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頭條】微軟研發AI晶片 可實時分析語音和影象
科技企業熱衷於把酷炫的人工智能功能引入到手機和增強實境眼鏡中,比如說,讓智能眼鏡顯示機械細節幫助人們修理引擎,或者用遊客的母語介紹他們看到和聽到的東西。不過,這一領域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管理讓這些出色功能發揮作用的海量資料,而不會讓裝置放慢運行速度,或者在幾分鐘內耗盡電量,從而破壞使用者體驗。
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宣佈他們找到了答案,將專門為該公司的虛擬實境眼鏡HoloLens開發晶片,這一額外的人工智能處理器可以實時分析使用者在裝置上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而不必浪費寶貴的時間把資料傳回到雲端進行處理。這款處理器是微軟公司現有全息處理器(HPU)的一個新版本,在 7月24日夏威夷檀香山的CVPR大會上對外公佈。該晶片正在開發中,將加在新版的HoloLens眼鏡上,不過微軟公司沒有透露具體的釋出日期。
微軟公司很少參與新處理器開發的所有環節(除了製造環節),而這次就是少見的特例。該公司表示,這是首款專門為移動裝置設計的晶片。
現在自主研發晶片的做法越來越流行,因為企業認為現成的處理器不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據熟悉內幕的知情人在5月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測試的iPhone原型機搭載了專為處理人工智能而設計的晶片。谷歌也在自行開發其第二代人工智能晶片。為了說服人們購買下一代的電子裝置(手機、虛擬實境頭盔甚至是汽車),企業必須提供快速流暢的使用者體驗。
「消費者期望得到幾乎沒有任何滯後和實時處理的體驗,」市場研究機構Tirias Research分析師麥格雷戈(Jim McGregor)說,「對自動駕駛汽車來說,你沒有時間把資料傳回雲端,再做出避免車禍或者撞到行人的決定。自動駕駛汽車產生的資料量非常大,你不能把所有資料都發送到雲端。」他表示,到2025年,人們進行互動的每款電子裝置都會內建人工智能功能。
多年來,英特爾(Intel Corp.)等公司打造的中央處理器為全世界各種電子裝置和伺服器提供了足夠的動力和智能支援。可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一些傳統晶片製造商在10多年來第一次面臨真正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加速能力歸功於通過分析模式和學習模式來模仿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使用的通用晶片並不是為快速處理多項任務而設計的,而這是對人工智能軟件的要求。
微軟幾年來一直在研發自己的晶片,該公司為Xbox Kinect視訊遊戲系統開發了運動跟蹤處理器。最近,為了在雲服務方面與谷歌和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進行較量,微軟使用了稱為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FPGA)的定製晶片,以發揮其人工智能應對實際挑戰的實力。微軟從英特爾的子公司Altera購買了這些晶片,使用軟件讓晶片適應自身需求,而這是該類型晶片獨有的功能。
在2016年的展示活動中,微軟公司同時利用數千個這樣的晶片,將所有英文維基百科內容翻譯成西班牙語,包括500萬篇文章的30億個單詞,僅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接下來,微軟將讓其雲客戶使用這些晶片,加快處理人工智能任務的速度,該服務將於明年某個時候推出。客戶可以使用這項服務做很多事情,比如從大量資料中識別影象,或者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預測客戶的購買模式。「我們非常重視這個項目,」微軟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的傑出工程師伯格(Doug Burger)說,他負責微軟公司的雲晶片開發戰略業務,「我們的願望是成為第一大人工智能雲。」
微軟有很多競爭對手。亞馬遜也在使用現場可程式設計門陣列,並計劃使用英偉達公司(Nvidia Corp)為人工智能打造最先進的新款晶片Volta, 英偉達現在是專門用於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的圖形處理器的主要製造商。與此同時,谷歌也在打造稱為Tensor處理單元的人工智能晶片,並且已經供客戶使用。內部研發晶片的成本高昂,但是微軟表示別無選擇,因為這項技術變化太快了,科技企業很容易就會被甩在後面。
對於重視人工智能的微軟公司行政總裁納德拉(Satya Nadella)來說,他的頭等大事是把人工智能專長從雲端轉移到人們手持或頭戴的電子裝置。在2017年5月發表的演講中,納德拉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追蹤工業裝置、告訴使用者各種資訊的設想,比如在哪裡找到電鑽,如何使用這種工具,以及在未經授權的使用或者發生化學品洩漏時發出警告。全新的HoloLens晶片會讓這個願景更有可能變成現實。微軟技術總監斯科特(Kevin Scott)說,「我們確實需要定製晶片,幫助推動我們正在構建的部分場景和應用。」撰文/Dina Bass、Ian King
#人工智能 #微軟 #AI晶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970的網紅阿洪Milus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哈瞜!各位勇者們~我是阿洪! 我要讓你們看看……電臀阿洪XDD 還有Kinect畫質問題……所以還是繼續用c310錄製喔# ============================================ facebook:www.facebook.com/plunger.box.st...
kinect 程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本機器人研究權威】就算機器人像人一般能歌善舞,還是無法擁有靈魂
東京大學生研所名譽教授池內克史造的機器人能夠跳出臺灣原住民的舞蹈,他不只是電腦科學家,還是充滿人文關懷的研究員,想用科學的方式保存文化
文/何維涓 | 2017-07-12發表
說起那一款能夠模仿臺灣原住民舞蹈的機器人,這位年近70的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池內克史眼睛就亮了起來。「可惜,機器人太大了,無法帶來宜蘭,讓大家看看。」他一臉遺憾地對著來宜蘭參加微軟亞洲研究院學術交流日的臺灣教授們說。
池內克史早在40年前就投入人工智慧研究,在機器人研究重鎮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任職的10年間,研究出有能力模仿人類行為的機器人技術,後來回到日本後,更打造出了能學會民俗舞蹈的機器人,還用電腦視覺技術來保留古蹟藝術,一手在日本推動了數位遺產(e-Heritage)的研究領域,因為在機器人研究和文化研究兩大領域的貢獻,池內克史在2012年時,獲得日本政府頒紫綬褒章來表揚。
池內克史利用舞蹈界慣用的拉班舞譜(Labanotation)原理,來分析人類的肢體動作,將人的動作分為8個方向,再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讓機器人用電腦視覺技術,記錄下拆解過的動作資訊,再轉化為生成動作的程式,讓機器人可以模仿人類的舞蹈動作。
在池內克史的研究團隊中,有一位來自臺灣的研究員,在一次討論中,提到臺灣的原住民舞蹈,引起池內克史的關注而決定展開研究,一方面是池内克史認為原住民舞蹈的研究相當有趣,另一方面則是可以保存文化。
其實早在池內克史研究臺灣原住民舞蹈前,就已經致力於用科技來保存文化資產,他串連日本、義大利和柬埔寨的電腦和文化研究領域的學者,發起了一個數位遺產保存計畫(E-Heritage),他認為,隨著時間流逝和天災影響,有些珍貴的文化資產終究會消失,因此,他先曾採用電腦視覺的技術,將柬埔寨吳哥窟的世界遺產建築轉化為數據來保存,再以3D的技術重現。
不過,充滿人文關懷的池內克史認為,光是保護實體的文化資產是不夠的,文化還得由人類來支撐,於是,他認為也要保存某段期間內人類創造出來的文化,也就像是歌曲、舞蹈等。
因此,池內克史開始研究臺灣14個族的原住民舞蹈,拉班舞譜則扮演了分析人類舞蹈動作的重要功臣,他解釋,拉班舞譜就像音符一樣,音樂家聽到音樂會將歌曲轉換成音符,創造音樂也是必須透過音符這個共同的標準,拉班舞譜也是一樣的原理,任何舞蹈動作都可已由拉班舞譜中的動作來組成。
池內克史利用類似網路攝影機的感應器Kinect偵測人類的動作,將動作分為8個方向,透過拉班舞譜分析動作,最後就能讓機器人模仿人類,跳出一樣舞蹈動作,且動作與人類的行為一樣流暢。
池內克史這項研究不僅可以用在舞蹈的領域,其實拉班舞譜的原理可以套用在人類所有的行為動作,他說明,假設要判斷人類是坐下、站立還是走路,都能透過拉班舞譜來分析,若進一步分析人類移動是散步、快走,或是跑步,則可以創立不同系列的拉班舞譜來分析。因此,跳舞機器人的研究成果,還能應用在居家陪伴或是醫療照護等領域,甚至能打造出服務型的人形機器人。
今年68歲的池內克史講起機器人研究還是神采奕奕,在許多人都已經退休的年紀,他仍舊繼續投入研究,從東京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就一直在海外從事研究,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來更進入卡內基美隆大學在世界第一間機器人研究所任職,直到1996年才回到日本,在東京大學任教長達19年,開始投入人形機器人的研究,直到2015年才退休,可是,池內克史仍舊閒不下來,現在又進入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擔任首席研究員,「新環境激發新的想法,」池內克史表示,在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的人交流,給予他許多創新的靈感。
花了大半輩子研究電腦視覺和文化遺跡保護,即使池內克史打造出的機器人,跳起臺灣原住民的舞蹈栩栩如生,但是,池內克史還是認為:「AI現在仍只是基礎科技,因為AI沒有靈魂」,就像池內克史打造的機器人是靠著數據和演算法在跳舞,「AI系統沒有自我學習的渴望,這就是很大的局限!」他說。
不過,池內克史表示,以科技的角度來說,AI目前的技術是個很好的輔助工具,他指出,事實上AI和人類是有很大的差別,人類設計機器人時,會以目的為導向來設計程式,程式設計上就會有一條固定規則的界線,若開發人員的目標是要創造像人類一樣的機器人,就必須打破那條界線,他坦言,至今還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
臺灣發展AI的機會
池內克史也看見臺灣發展新科技的機會,他認為,臺灣市場規模小反而擁有獨特的優勢,因為市場小、地域面積不大則可以更容易嘗試新技術,也可以快速地建置試行環境的設備,舉例來說,像是交通系統或是智慧停車等應用,就能快速地發展出成果,若結果可行,就能將成功的模式往國外推銷出去。
另外,他也補充,雖然機器人的領域臺灣起步較晚,產業應用機器人已經發展很長一段時間,或許比較少機會,但是新領域仍然有很大的機會,他解釋,目前臺灣和日本一樣面臨人口高齡化的問題,未來居家和醫療照護機器人應用將會是一大發展機會。
資料來源:http://www.ithome.com.tw/news/115472
kinect 程式 在 Charles Mok 莫乃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午出席浸會大學電腦系的Mind Drive大賽,30隊中學同學利用 Kinect 設計程式控制遙控車比賽,好玩又刺激,看到同學們的創意和專注力,希望他們可以成為科技生力軍!這段片是決賽緊張實况!
kinect 程式 在 阿洪Milus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哈瞜!各位勇者們~我是阿洪!
我要讓你們看看……電臀阿洪XDD
還有Kinect畫質問題……所以還是繼續用c310錄製喔#
============================================
facebook:www.facebook.com/plunger.box.studio
Twitter:twitter.com/mm3721mm
twitch:www.twitch.tv/mm3721mm
※從今天按下你的訂閱八!還有喜歡~
mic:samson c01u
後製程式:sony vegas pro 11
錄音程式:Audacity
kinect 程式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從微軟推出Kinect體感攝影機,標榜全身體感的創意也帶動遊戲界新風潮,而Kinect推出的眾多對應遊戲中,音樂遊戲一直佔了大宗。不過因為微軟也提供Kinect開發套件,讓玩家也能自己嘗試開發對應軟體,也讓Kinect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的出現。不過這個《電音計畫》是很不一樣的創新,標榜結合體感、音樂以及雷射投影,玩家只要站在Kinect攝影機前,會經由雷射投影影,把玩家身影以幾何形狀投射出來,玩家揮舞身體可以產生各種音符,舞動身體可以產生魔幻的電音效果,搭配雷射投影更是炫目。只不過這種玩法還要搭配昂貴的雷射投影,一般玩家應該玩不起,就只能把它當成是一種新型態的音樂表演藝術吧!!
(C) Assembly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ct 程式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自從微軟授權全球各地玩家,能自己設計KINECT體感攝影機的各種應用程式,似乎開啟了全新的體感遊戲大門,但除了遊戲用途,其實KINECT的創意空間可不只如此喔。就有業者發揮巧思,使用「擴增實境」的技術,把KINECT應用在流行服飾,開發出一套名為「魔鏡」的系統,可以把玩家的影像拍進去,顯示在巨型的液晶螢幕中,然後只要簡單的揮揮手,就能夠憑空更換衣服,省去了還要去試衣間穿脫衣服的困擾,真的就好像魔鏡一樣。而這套系統也會擴展到服飾通路,或許以後大家逛服飾店有看到Xbox360也別驚訝,因為...這只是要方便你換衣服喔!!
(C) Microsoft Games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