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狄翁(Céline Dion)七月登台巡演,眼尖友人發現網上出現了一項資訊,錯指席琳.狄翁是2座奧斯卡金像獎得主。
.
藉機可以幫大家科普一下,奧斯卡獎在最佳原創歌曲獎一項,從不將獎頒發給演唱人,而只頒發給作詞人和作曲人。除非演唱人同時身兼作詞、作曲才有機會獲獎。這與金馬獎賽制不同,在金馬獎,演唱人是可以獲得提名的。
.
席琳.狄翁生涯共有兩首演唱歌曲獲得了奧斯卡殊榮,第一首是《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1991)的同名主題曲,她與比柏.布萊森(Peabo Bryson)聯手演唱。兩人也因此獲得一座葛萊美獎。
.
.
★席琳.狄翁在1992年奧斯卡演唱〈Beauty and the Beas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lzmtel2Lw
.
第二次與奧斯卡結緣,則是為《因為你愛過我》(Up Close and Personal ,1996)演唱的主題曲〈Because You Loved Me〉,也成功獲得該項提名。不過最終輸給《阿根廷別為我哭泣》(Evita ,1996)的〈You Must Love Me〉。
.
.
★席琳.狄翁在1997年奧斯卡演唱〈Because You Loved 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x4MB5Uc68
.
不過,談起席琳.狄翁,其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鐵達尼號》(Titanic ,1997)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獲獎當之無愧。但帳面上的得主應是作曲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和威爾.詹寧斯(Will Jennings)。
.
.
★席琳.狄翁在1998年奧斯卡演唱〈My Heart Will Go 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ahS_p725I
.
因此,嚴格檢視,說來殘酷,席琳.狄翁本人沒有拿過任何一座奧斯卡獎。
.
但令人困惑的是,席琳.狄翁反而是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的得主,加拿大籍的她在1988年以法語歌曲〈Ne partez pas sans moi〉代表瑞士拿下冠軍,但她與瑞士其實毫無關係。
.
.
★席琳.狄翁在1988年歐洲歌唱大賽演唱〈Ne partez pas sans mo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pEYw8PcBas
.
最後感謝網友補遺,由席琳.狄翁與義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一同演唱的《魔劍奇兵》(Quest for Camelot ,1998)的主題曲〈The Prayer〉也曾獲得奧斯卡獎提名,雖未獲獎,但奪得了當年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殊榮。
.
.
★席琳.狄翁在1999年奧斯卡演唱〈The Pray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TlUZImTw
.
.
(圖一為寬宏藝術誤植錯誤資訊之截圖;圖二為在1998年奧斯卡登台演唱的席琳.狄翁。)
「quest for camelot」的推薦目錄:
quest for camelot 在 趙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準時收聽 本週 中廣流行網的
「週末生活通」介紹被台灣代理商冠上「心靈捕手」稱號的喬許葛洛班(Josh Groban)
再度出擊,推出他進入唱片事業十五年來的第七張錄音室專輯「Stages」,收錄多首主要來自音樂劇舞台的經典名曲,也再度以細膩的質感和精湛的表現贏得喝采。他是因為在1999年葛萊美獎晚會的預演中被大衛佛斯特(David Foster)安排,代替無法到場參加彩排的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跟席琳狄翁(Celine Dion)對唱「魔劍奇兵」(Quest for Camelot)獲得入圍的插曲「The Prayer」,而讓晚會主持人蘿西歐唐納(Rosie O’Donnell)印象深刻的,不但歐唐納事後邀他上節目接受訪問、向觀眾大力推薦,他也成了大衛佛斯特的得意門生,從2001年推出首張專輯起,快速的竄紅,隨即躋身巨星的行列。如今,他已經三十四歲了,不但歌聲跟技巧更為成熟,滿臉絡腮鬍的新造型也散放出不同的魅力。為了讓他在風格上能夠有所突破,原本親自為他掌舵的大衛佛斯特從2010年起讓出製作人的角色,而這次則聘請翁貝托加提卡(Humberto Gatica)和柏尼荷姆斯(Bernie Herms)等另外兩位大師領航,成功的營造出一個充滿變化的劇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