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接觸潛艦的開始,在一戰後1918年前往日本的U艇,途中停泊在澎湖馬公港,這個記錄在日本香川縣金刀比羅宮,至今保存著那幅航海地圖
中華民國海軍的潛艦部隊,始於1960年的海昌艇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潛艦部隊,則始於1950年代蘇聯援助的潛艇;不過,如果是日據時代住在澎湖的鄉親,他們很可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沒多久,就曾經親眼目睹過潛艇這種在二十世紀初時開始展露頭角的劃時代新武器,而且還是赫赫有名的德國U艇!
在日本四國的香川縣有一座知名神社「金刀比羅宮」,裡面供奉海上交通的守護神,因此每當有新船下水、或是船隻要執行重要任務時,造船廠、船東、船員或相關人士就會來此祭拜,祈求平安,因此神社旁邊的繪馬殿掛滿了各種軍民用船隻本身或船用發動機的圖片。
在這些圖片當中,藏著一幅做為供品的潛艇彩色圖畫。它的尺寸較大,且也許是因為掛上去的時間較久(由畫框左邊的日期可得知應於大正九年/1920年四月掛上),不但有明顯破損,下方有一部份還被日後掛上去的圖片擋住,因此較不容易引起注意,但畫框右邊的題字《舊獨逸潛水艦迴航紀念(?)》卻暗示了這幅圖畫的不凡身份;放大照片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圖畫中的潛艦帆罩上有U125的編號。這艘潛艇是什麼來頭?為什麼這艘潛艇的圖畫會出現在日本供奉海上交通守護神的金刀比羅宮裡?
這一切要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加入協約國陣營;1918年大戰結束,協約國戰勝,日本因此獲得分配各種戰利品的權利,當中包括分配到七艘投降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這七艘潛艇如下:
1. U125:UEII型大型公海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5月24日下水,9月4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2. U46:屬於MS型量產中型潛艇,由但澤的皇帝造船廠建造,1915年5月18日下水,12月17日竣工服役。本艇在一次大戰期間共進行過11趟戰鬥巡航,主要作戰範圍是在北大西洋和巴倫支海,在服役期間可說是戰功彪炳,至少擊沉51艘協約國商船。
3. U55:屬於MS型量產中型潛艇,由基爾的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建造,1916年3月18日下水,6月8日竣工服役。本艇在一次大戰期間共進行過14趟戰鬥巡航,主要作戰範圍是在北大西洋和北海,戰果有聲有色,至少擊沉61艘協約國商船。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被U55擊沉的商船中,有一艘喀爾巴希亞號(RMS Carpathia),1912年時她曾趕往救援在處女航中撞上冰山沉沒的鐵達尼號,並救起數百名生還者。
4. UC90:屬於UCIII型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1月19日下水,7月15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5. UC99:屬於UCIII型佈雷潛艇,由漢堡的布洛姆-福斯造船廠建造,1918年3月17日下水,9月20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6. UB125:屬於較小型的UBIII型潛艇,由布萊梅的AG威瑟造船廠建造,1918年4月16日下水,5月18日服役。她進行過2趟戰鬥巡航,擊沉至少六艘商船。
7. UB143:屬於較小型的UBIII型潛艇,由布萊梅的AG威瑟造船廠建造,1918年8月21日下水,10月3日竣工服役,因為她完工的時間已經接近戰爭尾聲,所以從未投入戰鬥。
1918年12月,日本在英國接收這七艘潛艇,分別暫編為丸一號到丸七號(O1到O7),但不列入日本海軍軍籍。之後這些潛艇由派駐在馬爾他的第二特務艦隊負責駛回日本,她們從英國出發,由直布羅陀進入地中海,接著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然後橫越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後轉往北航行,其中至少有丸一號和丸六號曾中停澎湖馬公休息整補,最後所有潛艇在1919年六月抵達最後目的地橫須賀。
也許是為了感謝神明保佑這批因日本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勝而取得的戰利品潛艦平安返抵國門,一個名叫香川縣人會的團體前往金刀比羅宮參拜,恭奉U125號潛艇的圖畫,感謝神明庇佑航行順利。她們這趟由歐洲到亞洲的漫長旅程,也在這幅圖畫裡被標示出來。仔細觀察圖畫中的地圖,可以發現圖上標示出一條從歐洲出發,途經蘇伊士運河,接著橫越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後轉往北,看得出來其中一條航線通往台灣某地,再從原地延伸出去,最後抵達日本。
這幾艘潛艇抵達日本後,主要作為技術研究、實驗和訓練使用,並對日本日後的潛艇建造領域產生實質影響,例如伊121型潛艇(1938年改稱伊21)就是直接參考U125號潛艇建造。儘管這幾艘潛艇只是以過客的身分在馬公待了幾天,和當年先輩們生活的這塊土地僅有短暫的交會,不過對我們來說,還是值得記上一筆!
Kotohira-gū shrine is a famous Japanese temple in the Kotohira in Nakatado District, Kagawa, Japan. This shrine is patron of sea ship transport and sailor. In its ema(picture-horse) there are many paintings or photos of civil or military vessels or marine engines. They were presented as offerings by people prayed for maritime safety.
In these pictures there is an old painting of U125 which could be dated back to April 1920. Why is this painting of German U-boat in a Japanese shrine?
In WWI, Japan was one of the Entente powers. The WWI ended in 1918, and the Entente powers won the war. As a result, Japan received 7 German U boats of various types as trophies. They are U125, U46, U55, UC90, UC99, UB125, and UB143.
These 7 U boats were transferred to Japan in December 1918. They were renamed as O1, O2, O3, O4, O5, O6, and O7 respectively, but not registered as formal IJN vessels. They were operated by 2nd Special Squadron which based in Malta then. They departed from England, then entered the Mediterranean via Gibraltar, after that they went through Suez Canal and arrived the Indian Ocean. They crossed the Indian Ocean and Strait of Malacca, then headed north from Singapore. After that at least two of them, O1 and O6, had rested and supplied in Magong, Penghu. Finally they all arrived their destination, Yokosuka, Japan.
Perhaps to show Japanese people’s appreciation for this safe cruise of seven trophy submarines gained by victorious Japan in WWI, a civil group called “Kagawa Prefecture People’s Association” contributed this painting of U125 to Kotohira-gū. Their cruise route was showed in this picture.
These submarines were used for research,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They contributed a lo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indigenous submarines. For example the Japanese submarine I-121 was a direct copy of U125.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u 艇 德意志 潛艇」的推薦目錄: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心得] 從海底出擊Das Boot S03 (雷) Sky 德國潛艇劇 的評價
- 關於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潛水艇Submarine | 德意志帝國VII級潛艦 - Facebook 的評價
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引文來源: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立委幕僚的功課,值得大家去參考,國防資產是民眾的,絕不是某特定份子的退休金。
#底下竄出的五毛和韓粉搏君一笑
#讓大家看看什麼叫做不上進的小粉紅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成為海洋大國的先天缺陷:從GIUK防線反思台灣關鍵性】
1. #中國出海的阿基里斯之腱:讓中國永遠無法崛起?
在歷史上的強權中,美國擁有地緣政治上最理想的位置:和舊世界的距離使她難以入侵、足夠的土地與人口讓她自給自足、同時面對兩大洋讓她無阻礙的掌控海權,簡而言之,美國進可攻,退可守。
相反的,作為大陸型帝國的中國,雖然也有著廣大的領土與豐沛的人口,但只有一面面海,且自由航行的海域被封鎖在韓半島-日本-台灣-菲律賓這群大陸邊緣國家之內,若要通往太平洋,中國必須穿越第一島鏈;若要通往印度洋,中國必須穿越被東南亞諸國包圍的南海,
在過去中華帝國的朝貢秩序中,中華帝國對於海權與貿易並不感興趣,放任此處的非官方經濟貿易進行,在大航海時代以前,海上主要的威脅來自海盜,其中更有許多是叛離中華帝國尋找新天地的子民;但在亞洲國家已經接受西方遊戲規則,建立起西發里亞體系後,中華帝國稱霸南海的主張顯得蒼白可笑;部分中國御用學者主張的中華門羅體系更是忽略亞洲與加勒比海的根本差異。
簡而言之,在美國和平(Pax America)下,各國(包含中國)均能維持目前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在中國天朝秩序下則不然。只要美國仍在遠東有效存在,以及中國並未取得第一島鏈的破口(台灣),中國就難以有效取得遠東的武力控制權,這就是中國所處地緣環境的先天困境,也是中國一直無恥地肖想的原因。
2. 從納粹到蘇聯: #未竟的大西洋之夢與GIUK防線
在20世紀,歐洲大陸上曾經興起兩個挑戰世界秩序的強權,但都在半世紀內崩潰(德意志第二/第三帝國:1890年代-1918,1936-1945,蘇聯:1945-1991),這兩個強權都有著致命的缺陷:他們沒有自由進入大西洋的管道,也無法有效切斷英美盟軍的海上生命線。
在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多次利用從本土和挪威出發的艦艇,嘗試進入大西洋進行破交戰,但往往被英國海軍在GIUK防線發現,進而追擊。所謂GIUK防線,指得是格陵蘭(Greenlan)-冰島(Iceland)-英國(UK),來自北歐或中、東歐的船隻,如果要進入大西洋,除了穿越狹窄的英倫海峽外,就只能從冰島的兩側溜過去。
因此,在二戰爆發後,早在德國還沒入侵法國之前,就先入侵挪威,直指北海;而英國的回應,則是在丹麥淪陷後預防性佔領法羅群島、冰島,美國也實質佔領格陵蘭,以堵住GIUK一線。
二戰初期最有名的案例,就是英國嘗試於丹麥海峽(格陵蘭-冰島)攔截俾斯麥號與尤根親王號進入大西洋,雖然在丹麥海峽海戰中損失了胡德號,但已被發現的俾斯麥號最終仍被擊沈,而無法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在二戰早期,英國無法有效巡邏丹麥海峽,但在1943年後英國逐漸加強此缺口的防務,部署長程飛機巡弋這個缺口,以至於德國只剩部署在法國沿岸的U艇能進行大西洋作戰。
相對於曾經佔領法國的德國,二戰後的蘇聯海軍活動範圍更加受限,在1950年代,隨著蘇聯的威脅增加,GIUK缺口再次成為海上作戰的焦點,假想敵就是從莫曼斯克進入北大西洋的蘇聯潛艇部隊,這時候英美海軍更近一步的在GIUK海底部署稱為SOSUS的海底聽音站,以偵查蘇聯動態,而英國皇家海軍也積極建立反潛艦隊用以防守此一區域。但相對的,蘇聯也把GIUK缺口視為英美敵對行動的發起線,利用艦隊與長程偵察機不斷巡弋越過此線的航母艦隊。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德意志帝國與蘇聯帝國的生命中,他們都沒有取得遠洋的自由航行能力,儘管透過SLBM的發展,讓蘇聯可以在北海就能攻擊美國本土,但在傳統戰爭中,對航運線的威脅仍然有限。
3. JOTP防線- #第一島鏈成為太平洋長城:
我們從GIUK防線的案例回到台灣,和蘇聯相比,若中國無法穿越第一島鏈,其部隊能活動的範圍相比蘇聯海軍更加侷限,且如果中國的潛艦與航母艦隊無法有效穿越第一島鏈,那麼在美日台澳等盟國海軍控制菲律賓海的狀況下,中國就很難有效阻斷台灣、日本、南韓的海上貿易通路,只要台灣能從印尼、澳洲、美國繞道繼續輸入能源、糧食等物資,所謂的封鎖台灣只是空想而已。
和GIUK防線相比,第一島鏈(Japan-Okinawa-Taiwan-Philippine)的島嶼更多,間隙更零碎,日本相當於不列顛的角色,中間的台灣更是比冰島強大多倍,菲律賓也比格陵蘭更適合部署海空軍。
在日軍例行性巡航沖繩周邊海域的狀況下,美軍偵查機、反潛機不斷出現在巴士海峽,甚至今年一月丟出在「台灣與菲律賓東邊的島嶼」部署一「多領域任務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s)」,負責執行情報、電子、網路和飛彈任務以制衡中俄的消息,很明顯就是要封住台灣與菲律賓之間的缺口。
而今年3月,美國高階指揮官在一系列國會預算聽證會上也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型機動分隊將沿著第一島鏈的多個島嶼部署反艦飛彈,變身為船隻殺手,同時還將部署陸基戰斧飛彈,明顯針對中國的侵略作為。
在北方,美國把部分的防務交給世界反潛能力前三強的日本海自,海自擁有世界頂級的柴電潛艇艦隊、反潛與巡邏機機隊,用以維護日本漫長的海上生命線。而近年,從日本一系列的國防戰略報告中都顯示,日本將加速在「西南諸島」,包含「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上,部署「12式」反艦飛彈來應付中國海軍,去年日本更表示,將對12式反艦飛彈進行射程提升,可以長達400公里,完全覆蓋共軍航母常用來進出太平洋的宮古水道。值得一提的是,雄三反艦飛彈增程型,射程也達400公里,且比起日本12式反艦飛彈來說更有超音速的優勢,共軍水面艦一出海,就進入台美日三國長程飛彈的射程。對於一個號稱要建立「藍水海軍、挑戰美國」的國家,這樣的局勢怎麼想都不好玩。
4. #海軍建軍方向:
最後,為了守住第一島鏈,以及維繫我國海上生命線,海軍應該有怎樣的建軍方向?
台海作戰,並非全部是登陸與反登陸戰,共軍對我發起奪島、封鎖等有限衝突,配合資訊戰等滲透作戰,瓦解我國內部抵抗決心的成本更低,海軍必須做好各種衝突的準備,並以守護最核心利益與國家生存為第一重點。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對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兩方面的充分空中、海底偵查能力,包含必要時機隊的24小時滯空巡弋,偵查共軍進入菲律賓海的迂迴動向。
在對水面打擊方面,多種反艦飛彈在海射、潛射、空射、陸基的部署自然必要,且需特別著重機動性、生存性、以及充分備彈數(含生產能力),以應付登陸船團、敵水面主力艦隊兩種目標。
在反潛作戰部分,海軍必須繼續獲得新一代具備拖曳聲吶的FFG,以及足夠數量之潛艦,在海底部署固定聽音站,以及持續監控台灣周邊潛艦可能活動區的水文資料也屬必須,同時仍需注意共軍小型無人水下載具等新作戰方式之使用。
海軍的大型水面艦隊,必須建立菲律賓海制海與自由航行能力,戰時與美日澳海軍協同作戰的能力。在戰時,西部港口可能遭遇飽和打擊,艦隊需要立即進行戰術迂迴,在海上維持生存能力,並且打擊穿越第一島鏈的共軍潛艇與水面艦隊。
台灣的位置,是中國心腹之痛,如果我國的防禦力量與決心能夠充分加強,讓中國某些作戰方式成本過高,將可以限縮其戰略可能性,而使我國在政治外交戰場,獲得更大空間。
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潛水艇Submarine | 德意志帝國VII級潛艦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VII級潛艦也是歷史上生產量最多的潛艦,共建造了709艘,還擁有許多種型號。 照片為被改裝成海軍紀念館的VIIC型濳艦—「U-995」. ... <看更多>
u 艇 德意志 潛艇 在 [心得] 從海底出擊Das Boot S03 (雷) Sky 德國潛艇劇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本劇 SBS on Demand免費註冊線上看連結,可 V去澳洲欣賞:
https://www.sbs.com.au/ondemand/tv-series/das-boot
德國 Sky原創二戰劇《從海底出擊》Das Boot,由過去拍 1981 潛艦片《從海底出擊》的 Bavaria Film 製作,新劇於 2018 開播、在 2020 上第二季、今年 5/15 再上第三季!話說拍到第三季故事走向已慢慢和兩本原著小說與 1981 老片都漸行漸遠了,不過那「戰爭讓人瘋狂」的主題精神仍承繼了下來:S01 兵分兩線談大西洋英德潛艦戰的「英雄主義 vs 職人理性」、亦談法國佔領區反抗軍諜報的「激進反抗 vs 和平主義」、但也終於在季末看到美國德國盤根錯節的「軍工複合」陰謀,S02 除了續彈英德海戰與法國反抗兩線後話外、更加重了政治線談美國內部複雜矛盾。
話說潛艦劇就要看德國帥男!S01 還先由國際影星 Vicky Krieps 飾演女翻譯官 Simone Strasse 帶出海陸兩線帥男主角!她 S02功成身退後就交由兩位德國本土帥男擔綱:(1) 陸上線男主是舉止文明紳士但任務一絲不苟的蓋世太保 Hagen Forster,S01 和女主角演諜報戲還搞起三角曖昧、S02 竟手刃女主角自以為正法卻再難忘她風範、這 S03則有新任務要他進一步懷疑納粹德國;(2) 海上線男主是潛艇世家學養領導雙全的金童艦長Klaus Hoffmann,S01 以騎士精神帶領潛艦卻被虎狼小人奪權放逐、S02 成為「一個德國人在美國」見識時政複雜炎涼更思索戰爭意義...
而今 S03,時序已從前兩季的 1942 進入了 1943 年四月,潛艦故事的舞台則由法國 La Rochelle軍港轉到德國 Kiel 軍港,前兩季發生好多分裂背叛又團結存活的潛艦主角群,如今經過戰損與重編只剩輪機長 Robert Ehrenberg 留了下來已升級主角!看這前兩季的低調綠葉居然這季出頭天?那就殘酷地帶出本季「廖化作先鋒」的唏噓:本來在 1942 時英軍只是終於克服德國海軍水面艦、但到 1943 英軍已發展戰術與科技大肆逆轉水下 U艇、過去獵殺盟軍商船的潛艦現在逆轉變海上獵物!於是儘管 Kiel 軍港仍信心滿滿大規模建軍,其實真潛艦菁英早已消耗殆盡。
引子:德國四三年,棄子作先鋒
於是新時代的 U-Boot 部隊陷入「沒魚蝦也好」的窘境,在 E01-E02一場場戲荒謬戲謔狂秀下限,令觀眾瞠目結舌更令老潛艦人相視無語:德國戰爭消耗資源頻遭轟炸城市破碎了、街頭少年無家可歸成雞鳴狗盜、小賊被抓判刑可選集中營或加入海軍!原本 U艇兵是海軍精英中精英有最高標準、但 8+9學員偷雞摸狗還頂撞測考官?傳統海軍以高標準擇優汰劣時、政戰官在背後「我們需人孔急」默默縮回去... 這樣混上來的新兵恐將成為不定時炸彈!眼看兩位 8+9新兵 Harri & Pauli初來潛艦不服紀律、看到學長先大打出手、連士官長都挨打但人才不足只有吞下去。
無獨有偶,除了基層 8+9新兵、高層還有黑頭車載來貴公子菜排?還更恐怖竟是毛沒長齊的媽寶艦長 Buchner!一來基地竟主動向新兵敬禮、沒得回禮竟也訕訕不追究,大副整好隊給他出來點兵了、他竟拿出筆記小抄像是學校演說 XD 難道德國海軍精英的 U-Boot 部隊已淪落如斯?更別說媽寶艦長的貴婦媽媽到處攀親帶故走後門,一來 Kiel 基地就去找指揮官夫人關說。這夫人是潛艦世家 Hoffmann 長女也是前兩季男主的姊姊,當然堅持公事公辦才是海軍與德國正道,但戈培爾安插的政戰官來接收海軍基地就改朝換代!反倒奉公守法的要向特權關說的認錯道歉。
這令人嘆氣的 E01-E02開場,可以說在「基層小兵、中堅軍官、高層長官」三個層面都已快速墮落一去不復返!如果以二戰戰史來看應該就是德國海軍「敗象已呈」的徵兆,可以預期盟軍將連戰皆捷擊敗邪惡納粹拯救西方文明了?但近身看見這群 U-Boot 部隊有血有肉的德國面孔,觀眾也不禁感嘆這些渾渾噩噩的年輕新血只是一波又一波為國家送命... 這「媽寶艦長」結合「8+9 新兵」的絕望組合,會讓本來前兩季連精英艦長精英船員都焦慮炸鍋的潛艦戰、這次輪屁孩當家放大焦慮加速崩潰通通死好嗎?有賴這季升級主角的輪機長 Ehrenberg力挽狂瀾拉他們一把!
潛艦線:父親的正道,顧時代棄子
不過輪機長 Ehrenberg升級主角後,在這人人年輕面嫩的一季已成滄桑老人:前兩季長年跟潛艦在外沒回家、好不容易多次劫難存活下來、終於可返家一圓對妻兒的「我會回來」承諾時、這季開鏡只見妻兒早在轟炸中死去。於是無家可歸的 Ehrenberg已成槁木死灰以潛艇為家、平日陸上休假則找艘小漁船為家,倒是在這絕望時節才開啟本劇三季以來第一段真浪漫愛情、邂逅了父死夫殘一肩多挑拉拔女兒的女驗光師 Greta!話說民間光學技術對 U艇的「潛望鏡」貢獻闕偉、男性軍人苦澀征戰時女性專業也苦撐後勤,兩顆孤寂的心能遠離戰爭互相撫慰嗎?
也許不能遠離戰爭、但仍能發揚「撫慰」:Ehrenberg 面對爛命幾條笑看末日的 8+9新兵,要怎樣帶起他們團結求生珍惜自己與彼此?那就帶來與民人母女一起度過美好的春日午后!Ehrenberg 這老兵的「父親」性格在此浮現:戰爭讓我失去了孩子、我失根的人生就寄託在別人的孩子、而這時代德國還真處處是「棄子」!當然後方女孩都逃不過戰爭摧殘下的後勤承擔、前線男孩也逃不出九死一生的海上棺材,但這末日情境下有他張開羽翼當個父親就能創造「愛」、成為軍旅的「親愛精誠」讓棄子們學習成長!連雞鳴狗盜都感恩欣慰「潛艦是我悲慘一生的最美好事物」。
英軍線:父親的魔道,復仇不歸路
這季在許多支線都有「父親」的主題情懷,在海戰上與 Ehrenberg對決的則是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艦長Jack Swinburne,由英國硬漢大叔演員 Ray Stevenson留一臉大鬍子飾演、在《從海底出擊》三季傳統中就是代表該季走火入魔的「大鬍子戰狂」!Swinburne 身為一個「父親」也失去孩子、孩子任職商船被 U-Boot 擊沉死亡,這令他獵殺 U-Boot 已宛如私人復仇、即使英軍守則「不殺戰俘」他仍不留活口!但弔詭的是英軍「獵殺 U艇」戰術靠的竟就是以商船為餌、五艘商船人命換一條 U艇就算英國大勝利!而今他率艦「護航」商船竟也走上同樣一條黑暗道路。
本季這場「英國驅逐艦 vs 德國潛艇」的海戰對決,共分兩場分別在 E05-E06與 E09上演!這在 1943 大局勢中是「優勢英國 vs 劣勢德國」、在本劇小局勢中是「英國老將 vs 德國屁孩」、甚至軍工上是「邱吉爾黑科技 vs 德國手工」以刺蝟彈取代深水炸彈!不過兩邊更有意思的還是關於「喪子之父」的人生辯論:你的家園被毀了、你的孩子死去了,那你是要打造更強鎧甲招納更多精壯、自我撐持一個海上碉堡誓言血債血償呢?抑或可以收納爛命一條的失怙棄子們當自己孩子、教導他們胼手胝足親愛精誠一起走出人生新希望?這屬於父親的品格交鋒將在 E09戰陣分曉!
基地線:父輩的窠臼,子輩能改變?
有海戰的兩位父親大對決,當然就令人回想前兩季金童艦長男主 Klaus的潛艦世家了,一直令他壓力沈重的老爸潛艦大師 Wilhelm Hoffmann 這季終於登場!他是德國一戰潛艇戰神、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訓練出來的老派騎士、在戰間期累積經驗發展理論著有潛艦戰聖典,本季季初海軍基地請來「大日本帝國」海軍貴賓時、日本將軍日語致詞崇拜他這戰神還遠勝於敬重德國夥伴呢!他在二戰時代早已退休享受晚輩愛戴,但也有卡爾鄧尼茲這種晚輩令他皺眉「愈像政客而不像軍人」... 也許新時代納粹德國已悄悄轉型走火入魔中、但他這老德國騎士蒙上雙眼不願看見。
這位德高望重的 Wilhelm,在本季「父親敘事」中隱然代言抽象的「德意志祖國」概念,儘管他自己覺得我兢業自課培育晚輩為國奉獻一生、但那深層的 Vaterland「祖國」概念和表象的 Reich「國家」體制其實是兩回事甚至已漸漸異化,而小輩身在體制中面對新時代的種種壓抑與呼喊、就看他身居高台已不食人間煙火的老父聽不聽得見。本季他在 Kiel 的為父人生中,第一個難題就是女兒Hannie Lessing:她從小是賽艇冠軍比弟弟 Klaus強得多、怎麼長大弟弟當艦長她卻只能嫁軍官?甚至當婦女工作隊想做對事都會被關說搞爛,為何父親與國家都眼不見為淨?
女兒 Hannie 這線直指納粹德國父權體制的荒謬,為了國家榮耀門面放一堆花言巧語宵小當權、反而真人才慘遭排擠都被浪費掉?浪費的精力也遲早在最糟糕的地方找到出口爆出來。老父 Wilhelm第二個難題仍關於他唯一在意的兒子 Klaus:S01 聽說兒子出任務在海上失蹤好心碎、S02 潛艇界竊竊私語說兒子活著又令他忐忑、S03 季初終於調查航海日誌發現事有蹊蹺、季中才知外界盛傳兒子叛逃美國只是顧他面子不讓他知道!季末千呼萬喚的「父子相遇」更要考驗他能否面對:兒子勾結美國找他挖德國牆角、卻聲稱反納粹才是真愛德國,那「納粹」的具體內容究竟是什麼?
諜報線:人人躲戰爭,都來里斯本!
前兩季金童艦長男主 Klaus走過大西洋飄到了美國、這季神隱半季後竟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回歸!葡萄牙、里斯本,二戰史上名不見經傳此時都在幹什麼?這倒是給密閉潛艦蒼茫大海肅殺軍容的《從海底出擊》增添前所未見的異國風情:葡萄牙在戰前早有號稱「世界最早國際結盟」的 1386 年《溫莎條約》英葡同盟、大戰開始時 1939/09在英國默許下快速宣布中立僅續做生意,結合此前 1939/03簽的「西葡友好條約」讓伊比利半島兩國成為中立國、一個較親納粹一個較親英國達成恐怖平衡... 於是所有想逃離戰爭的歐洲人都輾轉來到里斯本、每天想方設法取得簽證與船票!
好像半世紀以來大行其道的二戰影劇很少談到葡萄牙?本季就以里斯本為舞台打造一個世界大戰中的世外桃源:這裡每天仍有班機通航英德、這裡中立海域仍外銷英德物資、這裡城市匯聚歐洲多國騷人墨客雞同鴨講,想來這裡的不論國籍多是自由派樂得交敵國朋友、各種晚宴酒會英德軍政官員可同堂交流,能來這裡的多半出身良好出手闊綽、戒嚴的歐洲已沒夜總會里斯本就充當國際大賭場!前兩季的蓋世太保男主 Hagen Forster就穿禮服來這杯觥交錯調情查案當個德版 007!看 GoT《權力的遊戲》喜歡賈昆演員 Tom Wlaschiha的觀眾必看這季呀!
蓋世太保 Forster,當過街老鼠
不過當人人避戰來此時,唯獨 Forster一臉凝重前來接受國家任務:有個駐地蓋世太保被人謀殺了、當地領事館與商務辦事處都認定必有叛徒、就請到蓋世太保王牌探員 Forster前來查案追兇!忠黨愛國的 Forster直接認定這是「盟軍 vs 納粹」在里斯本高來高去的諜報交鋒,而且兵家必爭的動機有做點功課的都知道:葡萄牙在二戰維持中立地位兩面做生意,大發利市的戰略資源就是軍工必備的鎢礦 Tungsten/Wolfram,在中立默契下要保持英德兩邊銷量平等絕不大小眼,但若你們德國間諜在葡萄牙領土上不安分?那就給了英葡口舌取消對德銷售癱瘓德國軍工!
不過繼前兩季 Forster與兩位法國女主角相愛相殺、見識過法國佔領區的非人道鎮壓、在本季開始前的 1943/01更曾派駐波蘭「華沙猶太區」(!)… 經歷這麼多看似文明的安撫治理卻一次次落得鎮壓殺戮後、難道還能相信納粹賦予的祖國使命嗎?他當兩季蓋世太保貓捉老鼠跋扈久了、這季在里斯本改當過街老鼠跑給葡萄牙警察追!當然懸疑諜報與狼狽追逃亦會邂逅美麗的葡萄牙女子、共享體溫時也會悠悠嘆道「你們很幸運遠離戰爭」,但葡萄牙女子翻臉爆氣「獨裁者 Salazar是以剝削人民換取中立、農田農村都被剷除開闢為礦場」,我們納粹不也在各國做同樣的事?
更糟的是,難道自己身為蓋世太保為國賣命、其實反而是被盤根錯節難以理解的國家官僚賣了嗎?自己效忠的納粹與其說是國家不如說是官僚體制嗎?鬼影幢幢的里斯本有委託他案子的領事 Weiß、有不太愛國更愛美色的商務辦事處長Gruber、有花蝴蝶般睡遍男人的處長夫人 Bettina、有資源人脈四通八達的神秘商人Becker、有觀察入微消息靈通的葡萄牙吧台妹Ines、有油嘴滑舌笑裡藏刀的里斯本髒警Da Costa、有號稱來寫諜報小說想拿自己當主角的美國佬 Gardner... 到底誰是國家敵人挖納粹牆角?誰又是自己敵人挖洞給我跳?而這陰謀若非關國家戰爭又關於什麼?
金童艦長 Klaus,忠誠的考驗
真沒想到蓋世太保 Forster與金童艦長 Klaus兩大主角竟在里斯本合流!S01 兩人出身同城彼此久聞其名卻從無交集、這次不打不相會還好彼此認識留了 Forster一命,然而兩人彼此真是「里斯本陰謀」的案情敵人嗎?其實里斯本間諜很多大家各有各陰謀!只是在各自案件中成為「棄子」差點被犧牲的兩人陰錯陽差唇齒相依了,兩人都成了過街老鼠時就由葡萄牙小妹 Ines 好心收留探聽情報。話說這一年來盛傳的「金童艦長 Klaus叛變」真有其事嗎?可說有也可說沒有:他這年美國行學到更多政治裡想,認為真愛國就該帶德國脫離戰爭!但真如此嗎?
聽帶他來的美國間諜口稱「德國早就輸定了、只是時間的問題,趕快德美同盟共同抗蘇那才是正經」,一聽也完全是培植德國反共抗俄的美帝前奏曲!只是 Klaus雖領導戰術俱嫻熟但政治仍年輕面嫩、其實諸多猶豫想不清楚就跟著做了下去、只期待自己透過里斯本幫美國牽線見到了父親 Wilhelm還能再討論... 不過陰錯陽差美國老闆掛了反和蓋世太保 Forster同成天涯淪落人、竟還跟著查出另一個「黃金交易」案:原來德國不能明目張膽加購超額鎢礦、就由潛艦密送日軍掠奪的黃金前來葡萄牙,那是否擋下這批黃金就能逼納粹投降?那身邊的 Forster是否又成了自己敵人?
於是直到 E10本季多線終於千呼萬喚交會了:(1) 德國潛艦要運黃金來到里斯本、(2) 英國驅逐艦虎視眈眈追過來、(3) 潛艦老大師 Wilhelm要來里斯本見兒子 Klaus、(4) 金童艦長 Klaus卻要去碼頭擋下黃金交易案、(5) 蓋世太保 Forster本應促成黃金交易但他心好亂、(6) 德國領事 Weiß與里斯本德裔黑幫要來劫黃金、(7) 葡萄牙髒警 Da Costa 來查走私順便分杯羹... 而經過一整季出生入死終於學會親愛精誠的潛艦少年們、秉持討海人四海一家精神來到葡萄牙、尊重中立國秋毫無犯非武裝登陸、誰知等著的不是國家軍武而是黑幫軍火!那潛艦學長 Klaus又該怎麼辦?
也許事前考量無比複雜、但當下決策簡單清楚:有人想傷害潛艦弟兄、那不管黃金歸誰哪方戰勝總之「搶救兄弟」就對了!於是一陣大亂鬥竟讓各種世故複雜都返璞歸真。本劇支線很多角色更多人情世故政治眉角更是眼花撩亂!但多線以共同的「父親敘事」交相印證:戰爭以祖國 Vaterland之名犧牲子弟兵、國家殘破眾生失怙都成了「棄子」,那與其當個憤怒父親踏上正義榮耀的復仇之旅徒然蠶食己心、不如當個慈愛父親愛護棄子視如己出攜手重建人間;身為父親須時刻自省代言的體制是否已僵化墮落、身為兒子亦須時刻質疑效忠的體制是否已把子民當「棄子」。
前兩季男主 Klaus & Forster在這季把二戰國際政治越談越大!不過這季最動人的還是德國這艘「媽寶艦長 8+9新兵」二流潛艦,就看輪機長 Ehrenberg如何像個父親拉拔大家團結人心、最終達成「一個都不能少」的海員精神還及於英軍敵人!只是也很遺憾,這趟潛航歷劫歸來仍舊死了一個人,而那一人恐怕就象徵「硬撐強壯」終將壓抑崩潰的大國命運了... 倒是本來天兵一枚的媽寶艦長也學會了天下父母心,「死一人已經太多」在本月竟巧合地悲傷應景!古往今來領導為政都應謹記:與其追求大國榮耀的數字、不如守護每個活生生的人。推薦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2MS0JWp2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21.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653917476.A.0FA.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8.26 臺灣), 11/02/2023 08:57: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