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女從嬰兒時期就有異位性皮膚炎,心疼他因為癢而抓出許多血絲與常常皮膚紅腫。身為婦產科醫師的我,對這個疾病不甚了解,但最近開始閱讀這個疾病的相關知識,想與大家分享。
近二十年來,台灣的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增加將近一倍, 有些研究顯示都市化和空氣污染會增加風險,也有些研究說媽媽在懷孕期間多吃魚會降低風險。
百分之八十的異位性皮膚炎始於5歲以下,而約有一半以上得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長大會”自己好” 但詳細原因不明,或許和早期疾病的控制有關。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的過敏反應,許多病人因爲皮膚天然保濕因子 (filaggrin) 不足的體質,造成過敏原更容易通過乾燥龜裂的皮膚,而誘發過敏反應,所以除了擦藥與(嚴重時)吃藥,保濕乳液對於預防復發非常重要,近幾年有些免疫阻斷劑的上市,讓對付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 ”藥品軍火庫“ 又增加一些生力軍。
有家族病史的小朋友更容易得到異位性皮膚炎,代表基因也有關聯。約有60-70% 的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會有 Filaggrin 基因上的某些位點的突變 ,目前已知有數十個 Filaggrin 基因位點的突變,有趣的是,亞洲人與歐洲人突變的位點不盡相同。而台灣本土人口 Filaggrin 基因位點的突變,仍尚未被發表。
目前各國的皮膚科醫學會,都同意早期治療,藉以降低復發的強度與頻率,所以小朋友的皮膚如果常常乾紅癢,應該及早就醫診斷與治療。至於有家族病史但沒有發病的小朋友,是否該做Flaggrin基因檢測,而提早擦保濕乳液 ,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題目。
#異位性皮膚炎
#保濕因子
#提早擦乳液
參考文獻
Chu C-Y et al. Taiwanese Dermat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Dermatologica Sinica. 2015 Dec 1;33(4):220–30.
Romieu I, Torrent M, Garcia-Esteban R, Ferrer C, Ribas-Fitó N, Antó JM, et al. Maternal fish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and atopy and asthma in infancy. Clin Exp Allergy. 2007 Apr;37(4):518–25.
Irvine AD, McLean WHI, Leung DYM. Filaggrin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kin and allergic diseases. N Engl J Med. 2011 Oct 6;365(14):1315–27.
Nutten S. Atopic Dermatitis: Global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ANM. 2015;66(Suppl. 1):8–16.
=========================================
My granddaughter suffers from atopic dermatitis (AD) at a young age. The constant scratching causes little spots of bleeding and roughening of her baby skin. There doesn’t seem to be a cure for this condition. Even though I am an O&G specialist by trade, I have decided to read a little bit more on this topic and share them with you.
The prevalence of AD has doubled in Taiwan in the last 20 years. Some research shows industrialisation and air pollution may be risk factors whilst fish intake during pregnancy reduces infant risks of AD.
Eighty percent of AD starts below the age of 5. And about half of the children tend to “grow out of” AD. It may be mutli-factorial but the immune tolerance may be related to early control of AD.
Atopic dermatitis is a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of the skin, many patients are found to have defects in their skin Filaggrin, which is a naturally-occurring skin moisturiser. Therefore skin emollient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AD flares. Apart from the existing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s (such as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nd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here are now biological agents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D. The therapeutic armamentarium against AD is slowly increasing as we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disease.
Many variants of mutation at the Filaggrin gene have been found in up to 70% of patients with AD. There are currently 50-60 disease-causing variants known. Interestingly, mutations found in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seem to b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Asian population. The mutations specific to the Taiwanese population are yet to be found.
The consensus amongst international experts seems to agree that early treatment of AD reduces recurrence and severities. However,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know the utility of early moisturizer application in those testing positive for Filaggrin gene but without A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期待的政治英文影片第二集出爐了!!! 今天探討的是三位政治大咖的英文口語。再次聲明,此影片的目的不在於比較英文能力,而是提供學習者英文口語的實際操作和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對我而言,英文是一種工具,我並不覺得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定需要擁有驚人的外語能力。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資訊,請看完再發表評論: ...
tolerance 醫學 在 布農Doc 田知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病人A頭暈不適,合併吐和冒冷汗!
一邊忍著噁心感、一邊對抗其他不適讓田醫師檢查。
田:「好!目前看來不是我們醫師比較會擔心的暈,等等我會.......」。
病人A不太專心、欲言又止......。等田醫師解釋完之後,病人忍住不舒服,一字一句吃力地說:「我......等........ㄧ......下........一定........要......跟妳照相!」。
雖然她很不舒服!但是田醫師還是直接回:「不可以!我現在在上班,跟電視完全沒有關係!100%的急診室醫師。但是我會好好照顧妳!好嗎?」。
急診室是禁止隨意照相、錄音、錄影的。田醫師也不希望開先例,雖然也知道這回覆很容易就被解讀為耍大牌。
病人B的家屬,突然衝過來:「田醫師!我們要改給妳看!妳太棒了!」。
「請問是我的病人嗎?是哪一位?」我趕緊找病歷。
「很抱歉!急診不能指定醫師!每一個醫師都被平均分配到病人,像我現在手上也有很多病人要處理,突然這樣指定,會讓整個秩序亂掉,也很容易導致一些不公平。我其實只是有上電視,並沒有比較厲害!也不是名醫或權威!就是一個急診醫師。其實你們的醫師已經處理得非常好了!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跟他溝通。」
相信,田醫師很多時候很容易不經意就讓人誤以為「耍大牌」!
田醫師上電視,是真心喜歡衛教,田醫師的存在也鼓勵很多跟田醫師一樣在偏鄉長大的孩子。所以田醫師繼續存在螢幕前!
急診醫學科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 - 我們並不會希望用各種方式增加急診的業績,包括利用知名度等等。
但是田醫師還是有私心的地方 - 田醫師想用知名度為原住民健康不均等努力!也慢慢著手努力中!
照片是田醫師在台北歐洲學急救教學First Aids的照片 - 田醫師用全英文喔!後來,台北歐洲學校知道田醫師是原住民,就請田醫師在國際包容日「International Tolerance Day」跟大家分享台灣原住民文化,結束之後,全場的掌聲和淚水更鼓勵了田醫師繼續朝這方向努力。
其實田醫師也很親切、很搞笑的!冷笑話比較多!並不大牌!也不想當大牌、偶像、網紅......,對田醫師而言太難了!
七月在阿里山還有霧台的AED+CPR直播,歡迎跟原鄉部落的朋友一起學習!也看看回到部落回歸自然的田醫師!❤️
這時候合照是絕對沒問題的!
#直播時間確定一定會盡快通知大家
tolerance 醫學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雖然是快七年前的報導,但現在讀起來還是鏗鏘有力.今天把上次提到美國CNN首席醫療記者Sanjay Gupta,所發表的一篇關於大麻的社論翻譯完畢,內容很值得一讀!
By Dr. Sanjay Gupta, CNN Chief Medical Correspondent
Updated 0044 GMT (0844 HKT) August 9, 2013
<我為何改變我對大麻的看法>
過去一年,我投注精力在一個新的紀錄片“大麻”(Weed).這個名字也許聽起來有點草率,但內容絕對不會.
我去了世界各地,採訪了醫療權威,專家學者,農夫和病人.我真誠的和他們溝通,並問了許多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我所發現的事情,相當驚人.
在執行這個計畫許久之前,我曾經審視了當時在美國有關醫療用大麻的相關文獻,而認為並沒有特別的可取之處.我甚至在2009年,寫了一篇刊在時代雜誌(TIME)的文章,名為”為何我對大麻投下反對票”.
然後,我現在要道歉.
我道歉因為我並沒有看得更深入,直到現在.我並沒有看得更廣更遠.我並沒有看到一些在美國境外,較小型的研究機構,所做出來的亮眼研究,而且我太過忽視了數以為繼,認為大麻對他們的症狀有所改善的病人.
相反地,我將這些病人歸類成招搖而詐病的群體,只是想尋求快感.我錯誤地認定DEA將大麻列成第一級管制物質,是有確定的科學證據作為基礎.想當然爾,他們一定是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才將大麻放在最危險的物質的類群,定義為“毫無醫療效用且有高度濫用成癮風險”.
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這個說法,而現在我也瞭解這些對於大麻的指控並非真實.大麻並沒有高度的濫用風險,而且大麻有相當明確的醫療適應症.事實上,有時候大麻是唯一能夠作用的藥物.舉例而言,Charlotte Figi,一位在科羅拉多州的小女孩,從出生後開始有癲癇,而到了三歲時,平均一個禮拜會有高達300次的發作,即便已經嘗試了七種不同的藥物.醫用大麻緩和了她的大腦,使她的癲癇發作次數降到了每個月2~3次.
我當面見到了許多像是Chalotte的病人,花時間和他們相處,並且得到了一個結論:當醫療社群無法將大麻加入治療選項,提供病人最完善的照護,這是不負責任的.
我們在美國被惡意且系統性的誤導了將近70年,而我為我個人的失職道歉.
我希望這篇文章和接下來要上映的紀錄片,能夠將整個狀況改善.
在1970年的8月14日,衛生部的副秘書長,Roger O. Egeberg醫師寫了一封信,建議將大麻列入第一級管制物質,而這個分類至今45年,一直沒有改變過.我仔細研讀了這封數十年以前的信件,而發現到令人不安的真相.Egeberg非常仔細的挑選了他的用字:
”因為我們對這個植物還有其內含的活性物質,知識上還有相當多不清楚的空間,所以我們仍建議將大麻維持在第一級管制物質,直到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某些研究,能夠解決這個議題”
並非因為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而是缺乏證據,所以大麻被列在第一級管制物質.當年是1970年,Egeberg所提到那些正在進行的研究,許多都沒有完成.當我繼續調查,我認知到Egeberg當時手邊其實是有其他重要的研究結果,有些更是早了25年的發表.
---高度的濫用風險---
在1944年,紐約市長Fiorello LaGuardia委託了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對大麻進行調查和研究.在結論之中,他們發現大麻並沒有顯著的成癮性,而且也沒有找到證據大麻會導致嗎啡,海洛因或古柯鹼的成癮.
就我們目前所知,雖然數據上有些許浮動,大麻大概會造成約9~10%的成年使用者產生依賴性.相較之下,位在第二級管制物質的古柯鹼,定義上應是”有較低的濫用風險”,會使20%的使用者上癮.而海洛因則是25%.
最糟糕的是香菸,它使得接近30%的抽菸者成癮,而且造成許多人的死亡.
有明確的證據指出,有些人使用大麻後會出現戒斷症狀,包含失眠,焦慮和反胃感.但即便將此納入考量,要將大麻定為有高度濫用風險的物質,仍是相當困難.大麻成癮所造成的生理症狀,和剛剛前述的其他物質根本天差地遠.我曾經看過酒精的戒斷症狀,是可能致命的.
我也同時想要提出身為一位父親的擔憂.年輕而正在發育的大腦,和成年人的大腦相比之下,是可能對大麻所帶來的傷害更容易受影響的.一些最近的研究顯示,規律的在青少年時期使用大麻,會造成永久性的智商降低.其他研究則暗示可能未來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上升.
同理我並不會讓我的小孩飲酒,我也不會允許他們在未成年時使用大麻.如果他們堅持想要嘗試,我會建議他們等到25歲左右,大腦已經完全發育,再去使用.
---醫療上的助益---
當我在調查時,我也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事情.大麻作為醫療用途並非什麼新鮮事,而醫療社群中在過去已經撰寫了相當多的文獻.事實上,有數百篇的科學期刊文獻,多數是記載大麻的好處.不過大多數的文章,是在1840~1930之間所發表的.這些文獻描述了使用醫療用大麻來治療“神經痛,抽搐症狀,消瘦”等等.
在美國的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搜尋過去一年的大麻相關文獻,找到了2000多筆的資料.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在研究大麻所帶來的傷害,像是“因為大麻抗膽鹼的作用導致壞旅程”,“大麻造成的胰臟炎”,和“大麻的使用和肺癌的風險”.
在我快速整理的數字統整,美國現今對大麻的研究,只有大約6%是針對其醫療上的幫助.其他的全部都是設計來研究其危害.這樣高度的不平衡導致了極端扭曲的現實.
---研究大麻的挑戰---
今天,要在美國做大麻相關的研究,你需要兩個重要的東西.
第一點,你需要大麻.而大麻是非法的,這個問題顯而易見.科學家可以從一個位在密西西比的特別農場得到研究用的大麻,這個農場位在密西西比大學的中央,但這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今年我造訪此地時,沒有栽種任何大麻.
第二點,你需要政府的許可,而我所採訪的科學家不斷的跟我提及其中的繁瑣和困難.一個癌症相關的試驗,首先會被國家癌症中心審核,或是一個疼痛相關的研究,會經過國家神經研究院的認可,對於大麻相關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個關卡:NIDA,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他是一個專門再研究藥物濫用的機構,而非藥物的療效.
卡在中間的則是需要大麻作為藥物的病人,有時候大麻是唯一的良好選項.
容我補充,一直到1943年,大麻一直都列在美國藥典裡面,其中一個適應症便是神經痛.這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極端疼痛.我的病人曾描述這種痛像是“刀割般,灼熱而像幾萬個針刺”的感覺.當大麻長久以來被記載,對於這種難纏的疼痛有效時,現今針對神經痛最常見的藥物則來自罌粟花,包括嗎啡,奧諾美(oxycodone)和釋通(dilaudid).
問題來了,這些藥物通常對神經痛效果有限,而且藥物耐受性(tolerance)是個棘手的狀況.
最讓我驚嚇的是,在美國,每19分鐘便有一個人死於處方藥過量使用,通常是意外.每19分鐘,這是個恐怖的數據.而從我看過所有的研究中,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因為大麻過量致死的案例.
也許這也是為何最近一份針對醫師的調查,高達76%同意大麻作為乳癌病人的疼痛藥劑.
當大麻成為第一級管制物質時,有個請求是要“填補知識的空缺”.而在美國,這相當具有挑戰性,因為要研究非法物質的基礎和審核,是一個以藥物濫用作為核心的組織.不過,排除萬難,我們還是前進了不少.
展望未來,我特別對像是西班牙和以色列,針對大麻抗癌效果的研究感興趣.我也對以色列一位叫Raphael Meschoulam的學者所領導,有關神經保護的實驗感興趣,還有美國及以色列的研究機構,共同在檢視大麻是否對創傷後症候群有所緩解.我保證我會盡我的能力,真誠地填補那些知識的空缺.
在20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民眾,投票同意大麻作為醫療使用,而更多的州,也會在近期決定.至於那位在1970年寫了那封信的Roger Egeberg醫師,他在16年前過世了.
我不知道如果他仍在世,會做何感想.
tolerance 醫學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期待的政治英文影片第二集出爐了!!! 今天探討的是三位政治大咖的英文口語。再次聲明,此影片的目的不在於比較英文能力,而是提供學習者英文口語的實際操作和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對我而言,英文是一種工具,我並不覺得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定需要擁有驚人的外語能力。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資訊,請看完再發表評論:
關於韓市長的「晶晶體」: http://bit.ly/2kENRVv
★★★★★★★★★★★★
英文口語評估指標
• 是否到達溝通目的
• 考量語境/當下場景
• 詞彙資源
• 文法範圍和正確度
• 連貫性和流暢度還有發音
★★★★★★★★★★★★
韓國瑜(1957年6月17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現任高雄市市長,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文學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
EDIT: New Sample (08.21.2019): https://youtu.be/1xrcXcZvAko?t=148 (請先看完我們的分析)
最先去搜尋的是ICRT全英文的專訪,但是大部分影片和錄音檔都被刪除,只留下一些片段: https://youtu.be/zDYhd7XiSUQ?t=12 (Vid 1)
•prosperious -- prosperous Kaohsiung
•We will hire the English teacher so that we can save money -- cause, effect relationship?
•intelligible English pronunciation but spoke in short phrases
https://youtu.be/3helP_n9jY8?t=481 (Vid 2)
•唸稿子的時候有適當的停頓, 英文語調也有上下的起伏
•met--made, we have mad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in everyone eyes--in everyone’s eyes
•longing for better tomorrow --longing for a better tomorrow
•整體上來說沒有什麼問題...
•很難去評估真正的英文口語能力,畢竟是念稿子
•從詞彙量而言,至少足夠回應一般生活類問題
•因為句子還蠻短的,所以沒有什麼語法錯誤
•口音是一定有的,但是算標準,可以聽得懂
•短句的流暢度沒有大問題,但是連貫性可以增加
★★★★★★★★★★★★
郭台銘(英文名:Terry Gou,1950年10月18日-),中華民國企業家,新北板橋人,籍貫山西省晉城縣,臺灣省立板橋中學初中部、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今臺北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科畢業,是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和鴻海精密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以個人資產705億美元名列富比士億萬富翁列表中的第7大富豪,同時也是臺灣首富。2019年4月17日,郭台銘宣布投入中國國民黨的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黨內初選。
郭台銘 - 企業領袖高峰會演講 APEC CEO Summit 2013: https://youtu.be/c733wqJup_I?t=175
•聽完他的對答覺得講得很好
•應該已經在商業界上運用英文三十幾年了
•1985就建立在美國一家分公司
•因為是商業場合,講的話算官方但直接
•以流暢度來說,會給高的評分
•英文詞彙上應用專業術語 (e.g., key component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不熟悉字型的變化 morphology/word form--manufacture,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er --we emerged as an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we innovation designer --no be verb; we are use all component and integration --we utilize component integration testing?, etc.)
•發音也蠻多問題的
•猜測他應該是有在練英文口語
•應該沒有太多寫作上的需求
•猜測他學習英文的方式是蠻自然的
•沒有花額外的時間在學習文法,刻意的去修正自己的錯誤
•學習英文的只是為了工作需求
•說話有連貫性也有技巧,但是無法精準表達意思
•在特定場景的口說上應該是沒有問題,因為重複性高而且大概可以猜出他會講什麼
•說實話,表現超出預料
★★★★★★★★★★★★
柯文哲(1959年8月6日-),中華民國著名外科醫師、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2018年,參選臺北市市長並成功連任。
https://youtu.be/ffIxQ27jUdQ?t=159
•首先媒體對柯市長太嚴格了
•常講英文的時候是為了開玩笑「柯式幽默」
•在這個影片當中他確實有看稿子
•and da today
•today (stress on the second syllable )
•medical (stress on first syllable)
•metary -- military
• problems cause by L1 interference
•從語音結構上來看,中文是一種「音節計時語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及「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每個字由一個音節構成,唸起來各音節輕重相當且時間大致等長,而且每個字有自己的聲調;但英語是一種「重音計時語言」(stress-timed language)及「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每個字的音節數不一,由各音節是否有重音來決定其輕重、長短與音階高低,而重音落於何處也會決定其語意之不同。
-campus.cavesbooks.com.tw
•One of the most noticeable features of English is that some of its syllables are strong while many others are weak” (Roach, 2000, p81). English stress pattern is manifested through syllable length, loudness and pitch. In other words, stressed syllables are longer, louder and higher pitched than unstressed ones. Sometimes one word that is stressed differently may have different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meanings, for example, the homographs “record” (verb) and “record” (noun). “Record” has the stress on second syllable when it is a verb, and it has stress on the first when it is a noun. The shift of the stress even makes a noticeable difference to the sound of the vowels, for instance, “e” in noun “REcord” is pronounced as /e/, but /ɪ/ in verb “reCORD”.
-http://ec-concord.ied.edu.hk
•coal values -- core values
•freedom, tolerance, rule of law
•用詞大致上是正確的雖然還是有字形上(word form)的問題
•expensive -- expense
•每個句子都很短,但還是有溝通的功能
•蠻多文法的問題
•個人認為是有知識和魅力的一位候選人
•聽他用英文演講一段時間真的有困擾,因為沒重音,很難辨識重點
•講話沒有太多語調和節奏,在英文發音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會導致聽者需要完全專注他每一個字才能辨識他在說什麼
•不覺得每一個政治人物都需要英文,有專業和可靠的翻譯輔助,就覺得不會是一種困擾
•英文是一種工具,多一種工具就多一種選擇,但這種工具用不好時也有可能會造成一些誤解
★★★★★★★★★★★★
在此提供我的「心智圖詞彙攻略」課程: https://bit.ly/2teELDq
英文學習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ricsenglishlounge/
還有Howard老師《會走路的翻譯機,神級英文學習攻略本》的傳送門 http://bit.ly/2DfGrhH
★★★★★★★★★★★★
同時也再次感謝炙瞳夢 RED FILM幾位大導演和貓哥的友情協助,幫我們拍攝和剪接出如此精彩的影片!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zvSNyBQ_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