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醫碎碎念 #神經幹細胞 #NSC #stemcell #iNBSC #感謝genetex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使用的神經幹細胞(neural stem cell, NSC)可以直接從幾個來源獲得:
1. 利用胚胎幹細胞(ESC)、或是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做神經分化得來:缺點是分化過程較長,而且無法獲得很均勻(homogenous)的分化效率,導致一堆細胞中可能含有一些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容易造成癌化,因此不太適合拿來做臨床治療。
2. 利用從胚胎中直接取得神經幹細胞:缺點是必須要有足夠的胚胎做細胞的來源,以人類的話,在大量取得細胞上有困難,並有道德上的考量。
今年一月有篇發表在 Cell Stem Cell 期刊上面的文章(PMID: 30581079),這篇文章主要的重點在於找到了可以將人類的體細胞 (已經是末端分化的細胞) 直接轉換為神經幹細胞的方法,規避了從胚胎幹細胞做神經分化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問題,同時免除道德上的顧慮。
他們用的方法是:在體細胞中表現四個神經幹細胞的轉錄因子(BRN2, KLF4, SOX2, ZIC3)、配合一些促進神經發育的小分子化合物。在經過細胞培養及繼代挑選後,果然成功的得到了一群可以自我更新(self-renew)並且表現早期神經標記物(包含神經幹細胞標記物:SOX2, NESTIN,以及早期神經標記物:PAX6, SOX1) 的細胞們,由於這群細胞除了幹細胞及早期神經的標記物之外,又表現了神經板邊界的細胞標記物 (CD133, CXCR4, MSX1, ZIC1, PAX3), 因此被稱為"誘導神經板邊界幹細胞" (induced neural plate border stem cells, iNBSC)。
作者他們使用了三種體細胞,都成功地誘導成為神經板邊界幹細胞(NBSC),分別是:周邊血液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成人真皮纖維母細胞(adult dermal fibroblasts, ADF)以及胚胎胰臟纖維母細胞 (fetal pancreas fibroblasts, FPF),證明這個方法可應用於不同來源的體細胞。
這群 iNBSC 細胞除了表現幹細胞的標記物之外,也具有幹細胞的特性,他們可以分化為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例如神經及膠質細胞),同時也具有分化為神經嵴細胞 (neural crest cell) 的能力,神經嵴細胞可以進一步分化為多種細胞,包含:黑色素細胞、平滑肌、周邊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
同時,作者也想研究,神經板邊界細胞是否可以從胚胎中直接分離出來?(以確定這群細胞是天生就存在在胚胎發育過程的細胞,而非只能在實驗室中發現) 他們成功地從老鼠胚胎第8.5天的神經摺 (neural fold) 中分離出一群具有類似能力 (可分化為中樞神經及神經嵴細胞) 的細胞,並將他們稱為"原代神經板邊界幹細胞" (primary neural plate border stem cells, pNBSC)。利用大數據轉錄體學 (transcriptome analysis) 分析進一步發現,初代及誘導的NBSC均具有相似的基因表現,類似於發育時期前腦後部的區域。
總之,本文提供了一種產生神經幹細胞的新方法,這個方法可以分離/培養出可大量增殖並具有神經幹細胞特性的細胞,更可進一步被應用於神經疾病和再生醫學。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在 尤詡鑫醫師 Dr.Robert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 骨髓(周邊血)幹細胞
骨髓幹細胞(Bone Marrow stem cell)
周邊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很早之前就有的技術,但抽去出來的幹細胞都用來做造血的特定功能使用。
來源:周邊血
取得方式: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將骨髓中的幹細胞驅動至血液中,再經由血液分離機收集取得之幹細胞
風險:
‧麻醉
‧針孔部位會疼痛
‧健康人也需要住院1~2天復原
‧GCSF對身體 健康的長期負面影響
‧取得幹細胞數量有限,2 x 106 的CD34+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在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In a blood or bone marrow transplant, immature blood cells are collected either from the patient or someone with matching blood chemistr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