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羅馬)的鏡頭語言
電影《Roma》有一個特色,是很少剪接。拍攝其實很簡單,我指鏡頭運用方面。但簡單並不代表平凡,反而更顯導演艾方素柯朗非凡的攝影功架。
象徵性鏡頭 (Emblematic Shot)
根據《鏡頭之後》(THE FILMMAKER'S EYE)一書,建立象徵性鏡頭前,要先釐清故事的主題、潛在意義及核心意念,將影像的具體意義透過構圖設計,轉化成象徵意涵。用於開場時,通常是為後續的劇情確立一種調性。
我覺得,正如我上一篇門外漢所講,《Roma》的主題就是「家」,正確地說,是一家人手牽手,肩並肩,迎接風浪,渡過難關。所以,我相信電影opening的清洗地板的畫面,是隱藏這個意思。音效上,水聲配上海浪聲;意念上,水退象徵潮退。意味即使遇上多大風浪,總會過去。過去了,就會恢復平靜(平安,寧靜)。
由清洗地板這個象徵性鏡頭,我們可以推展到清理狗糞的下一步。坦白說,我很欣賞和喜歡這些狗糞,you know what I mean la! haha. 我當然是指狗糞的象徵意義啦。雖然這個家外觀優雅,但大門外、地上是有狗糞的。但這一點很正常嘛,試問世上那個家是完美無垢呢?就算是我們的人生,也是為了每天清早清理地上的狗糞吧!哈哈。電影的第一幕只見女主角女傭Cleo清洗地板,未有交代狗糞,直至家中男主人Antonio醫生駕著名貴房車回家,車軚輾過一塊狗糞,加上Antonio之後與太太Sofia鬧不和,還投訴家裡有狗糞,我便自然地把事情始末連繫上。:P
橫移鏡頭 (Pan Shot)
這齣電影有大量Pan Shot。同樣,根據《鏡頭之後》所說明,Pan Shot其中一個用意,是跟隨主角的行動,或追蹤移動的主體,也稱為動態追焦。電影以Cleo為主,我們可以看到一組組不同的Pan Shot,都是因她而設。緩慢的橫移動作,細心地介紹這個家的大宅,也逐步、靜靜地交代Cleo的正常工作情況,以及她與家中成員尤其幾個小朋友的親密接觸和關係,揭露她正在做甚麼?看甚麼?例如,她在晚上氹每個小朋友睡覺;早上叫醒他們。拿著被鋪或杯碟由一層樓梯走到地下廚房等。都是她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我覺得,這種節奏放緩的Pan Shot,還有另一種意義,最配合電影的另一個主題:回憶。橫向的鏡頭移動,代表著時間流動的linear線性。記憶也是一種橫向的狀態。我們憶起一件事,總要慢慢地細想,進入腦部深層的、甚至隱藏的地帶,太急反而記不起。電影細膩地覆述導演的一切童年回憶,以Pan Shot的手法來表達非常恰當。鏡頭下,又好像導演進入了自己的過去、夢境,以旁觀者或未來人的眼光,觀看著自己的往事一幕幕地進行。
長鏡頭 (Long Shot, Long Take)
通常長鏡頭有兩種,一種指遠景(wide shot),鏡頭中涵蓋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另一種指一take過的鏡頭。而電影《Roma》既有Long Shot也有Long Take。
或者說,這套電影中的Long Shot,多是Extreme Long Shot(大遠景)。景框中的視覺資訊豐富而濃縮,景深較深較清晰,視野寬闊,前中後景可以包含更多細節。在這種Long Shot或Extreme Long Shot中,Cleo通常都被導演「縮」得很細小,混入人群中,不起眼,但你又會留意到她,有時卻看不清她的表情。就像給我們一個隱喻:Cleo和當時的墨西哥人一樣,只是置身/身處在這個時代的一份子。鏡頭建立她與周遭環境的連結。以Extreme Long Shot拍攝,更可以充分表達導演的國家墨西哥的壯闊風貌。
另一種長鏡頭,Long Take,在片中也常見。Long Take是一種現實主義或寫實主義的拍攝手法,因為不主張剪接,鏡頭平實,盡量以實況表達整件事。Long Take比Long Shot進一步連繫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和事件發生的經過。我會粗略分為跟隨Cleo所用的Long Take,及敍述事件所用的Long Take。前者主要是指Cleo在街上的場口,她每經過的街道,其實都重現著導演童年時居住的地方面貌和當時的生活狀況。
鏡頭曾經三次「跟蹤」Cleo上街,都是像在對面街拍攝。第一次是她與朋友前往cafe,她們同時約了男朋友。Cleo當時與Fermin熱戀中,所以她的步伐輕快活躍,天氣晴朗。第二次同樣是前往戲院,不過這次是晚飯後與老太太同路,還要帶住幾個小朋友。不過由於小朋友貪玩,越走越快,還走失了。Cleo的步伐也見急速,最後還要跑起來,與上一幕的跑姿不一樣,是焦急不安的;而第三次,老太太叫司機載Cleo一起到傢俬店選購嬰兒床。由於路上有學生示威遊行,他們被逼泊車在路邊,代為步行上路。街上氣氛緊張,兩旁駐滿軍警戒備,沿路陸續加入和聲援的示威份子不斷呼喊反對口號,形成強烈對比。Cleo當時身懷六甲,跟隨在老太太後面,心情驚慌,步伐變得急促,戰戰競競。Long Take的最大特色和優點,就是一氣呵成,易於鋪排節奏和營造氣氛,以不同面向帶出Cleo走出家外的心境和遭遇。
而第二類Long Take,這次主角不是Cleo,或者應該說,焦點不在於Cleo一個人。因為導演想表達的,是更宏觀的意境和象徵意義。例如,我上一篇門外漢中提及過,Sofia帶同兒女到親戚家歡渡聖誕,他們在樹林中野餐,大人們在湖邊練槍。這一幕的Long Take有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槍聲的畫外音。我們可以看到,樹林中小朋友歡天喜地追逐,鏡頭一直橫移,我們開始聽到帶著回音的槍聲。然後鏡頭一步一步解釋,原來大人們一個又一個向著湖邊舉槍發射,槍聲變得清晰,越響亮。
另外,嚴格上,剛才所說,Cleo跟老太太上了傢俬店之後,那一場戲都是Long Take拍攝,因為期間沒有剪接和中斷。鏡頭跟隨事態發展,由老太太帶Cleo入店內,到一名示威男子衝入店內求救,到幾名惡漢闖入店裡射殺那名示威男子,到Fermin向著Cleo舉槍指嚇,到Cleo穿羊水。全組鏡頭無經剪接,一鏡過拍攝。相比上一個例子,即樹林野餐開槍一幕,這一場戲的鏡頭更見心思,鏡頭移動幅度更大,遠景與近景的關係更明顯。其中一個鏡頭,Fermin的槍頭是近景,遠景是他的同黨向著示威人士開槍。這種暴力又比上一場的湖邊練靶來得血腥恐怖和冷酷無情。
直移鏡頭 (Tilt Shot)
很明顯,電影中的鏡頭運用,大部份是Pan Shot或橫移的Long Shot,除了片尾跟蹤Cleo爬上樓梯的鏡頭之外,全片很少見有直移的鏡頭。但很少,不代表沒有。補充一點,同樣根據《鏡頭之後》一書,用直移鏡頭來建立角色與場景的關係,這種運鏡能暗示兩個主體間有特別的關連。我想,這才是Tilt Up, Tilt Down的用意。我覺得,片中一個看似輕描淡寫、微不足道的Tilt Shot,更加有特別的意義。
這一場戲我上一篇也有讚過,就是Cleo與Pepe在天台石台上的一段對話。當時Pepe說他死了,不能說話。(他裝死,不回答Cleo),而Cleo就伏在Pepe的頭頂,也說她死了,不能說話。然後,Cleo還說了一句:嘿,我還喜歡死了的感覺。(Hey, I like being dead!) 然後,鏡頭就開始慢慢地向上推移,再輕輕地移向右面。我覺得,這個Tilt Shot象徵Cleo的靈魂出了竅,在她和Pepe身上升起,再飄向右面,看看外面的世界。當然,這只是我的瘋狂猜想和想像,有人可能會反駁我,如果是靈魂,怎麼不升到天上去呢?無論是我錯或你對,我深信電影中唯一的Tilt Shot必定有其重要和獨特意涵,並不簡單。哈哈。
延伸閱讀:
《Roma》(羅馬):另一個名字應該叫Casa?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733729159977278&id=1027518240598387&__xts__%5B0%5D=68.ARCrrY-rf15ic6QnEOadjS8Z8JDKYs6nHBYfGWLL8kmkzuYYSmnsWHI45MaspwO3rxtbL9qbCB_bMgeAm_FW9a3WQ9rsZR96AkdkkWLDNUtxAk1JnMogTsAl_s-fbvWzmLsGAcksysAxAA5mkYoQRTG7P731SemcBI72OREse-VQwqwRcebbjMox7nXbnmKruHxl2Ofh4glZi6ZKNd29AcWG_JvVloKwfbCJk0__pNWKr9ZJ_Id8bCH1TaLP2w3mC5_lbwW8ClWumuRt_hG3EFkfe3GfIR2piZE2CLNHH16NwxVvspQM2shQTYJIEML34sM4ASvwYy32Jggqep3-fuaCkGq4&__tn__=K-R
#Roma羅馬
#門外漢看Roma羅馬
#門外漢看AlfonoCuron艾方素柯朗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