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的你我他 | 生活知史
你我他,是說話中必不可少的用詞,古代人在溝通中也少不免。
古代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就有我、余、予、吾、朕、卬等等用詞,其中我的歷史可謂最久,「我」在殷商甲骨文中便已常見,本義並不指代人稱,用作人稱代詞時常作為假借字,是漢語中使用時間最長,生命力最強的第一人稱代詞。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就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與「我」同義的有「身」,在魏晉南北朝時多見;「奴」,唐五代時男女尊卑均可使用。而現在一些俺、俺們、咱、咱們,多是繼承了元代的傳統。
第二人稱代詞有:女、汝、爾、你、若、而、乃。先秦時期,往往會用「爾」(尓),例如孔子曾對子貢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當「爾」的語音跟讀音已經分歧之後,於是在其簡寫左邊加上「人」旁以示區別,於是出現了「你」。「你」的寫法大概在南北朝後期出現,到隋唐之際已經通行起來,一直到北宋為止,文人筆下並不怎麼避諱「你」字。如柳永的《憶帝京·薄衾小枕涼天氣》「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第三身代詞通常有其、之、渠、伊等。在古文裡,作賓語的第三人稱用「之」通常表示。而「其」通常用於記載只用,通常史書中較為常見,或是為了恭敬,或是省得囉嗦。「渠」作第三人稱在唐代頗為常見,如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回頭指大男,渠是弓弩手。」語言學家呂叔湘、王力皆認為「渠」、「其」音近,「渠」字由「其」字而來。而現代常見的「他」字,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誠齋集》有「五牛遠去莫管他」句,這裡「他」指物指事,我們現在表此意一般用「它」。
#知史 #生活知史
#中國歷史 #中国文化 #古代 #古代文化
#古文 #古代文字 #你我他
Search
卬讀音 在 卬怎么读、读音、拼音、注音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