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故事:【永恆的 Bauhaus】
1918 年末,歐戰終於結束,在這場長達四年的戰爭中,超過 1600 萬人死亡、2000 萬人受傷,還有四個帝國在戰爭中瓦解,分別是因革命而被推翻的俄羅斯帝國,以及三個主要戰敗國:鄂圖曼帝國、奧匈帝國,以及德意志帝國 ⋯⋯
「人類應該如何和平共處?」
戰後,德國建築師兼教育家 Walter Gropius 提出了這個問題 —— 和平難得,人類已經不想再有戰爭了,問題在於,人類應該如何改變才能在日後和平共處? Walter Gropius 相信,戰爭源於落後腐敗的君主制度,只有徹底的革新,才能改變德國與世界的未來⋯⋯
當時,德國百廢待興,國家體制有待重整:所有人都在爭論,德國應該走向君主立憲制、社會主義,還是共和路線?1919 年初,德國史上首部現代化民主憲法,好不容易在中部城市威瑪(Weimar)通過,決定了德國將成為一個議會民主制聯邦共和國 ⋯⋯ Walter Gropius 相信,這將會是新時代的誕生。
Walter Gropius 聯同一群好友,決定在開啟德國新時代的威瑪,建立一所屬於新時代的學校,那就是日後為人熟知的 Bauhaus 學院。 德文中的 Bau 解作建築,Haus 則為房屋,簡單翻譯過來就是「House of Construction/School of Building」的意思,直接訴說了 Bauhaus 的本質 —— 一所教授簡約和實用的現代主義設計知識的學院。
年輕人在 Bauhaus 學習建築、設計與藝術;學院中的學生與老師,男學生與女學生皆相對平等 —— 要知道,當時願意取錄女學生的高等學府仍然少之又少,而 Bauhaus 則是全德國唯一受政府資勵而會取錄女學生的藝術學院。
Bauhaus 代表的,是一切新的東西:民主、自由、創新、國際化、男女平等,以及帶點社會主義理想的左翼傾向。
社會不再穩定,才是破舊立新的最好時機 ⋯⋯ 最壞的時代,也可以最好的時代,即使德國因戰敗而遍地頹垣敗瓦,擁有創意的先行者憑著努力,在一片荒地上重建未來。
偏偏,Bauhaus 代表的一切價值,都是希特拉最討厭的。
Bauhaus 學院長期受納粹迫害,1925 年,它們遷校到德紹(Dessau),1931 年卻因為納粹黨在當地選舉中大勝,而被迫關校逃亡;1932 年,Bauhaus 師生逃亡到柏林一所廢棄工廠繼續辦學,一年後卻因為納粹黨完全奪得國家政權,而繼續被追殺,正式宣告 Bauhaus 作為一所學院的結束。
Bauhaus 學院實際辦學時間只得 1919 至 1933 年間的短短 14 年,時間雖短,卻不代表其精神不能流傳 —— Bauhaus 學院關閉後,學院創辦人兼前校長 Walter Gropius 到了美國哈佛大學任教,而其他師生則分別逃亡到美國其他城市、瑞士和以色列等國 —— 正因為被迫逃亡,Bauhaus 精神才能在世界遍地開花,延續到今天。
一場戰爭的結束,讓 Bauhaus 學院得以出現,另一場戰爭的開端,又讓 Bauhaus 學院落幕⋯⋯如今,德國早已民主化, Bauhaus 重新成為德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設計思想流派,而在Bauhaus 誕生後的一百年後, Bauhaus Museum Weimar 博物館終於在 2019 年開幕,館內收藏多達 1 萬 3 千多件 Bauhaus 設計品,讓這個飄泊四海多年的設計思潮有機會在其發源地重新植根。
政權能夠將一所學校關閉,卻無法阻止人們在其他地方將學校重開 ⋯⋯ 縱使被強權打壓,有些東西,仍然能夠存在大家的心中,長久流傳於思想世界。
當我們將目光放遠,自然能夠清𥇦看見,當事物在一刻間消亡,並不一定代表它永遠結束,因為思想的種子,早已在人們心底扎根。
"The mind is like an umbrella. It’s most useful when open." - Walter Gropius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ubscribe our newsletter: https://bit.ly/2YWEwYs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如有任何問題、創作提案、廣告企劃或慈善推廣,歡迎電郵至說故事工作室 info@story-teller.com.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gropius house」的推薦目錄:
gropius house 在 JJ Acuna / Bespoke Studi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esign Blog Update: The Ins and Outs of the Gropius House on our studio blog Wanderlister.com and JJAbespoke.com / Boston
.
.
.
#interiordesign #jjabespokestudiotravels #design #waltergropius #gropiushouse #jjiphonexsmax #shotoniphone
gropius house 在 跟著Andy逍遙世界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元1909年猶太人在以色列中部的雅法港(Jaffa)北邊的沙丘上,建立了特拉維夫市(Tel Aviv—希伯來文Tel 是小山丘,Aviv是泉水),當時這個地區還是土耳其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巴勒斯坦,特拉維夫被猶太人認為是現代以色列的第一座猶太人城市。
特拉維夫建城之初是雅法(Jaffa)老城的「後花園」,但它迅速發展成以色列的商業、金融、文化和娛樂中心,被稱為以色列的「紐約」。 踏入特拉維夫,就可感受到這裡的文化氛圍,大街小巷,多以人名命名,其中不乏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
年輕的特拉維夫甚至也入選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因為它反映了「二十世紀現象」,以包浩斯建築風格而聞名。從空中俯瞰,在陽光照射下,特拉維夫是一片亮白,因而有「白色城市」的稱號。漫步特拉維夫街頭,包浩斯的建築比比皆是,如電影院,特拉維夫大學教學樓,以色列工黨總部大樓等。其中的表表者包括Ben-Yehuda街的Yarden飯店 ,Geula 街24號 Melchett 街40號以及Ben-Gurion 街75號的Hana House。
包浩斯(Bauhaus)是國立包浩斯學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的通稱,由建築師格羅皮斯(Walter Gropius,1883 - 1969)在1919年時創立於德國的威瑪(Weimar)。由於這所學校對於現代建築學有深遠影響,逐漸發展為一種建築流派,注重建築造型與實用功能的合一。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包浩斯建築風靡德國,領導這一運動風潮的正是猶太人。其後這批人由於受納粹迫害而紛紛移居特拉維夫,於是彷彿一夜之間,特拉維夫遍地出現包浩斯建築物。 估計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在特拉維夫興建的包浩斯建築,約有二千五百幢。
與哥德、巴洛克與洛可可等建築流派相比,包浩斯建築特點是簡樸實用,不喜繁複裝飾,講求建築功能和經濟效益。特拉維夫的包浩斯建築多為方正平頂如火柴盒,構造輕巧,線條明晰。牆面多而窗戶小,外表多為白色,玻璃與磚石相間,正面常見開闊的陽臺。這些建築特色在你來到特拉維夫,幾乎隨處可見。
gropius house 在 ArchitectureWeek Great Buildings Image - Gropius Hous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pr 25, 2016 - An architectural image of Gropius House in the Great Buildings Online. ... <看更多>
gropius house 在 Gropius House - 首頁|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Gropius House, 1938 A 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68 Baker Bridge Road Lincoln, Mass. 01773 (781)... 68 Baker Bridge Rd, US MA Lincoln 0177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