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框架是創造力背後的推手
我們心中,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思考框架,我們思考的方式就是如此。這些思考框架有的簡單、有的複雜,有的精確、有的粗略,有的美麗、也有的邪惡。但不論如何,都會呈現現實的某些面向,協助我們提出解釋、抓住重點,做出決定。
例如,民主制度是一種思考框架,而君主制度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在商業產業上,精實生產(lean manufacturing)是一種思考框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結果」,因英特爾與谷歌的先後採用而聲名大噪)也是一種思考框架。宗教是一種思考框架,世俗人文主義(也就是不信神的道德觀)也是一種思考框架。法治是一種思考框架,「強權即公理」也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平等是一種思考框架,種族主義也是一種思考框架。
在我們的種種推理上,思考框架不但是重要基礎,而且應用極為廣泛。近幾十年間,從哲學到神經科學,各式各樣的領域都曾研究人類的思考框架,只是用來描述的術語有所不同,包括:模板、抽象概念、再現(representation)、基模等等。
時至今日,不論是硬科學或社會科學領域,多半都已經接受「人類透過心智模型來思考」的概念。只不過,這其實是相對晚近的概念。在二十世紀初,多半還只有哲學家在思考「人類如何思考」的問題。佛洛伊德對大腦的奧祕深感興趣,但他是當時的例外,而非常態。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像是卡西勒和維根斯坦等哲學家,則是以心智所操縱的符號與語詞為基礎,以此來認識心智。這確實是邁出了一步,讓人以更理性的方式來瞭解「認知」,但一切仍然只是理論,沒有實證。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有實證科學家研究人類的心智—心理學家接手哲學家的研究,特別是開始思考大腦內部的認知過程。一開始,學者認為認知過程就像是嚴格的邏輯運算,但實證研究並無法支持這種論點。大約在1970 年代,「心智模型」的概念開始流行,眾人也開始認為人類的推理並非邏輯形式的運作,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我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
如今,這種觀點已經由許多心理學家與認知科學家經過眾多實驗得到證明。近年來,由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能夠即時視覺化呈現受試者的腦部活動,就連神經科學也踏入了這項研究領域。舉例來說,研究顯示,人類構思未來的時候,會啟動那些和空間認知與3D 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可以說,其實就是在有目的、刻意的做夢。
這項研究成果,讓我們對人類如何思考的理解,開始默默改變,瞭解了心智模型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構件。不論我們任何的所見、所知、所感、所信,都始於我們對宇宙萬物的思考方式。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會受到我們「相信」世界如何運作所影響,包括:事情為何會發生、未來會如何發展,以及如果我們採取行動之後又會如何。
.
▍「解釋」帶來的好處
因果框架要求一切必須有說得通的解釋,這點除了讓我們得以歸納類推,也讓我們得以學習。這是一項重要特點,而且也是一項相對較新的發現。一般來說,學習是發生在得到資訊的時候—聽到老師講課、看到書上的描述、或是學徒動手修修補補的時候。但在做因果解釋的時候,那位提供資訊和解釋的人其實也在學習。這項觀點是由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倫布羅佐(TaniaLombrozo)提出,她是這個學術領域的熠熠新星,引領著一套關於「解釋」機制的新科學。
倫布羅佐從大學時期開始,就發現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哲學,處處可見關於解釋的想法。雖然這似乎就明擺在眼前,但事實證明,關於「解釋」這件事本身,科學界的研究都還不夠深入。舉例來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某些事值得解釋、又有某些事不值得解釋?解釋能讓我們如何有所成就,或者如何讓人誤入歧途?倫布羅佐的研究從心理學和哲學出發,填補了一些我們關於解釋的知識空白。
倫布羅佐對於「透過解釋而學習」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實驗中,倫布羅佐請成年受試者看看兩群來自外星的機器人,分別名為glorp 和drent。兩群機器人各有不同的顏色、體型、腳部形狀的特徵,但受試者並不知道真正的重要區別是哪一項。實驗人員請一半的受試者去描述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而另一半則是要解釋glorp 和drent 各有何特徵。(兩群機器人都很可愛,但是真正區分的重點並不在於顏色或體型,而在於腳部的形狀。)
結果如何?比起那些只需要描述而不需要解釋的人,那些必須提出解釋的受試者,在找出真正區別之處的表現,明顯高出一截。倫布羅佐做了很多次實驗,結果都類似。她甚至也對小孩做了實驗,結果一樣:如果要小孩提出因果解釋,他們的表現就會更棒。
讓我們把這點再拉回來討論思考框架:我們用因果框架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學習,因此我們會更瞭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能產生更深入、更準確的見解。而且,向別人解釋這個世界,也能讓自己更瞭解這個世界。這項發現對教育和育兒來說,具有直接的意義:記得要小孩解釋他們推論的過程,而不只是要他們給答案。(這或許也有演化上的意義:比起其他不去解釋這個世界的動物,人類透過解釋的機制,也就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這件事能帶來的好處,絕不只是知道怎麼區分glorp 和drent而已。人類從最早的時候,就開始想像出各種秩序的概念,在群星當中勾勒眾神的身形,將各種物種加以分類。小孩會花上幾小時,分類排列著自己的小車車、小布偶、樂高積木,還有萬聖節糖果(直到爸媽半夜偷偷來吃掉)。這種分類和重新分類的動作,靠的就是我們取得抽象概念、進行歸納類推的能力。
要是少了取得抽象概念的能力,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碰到的一切都是完全陌生,沒有任何一般法則能夠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談到用過去經驗類比現在或未來未知的處境,是大腦很重要的工作。說真的,這項能力對我們活下來真的幫助很大。
然而,我們昨天也提到,這種思考慣性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限制。尤其過去經驗本來就比較偏頗,這種慣性要調整,就必須經過有意識的自我教育。
「思考特定議題的時候,我腦海裡如果浮現越多人的立場,最後得到的結論就越讓人信服。」~漢娜鄂蘭
版面上的朋友們,因為常閱讀不同作者的智慧,所以特別能進行討論。這其實更有利於我們看到不同人的觀點,並且選擇適合我們的思考方式,而不只是因循故舊。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明天晚上的直播,會再談談傳統教養跟自我傷害的關係。這實在是一種沉重的話題,錯用思考框架,讓我們代代相傳著創傷。
祝願您,能充實我們的思考框架庫,這是能有多元選擇的基礎之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羅卡Rocc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 https://goo.gl/HsWH3X IG在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roccarocca45/ 粉絲專頁: https://goo.gl/TyMCNm 看了好多組電視音響,這次終於真的入手了。不過又是被廣告燒到的狀況之下,感覺我應該要冷靜一下!...
technology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用心智模型衡量局勢
人類的思考需要運用各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又譯為思考模型)。這些模型描繪著現實,能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個世界,看出各種模式、預測事物的發展、瞭解自己遇到什麼狀況。要是沒有這些心智模型,現實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怒滔洶湧的資訊洪流,又或是各種原始感官體驗與情感的叢林。正是心智模型為我們帶來秩序,讓我們能夠無視不必要的事物而抓住重點—就像在雞尾酒會上,只聽到自己的對話,而不管四周其他人的吱吱喳喳。我們會在腦海中建構出一套現實的模擬,用來預測情況的發展。
雖然我們可能並不自覺,但心智模型時時刻刻都在運作。但也有時候,我們會清楚意識到,自己正運用怎樣的觀點在衡量局勢,而且也能夠刻意堅持觀點或改變觀點。需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像是換工作、生小孩、買房子、關掉工廠、蓋一棟摩天大樓),就最常有這樣的感受,你會發現自己的決定除了出於客觀邏輯,還會有一些更根本的理由,像是看待當下情境的視角、認定世界運作的方式。而這種潛藏的認知因素,就是由各種心智模型組成的。
我們必須去詮釋這個世界,才能真正存在於這個世界;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會影響我們的行動。這些都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情,但也總是覺得理所當然而渾然未覺。
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也就是我們所選擇應用的心智模型,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思考框架讓我們能夠歸納類推,得出抽象的概念,再應用到其他的情境當中。這樣一來,我們即使面對新的情境,也有辦法應對,而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學習。無論何時,思考框架都會默默運作。但我們可以刻意停一下、問問自己:現在我們運用了怎樣的框架?這真的是最適合目前情景的框架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能去選擇其他更好的框架,或是創造全新的框架。
.
▍我們所謂的「框架」
框架(framing)這個詞,在社會科學領域已經談了很多。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就曾清楚解釋過,對各種結果採用了不同的說法,會影響別人所做的選擇;他們把這稱為「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並認為這是人類推理的一項缺失。
而在這本書,我們雖然也用了「框架」一詞,但含義卻有所不同:我們指的不是對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而是要刻意掌握自己的心智模型,在下決定之前,先發掘出各種選項。面對特定情境,選錯思考框架肯定就會讓決策有所疏漏;雖然如此,建立思考框架仍然是人類為自己賦權賦能的重要能力,能幫助我們理解世界、重塑世界。無論是個人或是整體人類,要是少了這種能力,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可能有人會認為,另啟思考框架就好像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也就是:某個特定領域的主要概念及實務有了根本上的改變。1962 年,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就提出主張,認為是一次又一次的典範轉移,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然而,典範轉移和改變思考框架並不完全相同。每次典範轉移,都是在另啟思考框架,像是哥白尼的地動說推翻了托勒密的天動說模型。但是,每次另啟思考框架,卻不一定稱得上是典範轉移;另啟思考框架是一件相對頻繁得多的事。有些時候,改變思考框架會改變整個社會對世界的觀點;但遠遠更為常見的現象是會為個人的生活,帶來一些小小但深遠的改變。
不論是哪一種,如果另啟更適宜的思考框架,就能讓人做出更好的決定,創造更好的局面。
說要建立或改變思考框架,可能讓人覺得很複雜、很困難。這確實需要一點技巧,但人們其實很懂這一套。雖然我們平常不見得意識到這點,但人類幾萬年來一直在建立及改變思考框架。
思考框架並不只是個人的個別觀點,而是我們的基本認知模型。不過,若以「觀點」來打比方,確實有助於瞭解什麼是思考框架。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在1420年左右,確立了幾何透視畫法,而在這之前的繪畫是把世界畫成平面,各個物體的位置則是以重要性來決定。是在布魯內列斯基之後,畫家才學到了透視法,學會如何表現深度、如何畫出我們眼睛實際所見的景象。比較這項改變前後的畫作有何不同,有助於理解改變思考框架有何效力。
每個人都會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做出大大小小的各種預測和決定。而這就像是一直進行著某種心理上的時空旅行。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更善於此道,但不論是誰,也都有一些可以再改進的地方。事實上,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改進。
.
以上文字摘自
《#造局者》
思考框架的威力
Framers: Human Advantage in an Age of Technology and Turmoil
.
作者:庫基耶, 麥爾荀伯格, 德菲爾利科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昨天在贈書直播中,我用我的理解舉了原生家庭與關係的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思考框架對我們的影響。學習「思考框架」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覺知:我們如果持續使用不適合的框架,導致痛苦的結果,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使用更合適的思考框架呢?
像這種練頭腦的書,偶爾看看,可以預防失智,強迫思考,也是蠻好的事情。這種自我挑戰,是我自己平常就會做的事,也跟您分享。
祝願您,能建立適宜自己的思考框架!
technology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科技融入長者生活】(5/6)
// Tech becomes the norm for Seniors //
Tech For Good Asia Webinar –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for the Elderly
Tech For Good Asia, along with Solis Strategy, co-organised a webinar to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 elderly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how technology could help them overcome the barriers and stay connected.
Session 2 – How technology can support the elder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e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and travel restrictions have disrupted everyone’s ordinary routine. It was particularly hard for the elderly to adapt to such drastic changes. In this session, we have invited speakers from AlipayHK, Facebook and the medical sector to share with us how new technology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during the pandemic.
In this part, Mr. Simon Leung (Head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AlipayHK) and Ms. Maggie Tam (Public Policy Manager, Facebook) further discussed some examples on their platforms of how Seniors and others make use of their technology tools to stay healthy and provide psychological support during the pandemic and even lockdown periods.
*****
Tech For Good Asia 接軌智慧時代全社會動員網上研討會:
「Tech For Good Asia」及與合作夥伴「Solis Strategy」合辦了網上研討會,這研討會透過錄影製作,並會剪輯成六個部份去了解去年疫情下長者面對的困難以及解決方法。
環節二:以科技支援長者在疫情中的生活
在疫情間香港實施出入境近乎封關、保持社交距離及相關限制措施等都突如其來的改變了大家的生活,當中長者更難適應這個急速的改變。我們在這部分邀請到AlipayHK、Facebook以及醫療界別的講者為大家講述如何以科技支援長者在疫情中的生活。
在這部分,AlipayHK電子支付平台總監梁溢堅先生和Facebook香港公共政策經理譚雋蘭女士繼續提出了例子,討論他們的平台和服務能如何協助長者們,即使在疫情下仍能保持身體及精神健康。
#StayDigitallyTuned #長者生活 #科技融入社區
#ElderlySupport #ElderlyDuringPandemic
#TechForGoodAsia #TFGA #SCHSA #SolisStrategy #AliPay #Facebook
technology 例子 在 羅卡Rocc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 https://goo.gl/HsWH3X
IG在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roccarocca45/
粉絲專頁: https://goo.gl/TyMCNm
看了好多組電視音響,這次終於真的入手了。不過又是被廣告燒到的狀況之下,感覺我應該要冷靜一下!不然很像蠻容易不小心就敗家一波!
#SONY音響 #HT-S350 #電視音響 #羅卡Rocca #遊戲
上一部影片: https://youtu.be/FnyOwUm0nI0 Switch三分天下!? 從兩個例子來看看 您是否會因為這樣入手更高檔的產品?
https://youtu.be/gIaIcKKlxak 羅卡跑去電玩店打工了!?
https://youtu.be/RDq_I4m2Wag 圓剛CV710擷取盒開箱
https://youtu.be/EnJq5SBvC54 頻道中流量排行前十名的遊戲
https://youtu.be/pwrFtoB11GA 這兩款遊戲居然這麼難買!?
https://youtu.be/i2kt9GpMNEM 過年專用的氣派好禮開箱囉
https://youtu.be/6UUsXOWQ5Pc 迷你PS開箱啦
✔攝影工具:
SONY A7III + ZEISS 2.8 18mm
SONY A6400 18-135mm 3.5-5.6
Canon 80D +15-55 F3.5-5.6 + 10-22 F3.5-4.5 + 50 F1.8
SONY RX100M5A
GOPRO HERO5 Black
iPhone XS
Dji Mavic Air
Rode VideoMic
Rode VideoMicro
剪片軟體:Final cut pro
喜歡我的影片歡迎按個讚、分享一下,再幫我訂閱吧!
technology 例子 在 AUM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月24日更新:
PIPA在今天亦被擱置
有評論家認為這次可能是因為美國大選在即
所以白官沒有通過這個受極多網民反對的草案
至於以後SOPA和PIPA會不會重來?很大機會。
還有,很多人此刻將焦點放到ACTA身上
ACTA就像UN,是一個國際組織
讓國家自願性地參加
參加了的國家包括日本、南韓、澳洲
(不包括香港或中國)
目的是增強知識產權的保護
ACTA已在早前簽署 已在執行之中
雖說看似威脅沒SOPA那麼大
但單單從整個ACTA竟然是這幾年暗地裡草擬
和早前參於匯報會的議員不能公開談論會議內容
這裡已可用陰謀論看
大家有興趣知更多便上網搜習一下資料
套用一句說話:
「Knowing is half the battle」
--------------------------------------------------------
較早前:
在影片製作期間
美國國會決定暫時將SOPA法案擱置
但是PIPA將會在星期一投票
而此案的支持聲音在國會中頗高的
所以通過機會是絕對存在的
在這個網站中
說明了PIPA跟SOPA也差不多
兩個亦是會為世界各地方帶來壞例子
http://socialmediacollective.org/2012...
你可以做些什麼?
1)向美國國務院投訴
立即簽署向美國國務院投訴:
http://americancensorship.org/
https://www.google.com/landing/takeac...
ZIP code:
http://www.geopostcodes.com/usa_zip_c...
2)罕有地 這條極端法案
竟然在中文媒體上甚少被報導
所以我們必需把訊息發放出去
至少給人知道事情的存在
至於SOPA
我們也絕不能掉以輕心
因為SOPA不是被否決
而只是暫時擱置進行修改
美國那些政治家口裡雖說不會干涉自由
但實際上 就如NDAA這個曾經擱置的草案
竟在無人談論的情況下通過
所以很多人擔心SOPA會改個新臉孔
然後就像NDAA那樣子通過
NDAA是什麼?
NDAA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是幾個星期前通過的一個美國草案
說明美國軍人在不用事前審判的情況下
有權把一個人無限期扣留
這正正已經是違反了法律的一大原則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把他反轉為「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未審先判)
美國總統在聖誕時候表明不支持這個草案
結果在新年的時候便簽署了
雖然NDAA不關我們香港人的事
但也證明了SOPA如果要通過
只要改個臉孔
或在無人談及的情況下推出、簽署
也會有可能通過
互聯網不是任何人擁有的
任何人或政治組織想控制互聯網
我們都必須表達反對的聲音!
更多關於SOPA和PIPA的資料:
http://www.bbc.co.uk/news/technology-...
http://www.thesosblogger.com/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