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到完整M觀點精華摘要嗎?歡迎訂閱免費電子報〔M報〕https://bit.ly/345gBbA
[ 微軟發表 Win11 ]
■ 微軟上禮拜發布了最新的 Win11,將成為最新一代的 Windows。
• 目前預計在今年底,大約是holiday season(從11月底到12月中)時正式發布,到時候 Win10 用戶可以免費升級。
• 這消息一公布,馬上被大家笑,為什麼?因為 Satya Nadella 曾經說過,Win10 將會是微軟最後一代的 Windows。
• 我猜Nadella原本計畫應該是,要搞到像 Office 365 訂閱制這樣,每年不斷更新,一直維持在最新版就好。
• 但為何Nadella食言呢?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 第一,我覺得不同層次(layer)的軟體本來就不一樣,像作業系統這種很核心的東西,是很難一直用雲端無痛升級的。有些時候你要做出很大的調整,可能就會讓某些舊東西無法繼續使用,甚至有硬體配合的問題。而Office是在作業系統上的應用軟體,就比較能在雲端上不斷升級,也不會造成舊東西失效或硬體衝突等問題。
• 另一方面,也很可能跟商業策略有關。上周有聊到,Nadella最重要的策略是把微軟從Windows公司轉成雲端服務的公司。
• 微軟的說法是,Windows已經是我們這間公司的過去,不是我們公司的未來。但或許2020年以後的現在,微軟的想法可能又有點改變了,他們在商業策略上也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用英文來說可能比較清楚: Windows is the past.....but maybe not yet.
• 那就來看看Win11這次發布了什麼東西吧。
■ Windows 使用介面的調整(UI / Live Tiles 動態磚)
• 第一個,可能是第一眼看到的變動,把一直以來預設在最左下腳的「開始」按鈕,移到下方列的中間,但使用者也可以自行調回左邊。
• 有些人認為這可能是致敬 ChromeOS + MacOS。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因為我對於 UI 層級的改變沒有興趣,這只是一種習慣性的差異,對我來說只是雞毛蒜皮小事,根本沒差。
• 不過在UI方面,微軟有了一個大改變,正是終結了Live Tiles動態磚的概念,這算是一件大事。
• 這東西是從Windows Phone 7 開始引進的概念,到Windows 8 時開始搬到電腦上。
• 但實驗了幾年,可能認為這個概念無法真的讓消費者與市場接受。所以微軟決定取消動態磚。
• Windows 也正式取消了它們的平板模式(Tablet Mode),這可能是因為使用者太少,加上多一種模式可能製造更多的bug問題。雖然可惜,
• 但其實我覺得 Tablet Mode 是平板與手機的最佳操作模式,比iPhone跟Android的操作模式都好,可惜微軟沒辦法在這種操作模式上建立生態系。所以雖然可惜,但我認為確實是正確決定。
■ Teams / Skype
• 剛剛第一個使用者介面的調整,我覺得沒有那麼重要,但接下來幾個就蠻重要了。
• 第二個重點,是微軟要把 視訊會議與通訊軟體的Teams,整合進 Windows。以後電腦一安裝完,就會內建 Teams。
• 很明顯的,微軟是要放棄之前強推的 Skype,把公司的要進攻通訊軟體的主力,押寶在 Teams 上。
• 為什麼會做出這個選擇,答案很簡單,因為Teams在去年大幅成長,而Skype相對已經不在大家討論的核心裡面。這當然對 Teams 的推廣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 Teams 目前的主要使用場域,當然是企業內部的通訊應用為主,而且在很多公司內部根本就是最核心的軟體。當然不能用LINE,因為LINE只是消費級軟體,而Teams是企業級的。
• 現在微軟把Teams放到Win11,象徵性意義就是不只要讓 Teams成為企業內部的溝通軟體,還要把目標推廣到一般大眾生活通訊的使用,就像當年的 MSN Messenger ,或現在台灣人使用LINE這樣。
• 這個策略能否產生更廣泛的使用,還有待觀察。畢竟這年代要只靠內建,就打倒已經有生態系的應用的軟體 (像是ZOOM、LINE、FB-MESSENGER),其實沒那麼容易,而且Windows的影響力已經不如當年。
• 以前微軟的Teams只免費放在企業版的Windows裡,家用版是無法使用的。但現在微軟打算把Teams也內建到一般人常用的版本,就可以用來做生活上的溝通。
• 當年微軟做了一件很蠢的事情,就是放棄在全世界有很多用戶的MSN Messenger,改用Skype。如果當年微軟沒放棄MSN Messenger,我認為或許現在台灣最主流的通訊軟體就不會是LINE了。
• 不過 Teams 的確算微軟現在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我認為放棄 Skype,主打 Teams 的確是合理的做法。
■ 支援 Android App + Amazon App Store
• 第三個重點,也可能是這次 Win11 發表引起最大討論的點,就是Win11正式支援了Android App,會透過Amazon App Store在Windows上安裝Android App。
• 以前要這樣做,你需要另外安裝模擬器。未來直接透過Amazon App Store就能直接使用。
• 這個策略我覺得非常強大,一口氣大幅增強了 Windows 內部的軟體生態系。以後你可以在電腦上,直接使用大多數的 Android 應用,而且即使這些應用軟體沒有推出 Windows 版本,你也可以在電腦上使用。這就會讓你使用電腦時,不用分心另外用手機。
• 這件事對微軟有兩個意義,一個是會增強Windows作業系統的能力。另一個是,這將會大幅加強微軟在安卓生態系的話語權。
• 以前你推出一個 Android App,當然考量的主要是 Google Play 上的表現,換句話說,擁有話語權的是Google公司。
• 但如果你是Android App開發商,未來很可能你也會考慮在 Windows 平台上的收入。
• 很有趣的是,微軟這次挑選的合作對象,也是他的競爭對手,是AMZN 的App Store 來合作。其實這些科技巨頭彼此都是相互競爭的關係,你說微軟這次跟AMZN合作,是因為他跟GOOG關係比較差,跟AMZN關係比較好嗎,這倒未必,畢竟兩者在雲端市場可是超級競爭的。
• 不過微軟跟AMZN發現,他們在另一個戰場,可以採用與競爭對手結盟來打更強的競爭對手,也就是 GOOG 與AAPL。
• 而AMZN 在 APP STORE 生態系這塊,一直表現很普通,如今也可以透過跟 Windows 的合作來加強地位。也就是未來會多了幾億台的裝置,上面會安裝有AMZN 的App Store。這也會加強AMZN在安卓生態系的話語權。
• 其實在中國,安卓手機可以安裝很多不同的應用商店,因為中國沒有Google Play;但在歐美只有Google Play一家獨大。現在微軟跟AMZN合作,就讓Android體系終於有個能跟Google Play競爭的競爭者。這會讓歐美市場比較像目前的中國市場。
• 這件事對Android軟體開發商也是好事,這代表競爭會變得很激烈,未來Google Play無法再壟斷。如果微軟跟AMZN合作,未來能占到整個安卓生態系的20-30%,雙方就要競爭誰比較好。簡單來說,把AAS做大,可以增加安卓生態系開發商的利益。
■ 微軟也宣布了Microsoft Store的一些改變,這被認為是針對蘋果而來。
• 第一,在Microsoft Store裡面,非遊戲的應用程式可做到不抽成(不使用微軟的金流的狀況下)。對比之下,蘋果是要抽30%的。這對非遊戲的應用程式,當然是很強大的誘因。
• 這點我個人是很期待的。因為大多數的Windows軟體廠商,你要買他們的線上版軟體非常麻煩,除了要上他們官網下載,還要在另外輸入序號,這是非常老派的作法了。現在這個年代的做法,應該是開個應用程式商店,讓消費者直接在上面刷卡購買,日後換電腦也可以直接安裝。總之,現在微軟做這件事,對非遊戲的軟體開發商應該有很強的誘因。
• 微軟這次的做法,跟蘋果的App Store有個很大的差別是,他們開放外部付費。也就是說不強制綁定微軟的金流,甚至可以讓消費者連到開發商自己的網站上付費。
• 這對於Spotify 應該是最有感的,Spotify應該很痛恨他們在蘋果App Store要被抽30%這件事,巴不得使用者直接去他們網站訂閱。但在iPhone上的App Store,是沒辦法讓使用者外連到其他網站的。
• 還有另一件事,微軟Microsoft Store可以接受「AppStore within AppStore」,允許在他們的Microsoft Store裡,可以有其他的應用程式商店。這件事是被蘋果禁止的,所以你看不到App Store裡有Steam或Epic Games Store。
• 這基本上就是打臉蘋果,而且我認為會對蘋果造成蠻大的壓力。
• 我們必須把微軟這次Win11的發表,當成是微軟全面和蘋果開戰的訊號。
■ Windows as a platform
• Satya Nadella 這次就出來談平台這件事。他說,一個好的平台,是要能夠讓他的平台上能長出比平台更偉大的東西。
• 這很明顯是針對 AAPL 而來,會替蘋果在反壟斷上創造很大的壓力。畢竟,微軟都可以這樣做了,為何你不能。
• 也就是微軟要以一個開放性的平台(Open Platform),來挑戰蘋果的封閉性平台。
• 理論上,開放性平台這個大旗子,應該是GOOG要舉的,但GOOG很明顯在捍衛開放性平台這件事情上,沒有領袖風範。我覺得微軟這次的策略,會對手機與電腦軟體產業,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 Nadella就說,微軟未來開放的Win11,所有第三方廠商軟體,可以接觸跟微軟自家軟體完全相同的 API,所有的API都開放。這跟蘋果的差別待遇不同,因為蘋果有很多API是只有他們家的第一方軟體可以用。
• 這個思考是我覺得為何微軟重新把Windows當成他們核心的原因之一,他們看到了蘋果封閉型平台缺點的趨勢,而這個缺點是開放性平台有機會取而代之的。
• 這次微軟的幾個策略,也代表了微軟要重新回到平台戰爭裡。我認為相當有趣,而我也看好微軟,因為現在的微軟有很清楚的願景,它知道一個平台在開放時,能得到什麼利益。
• 這跟蘋果的封閉型平台策略,到底誰輸誰贏呢?我覺得可能不會有哪一方真正勝出,但開放性的概念,我覺得會很受整個生態系的歡迎。
(想看其他主題的重點整理嗎?歡迎訂閱M報)
https://bit.ly/345gBbA
api 開放平台是什麼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FTsummer Hi 大家好,我是本月值班編輯 Alyssa。上週 (6/9) ,我同事,AppWorks 分析師 Jack,與區塊鏈新創 Blocto 共同創辦人、也是 AppWorks #19 校友的李玄進行了一場 Fireside Chat,內容非常充實,於是我從中摘錄了三個主題,編輯成文章,分享給大家:
1. 回顧區塊鏈在過去五年內的發展變化:效能變好、應用更廣
2. NFT 的機會:新時代的價值呈現方式
3. DeFi 的機會:把金融主導權回歸個人
///
#回顧區塊鏈在過去五年內的發展變化:效能變好、應用更廣
李玄:我大概是從 2015 年開始接觸區塊鏈,先做了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案,2017 年加入 COBINHOOD,所以也看著區塊鏈的發展和成長好多年了。現在跟幾年前的產業狀況蠻不一樣的,大概有幾點:
第一點是,當初區塊鏈技術比較在實驗階段,可以選擇的公鏈很少,主要就是比特幣網路、以太坊等等,其他 EOS、Tron 等等都還在測試階段。直到現在,每秒鐘還是只能處理 7 到 20 個交易左右,這種效能對於實際應用是完全不夠的。很多人想要把區塊鏈用在支付、金融上面,假設把區塊鏈也當作一種支付工具,那至少要達到 VISA 的水準吧?VISA 大概每秒鐘處理幾千筆交易,所以當時的區塊鏈每秒鐘處理 20 筆交易,是完全不夠用。
但現在高效能的公鏈已經蠻多了,像我的前公司也做了個蠻高效的公鏈,我們在 2018 年的時候,可以做到每秒鐘超過 1 萬筆交易,而現在也有比這個更高效能的,目前效能王者應該是 Solana ,每秒鐘可以處理數萬筆交易。當初的效能瓶頸,現在已經不太存在了,如果你要做面對市場的實際應用,目前的鏈支撐得了,另外很多公鏈上面,也有第二層的擴容技術已經開發出來,進一步提升能承受的交易量。
再來,整個區塊鏈市場在幾年前還很新,大多數人關注區塊鏈或虛擬貨幣,主要還是為了炒幣和投資。當時真的有用區塊鏈來做事情的人,全世界可能不到 1%,其中真的有用 DApp 的人,可能又不到 10%,大多數人用區塊鏈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把某個幣從一家交易所轉換到另一家而已。
從 2017 開始,大家就開始嘗試,例如音樂分享、或者是保險等等。也就是一些既有服務,可能有某些中心化的限制,或是沒有效率的地方,希望透過結合區塊鏈,讓整個系統的價值、效率變高,我覺得這種機會是存在的。可是現階段和理想的發展狀況,還有點距離,因為這些應用,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參與,讓它有網絡效應之後,才會發展起來。現階段真正用過區塊鏈應用的人比例還很低,你要讓這些人直接跳過所有中間過程,直接去用一個純區塊鏈的產品比較困難,但我覺得這樣的服務,在未來是很有機會成功。
///
#NFT的機會:新時代的價值呈現方式
李玄:近期比較可行的機會,在 NFT 和 DeFi 都會都有一些。DeFi 跟 NFT 也都是在 2016~17 年就萌芽,由幾個初始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才到現在這樣,比較廣為接受。
為什麼大家都在談 NFT 的商機?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虛擬跟實體價值的認知有改變,如果去衡量實體資產和虛擬資產的價值,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虛擬資產的價值更高一點。例如遊戲裡面的一把槍或寶物,可能比起現實生活中的一雙鞋或一件衣服還更有價值,炫耀起來更容易。所以 NFT 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佔了一個蠻重要的角色。
現在比較簡單直觀的是,大家都結合 IP 去發行 NFT,所以你如果有些合作夥伴、或是你自己擁有一些 IP,你或許可以做應用,也可能賺到錢。發行 NFT 這件事,目前已經很多人做了,可是我覺得,可以想像下一步會興起什麼?用戶拿到 NFT 後有什麼搭配的機會?例如我有了 NFT 商品之後,總是想要炫耀,所以就有 Metaverse 或 Showroom,或是像我們認識一些團隊,有人結合 VR、有人結合電子相框做虛實整合,電子相框會綁定用戶的錢包,隨機顯示錢包裡的 NFT。我覺得搭配現在 NFT 潮流,這可能是一些可以嘗試的方向。
///
#DeFi的機會:把金融主導權回歸個人
李玄:DeFi 的價值,是它試圖在區塊鏈上做一個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務。它滿足了某些原本傳統金融服務,例如借貸、交易、期貨衍生品等功能,同時他應用在區塊鏈上,所以帶來幾個好處,一個是 permissionless,不需要任何人授權你使用這個服務;另一個好處是,這些去中心化金融服務,所有功能,包括合約、程式、API 接口,都是公開在區塊鏈上的。例如一個借貸平台,要跟另一個交易平台串接在一起,變成一個產品可以直接借錢來交易,這樣的功能很容易在區塊鏈上發生,可能一兩天就可以接好,有點像是積木,可以組合出很多延伸應用,所以這整個產業成長的蠻快、蠻爆炸性的。
像 DeFi 的話,因為現在有很多新的鏈在蓬勃發展,現階段一種最直接的做法,是去複製某個已經在別的鏈上運行、用戶很多的模式,再搬到另一個鏈上面;或者是做整合器,例如現在市面上有三家不同交易所,就可以做整合,把交易功能串接起來,幫忙比價,我覺得這些是比較直觀的應用,目前也很多人嘗試。
還有一些其它的機會,例如結合虛擬和實體金融市場的串接。例如說,可以串接一些原物料,例如大麥、小麥的報價,或者是金價,讓這些交易在區塊鏈上面有效率的運行,我覺得這裡還蠻多機會。
換句話說,就是跟著現在既有的潮流,去觀察一些還缺乏的東西,從中去延伸發展。比起前面提到那種跳過既有行為模式,直接去做去中心化的應用,我覺得這個路線會更容易、更快速一點。
///
如果看完文章,有興趣了解更多 Jack 與李玄對談內容,可以參考完整影片:https://bit.ly/3xokiqV
///
[與談嘉賓]
Blocto 開發的 DApp 手機瀏覽器以及錢包,是許多人進入 Blockchain 以及 Crypto 世界的入口,今年,Blocto 又進一步在專為 NFT 所設計的公鏈 Flow 上,開發出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 BloctoSwap: https://blocto.portto.io
在創辦 Blocto 之前,李玄曾先後在 Yahoo、Agoda、17LIVE 擔任軟體工程師,並曾領導 Cobinhood / Dexon 的開發團隊完成 ICO,創辦 Blocto 後,則申請加入 AppWorks Accelerator #19,是 AppWorks 生態系中,非常優秀的 Blockchain 創業者。
///
[同場提醒]
AppWorks Accelerator #23 正開放申請中,歡迎所有 AI、Blockchain、NFT、佈局東南亞的創業者們加入這個社群,一起切磋成長:https://bit.ly/2TB3oqy
api 開放平台是什麼 在 Thekitty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互聯網大學 | 企業數位轉型需要的人才及能力
1/24 (日)下午 互聯網大學邀請了 — 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總經理 吳建宏先生 與我們分享「企業數位轉型需要的人才及能力」的議題
IBM 的策略顧問致力於,運用AI、混合雲、諮詢服務來解決企業的問題、協助企業轉型)
/
ㄧ、你如何定義「數位轉型」?
我所定義的「數位轉型」主要分成工作方式的轉型、工作流的轉變。
1. 工作方式的轉型|遠端工作、協作工具的興起
隨著疫情加劇,讓人們開始「遠距學習」、「遠端協作」的旅程,學習如何使用線上協作工具,例如:Slack、Jandi、zoom、google meet等等,甚至是使用線上學習平台學習,例如,Coursera, Udemy, Hupspot, google analysis academy, Lynda,Hohaw等等,都是需具備的能力之一。
此外,在遠端工作、團隊成員多元的情況下,更不能忽視語言溝通的能力
(最基本的就是英文溝通!如果連最基本的溝通都達不到,就算有再強的技能,也很難拿到offer)。
2. 工作流的轉變|從瀑布流轉變為敏捷式專案執行
先前看過一本書 < 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Google最實用工作法,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書裡提到現在越來越多團隊在產品開發上,選擇使用「 sprint 衝刺計畫 」,而非瀑布式工作流。
若使用先前的「瀑布法開發法」就必須透過 — 計畫、設計、發展、測試、維護等從上而下、step-by-step 傳統作業流程。
但是,若團隊使用「敏捷式開發法」,就可以透過五天的衝刺計畫,發展出一項專案產品。
p.s.不過因為隊員必須在計畫執行中聚在一起、空出五個整天(排除其他工作),所以我認為不太適用於遠端工作中!
以下是「敏捷式開發法」的周行程範例!
星期一|說明衝刺計畫的流程、設定在計畫內要解決的問題、畫出產品及顧客的關係圖、請教專家、選定目標
星期二|隊員示演理想的解決方案、畫出方案草圖
星期三|選出或溝通出最佳解決方案、試畫製分鏡腳本
星期四|隊員分工(包含製作者、整合者、促進者、資料收集者、採訪者等)、製作原型、試運轉
星期五|與五個潛在顧客進行訪談
(p.s.如果對「敏捷工作術」感興趣的話,< Google創投認證!SPRINT衝刺計畫:Google最實用工作法,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書裡頭有更詳細的案例解說!)
/
二、IBM 所定義的數位轉型(圖二+圖三)
The Cognitive Enterprise
1. 文化
(1)Culture
* 是否能接受「Agile」?如何更敏捷的決策?
(2)Skills
* HR數位化
* 以技能評估 candidate 是否合適這個職缺?
(3)Ways of working
* 思考方式|設計思考力
* 工作環境|共同工作空間
*
2. 平台
(1)Enterprise strategy platforms
* 協助客戶形成生態圈
* 將 Business Model 加入 API 的元素
(2)Industry platforms
(3)Cross industry platforms
(4)Enterprise enabling platforms
3. 流程
(1)Front-office processes
(2)Back-office processes
* 流程數位化
* 協助中小企業貸款,量數最多的案件是中國信託,因為他讓流程線上自動化(RPA),鼓勵客戶線上申請、機器人自動審核
(3)Decision process
4. 科技
(1)AI
(2)Blockchian
(3)Automation
(4)Internet of things
(5)5G
(6)API
5. 數據
(1) Proprietary data
(2) Licensed data
(3) Public data
(4) Custom
(5) Legacy
6. 應用系統
(1) Cloud native
(2) Digital
7.基礎架構
(1) Public
(2) Private
/
三、在數位轉型下,我們需具備的能力?(圖四)
/
四、Q&A section
1.去年IBM在「雲端金融論壇」提到未來的金融趨勢有 — 開放銀行、金融上雲、純網銀,那麼透過 IBM garage 實行敏捷創新、敏捷AI 、敏捷上雲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如何因應?
A : IBM 會以「成本效益分析」、「法律問題」、「雲端的預算」的角度出發做思考。
2. IBM 會希望員工跨部門輪轉嗎?
A : 未來希望人才往「ㄆㄞ型」前進,所以部門員工輪轉的方式會是「部門的輪調」或「不同專案間的輪調」。
3. 如果幫助客戶的服務成效不彰時,會有什麼應對措施?
A : 雖然可能出現不被客戶信任的情況,但可藉此學習、避免下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ibm #learn #digital #xchange #taipei
api 開放平台是什麼 在 Meta 開放平台使用條款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們的開放平台係指一系列API、SDK、工具、外掛程式、程式碼、技術、內容和 ... 您的內容、您的應用程式、名稱或標誌、產品或服務或是開放平台相關操作,而向Meta 旗下 ... ... <看更多>
api 開放平台是什麼 在 YouTube 行動應用程式開發資源 - Google for Developer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YouTube API 小組 Jarek Wilkiewicz
2010 年 9 月
簡介
錄製
上傳
分享
安全性
播放
簡介
開發人員如果想要在他們的行動應用程式中添加影片的錄製、上傳、分享與播放等等功能,可以使用 YouTube 平台來簡化工作,並提升成品的效能。本文將特別介紹一些常用技術,您在撰寫應用程式時可斟酌運用。
錄製影片錄製作業是透過基礎行動平台執行。舉例來說,您的應用程式可以在 Android 上發出 VIDEO_CAPTURE intent (意圖):
Intent i = new Intent();
i.setAction(MediaStore.VIDEO_CAPTURE);
startActivityForResult(i, CAPTURE_RETURN);
也可以在 iPhone iOS 上啟用 UIImagePickerController:
IImagePickerController *imagePicker = [[[UIImagePickerController alloc] init] autorelease];
imagePicker.delegate = self;
imagePicker.sourceType = UIImagePickerControllerSourceTypeCamera;
imagePicker.mediaTypes = [NSArray arrayWithObject:(NSString *)kUTTypeMovie];
[self presentModalViewController:imagePicker animated:YES];
如要在 iOS 4 或更高版本上提供更多的進階錄製選項,您還可以使用 AV Foundation Framework 提供的 AVCaptureSession 類別。
如要讓應用程式將影片及影片中繼資料上傳到 YouTube,只需傳送電子郵件至與使用者 YouTube 帳戶相關聯的特定電子郵件地址,或是使用以下三種 API 方法之一即可,三種 API 上傳方法分別是以瀏覽器為基礎的上傳、直接上傳,以及支援續傳的直接上傳方法。對於行動應用程式而言,支援續傳的直接上傳方法是最可靠的選擇;這個方式可在連線失敗時,讓應用程式順利恢復連線,並從中斷處繼續上傳作業。YouTube 支援續傳的上傳通訊協定採用 HTTP 1.1 的 Content-Range/Range 機制,可將影片分成數個區塊傳輸;如果出現中斷情形,這項機制還可辨別已成功傳輸的位元組數。
儘管實際影片內容是最重要的上傳內容,但影片中繼資料也是上傳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為中繼資料不僅能讓使用者透過搜尋找到影片,也能讓本文後續說明的其他功能發揮作用。除了類別、說明、標題等一般元素以外,行動應用程式還可輕鬆採納手機 GPS 裝置的地理位置資料。這些資料可讓您提供依據位置搜尋的功能,或是在地圖上標示影片位置。如要盡可能減少影片上傳應用程式與使用者的互動,可以選擇不上傳任何中繼資料,詳情請見這段 Google I/O 教學。
分享
圖 1:YouTube Direct Android 應用程式
YouTube 資料 API 也為影片分享作業提供豐富功能。YouTube API 跟其他 Google 資料 API 一樣,採用以 REST 為範本的通訊協定,可支援 Atom、JSON 和 JSON-C 資料表示法,其中 JSON-C 的精簡 API 回應特別適合資源經常受限的行動服務環境。這個 API 支援極具彈性的影片搜尋方式,以及影片評論和評分功能,同時提供訂閱內容、最愛影片、播放清單和推薦引擎的存取選項,還收錄了各種社群功能,可協助您將影片整合至社交應用程式。
上述所有功能,只要採用程式設計語言專用的用戶端程式庫,或是透過 HTTP 直接與 YouTube 的 API 伺服器互動,皆可整合至行動應用程式。第一個方式會部分運用到大多數通訊協定的複雜處理程序,因此會佔用大量應用程式資源;第二個方式則是讓您自行調整與應用程式所用的特定 API 服務如何互動,最後要採取哪種方式,將依應用程式而定。如要開始進行,請參閱適用於 Android 的 Java GData 程式庫,或是適用於 iPhone 的 Objective-C GData 程式庫。對於功能比較複雜的行動版影片應用程式而言,與伺服器後端進行整合會比較方便運作。YouTube Direct (圖 1) 就是這類應用程式,不僅具備預先設定可在「Google 應用服務引擎」上執行的「開放原始碼」伺服器程式碼,還針對 Android (ytd-android,如圖 1 所示) 和 iPhone (ytd-iphone) 的影片上傳提供用戶端實作方式參考。
安全性
對於 YouTube 行動版應用程式開發來說,安全性和驗證也都是重要的一環。未經驗證的用戶端已經有一些可以運用的 API 操作,但其他需要驗證的要求,則需要在 API 要求中提交驗證憑證才行。這類操作包含上傳影片,以及任何其他涉及修改或寫入資料,或是存取私人使用者資訊的操作。
API 支援三種驗證方式:AuthSub、OAuth 和 ClientLogin。對於行動版應用程式來說,ClientLogin 是最簡便的方式,而且在 Android 上使用AccountManager 可以輕鬆取得驗證憑證。不過,整合了行動用戶端和多個網路後端的應用程式,則應考慮使用 OAuth,這是較受推薦的開放標準,或是使用 Google 專用的 AuthSub。 這個應用程式即為 Android 上的 OAuth 驗證實作範例,GDataOAuthViewControllerTouch則是在 iPhone iO 上實作的範例。
最後,影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觀看,而 YouTube 平台則提供了多種選項。
大部分先進的行動平台都隨附 YouTube 播放程式,整合作業簡單快速。如果您的平台沒有 YouTube 播放程式,您可以下載這個程式。行動版應用程式會透過平台服務來啟用播放器。例如,應用程式在 Android 上會使用 ACTION_VIEW intent (意圖) 來啟用播放器,在 iPhone 上則是使用
UIApplication
類別的 openURL
方法 (這篇網誌文章說明這個方式)。YouTube 行動版網站 http://m.youtube.com,可讓您輕鬆將影片播放整合至網路應用程式。
如要更精準地控制播放效果,位於啟用 Adobe Flash 功能的平台上的應用程式可以擴充 AS3 YouTube 播放器,藉此提供更高品質的播放效果。
如果您對本篇文章有任何疑問或寶貴意見,或是對開發人員建立 YouTube 行動版應用程式有任何建議,歡迎利用「YouTube API 開發人員論壇」提交給我們。
... <看更多>
api 開放平台是什麼 在 什麽是開放API ? What is Open API ?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開放API 是指銀行 開放 内部系統及資料,讓第三方服務提供者有系統地讀取及使用,提供嶄新產品和用戶體驗。Open API allow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