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 (group 4): 抗氧化能力強,穩定度高,對添加劑相容能力卻不好. 因此能添加劑比例太低反而使得機件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機油迷思-基礎油篇-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閒聊)全酯類機油=耐用?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酯類機油好壞的迷思? 優點:... - 油俠網HK Moto Pro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酯類機油是什麼? 酯類機油優點&多久換告訴你!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pao機油 缺點 在 ️美督機油小教室 - YouTube 的評價
pao機油 缺點 在 酯類機油好壞的迷思? 優點:... - 油俠網HK Moto Pro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缺點 : •與密封相容性較差 •水解穩定差 •防鏽性較差 •防腐蝕性較差簡單講係劣化較 ... PAO機油就一定好用、高級,這個說法就見仁見智囉。 其他機油小知識可參閱: https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酯類機油是什麼? 酯類機油優點&多久換告訴你!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缺點是耐熱性極差、易與水份結合,因而導致防腐蝕性及防鏽性比較差,所以 ... 其熱氧化安定性(thermal oxidation stability)和聚-α烯烴(PAO)一樣唷!)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AO機油缺點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書中字有黃金屋 問題的答案無所不包論文書籍站 PAO機油缺點. PAO機油缺點. 除了PAO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AO機油缺點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書中字有黃金屋 問題的答案無所不包論文書籍站 PAO機油缺點. PAO機油缺點. 除了PAO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PAO機油缺點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PAO機油缺點 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各種有用的問答集和懶人包. 書中字有黃金屋 問題的答案無所不包論文書籍站 PAO機油缺點. PAO機油缺點. 除了PAO&nbsp;...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美督機油小教室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美督 機油 小教室:基礎油III/第三類基礎油/基礎油分類/全合成 機油缺點 /第四類基礎油/Ester 機油 /全合成 機油 怎麼看/全合成 機油 多久換一次/全合成酯類 ... ... <看更多>
pao機油 缺點 在 機油迷思-基礎油篇- 看板bik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幫車選機油時
看到常見的問題是
哪個好用、哪個熱油快、是全合成的嗎、是不是50的比40的保護性好
這種問題無線迴圈一直出現
但是選機油的你,是不是一直存在著迷思...
今天來聊一下迷思之一,基礎油
先搭配這個網站來看
https://www.lubtek.com.tw/oil02.php
為什麼會選這個網站
我先說,我沒收他錢,我也沒跟他交涉過,我也不是用他的東西
(他是啥廠商我根本沒關心過)
但是,我看過一堆英文paper後,再去過濾資訊
經過討論後才確定這個網站寫的東西是比較中肯的
不然一堆機油網頁都馬在那邊寫自己的產品有多好多棒
真正要提到觀念的東西是少得可憐
我當然不可能把paper的網頁丟上來
全英文的,還沒看完這邊就有一堆人關掉了
機油,是由基礎油+添加劑組合而成的東西相信這點大家都有個概念了
(增黏劑、減磨劑、抗磨劑、極壓劑、...)
基礎油分五大類,以Group I~V來做標示
Group I~III皆是屬於礦物油的範疇
差別在分子量的均勻度、含蠟量、雜環(像是苯、酚)
總之越下面的越雜亂,雜質越多,性質越不穩定
基本上來說能拿來當機油用的,至少要Group III以上的等級
Group III又稱之為石蠟基基礎油
是由礦物油經過氫化處理以及去掉苯等雜環後精煉的飽和脂肪碳氫化合物
經過這段處理後,分子量均勻很多,性質也穩定很多
以穩定性來說僅次於聚α烯烴(PAO)
很多人會以為酯類合成油是超穩定耐用,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迷思
待會會介紹到
以穩定性來說絕對是PAO第一名,石蠟基排第二
那為什麼不乾脆基礎油全部都用PAO就好
慘就慘在PAO雖說穩定性高,但是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是低的可怕
一個機油當中不可能不用添加劑
如果添加劑都溶不進去了,那這支機油穩定性是其次
保護性反而還變的更差,最後變成油沒壞引擎卻壞了
在100度下黏度對應壓力的圖表中,Group III的基礎油跟Group I & II差距很大
G I & II變化很大,但是在G III中曲線已經算很平緩了
與G IV(PAO)相距不遠
也就是說G III雖說由礦物油提煉,但是穩定度來說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
重點是GIII的礦物油相較PAO來說支鏈較多
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大很多,所以慢慢開始成為較常使用的基礎油材料
Group IV,聚α烯烴,又稱PAO
全合成基礎油之一,抗氧化能力很強,穩定度非常高,VI值也算是這幾種中較高的
對添加劑相容能力卻不好
我打個比喻,一杯水加沙拉油是怎麼樣也沒辦法相容
單劑PAO成份的基礎油為主的機油用起來的感覺會很像...
引擎有塑膠感,聲音略破,稍嫌乾澀
沒有絲綢般的滑順感,但是他保證絕對可以讓你用超過1000km以上不會裂化
但是不會裂化的只有基礎油的地方,含量太高用起來爽度也很差
加上添加劑含量太小,反而有些重要機件的保護性降低
所以通常會搭配上酯類(ester)或是石蠟基基礎油
來增加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以及滑順感
Group V,Ester,酯類
那個網頁裡面對他的介紹是...
有機酯(Ester)家族為含"-COO-"官能基的碳氫化合物,
酯油本身的潤滑能力優於礦物油與合成烴,且可耐較高溫度。
其它特性包括能夠溶解焦油,並為所有油種中唯一能被生物分解的。
看起來好像很棒對吧
沒錯,他潤滑度的確堪稱三大常見車用基礎油當中最優的
對添加劑包容能力也非常好
又耐高溫
但是...
"他怕氧化"
其實他已經寫到了這點了
"並為所有油種中唯一能被生物分解的"
可以被生物分解的東西就代表它抗氧化能力差
也許他在使用當下可以提供較佳的"性能"跟"爽度"
但是論耐用度來說,他卻比不上PAO
這無疑是打了一堆說自己產品是酯類基礎油,超級耐用的廠商一大巴掌
(不過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講我後面會再提到)
加上Ester Base會讓橡膠製品軟化的特性,你的油封、O-Ring...
當然Ester有其對應的抗氧化添加劑
不過到最後售價就會反映在消費者上了
綜觀以上三個基礎油來說
有沒有發現到一件事情
東西沒有絕對的好壞
每種東西都有它的強項跟弱點
所以不可能用純劑
就成本方面來說的確可以全用石蠟基基礎油來做機油用
但是他就喪失了效能跟爽度,換來的平均的使用感覺
若單用Ester做基礎油,用起來絕對是狂爆不已,跟絲綢一樣的加速
引擎有如滑水般安靜綿密
然後500km就倒了(搞不好還沒那麼久)
若用單PAO去當基礎油,那種感覺就像...
把天鵝全車車殼的螺絲都放鬆然後來騎,整顆引擎散發出塑膠聲浪
然後有塑膠磨擦的感覺,又因為添加劑少
所以必須的極壓、抗磨、減磨、分散...等的含量都低
整顆引擎只靠基礎油再撐,很多場合譬如說重負載時油就受不了最後傷到機件
加上PAO可以說是這幾種基礎油裡面成本較高的,這樣用下去沒有人願意做
那我們把話題拉回迷思的部分
基礎油不可能當單劑使用
也就是說一個機油的基礎油幾乎都是兩種以上去做搭配
G III + PAO、PAO + Ester、G III + Ester,或者三種都用
各取其優點,彌補缺點,再運用添加劑做最後的修飾
然後要講一個可能會甩大多數人一巴掌的事情
"沒有人把機油用到真正裂化過"
機油裂化絕對不是只看啥震動大、聲音大、拉轉不順就叫裂化
機油要真的劣化,是要去分析的
以已往分析過的換下來的油來說,"全部"沒有用到劣化點過
何謂劣化
最基本的來說就是VI下降很多(導致機油黏度變化大)
然後機油本身酸價上升(被酸化)
油裡面有鹼性鹽類做為中和汙染物酸性物質之用
當這些添加劑抵擋不了酸性物質時(被中和完了),機油開始變酸
這才是真正的劣化
變酸絕對不是放到口中覺得哇靠好燙好酸這樣就叫酸化
既然沒幾個人能把油用到劣化
那基礎油為什麼要執著於全合成呢
最多...剩下的就是爽度問題了
Ester比例較高的機油,用起來就是順暢舒適綿密安靜
一但Ester被氧化光了接下來就出現另一個搭檔的基礎油的特性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前陣子消基會抽查市售橄欖油的新聞
不查沒事,一查發現標著純橄欖油的卻不純
後來就有製定要佔多少比例下,才可以標示為橄欖油
不過在機油裡面並沒有這標準
如我剛剛說的,酯類不能當單劑用
那...又沒標準規定說我要100%才可以說我是全酯類機油
我 80% PAO + 20% Ester,我也可以說我是酯類油(我加了啊)
我 60% 石蠟基 + 40% PAO我也可以說我全合成
(石蠟基在通俗當中已經可以稱為合成油了)
重點是一般使用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機油裡到底加了什麼
你只能奢望花的錢買的東西用起來爽車又不會壞這樣就好了
以消費者來說,去追求全合成油到底是為了什麼
去追求寫著全酯類的機油到底是為了什麼
的確,PAO當主劑搭配上Ester的基礎油真的是耐用到不行又好騎
但是價格高,而且真的用的到嗎,有沒有操的那麼誇張
引擎環境是不是真的那麼嚴苛
很多時候說自己非全合成酯類油的人不用的
其實丟給他一個石蠟基+Ester的去用就夠了,而且車主還分不出來
當然這邊也有那種狂熱派的,那的確是會建議用到真正全合成的機油
不過說真的,哪來那麼多狂熱派
不是什麼我車大改啥的就叫狂熱派,也不是說我老是油門一敗就是狂熱派
車大概要有A組賽車那種高壓縮比高功率的才可稱得上
其實許多人擔心他長途機油會不會受不了,要選什麼機油
可是這長途是多少
一口氣200km不休息不尿尿又爬山又下坡從頭到尾都在"用力騎車"的? 現在好難遇到
200km多半都是一次4~50km,中間還停下來好幾次的
真的需要追求到所謂的全合成嗎?
何況寫著全合成的機油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多真的名符其實
打著全酯類的也是一樣
因為幾乎不可能只用某一種Oil Base當成單劑
沒有全都是優點的基礎油
有長處就有壞處,要截長補短
如我講過的一句話
沒有最好的機油,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機油
像將太的壽司一樣
就算你用盡了各種高檔的食材,各種超乎尋常的手藝
但是平衡不好,就不會是一個好的產品
基礎油的種類雖說分五種
但是這五種裡面每種底下又分成很多
分子量、純度...等等每間出來的又都不一樣
也有品質很好的礦物油,也有品質較差的PAO(舉例)
就像同樣是羊毛,有大廠出的,也有小廠出的
品質、穩定度、產量....有的沒的都有所差異
就算對全合成著迷,也不見得他用的東西就是最好或是最適合你用
因為這類的東西不單單只是保護性,連使用者的爽度、使用者的財力都要考慮進去
就像王品雖好,但是不適合我
因為恁爸沒錢啊Q_Q,而且我口味無法辨識他的好
多嘗試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重點
不是說不可以用全合成油
而是這油是否對這個使用者來說可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C/P值平衡
這就是重點所在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8.2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