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2013年進入台灣,帶給台灣消費者全新體驗,方便的叫車服務、相對低廉的價格,受到了大家的歡迎。然而,Uber 來台之初的商業模式,帶來許多問題——包括自身的問題、法規框架的問題。
這幾年以來,新聞上三不五時報導 Uber 又有什麼新的爭議、政府打算如何出手整治 Uber、計程車業者如何抗議政府縱容 Uber。Uber、計程車業者、交通部形同三方僵局。
對一般人來說,難道我們沒有辦法擁有更新、更進步的交通工具服務,進入我們的生活嗎?
在 2019 年,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任內,通過了許多爭議、俗稱「Uber 條款」的《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 103 之 1,但之後,Uber 卻也在台灣落地,並接受交通部管理。傳統計程車業也順勢轉型,包括網路叫車、預測費率等等。
讓「Uber 更像計程車、讓計程車更像 Uber」,成為近兩年台灣馬路上的新風景。
——
從交通部的角度,林佳龍前部長如何面對新舊服務的拉扯,解決危機,讓 Uber 合法、並協助計程車數位轉型?
作為傳統計程車業的代表,台灣大車隊林村田董事長面對變局,如何在市場殺出生路,讓車隊轉身成為資訊科技業?
——
「財團法人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由林佳龍、施茂林及張光瑤國策顧問、柯承恩教授等人組成,是由一群關心中部產業創新發展、橫跨各專業領域人士所創立的。宗旨是以帶動中台灣區域產業創新,協助中小企業提升附加價值、促進產官學研共學帶動區域經濟成長為其目標。
除了集結業界知名人士辦理課程、各大論壇,也與 DIGITIMES 合作出刊「大肚山產創報」,以建構中台灣產業跨域交流環境為理念,並整合國際產業科技趨勢,提供中台灣產業在地商業調查、研究情報。
#預見大未來 #法律風險
#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
#Uber條款 #台灣大車隊 #多元計程車
#數位轉型
——
📺節目資訊:
【FACEBOOK】精彩預告_線上看
➽https://reurl.cc/Nr7mNp
【YOUTUBE】精彩預告_線上看
➽https://youtu.be/tTvNg3oXvyQ
■ 網路平台:
➤LINE TV【預見大未來-法律風險系列】
➽ https://reurl.cc/qgEY4E
➤LINETODAY【中台灣生活網】
➽https://reurl.cc/5or4xM
■ 有線電視:
【中台灣生活網】
📺CH20-大屯、佳光、中投、佳聯、北港
📺CH130-大揚、新永安
https://www.linetv.tw/drama/12634/eps/2
uber eps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五投資好難摘要> 全文請進網站閱讀
https://miula.tw/investing/investhard44/
Tesla 股價 3000 美元合理嗎?
ARK 的 40% 毛利率是非常離譜的假設。在同樣的成本結構下,毛利率的差異會讓造車事業的 EPS 幾乎差了一倍。假設其他條件都一樣,我自己的模型在 500 萬銷售量,25% 毛利率下,特斯拉電動車事業的 EPS 是 22 美元,而 40% 毛利率下是 44 美元。在 ARK 的模型中,還另外加上 230 億保險收入 以及 420 億叫車收入,用我的模型輸入他們的數字,EPS 應該可以到 58 美元左右。EPS 58,股價 1500,算出來 PE 等於 26,還算合理。但如果沒有其他事業,EPS 只有 22,乘以 PE 26 倍,那股價只有 572,是方舟估值的三分之一多一點。
如果要問我自己的估計,我會估計電動車的 EPS 22 ,加上其他事業的 EPS 3,加起來等於 25 美元。若給予比較高的估值, PE 30 倍,乘出來股價就等於 750 美元,只有 ARK 估值的一半。這還是賣了五百萬部車的情況下。但若最後只賣了 400 萬部,其實股價就會降低到 600 出頭。
很顯然的,即使是保守預估 Bear Case,我也覺得 ARK 估得太過積極,很多參數不太合理。保險收入 230 億?那可能得所有特斯拉的車都選擇保特斯拉的保險。特斯拉會花這麼多時間心力做金融生意嗎?其他車保公司都不會來搶生意嗎?這難度非常大。叫車收入 420 億?那是疫情前的 Uber 2019 營收的三倍,這數字代表不只取代 Uber,還得搶光傳統計程車生意。而且保險跟叫車在很多國家都是特許業務,有法規差異與營業許可的問題,不是車子賣到任何國家就都可以做到這個生意。這兩樣生意要推廣開的難度都非常高。這兩個收入,確實都有可能發生,但在 2025,我覺得很可能規模只會是 ARK 預估的 10%-20%。
再來看預估最好結果的版本(BULL CASE),假定年銷售 1000 萬台,平均車價降到 36000 美元,則毛利率降到 25%。前面我們估計銷售 500 萬台已經很難,1000 萬台更是不可能。自動駕駛叫車營收他們抓 3270 億,但美國目前全國計程車加禮車營業額不過才 360 億 – 400 億之間,全球的話 2021年也只有 2600億美元。要能做到 3270 億,代表計程車市場規模要成長 70% ,特斯拉又要吃下其中的 70%。這還沒談各地的計程車需要營業許可才能進入市場,這不是特斯拉自動駕駛多厲害就能解決的事情。他們的假設,無論是銷售數字,又或者是自動計程車網路的假設,都實在太誇張。
■ 所以整體而言,我覺得 ARK 的估值過度樂觀了,即使是他們的保守 CASE,很可能都過度樂觀,大家不要太在意他們的報告。
uber eps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
〔01/23-01/29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波蘭嚴格墮胎法令裁決生效 抗議者發起大規模遊行
於去年十月時,波蘭右派執政黨「法律正義黨」要求憲法法庭針對墮胎權進行裁決,最後憲法法庭裁示「因胎兒缺陷而墮胎」違憲,隨後波蘭各地爆發了大規模抗議遊行,迫使政府暫緩施行法令。
而在本週三(1/27)時,當局卻突然公布「幾乎完全禁止墮胎」的法令,原先已經十分嚴苛的墮胎要件變得更加限縮,如今要符合墮胎要件的情形只剩兩種:一為遭強暴而懷孕;二為懷孕導致傷害母體。
這項限縮權利的法令將可能導致波蘭有墮胎需求的婦女轉而尋求私人管道的墮胎,增加過程中的危險。此項突襲的墮胎法令也激起數千民眾不滿,在防疫禁令持續的情形下,於首都華沙發起大規模的抗議,遊行至執政黨辦公室前訴求婦女生育選擇權。
❷ 緬甸軍方不認大選結果 不排除發動政變
緬甸新一屆的國會將於下周一正式開議,然而因為民選政府和軍方的緊張情勢升溫,使外界對於緬甸的局勢穩定並不樂觀。
去年11月8日,緬甸舉行結束近半世紀軍事獨裁後的第二場國會選舉,結果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大獲全勝,順利連任。然而軍方至今仍不接受選舉結果,並宣稱過程中存在大規模舞弊,要求選委會公布選舉人名冊來比對是否有做票的嫌疑。
面對指控,緬甸選委會昨日發表官方聲明,表示經過調查,部分選舉人名冊的確有出現姓名重複等錯誤,但由於投票時使用的是無法洗去的墨水,所以選民無法重複投票,選舉人名冊的謬誤也就不會影響選舉的可靠性。
然而軍方並未領情,拒絕排除全面奪權的可能性,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甚至揚言考慮廢除憲法,引發外界強烈擔憂,軍方可能會發動政變奪權,為緬甸民主的前景增添不少變數。
❸ 疫情當頭,英國脫歐,蘇格蘭或脫英?
肇因於英國脫歐的影響,加上首相強森在防疫的表現不佳,蘇格蘭人民對英國的不信任又漸漸抬頭。路透社(Reuters)表示近期民調顯示,大多數蘇格蘭人傾向與英格蘭分離,自成一國。
面對低迷的支持度,昨日(1/28)英國首相強森前往蘇格蘭,大力宣揚英國在蘇格蘭一齊團結對抗新冠疫情的努力與成效,試圖拉回蘇格蘭欲獨立公投的想法。相同的情況在 2014 年蘇格蘭就曾發生過,當時的沸沸揚揚的獨立公投也並未通過。
而其實在今年 1 月 14 日,強生已拒絕過蘇格蘭提出二次獨立公投的要求,並表示「若要舉行另一次公投,至少應差距約40年的時間」,強調現在最重要的是全英國人民一起合作對抗疫情。
#經時事
❶ Gamestop大逼空事件
Gamestop大逼空事件是近幾個禮拜以來的熱門話題,華爾街的多家大型投資與避險基金認為這間在美國擁有多年歷史的電玩遊戲實體零售連鎖店,在疫情的影響與科技日益發展的況下前景堪憂,因此準備大舉放空這支股票。
此消息逐漸在各大美國論壇當中傳開來,於是開始了民間散戶們集結購入此標的股票與華爾街對做的現象,透過Robinhood等新興、免交易手續費的網路投資平台,大舉購入GameStop的零星股票。
狀況於是越滾越熱,吸引了各大投資人,海外投機客湧進此一標的股票,也因此讓GameStop股票飆漲。
在散戶狂潮下,白宮、美國國會、美國財政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7日也都各自發出消息表達關切,但市場熱度卻仍不斷擴張飛漲,免手續費但卻透過交易時間差賺取中間價差的Robinhood瞬時被頂上了風頭上。
最終在極端爭議的周轉問題下,Robinhood與其他交易商遂於28日片面宣布:「即時限制交易GameStop...等特定股票只能賣出、轉購,不能繼續買進。」,此舉使股票應聲下跌,引起了各大投資人的不滿。究竟這波現象會怎麼繼續下去呢?值得大家多多關注!
❷免收境外手續費!Uber Eats 落地台灣
外送平台百家爭鳴,來台四年的Uber Eats 今日宣布自2月1日起落地台灣,使用Mastercard, VISA, JCB 信用卡的用戶不用再被銀行收取境外消費的手續費。
此外,商品的發票將由Uber Eats合作夥伴直接開立發票,而用戶也會同時收到由Uber Eats開立的外送服務費發票。
Uber Eats台灣區總經理表示,落地台灣是一項重大的里程碑,未來將與更多的在地商家合作,開創嶄新的消費服務並朝超級APP方向邁進。
❸ 蘋果季營收破千億!單季新高你也有貢獻嗎?
美股進入超級財報周,包含蘋果、特斯拉、微軟、Netflix、特斯拉、波音等營收數字都要在這幾天公開。
其中,蘋果於本週四領頭公布FY 2021第一季財報,單季營收落在1114億美元,是蘋果史上首度破千億美元大關,在疫情下表現亮眼。
iPhone 12 需求強勁,本季 iPhone 營收年增 17%,打破2018年第一季的紀錄,創下656 億美元歷史新高。iPad 本季營收也猛增40%。財報中蘋果也坦承,Mac、iPad、iPhone 12 目前都供不應求,在半導體等供應鏈上游都有供給瓶頸。
本季上市公司們成績轉好,根據美國銀行(BofA)的數據,已公布財報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73%的公司營收與每股盈餘(EPS)都是優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