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入手了一台a6000目前搭配kit 1650有打算再添購鏡頭,但是原廠鏡真的蠻貴的,爬了一些文得知副廠鏡,價格便宜不少!(重點)有些拍出來也是很棒 ... ... <看更多>
sony e接環鏡頭副廠 在 【一週新聞】超過10支全片幅E接環副廠鏡公布CP+ 2018重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Sigma相關產品公布:https://www.sigmaphoto.com/article/art-primes-for-sony-e ... ... <看更多>
sony e接環鏡頭副廠 在 sony e接環廣角鏡選擇 - 攝影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sony e接環 廣角鏡選擇 ... (不考慮轉接環的狀態下,選擇真的太少了) ... 二手價差約3000∼3500,老蛙副廠還是有價錢優勢在,再過一陣子兩顆的二手價 ... ... <看更多>
sony e接環鏡頭副廠 在 [問題] a6400, xs10鏡頭選擇比較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考量的點是鏡頭群,sony的資源好多,不管是原廠或是副廠;反觀fuji的鏡頭大部分都原 ... 會帶上山的話,e環有很吸引人的11-20 f2.8能接~11/10 13:55. ... <看更多>
sony e接環鏡頭副廠 在 [閒聊] 各接環系統比較心得- 看板DSLR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現在手邊主要是A7ii 跟M43的em10ii
身邊的朋友除了pantex都有人使用
我不是什麼專業攝影師
但週末常常就跟朋友出去拍照
加上自己理工宅
所以沒事會研究一些光學的東西
攝影展如果沒事也是每年看
一下是我自己對現在各接環系統的看法
當然人會對自己使用的系統稍微偏心
不過因為常常要跟用不同系統的朋友爭論
應該稍微微有客觀一點......(汗
---------
總整理
我認為目前微單如果依需求選擇
如果你想要豐富的鏡頭支援的話,
可以選擇
1. 全幅無反系列
包含 sony FE, nikon Z, canon R, 跟明年的西萊趴聯盟
2. 富士X
3. M43
如果只是單純想投資一台備機
只想要簡單幾個鏡頭的話
可以選
4. sony E
5. canon M
之所以這樣推薦
是因為S N C家的主力都放在全幅鏡
相對沒有更新太多APSC格式的鏡頭
只有富士目前有認真耕耘這一塊
雖然陸續有更新
但根據市場區隔 應該是別想在S C的APSC吃到太多牛肉
---
@1,2,3應該要挑選哪一個?
1. 如果片幅執念很深 那就上全幅吧
至於要挑哪家...
現在而言 Sony還是最完善的系統
副廠鏡+轉接環多道數不完
就算你很多鏡頭包袱,買sony也保證你可以無痛轉接 而且黑科技滿滿
機身防震 對焦 跟連拍性能
至少領先其他競爭者1-2年
不過身為一個相機廠最重要的鏡頭
sony卻一直沒有大突破...
有很多厲害的副廠鏡 但規格卻沒跟單反拉開太多 我感覺C N真的可能在短期內翻盤
如果不急的話 可以再多等等
至於M43跟 富士
我使用的感覺是 M43的使用體驗最好
但富士的拍照成品是其優勢
3.整體來說 olympus家的轉盤很大很貼手
業界最強的防震 跟好幾個不到5000的副廠鏡
em10ii雖說是入門機 但有五軸有峰值 有內建4K縮時
同級的panasonic相機也主打低價4k錄影機器 可以說功能該有都有
如果喜歡生態攝影 例如微距跟打鳥
我覺得M43是比全幅更好的選擇
輕便+防震 相同光學放大率下提供更細緻的畫質 都是比全幅優勢的地方
但小片幅的原罪 就是景深不夠淺
iso不夠用 雖然防震可以解決靜物攝影的iso問題,
但景深肯定是M43用戶的痛,就算是高價的f1.2系列
也無法兼顧廣角跟散景 只能用偏長焦的25-75來獲得能接受的散景
2. 富士系統的話,大家常常戰的發色跟外觀的確有其道理,不管你喜不喜歡,
富士的確在色彩以及軟片模擬下足功夫
另外,xtran解決了無低通濾鏡的莫爾紋問題,
從而可以在低畫素拔低通 讓畫質跟可用iso都得到顯著提升
領先的畫質跟色彩 還有1.4系列已經能讓人接受的散景鏡頭
都是富士有競爭力的地方 但富士的缺點也很明顯
就是貴
鏡頭的價位幾乎全在1萬以上 而且APSC的業界良心sigma也並沒有支援富士卡口
可以說如果你堅持自動對焦 在這個系統就是要跟錢包硬幹
@總結而言 我不敢說全幅機畫質肯定最好 畢竟鏡頭的畫質才是主要考量
但有件事是確定的 就是10mm廣角
或是等效35mm f1.2-1.4目前只有全幅鏡才做的到 目前來看 至少2年內都不會改變
(不太能期望M43出5mm廣角 或是0.6光圈吧...)
撇除鏡頭規格不談的話
M43在機體性能上有絕對的領先
而富士在APSC的大小重量上將畫質 色彩與動態範圍維持在不錯的水準
如果覺得全幅太重
想拍人文風景並有足夠預算
我會推薦富士
如果想生態攝影
要上山下海手持打鳥
或是單純窮學生
想用幾千到萬元初便宜價格體驗超廣角
跟大光圈的 可以選M43
----
@4,5如何選擇
4, sony E環
超極多副廠鏡 所有apsc的副廠鏡肯定都有E接環 自動對焦有sigma1.4系列
輕便高畫質又大光圈 手動更是一堆0.95用不完 那為什麼還要比
因為機身真的....很慘
目前平價的入門機型a6000已經是五年前的產品 連觸控螢幕都沒有
索尼的策略就只是一直出更高階的機型
完全不更新入門機
我覺得是非常失敗的策略 所以即使這個接環可玩鏡頭很多 真的要推薦機身時還真的是不知道要買什麼....
5. canon M
這系列也是風風雨雨
不過走的完全就是跟索尼完全相反的策略
就是便宜機身海+鏡頭
說真的canon的機身真的毫無亮點
除了觸控螢幕之外 大概性能跟a6000也想去不遠
不過這個系統有個大優點
就是便宜又高素質的鏡頭 目前大概有一顆超廣 一顆餅乾 一顆人像
畫質都很好 也不貴
但相較起sony的鏡頭海 選擇還是少
在可見的未來 我想依照牙膏場的個性
也不可能給出太多鏡頭影響自己全幅的銷量
總之這兩款之所以只推薦給不太更新設備的人 就是一個不更新機身 一個不更新鏡頭
就我來說 現在A7跌破三萬 買sony的APSC真的略顯彆扭
我是覺得沒必要再去想什麼養鏡頭等直上
畢竟這個系統厲害的鏡頭也差不多是APSC專用
所以也只推薦給不太更新設備的人
要的話就低端的兩台a6000 a5100
搭配sigma1.4系列拍人像便宜好用
c的話大概就M50然後把最神的幾顆1122 22.2 32.4收一收差不多
甚至有32.4的話 22也可以不要
---
個人意見
可能略帶主觀 但希望對挑系統的人有幫助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6.32.15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44076704.A.08C.html
英文wiki都有 不理解的還是貼怪怪的連結給你說人家不是這樣說....
我會證明Zeta函數不能解析延拓到1
你想看嗎
wiki: Depth of field
裡面有一項
derivation of DOF formula >>DOF vs format size
公式是DOF =~Nc/m^2
m是光學放大率 c是片幅
同視角 讓主體占同比例
大片幅的放大率是小片幅的兩倍
所以若景深相同 則N也要是兩倍
因為DXO不評富士
沒有比較科學的數據
還是我要把學歷貼出來才能說自己有研究?
現行的光圈f值 主要是從底片時代留存下來的 代表的是"單位面積受光"
其實在數位時代 機器真正處理的是"單位像素受光" 其實這才是合理的
單位像素的受光相同才代表收到的資訊量相同
只不過大家從底片時代就有背誦iso 快門跟光圈的習慣
例如晴天iso*快門/f^2=0.5之類的 根據大家的習慣才沿用了過去的iso系統
(雖然現在也沒人背了)
其實仔細一想 單位像素受光量才是合理的 代表著你把圖放大成一樣大時
單位面積的資訊量
所以如果你仔細去想何謂"單位像素受光量" 感光元件變長大兩倍時
像素面積大四倍 若要維持這個像素受光相同 光圈要小兩檔 也就是f值*2
我想表達的是
電子時代 照片的亮度是假議題
同樣的一張raw你想輸出成怎樣的亮度都行
所以你看到兩張照片一樣亮完全無法反應這兩張照片的任何物理性質
唯一的物理性質就是單位像素到底收到多少光
而衡量這個東西的量就是等效光圈
結論: 相同等效光圈 單位像素受光相等
但其實也很不錯了
也沒有要跟全幅比吧
也不用副廠看半天
但每次遇到某些粉絲還是得吞下去
畢竟人家有F2恆定光圈==
反正看新聞索尼就是不打算出這種軍備競賽來讓粉絲消氣
你說的"一樣"是甚麼一樣
你談f值 就是單位面積受光一樣 你談等效f值 就是單位像素受光一樣
整理給新手看本身也是不錯的事吧
你想想 你能泡的水就一點
但泡浴缸跟泡海裡是不一樣的
系統接環是一種尊嚴 一種希望
不一定能插的上 但每天看看網購
想想自己有錢就能買到
做夢也會笑
我也問C粉你們的眼控對焦在哪
回家再慢慢轉自己的手動對焦副廠鏡偷哭
※ 編輯: RicciCurvatu (96.32.155.2), 12/06/2018 16:21:52
明天考試完慢慢修
重排OK
這就是我討厭寫公式
寫太明確沒人看 寫太少又有人看不懂
其實連等效光圈跟等效焦距都不是直接乘crop factor 應該是crop factor*(1+M/p)
但因為放大率M通常都很小 所以都用大約省略
要真正定義清楚 講都講不完 只能說 wiki都有
而且那些都是光學領域的人編輯的
絕對比網路啥鬼攝影師的可信
※ 編輯: RicciCurvatu (96.32.155.2), 12/06/2018 16:23:27
才不會被當成沒讀書的==
然後尺後面有點光源 拍照後 基本上你可以從畫面中得到這個點光源半徑在尺上的讀數
這個讀數不會隨著放大 裁減而改變 基本上就是由這個不變量去計算等效光圈的
是不同概念
其實一般來說 連"景深"這個概念都有學問
定義上 就是"清楚的範圍"有多廣
但實際拍照時 我們真的是追求"淺景深"嗎?
其實並不盡然 我們追求的 應該是"背景"有多模糊
試想一種情況 對焦點附近的物體很快就糊掉了
但糊掉的程度隨著背景越離越遠並沒有顯著提升
從而產生"景深淺"但"背景虛化差"的照片
回到我上面的一個概念
我們對焦在一把尺上 然後用尺上的刻度去測量背景光點的半徑
這個值是不會隨著裁切 放大改變 亦即這個值就是代表我們最後在照片上的效果
這個半徑的公式是
R=e*|x|/(x-S)
e:入瞳孔直徑 x:以尺為原點 向無窮遠為正向的數線座標 S:入瞳孔座標 為負值
我直接講結論
"景深" 也就是對焦點附近的模糊程度(你可以用微分去算x=0的斜率)
就正比於"等效光圈"值
"背景虛化程度" 隨著x增加 表示靠近背景的模糊原大小 會趨近於入瞳孔大小
這個值 我們知道e=焦距/f值
這就可以解釋 為什麼廣角大光圈拍人時 雖然背景虛化沒有很好
可是放大常常發現沒對到焦
而長焦鏡頭背景糊的一蹋糊塗 可是對焦處通常還蠻利的
回到你的問題 如果要比較這兩個鏡頭的景深 我會先把他換成35mm等效
也就是50mm f2.2 跟52.5mm f2.1
所以景深上 2.2 < 2.1 35mm 淺
背景虛化程度 50/2.2 < 52/2.1 也是35mm較好
我還能說甚麼 幫你看了原文資料 幫你驗算 再轉貼給你
哪邊有列式也說了 然後你看都不看 還在說我造成誤會
wiki 上明明白白的寫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pth_of_field#%22Same_picture%22_for_both_formats_2
"same picture for both formats"
Adjusting the f-number in proportion to format size is equivalent to using
the same absolute aperture diameter for both formats, discussed in detail
below in Use of absolute aperture diameter.
兩張相同的照片 你要調整f值正比於片幅大小
也就是絕對光圈直徑(翻譯成入瞳孔直徑)
我沒造成任何誤會 是你沒了解 也不嘗試了解 而單純想排斥這個改念
再貼一個文章給你
https://www.getit01.com/p2017120654462/
這篇也是教你怎麼算訊造比跟等效光圈的關係
不知道甚麼是量子轉換率
不會算SNR 上面貼的所有資料都看不懂 不算甚麼
我覺得都無所謂
但不要再這邊用"我感覺我歸納" 好像要吐槽甚麼又好像沒有
我花時間找資料看原文在幫你驗算
就只是為了推廣一些正確的概念
你不接受無所謂 但不要做這種似是而非的反駁
A7s的高iso是來自高量子轉換率 跟鏡頭以及片幅沒任何關係
f值的確有其定義 但的確無法反映景深與畫質
今天有一個概念來幫助大家理解比較
我不會說因為f值不能反映景深就說f值是錯的
你也不能說等效光圈不是單位面積受光所以是錯的
兩個概念用於不同地方 科學是練習把話說清楚
你可以這樣描述"手機可以做的光圈1.8 但散景無法跟全幅比 因為他的等效光圈是5.6"
"M43的超廣角可以做到7mm 但還是沒有全幅10mm廣 因為7mm在全幅等效14mm"
背後的知識是正確的 我覺得想藉此引戰的人就算戰贏了
難道M43的景深就自動變淺了嗎
像我就不爽買sigma 30.4接M43 因為我知道會變成602.8奇模子很差
打一堆字列一堆算式
還是有人看都不看就一直說這東西是想像的
我真的懷疑某幾樓反駁的到底有沒有自己算過 或至少去看一下維基的公式
入瞳孔大小相等相片一樣是寫在維基上毫無爭議的事實,講入瞳孔聽不懂 講等效光圈又對等效有意見 一個人家計算好的東西 希望用你能理解的方式讓你運用 結果自己因為不理解 還把別人打成好像玄學一樣
我早就知道就算整理一堆算式
也根本沒人想看
本來也沒打算要講一堆
結果還有人酸說沒光學
真的給了算式又避重就輕高見一堆
進光量跟訊躁比的關係都貼給你了
還一堆人那邊光圈就是進光量的鬼打牆
那我問你們啊
為什麼底片時代算焦距除口徑就能得到照片亮度?
如果你不會證明 表示你的知識也不是真的懂
就是人云亦云背誦罷了 反正跟著講不會錯
我算式列給你 然後底片跟數位的差異原理也跟你解釋
如果你只拿連自己都不會證明的東西出來反駁 我是覺得我再寫兩萬字都沒用
解釋一堆希望深入淺出
避開算式多講一些概念
最後換一句"這麼在意景深幹嘛"
我無言以對
反正這是攝影版
照片拍得出來肯定原理都知道
自己做一台相機也不在話下
還敢講等效光圈的都是想引戰
※ 編輯: RicciCurvatu (107.77.235.153), 12/07/2018 12:38:13
對我而言 前面加了等效就是焦段跟光圈一起改
之後解釋再注意一下
沒有人堅持物理上的光圈值定義有變 就像物理上的焦距也不會改變
誰貼說真實F值改變 我一定反駁
如果你只是單純對"等效光圈"這個名詞有意見
我覺得你也同樣要對"等效焦距"有一樣的反駁
當一個名詞被大眾接受以後
就自然不需要每次都還要去扯背後的涵義
就像現在肯定不會有人去戰為何提等效焦距卻沒有提視角
我的意見是
既然英文是用 equivalent aperture
我覺得直接用翻譯當然是最好
等效焦段=視角想同
等效光圈=散景相同
為了一些人的不舒服改成等效散景才更奇怪吧
例如你把等效焦段改成等效視角 阿我就是要視角相同阿
你在視角前還加"等效"不是更怪嗎
但名詞上 我還是覺得"等效光圈"最合適 原因同上吧
L 大解釋的不錯
還是原文翻譯感覺最好 等推廣到大家都理解背後含意就行了
我記得之前也還有人再問全幅鏡加上減焦環再裝上APSC等效焦距是多少
也就是說 "等效焦距" 這東西也不是一看就能懂的
不管你怎麼改 怎麼用 這都是需要理解後才能懂得東西
我是覺得完全不需要在乎新手能不能一看就懂
本來就是不可能的
一直叫我同學買他一直喊窮= =
繼續轉接50.8
我推文也說了 sony的全幅機一經掉價到不行了
美國黑五的A72都已經比A6500 便宜了
有人問我我當要他爆買A72
你這種程度連嘴都不用嘴 沒唸書還想出來嗆
想刪推文請站內我。
※ 編輯: RicciCurvatu (96.32.155.2), 12/08/2018 06:26:3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