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 #Ausounds #AUFrequencyANC #真無線藍牙耳機 #ANC降噪
▌建議開啟 4K 畫質 達到高品質觀影享受
◤最全開箱◢
開箱 x 辛蒂圖集
➥ http://bit.ly/3tEmrgx
◤優惠特價中◢
Q 彈低音 + 舒服 ANC
➥ https://bit.ly/2M8aH5J
問我戴起來很舒服的 ANC 真無線藍牙耳機,口袋名單中少不了 Ausounds 家的耳機,雖然降噪能力沒這麼猛烈,但整體來說耳壓感低你長時間開 ANC 都不會暈。
AU-Frequency ANC 比較特別的是它的 SOUNDPROOF 技術讓它不管開或關 ANC 音質音色都保持近乎一致不會走針,有 IPX5 防噴水外也支援快充。
不過它還是有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啦!
像是它沒有通透模式、只有右耳可以單耳使用、環境太複雜會有偶發性斷線等等......
這次影片也一次把優缺點都說給你聽啦~!
::: 章節列表 :::
➥ 特色功能
00:00 前情提要
00:34 外觀造型
01:48 ANC 降噪
02:55 配戴體驗
03:39 藍牙晶片
03:54 單耳連線
04:23 續航充電
05:04 防水等級
05:14 觸控操控
05:44 單體構造
➥ 主觀體驗
06:09 音質表現
07:35 音質總結
08:05 通話實測
09:24 延遲表現
➥ 最後總結
10:25 心得總結
::: Ausounds AU Frequency ANC 規格 :::
建議售價:NT$3,980
產品保固:1 年
藍牙版本:藍牙 5.0
支援協定:SBC / AAC
單體大小:10mm PEEK+PU 動圈
耳機阻抗:32Ω
頻率響應:20Hz – 20kHz
連接能力:約 10m 傳輸距離
電池容量:耳機 60mAh / 充電艙 500mAh
充電類型:Type-C 充電
續航能力:耳機 5 小時 / 充電艙 15 小時
通話規格:雙麥通話降噪
防水係數:IPX5
產品重量:單支耳機 4.9g / 充電艙 37.6g
產品特色:快速充電 / 右耳單獨使用 / ANC 主動降噪
不要錯過 👉 http://bit.ly/2lAHWB4
--------------------------------------
#4K #Ausounds #AUFrequencyANC #真無線藍牙耳機 #ANC降噪 #PTT #科技狗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3c_dog/
📖 官方網站:https://3cdogs.com/
📖 回血賣場:https://shopee.tw/3cdog
▋ 有任何問題都來這邊找我們:3cdogs@gmail.com

airpods pro通透模式ptt 在 [心得] AirPods Pro心得- 看板iO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背景
先講一下我的背景,
我有每一代的AirPods (一代、二代、Pro),
也使用一般的高階耳道式耳機很長一段時間(ER4P, Shure SE535等),
入手Airpods純粹是為了方便,
對音質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沒有擁有過降噪耳機,
但有試過幾種不同的耳罩式降噪耳機.
今天看蘋果店裡還有很多現貨便入手AirPods Pro來試試,
目前只使用了數個小時,
搭配我的Android手機使用.
- 開箱照片
- 聽感
只能說是不過不失,
很一般耳機的聲音,
明顯輸同價位的耳道式耳機(但這樣比並不公平),
與前幾代AirPods也基本沒有差別,
在方便的前提下還是很可以接受的.
- 配戴感
一般耳道式耳機與之前的AirPods我戴起來都沒有什麼特別感覺,
AirPods Pro對我來說也沒有特別好或是不好,
但我同事無法正常配戴之前的AirPods,
AirPods Pro則是沒有問題,
AirPods Pro可能適合耳型剛好不合前幾代AirPods的朋友.
- 降噪
從戴上耳機到啟動降噪之間有個一秒左右的時間差,
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但因為這個時間差突顯了降噪功能的傑出,
我本來並不覺得工作的地方有什麼背景噪音,
但降噪前後的差異明顯到讓人吃驚,
有種突然把你傳送到一個沒有任何聲音的地方的感覺.
不過降噪功能啟動會讓耳朵有一股壓迫感,
很像坐飛機起飛中耳壓高的感覺,
聽越久越不舒服(雖然並不嚴重).
這個我在戴其它主動降噪耳機時常有類似的感覺,
而戴手邊耳道式耳機(沒降噪功能)則無,
因此我猜測並非是因為密閉的關係,
而是因為主動式降噪雖打出一個反向聲波讓你聽不到噪音,
這個反向聲波還是造成耳朵一個額外的負擔.
- 通透模式
我是使用Android手機,
但依然可以透過AirPods上的壓感按鈕來切換降噪與通透模式.
開啟通透模式以後,
在無播放音樂的情況下,
背景噪音會回復到跟沒降噪時一樣明顯(沒用AirPods Pro前並不覺得這麼明顯...),
但在有播放音樂的情況下,
我倒是感覺不出通透模式跟降噪模式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網路上有些朋友說通透模式會有點像助聽器,
我用通透模式是沒有這樣的感覺,
跟別人講話還是需要拔下耳機才聽的比較清楚.
- 連線
因為我是使用Android手機,
連線比iPhone稍複雜但也不難,
連線好以後使用起來跟iPhone無異,
一開蓋子拿出耳機就自動連上,
並且感覺連線速度與穩定度都比一二代都還要來的更好.
- 操作
壓感按鈕比之前的操作方式(觸控嗎?還是震動?)好上很多,
以前的很容易不小心誤觸,
現在的就不會,
並且反饋明顯,
感覺就像以前有線的Apple耳機上面的按壓按鈕.
抱怨的地方是,
同事來討論事情,
必須先壓一下把音樂關閉再長按切到通透模式,
講完再長按切回降噪模式再按一下開啟音樂,
有點麻煩,
而且即使是這樣也不如拔下耳機以後聽的清楚.
最後在Android上操控一切正常,
除了Android上沒有AirPods的專用app外,
倒沒什麼大問題.
- 技術與售價
雖然我不是做降噪的專家,
但在這麼小的耳機上做到這麼傑出的降噪效果與操控,
連線穩定且電力持久,
技術上確實是非常的傑出,
在這樣的售價上達成也是個不容易的成就.
對廠商來說,
技術困難自然得提高成本與終端售價,
然而對消費者來說,
並不是技術困難就值的花上高價,
還是看買家的著重點是什麼,
比方說如果不需要降噪功能而之前AirPods就配戴正常,
並不一定要花額外的錢來買這些困難的技術,
還是得依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5.31.4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OS/M.1572563029.A.A8E.html
※ 編輯: denru01 (18.25.31.46 美國), 11/01/2019 07:08:36
※ 編輯: denru01 (18.25.31.46 美國), 11/01/2019 07:13: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