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食物是一件有趣的事。」從開發咖啡豆,到茶與氈酒,然後from farm to table的日式料理,北角Brew Note創辦人Vincent總能發掘意想不到的連結。上月初,「悄悄食堂」落腳荔枝角道,繼續實踐那帶點瘋狂的飲食實驗。
尊重食材,不是純然為食材加工。撇除個人喜好,日式料理的less is more烹調手法,呼應著Vincent的飲食理念,也是他投入這所日式料理屋的原因。「做日本料理,調味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想提煉食物的味道,加強鮮味。要用本地食材入饌,便會刻意去找出食材的原本味道,畢竟本地菜來價不菲!」他笑說。
透過新界東北菜檔「馬寶寶社區農場」,Vincent連結不少本地農夫,近日的伴碟蔬菜便是一碟五彩繽紛的車厘茄,來自馬寶寶農墟,但適逢農田轉季,已是最後一造;而另一碟烤至微焦的紅菜頭,則產自大埔林村,而每個農莊也能培植出與別不同的爽甜味道;還有店內備受愛戴的日本品種「白龍王粟米」,原來來自牛潭尾「新興農場」,都叫食客訝異,來自鄉郊的「香港製造」,精彩多樣如此。
「手上有什麼煮什麼 ,有什麼吃什麼。」雖然只是配菜,但吃到也要看天氣,順時令,從店員的介紹,可以知道自己眼前的蔬菜屬於哪個收成階段,出自哪片土地;同時亦從一個個食材故事,了解到隨著土地發展,農地收回,農民被逼搬遷,美味的蔬菜也許只能一期一會。但謙虛的等待,有時會遇上偶然的驚喜,食物不只是超市裡理所當然you buy what you want;更重要的,是透過嚐味,哪怕微小,拉近城市人對鄉郊的認知和距離。
對食物用心,同樣可見於空間的構成。整間店舖,從裝潢到食具,於短短數月內找來香港不同的木工、舊物收集、陶瓷等創作單位,如食具出自「素謠」@sowtale 之手,一對手一個月,完成數百隻餐用碟;吧臺位置的高桌椅子,出自「門後製作」 @munhau_production ,椅背微微傾斜的細節,讓背痛人士坐上也舒適;還有來自教會學校的舊椅桌,則來自舊物收集單位@jiksap @s.u.n.f.a.f.a @sellsondonttouchhead ,每張各有個性,卻又協調地和應著空間的homeliness和靜謐。
若悄悄能讓你有家的舒適感,也不妨認識下為這個家,在不同領域悄悄努力的人們吧。
*部分圖片轉載至「馬寶寶社區農場」
悄悄食堂 @chewcheweat
地址:深水埗荔枝角道143號
#悄悄食堂 #深水埗小店 #本地菜 #本地農場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owtale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落葉香港 ]
風起了,樹搖擺,葉落下。
有人把葉踐踏,視作垃圾。
有人把葉拾起,讓枯乾的生命轉化,由脆弱到堅硬,本該消逝的,最終得到永恆。
本地陶瓷藝術家Eugenia Mann @素謠 Sowtale的作品,收集一片片落葉,小心鋪上陶泥,反反覆覆,然後燒成陶碟。
碟上所有脈絡,葉的弧度,全部如實留住,將葉片生命凝結。
而選材不是路上任何一塊葉,而是香港常見的大花紫薇,落葉喬木,散落社區公園。現在七月,正值花期。
所有作品將會發售,陶藝師輕輕加入小洞,這就成為香立,讓夏天多一抹香氣。
不放線香的話,也可當首飾碟,安置小物,靜靜躺著,已經優美。
一粒沙看見世界,一塊葉張望香港。
有些東西悄悄死去,有些東西準備孕育。
生命的循環,沒有誰可以阻止。
【落葉香港】陶藝展 by Eugenia Mann
日期:7月10日—7月26日
地點:knowhere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時間:星期三至日 1-7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