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楊某人還真敢講:「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毫無學習效法之處。」
此人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沒啥現場管理經驗,所以不知道百萬人規模管理的困難度」。我甚至懷疑此人連30人小公司大概都管不好。
1. 南非等許多民主國家發展到後來是國民財富縮水、犯罪率暴增。
美國真是自由國度?身為美國法律碩士的我,看到的反而是美國充滿各種市場與非市場管制,你在美國上藥房不但連顆消炎藥都買不到(因為受處方簽管制),連自家草坪修剪樣貌、頻率都受到社區管委會干涉。甚至某些地區你能否購買房地產並遷入居住,也要鄰居同意!
2. 當然更甭提此人經濟學基礎不扎實,除了數學公式亂丟之外,經濟內涵是一知半解,多次被我糾正其錯誤。
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此人錯估情勢,多次聲稱美國可輕而易舉打敗中國(是啊,都打到利率倒掛);又或者宣稱「Bloomberg報導的米粒晶片監聽事件」為真;又或者聲稱「中國操控匯率為真」...等等可笑論點。在在證明此人根本不懂價格理論,甚至連真實世界觀察都有問題。
請參見:
「匯率操控論的愚蠢與荒謬」
https://tinyurl.com/ybxjg3fr
「貿易戰檢驗-g20中美大和解?」
https://tinyurl.com/yy3e3w48
「貿易戰再檢驗-台灣12月外銷訂單衰退10%」
https://tinyurl.com/ybc8q2nf
「從中國工人生產力不如美國談起」
https://tinyurl.com/y5ekxb6p
「總體經濟學可笑又一例」
https://tinyurl.com/yxsclo4o
「關於usmca」
https://tinyurl.com/y4o28acl
民主能當飯吃嗎?
郭台銘這一句話傳遍世界。我碰過即使不懂中文的分析師,也聽過台灣的Terry Gou,不認同民主制度這件事。民主是否幫助經濟成長,是一個被討論了幾世紀的古典議題。隨著二戰後量化經濟學的發展。對於民主與經濟議題,逐漸由近代較為精準的數據,以及統計等數學模式,取代了解過去的辯論,做出較有信任度的結論。1997年,著名的經濟學者Rodriguez 一篇論文,用了90+國家的資料,做出了分析。某些專制國家,確實也出現高度經濟成長。但民主國家,依據Rodrik分析,有著以下幾個優勢:
Rodrik, "Democra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1997, Harvard University
1. 民主國家長期的經濟增長,更具可預測性。
2.民主國家之經濟穩定性較高: 從實際GDP、實際消費、以及實際投資等三方面而言,民主國家長期性的震動,都比專制國家低的許多。
3. 民主國家對經濟衝擊,應對能力較高: 許多觀點認為,在大環境巨變,經濟受到不尋常壓力之處境下,政府權利較高的國家, 比較可能積極對應衝擊。然而事實與此假設完全相反。根據1970年代,油價攀升、地緣政治動盪之國際情勢下,經濟衝擊最小的,乃是政府權力最低,而人民政治參與率最高的國家。相對於極權政府的一意孤行,高度民主化的國家,較容易吸收民間的各項改革和對應方針。
4. 民主國家勞工薪水比較高: 過去資料顯示,越是民主國家,其勞工薪資越高 (這個結論已經排除了,各國經濟附加價值之不同,購買力不同,以及人均GDP等因素)。
2002年左右,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篇論文,更進一步談到,民主制度國家,其全因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比較高的成長。
Rivera-Batiz, "Democracy,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2002, Columbia University
Rivera-Batiz理論的一個重點在於,民主體制內部的制衡效應,將腐敗政府官員和機制,逐漸排除,提高治理質量。民主制度大體上有增加"政府質量"(quality of governance)之效應,但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幾個例子,將整體民主對經濟的效應拉下。但這並不是常態。Piero Gleijeses說了以下這句話,描述拉丁美洲的所謂民主: “The box on the outside is labeled a democracy, but inside you have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附圖表顯示該論文的主要結論之一。民主政治,是解釋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元素。加入了"政府質量"之後,該元素變成超越民主因素的主要因素。解釋了民主體系內所推動的高治理品質,乃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根本原因之一。
民主制度,不見得增加某些人之個人財富,也不保證降低代工產業成本。但卻對你我的經濟利益,以及後代子孫的經濟利益,有著正面的關係。郭台銘在會議上怒叱立法委員蕭美琴,更可見他不尊重民主體系。民主制度之民選立法人員,與企業首腦討論或執問是常態。美國各大企業CEO,常常被傳到國會,為參眾議員詢問,一次幾個小時,被問的問題尖銳且直接。"沒有正眼相看",是個小插曲。重點是郭台銘為什麼沒有就事論事,回應蕭委員。
78585 - 請幫我幫我
這是鴻海在前幾年,員工屢次發生跳樓自殺案件後,所提供給基層員工的一個熱線電話。隨著鴻海員工自殺事件,康乃爾大學的學者Selden,與香港理工學院合作,對鴻海的勞工制度,做了一些調查:
Selden, "Chinese labor protest and trade unions", 2016, Cornell University
Selden, "Apple, Foxconn and China's New Working Class: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production", 2013, Cornell University
自殺事件後,鴻海所成立的「工會」,並不是民主體制下的工會。鴻海「工會」之經理人,完全由總公司指派。員工並沒有透過工會,而獲得爭取任何權利的管道。員工將此類的新"福利",稱之為"監督中心"。將並自殺防止熱線,稱之為"監管熱線"。富士康的工會此其實是一個政治裝飾品,其用意在於,紓解西方企業客戶,對於鴻海勞工管理的顧慮。被接受訪問的員工,基本上一致表示了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數的不合理,以及欠缺加班制度。「血汗工場」不是形容詞,而是個事實。
郭台銘政見之一:替台灣年輕人的工作和出路著想。但除了實現血汗工廠模式之外,還有什麼具體的政策。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似乎無學習效法之處。
https://www.facebook.com/albert.yang.3990/posts/10214670786266222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