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宋小,漢成呼叫!」
「羚羊,你不要這麼衝動嘛!」
「子伶,妳真的不輸給男生耶!」
「他OHCA了!」
「你CPR做得很好,這附近有沒有AED?快!」
看到這幾句台詞,就知道這是「火神的眼淚 Tears on Fire」的經典內容,
看完這齣公視的作品,
相信大家更能同理消防人員的心路歷程,
將來,我們也不要成為酒空或刁民🤛🏼
感謝吳學姊的整理,俐媽也貢獻我的所知,
今天獻給大家「消防篇」~
———————————————————————
🔥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 專有名詞類:
1. OHCA =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看火神不會這個等於沒看😂)
2. 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3. EMT =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緊急救護技術員
4. ROSC =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恢復自發性循環
5. Heimlich Maneuver 哈姆立克急救法
6. 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7. AED = automated emergency defibrillator
#俐媽英文教室aed篇
🚑 各種車子:
1. tanker fire engine 水箱車
2. aerial ladder fire truck 雲梯消防車
3. chemical fire engine 化學消防車
4. chemical hazard rescue vehicle 化學災害處理車
5. ambulance 救護車
6. air compressor fire engine 空氣壓縮車
⛑ 裝備的部分:
1. helmet 安全帽
2. oxygen cylinder 氧氣瓶
3. face mask 面罩
4. personal alert safety system 個人安全警示器(又稱為救命器)
5. fireproof wear 防火衣
6. fire hydrant 消防栓
7. sprinkler system 消防灑水系統
8. electric hydraulic cutter 電動油壓剪
9. hose 水帶
10. Hooligan light 三叉撬棒
🧯 劇情相關名詞:
1. fire disaster (n.) 火災
2. fuel (n.) 燃料
3. accelerant (n.) 促燃劑
4. rescue (n.)(v.) 拯救
5. pneumothorax (n.) 氣胸(pneumono-: lung)
6.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n.) 氣管插管
7. needle decompression (n.) 針刺減壓
8. smoke alert (n.) 煙霧警報
9. radio equipment (n.) 無線電
10. electrical fire(n.) 電線走火
11. ventilation (n.) 通風/排煙
12. gender/sexual discrimination (n.) 性別歧視
13. alcoholism (n.) 酒癮 ▶️ alcoholic (n.) 酒鬼
14. commit suicide (v.) 自殺
15. fall down from the building墜樓
16. collar (n.) 頸圈
17. drown (v.) 溺斃
18. hovercraft (n.) 氣墊船
19. arson (n.) 縱火罪
20. hyperventilation (n.) 換氣過度
21. fire escape (n.) 太平梯
22. break into house (v.) 破門而入
23. lobby (v.) 關說
24. give sb a ticket for Ving 開罰單
25. flashover (n.) 閃燃
26. backdraft (n.) 爆燃
27. put out/ extinguish (v.) 撲滅 ▶️ fire extinguisher (n.) 滅火器
28. combustible/ flammable/ inflammable (a.) 可/易燃的
29. simulation (n.) 模擬
30. protest against... 抗議
其他豐富的消防相關英文資源,請看:
https://www.tyfd.gov.tw/chinese/06/images/消防專業用語篇.pdf
———————————————————————
消防人員、救護人員,您們辛苦了❤️🙏🏻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火災篇
#俐媽英文教室消防篇
#俐媽英文教室火神的眼淚篇
#期待第二季
#台大明明和您一起平安健康不掉淚
「vehicle化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EE Times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互力精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王-玻霸(vehicl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Must Chem-E-Car化學車影片2016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vehicle化學 在 乐见水印| Chevrolet logo, Dribbble, Vehicle logos - Pinterest 的評價
vehicle化學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vehicle化學 在 EE Times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技部TTA再次聯手SEMI,驅動次世代能源新創鏈結大企業
科技部旗下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於今(19)日聯手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新竹喜來登舉辦「SEMI X TTA 半導體新創及成熟企業媒合交流會」,集結6家來自綠能、環保、自駕車等領域的新創團隊發表先進創新技術,吸引近30位高科技企業領導人、投資長及企業創投等到場交流,藉由多方互動與討論,相互激發產業新火花,在新創界中持續成長與邁進,期能發掘足以創造下一個世代成長動能的優質新創。
本次活動以「Cleantech」為主題進行新創展示。現場邀請到「鴻海集團技術長 魏國章」和「行競科技董事長 洪裕鈞」與新創進行焦點對談,討論電動車領域之未來趨勢與發展。希望結合更多台灣高科技成熟企業和新創共同參與電動車技術及市場開發。參與之EV新創包括提供電動車全方位充電方案的「起而行綠能」、電力管理軟體系統的「岳鼎」、綠電訂閱平台的「奇異果新能源」、鋁電池技術的「亞福儲能」、AI智慧電管家的「高宇能源」與電池管理系統的「漢穎科技」。期望在產業快速翻轉的環境下,透過新創團隊的技術展現,為綠能產業注入新動能與新方向。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於現場指出: 「近年台灣政府在新創產業環境的建構即為用心,而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如何透過活動讓企業與新創有更多的火花,是目前台灣政府與企業持續努力的方向。而SEMI站在幫助成熟企業永續,同時培育更多有潛力發展的新興科技新創的想法,於近年成立高科技創新創業平台,期協助高科技成熟企業從策略性角度找到合適的新創,進行策略上的對接與合作。近期也得到許多企業創投的支持,例如Intel, 安謀(ARM), 聯華電子, 聯發科、三星、富士康等等,未來期望能促成更多成熟企業與科技新創更多的合作機會。」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許增如則表示:「科技部TTA期望藉由此次活動平台,成功協助團隊鏈結大企業,將新創團隊技術力徹底發揮並應用於實際場域,使團隊成為邁向國際市場的耀眼新星,在國際的舞台上展現台灣的新創實力與創新能量。同時感謝現場企業的蒞臨,期待透過台灣產業與SEMI的帶領,以及科技部、TTA平台與科技會報的資源投入,讓台灣創造更多的產值與經濟機會。」
活動上半場邀請到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Bosch 旗下創投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 投資總監Yvonne Lutsch,分享Bosch與新創合作進行外部創新之經驗。焦點座談則由鴻海集團魏國章技術長擔任主持人,與行競科技洪裕鈞董事長、TTA新創起而行綠能簡金品創辦人與岳鼎科技梁永昌創辦人,針對台灣未來Electric Vehicle發展進行對談。鴻海魏國章技術長認為:「台灣過去缺乏軟體平台,但在此方面絕非劣勢,透過MIH平台的開展,讓來自德國與矽谷的海外華僑紛紛想回台發展,未來也規劃在新竹設點。目前MIH聯盟會員數已跨過1000家,預計自7月將從鴻海獨立出來。」行競科技洪裕鈞董事長表示:「電動車產業對於台灣來說是非常大的機會,因為台灣具有從概念構想到實際實現的最短距離。但因為多數公司以供應為主,因此缺乏整合型的人才。透過MIH平台的開發預期在整合上將是非常大的助力,並有助於縮短出海口。」
起而行綠能簡金品創辦人說明:「起而行綠能團隊來自工研院,做電動車研究近20年、做充電樁近15年。除設備外,在軟體的研發也深具優勢,包含智慧程式後臺、車端系統軟體的整合應用等。台灣優勢在島內即可找到完整電動車方案,但當我們提供國際大廠解決方案之後,應該思考我們的出海口。過去靠政府透過推動方案執行進度較慢,現在透過MIH平台的開發將大家聚集在一起,而如何進行整合和篩選則是鴻海強向,相信台灣在未來機會是很好的。」
岳鼎科技梁永昌創辦人表示:「電動車在台灣的痛點,就是在能源供應的部分。一般電動車充電需求約是五個家庭的用電量,對家庭來說相較成本較高。因此多數國家會建置都會區的充電管理。岳鼎希望可以有效降低建置成本,希望和車廠做緊密結合,成本降至最低,用更低的成本做到更便宜更有效。台灣在新能源或能源轉型的機會中缺乏系統整合的人才,在面對不確定的對未來,錯誤方向或許可以帶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面對新的產業或新世代,相信台灣團隊會有很強的執行能力。」
活動下半場則依「能源儲存」及「能源管理」兩大主題由新創團隊進行Pitch。在能源儲存領域,由累積25年以上鋰電池系統及模組的專業經驗的漢穎科技,以及全球首家邁入鋁電池商業化發展的亞福儲能說明其公司技術及產業應用。漢穎科技為一間重視創新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公司,公司核心技術在於電池管理系統(BMS)的安全性與功能性設計,提供可靠的電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電動工具、電動二輪車、儲能系統等。亞福儲能則為全球首家邁入鋁電池商業化發展之公司,投入材料製備與研發,聚焦特用化學及關鍵技術發展,建立國際領先之技術實力。鋁電池具備「快速充放電」、「高耐候性」、「安全」、「環保」、「長壽」等優勢。
在能源管理領域則由提供不斷電系統及儲能與物聯網(AIoT)打造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的高宇能源,以及構建綠電訂閱平台奇異果新能源進行演示。高宇能源透過智慧電管家結合行動電源、不斷電系統及儲能與物聯網(AIoT)打造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將居家升級為電力智慧家庭,停電時會自動打開儲能電量避免供電中斷。此外,消費者亦可透過智慧電管家獲得與電力網路互動的權利,成為電力公司分散式電網的一環,電力公司也可減少大量的電網建置與維護費用。奇異果新能源則透過構建綠電訂閱平台,將自主研發的AI智能用電優化技術可以為一般用戶即時提供用電數據,讓民眾對電力浪費有感並透過數據建議,進而即時監控高風險家電的線路狀況,有效提供用電安全。其平台也預計在2021下半年在台灣正式上線,並規劃於兩年內擴展至美國,東南亞和日本市場。
新創事業進軍全球市場誠屬不易,此次活動吸引近30位高科技大型企業高層主管及創投投資人參與,若能順勢利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開發可供半導體業者採用之產品、技術或垂直應用方案,就有機會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世界。科技部TTA期望藉由與SEMI共同辦理此次活動,藉由大企業深厚的技術、研發背景與對於未來市場趨勢的精準眼光,提供新創在綠能產業領域更多的願景。同時創造更多潛在募資、技術及商業合作機會,並且扣合國家未來發展目標,共同攜手業界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vehicle化學 在 乐见水印| Chevrolet logo, Dribbble, Vehicle logos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門得列夫與其他化學家一樣,認知到看似混亂的化學元素之間必然隱藏著規律;跟其他化學家不同的是,門得列夫性格勇往直前,不計較自己的名聲。 ... <看更多>
vehicle化學 在 互力精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接著王-玻霸(vehicle...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接著王-玻霸(vehicle bond)工業型是一款高品質、中立、彈性的單組分黏著膠,獨特MS-Polymer聚合技術,擁有非常高的初始黏著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