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短視近利的補貼,造成化石燃料「真便宜」的錯覺!(10/07/2019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目前至少有40個國家啟動或減少對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其中甚至包括以販賣石油致富的國家,因為這樣才能引導資金與國家資源走向對的方向,反觀台灣,目前卻未能聽見政府的改革承諾。
文:350台灣
「再生能源不靠政府補貼根本無法和傳統能源競爭!」每當有人倡議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就有另一派反動的聲音宣稱再生能源有多昂貴,並拿出政府鉅額的補貼證據予以強烈抨擊。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對再生能源的補助自然是指證歷歷,但鮮少有人去探討的是,我們的政府對傳統能源「化石燃料」給予了多少補貼。本篇文章將帶讀者一探政府的分配政策為何限制能源發展,進而製造化石燃料「便宜」的錯覺。
什麼是化石燃料補貼?
在開始進入討論之前,我們得先釐清何謂「補貼」?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政府透過授予利益干預,使該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更低廉,更容易在市場機制下生存下來。以化石燃料補貼而言,就是政府介入、給予利益,讓化石燃料更便宜。
但具體來說政府如何「干預」、如何「給予利益」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定義,補貼是由政府或是政府的資助單位提供財務上的好處,以達到價格支持或維持的效果。簡言之,就是「政府」輸送「利益」給特定的人或團體。「政府」的定義可以很寬泛,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乃至於國營事業等政府持股或資助團體,均可視為「政府」的一種;另方面「利益」除了直接撥款之外,免除納稅義務、授予特許權利等等,都因為給不同單位帶來收益上的好處,因此均可視為「利益」的一種。舉例來說,授予特定商業單位開發自然資源的權利,其自然資源之市價即可視為政府給予該單位的補貼金額。
基上述而顧名思義,「化石燃料補貼」就是政府透過各種形式,給予化石燃料產業的補貼,此舉將能讓化石燃料業者和使用者都享有好處。舉例來說,當國際油價上漲時,政府祭出緩漲補貼,讓油價下降,就能讓汽車駕駛享有低油價,同時也讓業者獲得足夠利潤反映進口成本。然而看似美事一樁的補貼政策,卻隱藏著嚴重的危機,即政府為了短期民意支持而選擇忽略,罔顧全民利益。
化石燃料補貼,有錢的人拿得最多
首先,我們不能忘記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你、我的納稅錢。無論在補貼過程中你是否受益,你所獲得的好處也來自於你曾在五月的報稅季中曾付出的代價。當然,過去曾有人主張補貼燃料,能讓貧窮人口維繫基本生計。儘管化石燃料補貼政策仍為各國大量的低收入家戶減低了生活開銷,長期而言,化石燃料補貼對整體社會和貧窮家戶卻是慢性毒藥。
早在2015年,IMF就曾指出:收入前20%的家戶平均比最貧窮的20%家戶,多消費了6倍的化石燃料,因此化石燃料補貼多達80%以上的補貼,仍回饋到最有錢的家戶身上。另方面,針對汽油的補貼,也多達83%,為40%最有錢的家戶所享有。簡言之,化石燃料補貼根本上可能加劇了貧富差距,是非常不具經濟效益的補貼方式——更不要提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氣候變遷,貧窮家戶更是首當其衝。
資源有限,不應浪費在化石燃料上
其次,政府的資源有限,每年政府相關部會的預算更是如此,而給予化石燃料的補貼形同壓縮了其他項目的可用資源。2015年的另一份IMF研究指出,2015年全球化石燃料公司每年獲得全球5.3兆美元補貼,占全球GDP的6.5%。台灣在同年包含交叉補貼在內,就補貼了1兆203.5億新台幣在化石燃料上,將近當年GDP的14%——相比我國當年GDP約為16兆770億,明顯高於國際平均。
這些補貼嚴重地消耗了國家資源,並加劇了財政赤字。在某些國家,化石燃料補貼佔政府資源的很大比例——有些國家在化石燃料補貼方面的支出,遠高於在健康或教育方面的支出,這不禁讓人好奇,出於什麼邏輯或利益導致了政府採取這種補貼模式?取消補貼不僅能減少貧富差距,也可以大幅改善財政赤字,讓政府投資於衛生、教育或氣候融資等領域。
當然,上述高達1兆的化石燃料補貼,並非完全是政府真正的歲出,其中很大部分是各種無法輕易量化的利益輸送,例如政府允許業者取得市場獨佔地位,來降低某些燃料價格,所幸由IMF在與我國政府合作下調查出了我們究竟給了這些廠商多少好處——這大大地干擾了市場秩序,畢竟究其本質,政府以透過利益輸送,將化石燃料的價格保持在國際價格水平,形同人為地干涉降低了化石燃料產品價格,而對再生能源、節能技術、低碳技術等開發增加更多競爭上的劣勢,更降低了民眾和商家節能減碳的誘因。
沒有白吃的午餐,電價未來得加倍地付
台灣目前火力發電仍占80%以上,更多達97.80%的能源來自進口,面對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與上漲,我們卻能持續享有低電價,正是因為進口與發電過程中,這些化石燃料的補貼間接促成。但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想問——究竟是什麼政府單位壓低了能源進口成本呢?
長期「低電價」政策下,目前仍由台電承擔虧損。至今,台電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共有新台幣1.08兆新台幣的借款,其更為台灣目前最大的公司債發行機構。未來,如果透過增資或其他方式填補這個巨大的錢坑,政府仍須舉債,全民仍需埋單,因此每人早已背負至少4萬7千元的負債。而政府不分政黨仍在壓低電價,某些人更試圖營造火力發電相對低價,再生能源顯得昂貴的假象。這些種種都只是變相鼓勵民眾與商家用電,畢竟在目前的規則下,誰的電用得越多,誰能獲得的補貼就越多!
全世界都在撤資,化石燃料補貼終究只是浪費資源
面對這些問題,全球正在過去的十餘年間,形成對化石燃料撤除補貼的共識。2009年的20大經濟體(G20)峰會及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首次共同倡議移除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貼,而後的2012年里約永續高峰會(Rio+20),和2015年聯合國制定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時,化石燃料補貼都屢屢被列為首要國際議題。
目前,至少有40個國家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開始或減少補貼,讓燃料價格回歸市場機制,其中不乏開發中國家,如埃及、印尼、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墨西哥等,儘管有些國家甚至是以販賣石油致富的,卻為了引導資金與國家資源走向對的方向,而放棄對化石燃料的縱容。2016年,G7領導人承諾在不遲於2025年消除「低效率化石燃料補貼」,歐盟也逐步取消對無煙煤開採的補貼。
反觀台灣,目前不僅未聽見政府的改革承諾,在2015、2017年陸續被IMF、APEC分別指責在化石燃料投注過多資源,且被指出資源的投注缺乏效益之後,似乎即試圖忽略、掩蓋一切。這些縱容與漠視,導致我國化石燃料的補貼始終沒有斷絕或減少的跡象。這種施政方針,不僅與國際趨勢背道而馳,更是濫用稅金在對社會缺乏效益的補助標地上,阻礙我國永續轉型的機會。
補貼在更好的事物上,才能創造更好的社會
國際永續發展智庫(IISD)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化石燃料產業仍每年接受 3700 億美元的資金補貼,而儘管再生能源蓬勃地在各國發展,每年僅獲得 1000 億美元的投資,若再將10至30%的化石燃料補貼資金,轉投資於再生能源上,將能滿足綠色能源轉型的資金需求;另外,根據IMF針對20個高度補貼化石燃料產業之國家的統計,若將這類補貼金額的30%轉移至潔淨能源,將可減少11~18%的碳排放量;若全面停止化石燃料補貼,更可減少25%的全球碳排放量、將空汙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半。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表示,資助化石燃料產業,無疑是利用公民繳交的稅金來傷害世界、造成自然災害。
化石燃料補貼的改革,能夠快速促進再生能源發展、守住人類社會的氣候目標,並減少因氣候變遷導致的經濟損失和人民的醫療負擔。不要再把化石燃料視作生活中的理所當然。你所交給政府的稅金,值得用在對你以及下一代更好的事物上。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627
參考資料:
IEA fossil fuel subsidies database
https://www.one-tab.com/page/O7uYJJpfTbeyb6GNc-TjJg
《轉給你看》書摘:全球化石燃料補貼改革發展趨勢
https://lowestc.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_18.html
World Energy Outlook
https://www.iea.org/weo/energysubsidies/
Friends of Fossil Fuel Subsidy Reform
http://fffsr.org/reasons-for-reform/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fossil fuel subsidies」的推薦目錄:
fossil fuel subsidies 在 Fah Sarik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ตื่น ๆ ตอนเช้าค่ะ ฟังแล้วขนลุกเลย รู้สึกถึงพลังที่น้องสื่อออกมา
ถ้าเราไม่ช่วยโลกตอนนี้จะเป็นตอนไหน ทุกอย่างมันเริ่มได้ที่ตัวเองจริง ๆ
“Right now, we are ignoring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 We spend 1000 times more on global fossil fuel subsidies than on natural based solutions. This is your money, it is your taxes, and your savings.” - Greta Thunberg
#NatureNow, a new short film narrated by Greta Thunberg and political journalist, author and activist George Monbiot, serves as a call to action to protect, restore and fund #NaturalClimateSolutions ahead of tomorrow's the Global Youth #ClimateStrike and #ClimateWeekNYC. www.conservation.org/naturenow
fossil fuel subsidies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很歡喜地跟大家分享一些非常有代表性,意義重大的全球各國能源轉型的最新實際成果以及前景、趨勢預測分析圖表。 <3
What’s Behind the World’s Biggest Climate Victory? Capitalism (09/16/2019 Bloomberg)
★ 部分節譯:
Solar and Wind Take Off as Coal Fades Away
當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急起直追,燃煤發電開始黯然退場中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coal company sat before a group of U.S. lawmakers who wanted to know whether the fuel had a future. He didn’t hesitate. “Coal,” he said, “is the future.”
全世界最大的私有採煤公司的執行長,在美國國會面對一群國會議員質問有關燃煤發電是否還有將來的提問時,煤業執行長毫不猶豫地回答:“燃煤發電才是未來的主流。”
It was 2010. Coal supplied nearly half of America’s power, the executive testified, and was growing more than 1.5 times faster than oil, natural gas, nuclear and renewables combined. Global demand was on pace to rise 53% within two decades. And renewable energy? Not an option. “Wind and solar comprise just 1% of today’s U.S. energy mix,” Gregory Boyce, then the chief executive of Peabody Energy Corp., told the members of Congress. “It is unrealistic to suggest that renewables could replace conventional baseload fuels.”
那是2010的事情了。這位煤業執行長繼續指出,當時燃煤發電幾乎佔了全美電力供應量的一半佔比,而且燃煤發電廠在電力市場的市佔率成長之快,超過燃油發電、燃氣發電,核能發電以及再生能源發電加總起來的1.5倍。當時的預測為,在未來的二十年間全球對於煤炭的需求量,將比2010年時期成長53%。
那麼再生能源發電呢?這位煤業集團的執行長,Peabody 能源集團的 Gregory Boyce 直接了當的告訴這群國會議員,再生能源不是可行的選項。當時 Gregory Boyce 的理由是:“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加總起來的發電量,(當時)只佔全美電力供應量的區區1%佔比。“ Gregory Boyce 對國會議員表示 ”他認為再生能源可以取代傳統基載電力的燃料是不切實際的看法。“
Not quite. This April, for the first time ever, renewable energy supplied more power to America’s grid than coal—the clearest sign yet that solar and wind can now go head-to-head with fossil fuels. In two-thirds of the world, they’ve become the cheapest forms of power.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到了今年的四月份(2019),美國再生能源併網的發電量已經在史上第一次的超越了燃煤發電的發電量了 -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顯示太陽能光電和風力發電已經能夠在市場上跟化石能源發電一決勝負的最清楚的一個跡象。在全球其他三分之二的地區,再生能源也已經成為最便宜的發電型態。
Solar and wind will power half the globe by 2050, based on BloombergNEF forecasts. By that time, coal and nuclear will have all but disappeared in the U.S., forced out by cheaper renewables and natural gas.
根據專門追中研究全球能源產業趨勢的 BNEF (彭博新能源財經研究機構)所做的預測,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在2050年的時候,將可供應全球一半的電力需求量。到時候,因為不敵更加便宜經濟的各種再生能源發電與燃氣發電的強力競爭,使得燃煤發電與核能發電在美國電業市場幾近消失殆盡。
Solar and Wind Take Off as Coal Fades Away
當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急起直追,燃煤發電開始黯然退場中
The market triumph of renewable energy marks the biggest victory yet in 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warming. Solar and wind are proliferating not because of moral do-gooders but because they’re now the most profitable part of the power business in most of the world. An industry that once relied on heavy subsidies and was propped up by government mandates is now increasingly standing on its own.
再生能源在市場上的勝利標示了全球在對抗全球暖化的努力中一項最大的勝利。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在全球各地如雨後春筍般的擴增,其最主要因素,並不是因為環保、道德人士的善心義舉所致,而是因為再生能源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絕大多數地區的電力產業中最為有利可圖的市場機制所導致的。這個早期一度依賴政府補貼以及政策強制規定支撐的新興產業,目前已經越來越可以憑藉自身的競爭力在市場中展現競爭力。
As a recent United Nations report put it: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is “looking all grown up.”
正如一份聯合國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的:“再生能源部門看起來正在全面成長中。”
In the effort to slow climate change, the energy sector matter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has traditionally been the world’s biggest source of greenhouse-gas emissions. In the U.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1970s, this is no longer the case. Since 2016, American power plants have given off less carbon dioxide than the nation’s transportation sector, where oil continues to dominate. The turnabout owes a lot to cheap and cleaner-burning natural gas, but wind and solar farm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在我們減緩氣候變遷的努力中,能源部門事關重大。電力生產在傳統上是全世界最大的各種溫室效應氣體排放來源。在美國來說,自從1970年代以來,目前是第一次出現電力生產已經不再是全美最大溫室氣體排放來源的狀況。
自從2016年開始,美國的電力部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比仍然高度仰賴石油為燃料的交通運輸部門來得少了。這樣的轉變,在相當程度上歸因於大量便宜而且燃燒排放更加乾淨的天然瓦斯發電,但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也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Solar, wind and hydropower resources combined generate more than a quarter of the world’s electricity. In China and India that share will surpass 60% by 2050, BNEF estimates show, and Europe will top 90%.
太陽能、風力以及水力這三項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加總起來佔了全球電力需求的超過25%佔比。在BNEF的研究報告中顯示,在中國和印度,這三項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佔比到了2050年將超過60%,而在歐洲將達到90%佔比。
Renewable energy won’t save the world on its own. Power generation accounts for about a quarter of greenhouse-gas emissions being released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U.S. The rest comes mainly from transportation, manufacturing, agriculture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homes and businesses.
光靠再生能源無法完成拯救全世界的任務。電力生產佔了美國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到大氣環境中的四分之一的排放量,其餘的排放量主要來自交通運輸,工業製程,農業生產,以及住宅與工商業的冷暖氣空調耗能。
Those sectors will need to match the sweep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more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that have slashed the costs of solar and wind power. Battery prices have fallen 84% in less than a decade. Cheaper parts are what have made solar and wind more economical to build than coal and gas plants across two-thirds of the world. Five years ago, by BNEF’s count, this was virtually nowhere.
上述所提的其餘這些部門勢必也將需要做出類似與光電與風電因為大幅技術進步以及更加有效的製程,導致的成本下降的進展,例如儲能電池在過去不到十年當中,價格就已經下滑了84%。
越來越便宜的組件是促成目前在全世界三分之二地區中,蓋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比起蓋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更加經濟可行的一大主因。光是在五年之前,就連BNEF自己的研究預測,也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現今卻都全部發生了)。
Low costs sparked a clean-power frenzy that has quadrupled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capacity to 1,650 gigawatts within the past nine years—more than every power plant in the U.S. combined. From Western Europe to China, solar and wind are beating out fossil-fuel plants without subsidies. Some projects are ditching long-term contracts altogether, relying instead on exotic hedges.
成本下滑激發了全球再生能源發電的開發熱潮,在過去九年之間,全球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就激增了四倍之多,目前達到1,650GW的規模 - 這個規模比美國境內所有發電廠的裝置容量加總起來還要多。
從西歐到中國,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都已經可以無需貼補就能在市場上擊敗化石燃料發電廠。有些新的再生能源電廠開發計畫還根本就捨去簽訂長期購電合約的模式,轉而採用複雜的財務避險操作來營運。
In the U.S., natural gas remains king of the power mix, accounting for about 40% of the nation’s electricity. But renewable energy’s share is quickly climbing, reaching 25% earlier this year.
在美國,天然氣發電仍然在電力組合佔比中稱王,佔了大約40%的全國電力佔比,但是再生能源發電正急起直追,佔比大幅提升,今年初的時候已經站上了25%佔比的關卡了。
In a sign of where things are headed, solar installers and wind technicians are the two fastest-growing professions in the U.S. Solar now employs more people than any other power source. Wind supports almost as many jobs as gas.
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下,太陽能光電安裝技師以及風力維運技師是全美成長最快速的兩種專業職位。太陽能光電產業目前的僱用人數已經超越其他所有發電型態產業所雇用的總人數,而風力發電的就職人數大約跟燃氣發電所雇用的人數相當。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見原文。
原始資料來源:
Can Renewable Energy Power the World (09/16/2019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9-can-renewable-energy-power-the-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