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閱讀日。
因為疫情持續的關係,許多展會都相繼取消。每年領完壓歲錢就會去的台北國際書展,也取消了,許多文化人紛紛貼出自己的推薦書單、推薦劇單等,來讓傷害降到最低。
在世界閱讀日的今天,好像應該要來聊一下最近有看過的書。畢竟疫情持續了那麼久,那麼長一段時間,應該累積了很多的閱讀量吧?
不,其實最近我除了鬼滅之刃的漫畫以外,其他的書都是買了還沒看阿...(掩面)
但有一本之前看完的書,朋友借我的,可以跟大家分享。
這本書是2017的書,叫做《讀取時代慾望的企劃力:韓國娛樂產業的企劃術與說服技巧》,內容第一篇從韓國國民主持人劉在錫的故事說起。
有趣的是,作者一開始就是先講劉在錫怎麼失敗,以及如何藉由這樣的經驗,打造出一群「烏合之眾」的成功模式。造就我們在《Running Man》看到的金鍾國、Gary、懵孝等組合;《無限挑戰》看到的haha、明秀...還有更多更多的組合。其實這樣的型態,在臺灣的綜藝節目中也可見一斑,像是早期的宗憲幫、小s幫等,再到近期的綜藝大集合、木曜4超玩、上班不要看...(還有很多)都是這類的型態。
此外,書中也提到了越來越多節目「走出攝影棚」,並走向戶外。然而,進一步帶大家討論的是,走出戶外意味著山林田園生活嗎?
答案並不是的。
製作出驚人收視率節目的羅PD,從《一日三餐》跟《花漾爺爺》等節目,告訴大家:人與生活,才是心之所嚮。
通過一日三餐,我們看到的是平凡的生活以及面對事物自然產生的分工、挑戰,以及挑戰後的閒適度日。因為花漾爺爺,我們重新走訪了過去去過的城市,並且看到了歲月與景點互相交合下的不同滋味。我也是看了花漾爺爺,才對於「1970年代以前的韓國人,是看得懂漢字的」這件事情有真正的認識。
節目的轉變,是基於對社會形態轉變的觀察下,去超前規劃出來的。而當社會形態轉變後,節目仍舊採取舊思維,那就會失敗。
SDGs(全球永續發展目標)是當代一個熱門指標,許多企業、國家紛紛投入,希望能夠降低並減少因為經濟發展而導致環境惡化的問題。這樣具有公益性的概念,也逐漸成為節目製作的軸線之一。
然而,對於「公益性」的呈現,是非常難處理的。作者也有舉處理的不好的案子,比方過度強調發展中國家的破敗與貧困,反而讓人反感,進而引起排斥、歧視心態。
透過不同類型的討論,其實最終要帶回的是「人」與「社會」,「人想要什麼?」才是企劃的真正源頭與孵育場。
這本書整體行文上,偏向舉例、輕鬆、用字簡單,雖然討論的不深,甚至有點鬆散,但對於「韓國為什麼可以拍出讓我想看的節目、影劇?」這類命題有興趣的人,真的蠻適合看看。
世界閱讀日,閱讀的不只是書,還有自己與社會的關係。粉蝨們也有推薦的書、影集、電影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