓦黑爾溪北岸之山坡,僅有自洛韶古道下切後的770M小溪溝中有水源;
瓦黑爾溪南岸山坡上則無任何水源,故自下抵瓦黑爾溪後,就需背水上登。
惟此溪平時水質清澈,豐水期則水質非常混濁。
營地:
*西奇良社遺址,芒草平台、大型營地,惟日間無遮蔭處。
*1030M石碑營地,山坡型營地,可紮營兩頂。
*主稜會稜點1140峰,營地最大,陰涼乾燥且多柴枝。
其他:
*瓦黑爾溪兩岸為大理石峽谷,崖壁陡直,上下其間尤應注意安全,以防墜落深崖。
*饅頭、荻阪連稜多狹瘦岩稜,通行其間應謹慎。
--
□Origin: 伊電園 eden.EE.NCTU.edu.tw □From: h82.s122.ts31.hinet.net
--
「我們都很努力地讓我們的動作看起來很優美、更流暢、控制力更強,
在我們心中有一個理想的風格,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
光是登頂是不夠的,要達到這種完美的境界才重要」。
--Francois Legrand ,1995, for mag.R&C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ocean223.na.ntu.edu.tw]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