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名連結:
http://www.accupass.com/eve…/register/1605021125321961084616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5/5的「台灣生技原創力」系列講座,我們很榮幸邀請到策略大師解聰文博士演講,談「Big Data and Medicine」,解聰文目前服務於Geber Brand Consulting 顧問公司,維也納大學畢業,主修中文,副修商業、經濟及法律。師大中文系碩士和博士學位,台大EMBA畢業。同時也是前奧地利駐台副代表(2001-2015),少數幾位精通中西文化;能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緒清楚稹密,並了解高科技產業行銷策略的專家,尤其是應用big data拹助醫學研究發展上。解博士更是一位相當有內涵謙虛的智者,他洞悉歐洲及亞洲企業文化的差異,工作專長在於思考,提出解決衝突的方案,並協助台灣企業了解歐洲的商業文化與投資環境。機會難得。
在5/5當天,我們特別邀請四組臺大Biodesign課程的團隊進行醫療器材創業概念的發表。NTU BioDesign課程是臺大參考世界首屈一指的Stanford Biodesign課程內容,並參考台灣產業特色所設計的醫療器材創業人才訓練課程,由台大醫工所的劉子銘教授主持,學員為跨領域對醫療器材創業深具熱誠的菁英,除了台大各所的碩博士生之外,還包含來自社會各界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物理治療師、法律、商業、電子、軟體、機構、設計等專業的人才。NTU Biodesign不但是國內最有系統培訓醫療器材創業團隊的課程,也是成果最輝煌的。在過去,來自NTU Biodesign的團隊曾多次獲得國內FITI、龍騰、TIC等各大創業競賽的首獎,並有多個團隊已經正式投入創業。這次的NTU Biodesign課程由去年七月開始,歷經團隊組成、概念發想、臨床參訪、需求探勘、產品定義、雛形設計、商業模式、法規驗證、生產製造等各方面的訓練,將在「台灣生技原創力」的課程首度對外發表他們的創業構想。歡迎大家聆聽這些團隊的創意,並且與團隊互動交流。
時間: 5月5日晚上18:30
(現場備有點心,歡迎大家提早入場享用與交流~~)
地點:台大管理學院一館B1國學講堂
stanford emba 在 周碩倫老師的創新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新講師的學習之旅
2012年到美國西岸史丹佛大學參觀 d.school 了解 Design Thinking 如何運作; 去年2013年到美國東岸波士頓參加 Innosight LLC.的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研習; 今年還一直在思考接下來我的"大學習 Jump Start Learning" 方向要怎麼走? (我的Jump Start Learning指的是每年投資收入的10%在自己的學習成長上)
遊戲化管理 Gamification Management 曾經是選項之一; 另外, 由於今年"服務創新"的案子多了, 一直想要在服務創新的領域上尋找一些刺激! 看到這一期 EMBA雜誌 介紹 "米老鼠王國的不老魔法", 談到迪士尼如何在過去連續三年破紀錄的成長, 最後決定走一趟美國東岸奧蘭多的Disney World 參加三天半的Disney Approach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距離1995年第一次去Disney World 已經將近20年了, 不知道這20年來迪士尼世界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又想到一年後, 2015年12月中國上海迪士尼也將開幕, 預計2016年上海首年入園人數就會達到1000萬人以上, 讓人不得不好奇90歲的米老鼠是怎麼樣永保青春?
明年第一季, 我會將這三年親身走訪的創新學習心得,包括
1. Design Thinking @ Stanford d.school
2.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nnosight
3.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Disney
初步規劃將以2小時短講方式,透過企業包班及公開分享會的形式和大家分享, 詳情將後續公佈!
stanford emba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半年來推動創新的省思
管理學家Laurence.J.Peter曾經提出一個很有名的彼得理論,就是:『在升遷組織中,每一個員工都將被晉升至不能勝任的職位!』 。我個人很認同這個觀察,而且我甚至認為在任何組織都會有相同的情形,因此,我常會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在一個我不能勝任的職位?
接任副校長至今正好滿六個月,是適合檢視自己成績的時機了,以下所寫的原本只是給自己參考,對自己現在職務的檢討。但台大是屬於台灣的台大,也許可讓更多人了解,台大的創新是往哪個方向。整體而言,這段時間內做的滿意的部分,都是很多人幫忙完成的,值得大家多給點鼓勵;但力有未逮、甚至更多沒想到的盲點、不甚完美的做法等等可能也有不少,也正凸顯創新改變的困難,需要更多同仁的協助和大家的努力。
************************************************
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對產業發展曾有段發人深省的話語,他說:「一般人都高估了短時間內的效益,但一般人也都低估了長時間所造成的效益。」這句話不只在產業發展很真切,套用在社會上許多事務,其道理是一樣的清澈確實。的確,我們常常太寄望於立竿見影的作為,而忘了「汗滴禾下土」長時間蘊釀累積的重要性。
回首我返校協助楊校長推動校務,至今已滿半年,六個月的時光轉眼而逝。這個星期四(3/6),在2014兩岸EMBA精英論壇的邀請演講中,我用這個題目「從摩爾定律看科技產業競爭力與趨勢」。摩爾定律說全世界的電路工程師們每隔十八個月,就將技術更新一個新的世代,而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就被摩爾定律的脈動推進,以十八個月為一個週期,不停的向前齊步走。這就是現在高科技的脈搏,你我不跟進也不行。所以紐約時報也要感概的說:「永恆不朽的長度是十八個月,所以產品的生命週期也是十八個月」,所以年輕人每十八個月換一個新手機也就不足為奇了。既然一個永恆不朽的世代都只有十八個月,如此算來,六個月已是一個世代的三分之一。
我半年前返回學校時,是帶著極高的夢想和理想,那時掛念著:教育是年輕人改變人生的重要機會,教育也是台灣能否翻身再創奇蹟的根本。因而懷著滿腔熱血,心裡想的是在大學校園裡努力推動創意、創新、創業的熱情。半年時間不算短了,這半年來,想做的事情到底完成多少,是否有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創意的推動工作想要做的是創意教學,高科技在過去三、四十年間對全世界造成天翻地覆的改變,網路、電腦、手機讓任何資訊隨時隨地可得。如何善用工具提供學生更能發揮創意的學習環境,是個重要的議題。台大有創意創業學程、教與學研究中心、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有一群肯奉獻、有使命感的老師們,熱心經營各類教師成長社群,我也曾以「我的農耕教育觀」為題和社群老師們共同研討。最近,我更應允擔任台大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俗稱磨課師---大型線上開放課程)計畫的總主持人,協助擴大創意教學之力道,期待我們有更多類似「秦始皇」、「紅樓夢」這種一上線就有三萬多人修的課程。李吉仁主任、周瑞仁主任、葉丙成執行長等教授都全力協助推動。但整個學校有將近三千位教授,似乎離推動台大真正進到全面性的創意教學仍有一大段距離,還有賴台大校內更多老師加入創意教學改進,以指導激勵更多年輕學子。
創新部份是指推動卓越創新研究。台大師生的聰明才智,無庸置疑,但如何創造一個能讓不同專業領域知識互相激盪,如何鼓舞更多師生願意面對人類社會真正困難的重大問題,開創更多引領人類歷史的重大發明,而不只是寫寫論文升等或評鑑,仍是一項頗為挑戰的工作。我在許多場合一再引用Jim Collins在他《從A到A +》書中所述「優秀是卓越之敵」,期待喚起大家對卓越研究障礙的重視,台大人的優秀應該成為卓越的基礎,而非固守小小成就的自我滿足。希望一邊激發大家願意敞開心胸,走出來與不同領域、不同族群的研究者對談,一邊則設法營造大家能夠自然討論的時空園地。
幸運的是,這幾個月內,台大已經啟動各校級研究中心的學術交流,主任們能聚在一起談談如何建構優質的研究環境,我們也順利舉行第一次的跨領域菁英研討,第二季的研討會也已在籌備中,希望以後每一季都能有些刺激。十一個學院的院長們開始定期共同就台大學術提升之困難及因應作法研商策略,我們也與學生會正在籌劃「挑戰與突破」系列講座,希望引進傑出人士分享他們這輩子所碰到的最大挑戰,以及如何突破困境。短時間這些作為也許看不出成效,但我希望長期能刺激台大有更多世界級領導性的重大創新,台大內能有許多研究的大師!
師生的創業推動是最難的一項,但卻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一項工作。因為過往華人的教學歷史中,從沒有一門教學子如何創業的課程,創業家精神也從未在歷史的華文書籍中出現過。所以不只學生對此甚為陌生,大多數老師也對創業家精神所知有限。然而,在現代人類生活中,經濟社會的生活型態已是必須。大學的起源地歐洲,目前許多學校已經明白宣示大學教師的使命便是Teach、Research、Enterprise。台大從2008年起推動創創學程,我們算是國內頗為領先的學程,這幾個月,我們陸續成立台大車庫、台大天使俱樂部,在醫學院更結合Stanford大學醫學院之創業課程成立NTU SPARK Program,希望營造一個讓師生想要創業時,不再視為畏途的校園創業環境,五月一日我們更將專為想了解創業的校內老師們開辦一整天的課程,讓更多老師們知道如何將傑出的知識、科技轉換成對社會的價值創造,未來如果反應良好,應可自然形成校內的創業社群,帶動台大向頂尖創新創業看齊。我很高興台大跨出了一大步,每次聽創業的同學分享經驗,都很令人感動,台大人就是要有些同學能承擔風險追求理想和成就感。
這半年來,〝創意、創新、創業〞這三件事常在心頭,雖已全力在推動,但與時間賽跑壓力依舊在。仍然有賴所有關心台大、關心台灣的有心人,大家多多費心鼓舞與支持,期待長時間的影響力道能逐漸放大,帶動台灣成為有創意、能創新的美好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