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 v.s. Gamma,一流科技產業分析師的前景觀察與 Gamma 有何不同之處?】
✍🏻 分析全文:https://gamma.to/notes/zHnBRUZuOgrGiuHr5TVj
🔖 隨著 Eric Sheridan 從瑞銀 (UBS) 轉到高盛 (Goldman),高盛也出具了針對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初次評等。由於 Eric Sheridan 是業界最受尊敬的科技行業分析師之一,讓我們來看看他對當前交易環境的看法,並將他的觀點與 Gamma 的觀點來進行比較,看看我們的分析與業界一流的分析師差別在哪。
🔖 在過去的 6 個季度中,股票受到 re-rating (重新估值) 以及 earnings revision (盈餘調升) 的正向驚喜所推動。根據 Gamma 的觀點,隨著上檔驚喜的範圍縮窄,所有公司在後疫情的時期是否能有長期的成長性是最被熱議的話題,其中大家對於 Peloton 和 Airbnb 等公司日後成長性觀點的差異尤其顯著。
================================
Eric Sheridan 的報告提出了 10 大趨勢主題,我們挑選了其中幾個來做對比:
趨勢 #1:商務與廣告事業間的分界愈來愈模糊 (相關個股:$AMZN、$FB、$GOOGL、$PINS、$SNAP)
🔖 (截自高盛的報告)
Amazon 創造需求的策略和影片廣告的策略、社交商務(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的興起、以廣告收入輔助核心收入的商城 (marketplace) 模式以及賣家商城模式(Facebook Marketplace、Google Shopping 和 Shopify)的興起。我們認為上述各種商業模式的關鍵成功因素會在「規模」,因為這些廣告與社群之間的界限已經十分模糊了,也藉由深度的消費者需求創建了一個飛輪,這些深度需求可以透過產品品別的可取得性來獲得滿足(品牌/賣家數量越多可以滿足越多消費者需求)。
我們認為 Amazon 有很好的戰略地位來在全球市場利用這個趨勢,且我們也將關注數位廣告公司的產品創新和執行能力,因為他們試圖在消費活動的底層漏斗,將消費者觀看媒體的行為和消費意圖的表達轉化為購買行動。
🔖 (Gamma看法)
Gamma 曾針對 Facebook、Snap、Pinterest、Tiktok、Youtube 的社群商務機會進行大篇幅的深入探討 (https://gamma.to/notes/MKS27ngMNTClj0YMiezK),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廣告主(也就是品牌主)不希望將消費者留在 Facebook 等其他平台上,而會更傾向將流量吸引到自己的網站上。因此,他們通常會願意在 Facebook 等 app 內完成的購買支付更少的廣告費用(比較願意花錢導流到自己的網域)。
隨著 Apple 實施 ATT,廣告績效的測量變得越來越困難,這也讓廣告主不願意支付平台更多廣告費的現況發生了變化。對廣告主來說,在這些平台內完成的購買行為若是可以獲得更高的轉化率、與更佳準確的歸因,是越來越有吸引力行銷方式。
我們不認為在 app 上直接放上「購買」按鈕就能夠讓各平台瞬間成功轉變成社群商務,購物中的每個流程都需要一個一個無縫地整合到功能中。
雖然社交商務都還尚處在早期的發展階段,但我們正在看到這個商業潛力逐漸的實現,並為各個平台帶來更高的 CPM,也正在為廣告商帶來更高的 ROAS。
#更多趨勢相比於內文中
#AMZN #FB #GOOGL #PINS #SNAP #PTON #TGT #ABNB #BKNG #EXPE #UBER #LYFT #DASH #SPOT #NFLX #TWTR
「peloton app」的推薦目錄:
- 關於peloton app 在 Gamma 美股科技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eloton app 在 Engadg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eloton app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eloton app 在 Peloton App Review | Do You Even Need To Buy The Bike? 的評價
- 關於peloton app 在 How to Use the Peloton Digital App with Any Spin Bike 的評價
- 關於peloton app 在 Peloton App Free Trial | Facebook 的評價
peloton app 在 Engadg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software references a device codenamed "Ceasar" and "Mazu."
peloton app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後大未來》讀後心得:局勢巨變之下的挑戰與機會
「有可能幾十年都沒事,接著幾星期內就過完了幾十年。」這句話是蘇格蘭國會議員喬治.蓋洛威用簡潔扼要的方式,描述列寧在1918年發動俄國大革命的激烈變革。把這句話拿來形容 2019年後新冠疫情對世界帶來的衝擊也一樣成立。世界局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變,你看到的是危機?還是轉機?
(部落格原文滑到底 抽書 2本,文章連結放在留言裡)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疫後大未來》的作者是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行銷學教授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他同時也是一位連續創業家。我讀過他的前兩本著作,分別是探討科技巨頭的《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和探討幸福與成功的《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我也曾在部落格分享他第二本書的閱讀筆記。
蓋洛威對商業和科技有著特別敏銳的嗅覺,搭配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偶爾調侃自己、以及他正在評論的企業。在這本書中他也坦承自己拋售了自己創立的第一家公司 Prophet 的持股,因為他不再喜歡行銷服務業的交際應酬,他說:「假如你要花許多的時間跟不是你家人的人們共進晚餐,這代表你賣得是某種粗俗的東西。」我欣賞他的願意認錯和改變想法的自白,這一直是他的特點之一。
此外,我平時也喜歡閱讀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可惜已經停刊)和曼報 Manny YH Li 這兩份談科技和新創的電子報,對於科技對社會帶來的變革和衝擊,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議題。加上蓋洛威的作品總是讓我有所收穫,讀起來也很輕鬆,因此他的第三本著作就成了我的必讀之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作者在這本書中延續《四騎士主宰的未來》對科技四巨頭(Google、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分析,探討疫情爆發至今,這些科技巨頭反而更加茁壯,甚至把這場世紀危機變成大好的成長機會。他在書中進一步解析背後的商業運作模式,以及這樣演變下去對世界的潛在危險。
他也提到在疫情的催化之下,缺乏競爭力的緩慢公司會被加速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遠見和膽識的獨角獸科技公司。包含我們常聽到的 Airbnb、Uber、Netflix、Spotify、特斯拉、推特,及比較不常聽到的Lemonade、One Medical、Peloton、Shopify,作者透過他的觀察和分析,讓我們瞭解這些未來最具潛力的科技公司將如何發展。
最後,作者對老態龍鍾的高等教育和逐漸失衡的人民和政府關係提出疾呼,也對資本主義走向極端之後造成的裙帶主義、剝削經濟、新種姓制度提出抨擊和建言。
.
【科技四巨頭的下一步】
這本書中圍繞著兩個主題展開討論,其一:「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劑」。其二:「每個危機必然存在機會;危機更大、更具破壞性,機會也就更大」。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對於科技四巨頭 Google、臉書、蘋果、亞馬遜的分析和預測。以下摘錄幾項之後值得回頭來看的項目。
.
#亞馬遜:遠距醫療平台
想像一下,你的兒子起了疹子,你透過亞馬遜的 Alexa 智慧音箱聯絡皮膚科醫師,然後把智慧攝影機對準兒子拍攝,並且用亞馬遜新的可穿戴式健康裝置 Halo 解讀身體狀態。醫師同時取得你孩子的病歷,看診完後處方籤被送到亞馬遜的藥局 PillPack,在經過強大的亞馬遜物流一小時內送達你家。如果醫生要驗血,包裹裡會附上檢測包,說不定還會請你給他個五星評價。
聽起來似乎有點夢幻對吧?這只是剛開始而已。亞馬遜有著堅強的網路和數據,同時掌握消費者最完整的資訊,這讓他在踏足醫療領域有了絕佳的基礎。恐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有機會看到了。
.
#蘋果:Rundle 同捆包
Rundle 是作者創造出來的詞,指得是經常性收入(recurring)和同捆包(bundle)的組合字,意思是「經常性收入搭售組合」。蘋果有著 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Arcade 軟體服務,如果再搭配硬體方案綁在一起,賣給消費者一種同捆訂閱的服務,將會讓消費者越來越難離開這個生態系。
想像蘋果提供給你(已經逐步發生了)每個月付50美元訂閱,你就可以擁有最新的「iXXX」(管他是i字頭的什麼),可以用 iPhone 啟動無限制的媒體服務(電視、遊戲、App),每個月再加50美元可以定期換取最新的手機和手錶,再加50美元可以參加最潮的線上課程。作者也預言蘋果最好的收購對象是健身器材公司 Peloton,那再來加個 iPeloton 吧。
.
#Google和臉書:廣告狂人
四巨頭中,Google 和臉書其實是在廣告業。當疫情影響景氣的時候,廣告預算會減少,但是當景氣逐漸回春時,這兩家廣告巨頭將會獲得巨大利益。傳統媒體和品牌廠商的對消費者的數據掌握遠遠不及這兩家巨頭,他們就只能更加依賴兩巨頭的規模和精細度。因此當我們被疫情逼著宅在家裡,等於是幫兩家巨頭增加更多的數據存貨(沒錯,你就是存貨)。
舉臉書為例,他的廣告規模有多可怕?臉書有超過七百萬個廣告客戶,前百大客戶只不過佔營收的16%,之前各大品牌揚言抵制和下架臉書廣告的時候,祖克柏在公司內部的電話會議上還嘲笑這些威脅:「有些人似乎誤以為我們的業務是依靠少數幾大廣告商」。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幾天,臉書推出了 Bulletin 電子報服務,未來還會把聲音 Live Chat 和 Podcast 整合進去,他絕不會放過任何能抓住你注意力的機會。
.
【汰弱留強的高速列車】
如同作者提到的:「這場流行疫情影響最深遠的衝擊,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劑」,對於許多已經瀕臨淘汰的產業來說,疫情的到來只是用十倍速的效率加速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以下列出幾個書中提到讓我有興趣追蹤觀察的新創公司。
#Airbnb:全球飯店旅館業大衰退的同時,Airbnb 不過是營收減少了,他卻不需要負擔不動產貸款的利息、不需要維修、不必支付高額的飯店員工福利。等旅遊回春時,他也將是回彈最兇猛的一個。
#Lemonade:傳統保險業數十年來沒有改變他的服務內容,也累積了顧客不好的印象。Lemonade 這家新創卻訴諸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提供你最準確、快速、透明的保險內容和賠償估價。
#OneMedical:擺脫以往醫療看診的繁雜過程,也不需要你親自跑一趟診所,One Medical 透過遠距醫療諮詢、當日預約、24小時全天候服務,幫助顧客得到最即時有效的醫療看診服務。
#Peloton:這家健身器材新創公司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他提供的不只是居家健身器材,更透過自家的健身 App 創造了廣大的健身社群,網羅了許多知名的訓練師。他省下了跑去健身房的舟車勞頓和高昂的健身房費用。
#WeWork:這家公司推廣共同工作空間的概念,許多人或許開始遠端工作,但不是每個人都想在自家的廚房餐桌工作。未來「遠距、含共同工作津貼」的職缺會持續增加,從辦公室解放的人們可能會推升這家公司的獲利。
從這些新創公司潛在的商機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現象:「一家公司成功的一大關鍵在於既存者的惰性。」作者認為在「後疫情時代」,能夠提出和執行這些創新點子,有機會去顛覆「龐大又緩慢產業」的新創公司,將獲得更受投資人青睞的資金;而那些緩步的企業,將會被抽出銀根,加速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我在讀《疫後大未來》的時候,一直有一種「未來十年的光陰在眼前快轉」的感覺,許多以前還在科幻電影才能見到的場景,在現在不斷加速發生。與其說疫情的突如其來讓人措手不及,不如說這是一記快馬加鞭,讓我們從舒適圈中驚醒,未來並不遙遠,它已經近在眼前。
作者針對高等教育的評判裡有一段寫得很生動,在疫情爆發之前的大學教授會說:「除非我死了,別想讓我用線上教學。」結果,在疫情爆發之後卻改口說:「除非有疫苗,別想讓我踏進教室一步。」這場巨變讓他們不得不學會操作視訊、錄製課程、設計數位作業。不願改變的,就會被淘汰。
最後,我想引用邱吉爾的一句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每一次的危機裡,都藏著機會。你要選擇當一個緊盯危機、讓自己充滿恐懼的人?還是選擇當一個從混亂中發掘機會、起身行動的人?
.
感謝 遠流粉絲團
peloton app 在 How to Use the Peloton Digital App with Any Spin Bik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Did you know you can use the Peloton App with any spin bike? Lear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including accessories, classes, and tips. #Peloton #pelotonapp # ... ... <看更多>
peloton app 在 Peloton App Review | Do You Even Need To Buy The Bik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