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第一高樓的透明玻璃屋]
Willis Tower曾名為Sears Tower,是芝加哥的經典建築之一,目前為全美第二高建築,僅次於紐約重建的世界貿易中心。目前是美國的熱門景點之一,並且在知名電影變形金剛和蝙蝠俠中都亮過像。
位於103層樓的觀景台可以看到芝加哥全景,號稱擁有芝加哥最高的視野,天氣好時甚至可以看到四個州。於十年前加蓋了玻璃屋的裝置,又名The Ledge,讓你可以站在高樓上,透過玻璃屋看腳下的芝加哥。但在玻璃屋的時間只給60-90秒的時間讓你拍照,而且排隊得經過長長的人龍。所以那短短的一分半時間內大家都忙著瘋狂拍攝各種角度,根本沒時間去體驗腳踩在玻璃盒上面是甚麼感覺。不過我還是同意要限制時間,不然那人龍可能會從一百多層樓排到地下一樓。
如果要問我芝加哥The Ledge和芝加哥第二高的John Hancock 大樓要我選哪一個,我會說John Hancock的角度看芝加哥全景比較美(票價也稍微便宜一咪咪),但是The Ledge玻璃屋的體驗更甚John Hancock的The Tilt傾斜體驗(純個人感想)。想看美景的去John Hancock,想體驗玻璃屋拍照的,來芝加哥第一高樓Willis Tower Skydeck準沒錯!
#thewillistower #skydeckchicago #chitown #芝加哥 #透明玻璃屋 #theledge #美中 #美國 #帶著寶寶去旅行 #chicago #在飛機上和樹寶搏鬥都值得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MRO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QUOk2T_zY Today: going to the Royal Thai Consulate - General, Chicago, Buckingham Fountain, then The second ...
「john hancock tower」的推薦目錄:
john hancock tower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貝聿銘逝世與《英雄本色》】
享譽國際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於美國時間周四(16/5)深夜逝世,終年102歲。據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兒子貝仲禮指父親在他位於紐約曼克頓的家中與世長辭,貝聿銘的建築師事務所經已證實此消息。
貝聿銘於1917年在廣州出世,為蘇州名門望族之後,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亦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民國七年(1918年),貝祖貽為逃避政治鬥爭,遂舉家南遷至香港,設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出任總經理,貝聿銘的弟妹皆在香港出生,至於貝聿銘則在香港度過童年,曾入讀西區半山名校聖保羅書院,至1927年再隨父親遷居往上海。
18歲,亦即1935年負笈美國,主修建築,並先後於1940年在麻省理工大學及1946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及碩士學位,畢業後繼續於美國發展,1954年取得綠卡,1955年成立自己的建築事務所「I.M. Pei & Associates」,之後兩度更改名字,最後取名「Pei Cobb Freed & Partners」,沿用至今。
貝氏於1967年完成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Atmospheric Research)是為其獲得外界普通認同的作品,不過此作品仍未體現他揚名於世的「讓光綫來決定設計」、「Its openness is the essence」的強烈個人風格,於1968年他有份參與美國波士頓的John Hancock Tower才逐漸成型。
1983年,貝聿銘成為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此後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The last master of high modernist architecture),玻璃是他最常用的建築材料。30年前,當時還在唸小學的我,總是從各方面聽過貝聿銘這個大名,還常常將「聿」誤讀為「律」,因為當年他有份設計的中環中銀大廈,以發巴黎羅浮宮擴建部份玻璃金字塔都差不多在這個時間竣工,不過還有一幢已消失世上的建築,都是由貝氏負責設計,那就是位於銅鑼灣希慎道10號的新寧大廈。
這幢建築物於1982年落成,2013年拆卸,今天已變成利園三期。新寧大廈由貝聿銘同美籍華裔本地建築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現任中文大學建築學院院長)陳丙驊設計,除了全幢採用玻璃幕牆外,另一特色是建築師刻意將建築物往後移,藉此騰出大量空間作為大堂廣場,提升建築物的磅礡氣勢,這種構想於吳宇森執導的港片經典《英雄本色》(1986)可謂完美呈現。
其中一場戲講到,飾演跟班的譚成(李子雄飾)在出賣宋子豪(狄龍飾)以及Mark哥(周潤發飾)之後,子豪自首後被捕入獄三年,譚成則逃回香港並取代豪成為新的黑幫老大,綽號「大哥成」,至於Mark哥則在「楓林閣槍戰」內為子豪報仇時中槍變成跛子,從此在幫會地位一落千丈,並且被通緝,回港後只能當洗車師傅,生活潦倒,有天他們相遇,地點就在新寧大廈,「大哥成」意氣風發地從新寧大廈正門走出來 —— 貝氏大概沒有想過當初的建築意念會成就吳宇森的經典電影符號 —— 「大哥成」見到洗車人正是「Mark哥」,於是將鈔票散在地上打賞他,隨後王晶於《精裝追女仔》(1987)翻拍這一幕,「大哥成」由李子雄變成曾志偉。
《英雄本色》英名戲名叫《A Better Tomorrow》,呼應一個時代 —— 香港進入前所未見的經濟蓬勃期,卻又因為《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從此決定香港人九七回歸的命運 —— 《A Better Tomorrow》正好帶出彼時同時活在經濟繁榮和政治不安之中的香港人,內心有多矛盾。新寧大廈的出現,如今回看,確實有種強烈的歷史意義,代表香港這夥「東方之珠」曾經璀燦過,如今新寧大廈已不在,而香港亦早已淪落為不再具有國際視野,被內地硬生生拉下來固步自封的二綫城市,正如狄龍在戲中最經典一句對白:「我冇做人大佬好耐喇!」這位「大佬」不就是那些年的香港嗎?因為今日世道,一街都是「大哥成」這種人呀!
(17052019 —— 寫於台灣宜蘭)
#貝聿銘 #貝聿銘逝世 記者關震海 (自我新聞導讀) 快樂的 做乜膠睇電視 Written on the Wind(電影資訊) 香港電影台 #英雄本色 #吳宇森 #周潤發 #李子雄 #狄龍 #新寧大廈 建築學人 中央聖學子 灣仔好日誌 gregory wong 王宗堯 陸駿光 Alan Luk
john hancock tower 在 空姐愛嬉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人說過,如果同時要去看紐約和芝加哥的夜景,那麼,一定要先去紐約。因為看了芝加哥之後,就不會想看紐約的夜景了。
芝加哥的Willis tower Skydeck和John Hancock Center都可以看夜景,白天先去了103層樓的全美第一高樓的Willis Tower,體驗一下半空中玻璃櫥窗的懸空,晚上到John Hancock Center體驗360度的芝加哥夜景。
john hancock tower 在 MRO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art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QUOk2T_zY
Today: going to the Royal Thai Consulate - General, Chicago, Buckingham Fountain, the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day: the Taste of Chicago, Art Institute, Stopping by Crown Fountain, and then heading back to Valpo
★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mrost/?sub_confirmation=1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ymrost/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YMROST
★ Twitter: https://twitter.com/OkaySalt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mrost
ประมาณว่า:
#เที่ยวชิคาโก อิลลินอยส์, ตะลุยเดี่ยว, #สถานที่ท่องเที่ยว The Cloud Gate or The Bean 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ที่ตั้งอยู่บริเวณ Millenium Park, John Hancock, Lake Michigan, SkyDeck เรียกอีกชื่อว่า Willis tower, Field Museum, เมืองแห่งลม, Windy City, Shedd Aquarium, Art museum, #เที่ยวอเมริก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3JzIreRnZA/hqdefault.jpg)
john hancock tower 在 John Hancock Tower - Building - Pinterest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0 things you MUST EAT in Paris! Pin this for a fabulous list of places to eat. Includes addresses and phone numbers so you can easily find them on you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