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這處不清洗,越洗澡身上就越「髒」!體質差的人速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bio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類固醇消炎藥會惡化冠狀病毒感染??]
非類固醇消炎藥(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有許多不同的商品名,常用於止痛消炎,效果迅速。
但歐洲藥品管理局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在昨天⚠️引起了關於使用NSAID(例如Ibuprofen)是否會加重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疑問。
其實我並不意外,因為NSAID在過去研究發現確實會影響腸道菌相,在2019年一篇研究發現,使用NSAID惡化困難梭狀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的文章,機轉應該就是改變了菌相造成發炎反應的失序。所以比較大型而嚴謹的腸道菌人體研究,在排除條件(exclusion criteria)中都會註明至少停用NSAID兩個月後,才能開始進入研究。
過去也有發現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或是某些細菌感染的人,用了NSAID後會惡化病情的例子。NSAID這個藥的副作用之多,遍及心肝腎皮膚胃腸,也是容易過敏藥物前幾名的,會有這麼多莫名的副作用,對身體正常腸道菌的干擾自是不言可喻。
雖然還需更多的研究證實,不過老話一句,藥物請用在刀口上,會影響腸道菌的藥物不勝枚舉,不可不慎,應權衡利弊得失、確定益處大於害處時,方才使用。若在緩解症狀同時讓支持免疫系統的好菌被破壞殆盡,可說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不然也可能藥到命除
#沒有人是吃藥越吃越健康的
#一切違反自然的東西對腸道微生物可能都是浩劫
1. Maseda D, Zackular JP, Trindade B, et 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lter the Microbiota and Exacerbate Clostridium difficile Colitis while Dysregul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mBio. 2019;10(1):e02282-18. Published 2019 Jan 8. doi:10.1128/mBio.02282-18
新聞連結:
https://www.ema.europa.eu/en/news/ema-gives-advice-use-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ies-covid-19
mbio 在 尤稚凱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貼林品均博士的文章:
重點在於投藥治療似乎很有希望!人類真是厲害。
"看了一下 武漢病毒 2019-nCoV (novel Coronavirus) 的幾篇研究研究與新聞,我這邊筆記一下
沒特別編輯,也不夠科普🤣🤣,如果有人看了發現有錯或更新 再提醒我一下🙏
‼️Therapy
目前還沒有任何核發的新病毒藥物,不過好像有幾個好消息 (?) 昨天發表在醫學權威期刊 NEJM 的病例報告 [1],也就是兩週前在美國華盛頓州第一例確診武漢病毒的中國人,他一開始只有發燒症狀,但住院第5天 (發病第9天) 突然出現肺部異音、肺炎跡象並且惡化很快! 再加上呼吸急促、血氧驟降 (因肺出狀況) 需供氧治療,這並非典型肺炎處理方法可解決的,醫院只好給予治療 Ebola Virus Disease 的、開發中的 💊remdesivir 試看看...XD
Remdesivir 是個 nucleotide analogue,機制是讓複製酵素 (RdRp) 複製病毒 RNA 時做不下去,原先是開發給 Ebola Virus Disease用的,但 2018在非洲剛果的 673人臨床試驗發現大失敗 [2],死亡率高於較早開發的另外也在開發的兩隻 monoclonal antibody drugs: MAb114 & REGN-EB3 (bind 病毒上的 glycoprotein 以防止其跟宿主 receptor反應而減少感染 [2]) 。阿因為冠狀病毒也有 RdRp 所以他們就試試看,在2019年底發表了:施用 remdesivir 於 感染 SARS-CoV、MERS-CoV 的小鼠,體內病毒大幅減少 [3]!!!開啟了將這隻藥拿來治療華盛頓州那位病人的試驗。 ps. 沒有拿到新藥試驗許可 或 NDA 就可以開始做臨床跟施藥,也就是所謂「同情用藥」(compassionate use)。)
結果用藥的隔天,他發燒跟肺炎的狀況就好許多[1]!!!開發 remdesivir 的製藥公司 Gilead 應該爽死了。不過...後續的臨床試驗才是考驗.. Gilead 已開始跟中國確診病患們合作,希望都跟第一例試驗一樣順利 (?)
至於中國方面則是使用藥物蛋白質 binding預測,大規模搜尋,找出一些最有機會成為抗 2019-nCoV 的已在市面上的藥 [4],其中前幾名,💊lopinavir & ritonavir (為 艾伯維 AbbVie 的抗愛滋病毒藥,商品名 Kaletra) (作用是 bind 並抑制 HIV的 protease,使病毒的 polyprotein 無法被切割成為 有功能的 proteins而被抑制) 。且 lopinavir & ritonavir 在當年 SARS爆發時曾被拿出來研究是否可以 in vitro 抑制之,結果可以 [5]。接著中國41位SARS病患施給此藥物後,體內病毒量降低、免疫系統也較控制組活化 [5]!而武漢病毒也是有蛋白需要被 protease 切開,因此也在 off label use情況下,約五天前在武漢直接用在病人身上,目前還沒有發表結果,不過感覺很有希望哦。
‼️Virus origin
可能因為上面愛滋病毒藥的事件,導致一堆人又說起中國改造病毒當生化武器。昨晚一篇線上發表 [6] 更把風向帶到這個陰謀論,害我還花時間去研究.... 這篇尚未 peer reviewd 的線上論文,是印度人做的。 2019-nCoV 既稱為新型冠狀病毒,他跟其他 family members 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 genome 中間的 spike protein區 [7],印度團隊宣稱他們把這段拿去資料庫 BLAST,得到愛滋病毒 HIV 的序列 hit (且是結合免疫細胞的重要蛋白),宣稱找到武漢病毒 4個 insertions,是其他冠狀病毒沒有 而HIV有的。這篇研究直接導出結論是,不太可能是自然發生而是人為??!.....陰謀論加上扯到愛滋,大家都嚇壞了
不過我實際去將整段,或是他宣稱的短的 motif 去做 BLAST.. 根本找不到 HIV 序列.. 還有在很多細菌或其他生物都能找到一樣的序列...且根本太短 四片段都是 6-8個氨基酸而已。 所以那篇方法應有問題、結論根本粗糙,愛滋病毒跟武漢病毒的連結就只有都會使用到 viral protease而已。然後他們究竟怎麼 BLAST到 HIV的呀?
‼️Diagnosis
目前要診斷 2019-nCoV 的方法只有使用 RT-PCR檢測,必須採樣後送至實驗室,耗時 5-6小時,如果加上排隊或運送(或有時湊不滿一次上機一盒試劑的量而要等待),就可能 24小時以上才知有無感染。所以大家都在開發更即時的方法。昨天 UCSF 與 Mammoth Biosciences (就是 CRISPR應用發明者之一 Jennifer Doudna開的,用 CRISPR核酸配對來偵測病毒 的公司) 宣稱他們已開發用 CRISPR技術 在兩小時內檢測出武漢病毒 [8]!並且是 point-of-care 也就是用試紙或其他方式,在採樣地點(診間、機場、救護車等)就可以測完+看結果。當然其他大小公司也拼命發新聞稿,不論是開發疫苗、療法或是檢測方法,非常多的研究,希望可以遏止住疫情以及強化科研發展....
-\-\
ref
[1]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NEJM. Jan 31, 2020.
[2]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bola Virus Disease Therapeutics. NEJM. Dec 12, 2019.
[3] Coronavirus Susceptibility to the Antiviral Remdesivir (GS-5734) Is Mediated by the Viral Polymerase and the Proofreading Exoribonuclease. mBio. Mar 6. 2018
[4] https://innophore.com/2019-ncov/
[5] Rol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the treatment of SARS: initial virological and clinical findings. Thorax. 2004; 59: 252-256
[6]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6.920249v1
[7] 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 THE LANCET. Jan 30, 2020
[8] https://www.sfchronicle.com/…/Coronavirus-UCSF-expert-worki…
(最新幾篇研究可能未經同儕審查,應持保留態度)"
mbio 在 MBio Diagnostics working to commercialize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