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with envy.
So so happy today because Emma expressed her feelings to me. “Emma is angry” and I am so glad I am right there to parent her to way I want to be parented. I validated her feelings and asked why. Then she told me to not spill her tea, because that made her angry, and that feeling is completely fine.
We 90s kids grow up in an emotional oppressed environment. “You’re not supposed to be jealous”, “don’t cry, you look weak”, “don’t sing about your achievement, such a show off” just to name a few are what I was taught growing up. My parent were brought up this way too, because they didn’t have any choice or any information to tell them that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deal with it. But we do. And we can break the cycle. The traditional self oppressed Asian way of life.
The way you deal with your pain in a moment of trauma is not a direct reflection on your strength. Just because you are crumbling right now doesn’t mean you are weak. In fact, the strongest of us crumble, and the strongest of us know that pain is meant to be felt in full, or how else would you be able to let it go?
Because how else is one supposed to become a phoenix if they don’t allow themselves to burn first?
emotional trauma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有個朋友Mandy*大概在25歲的時候開始求助身心科,每天睡不好、經常覺得焦慮、盜汗,要靠抗焦慮劑跟安眠藥才能夠入睡,有些時候還會聽到一些幻聽,而這個幻聽是「來自走廊的那種腳步聲」,可是有些時候她根本就在大馬路上、或者是在捷運裡,在這些環境下,根本就不可能會有「走廊」。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她終於選擇去諮商,她發現自己焦慮跟盜汗的感覺會在一個時間特別明顯,就是傍晚日落的時候,這件事情跟我所知的焦慮症患者有點不同,大部分的焦慮症患者(包含我在內)最焦慮最緊張的時候通常是早上起來還有晚上睡覺之前,日落這個時間非常特別,我就在想會不會是過往這個時候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所以「走廊的腳步聲」,某種程度上是記憶的再現?直到她告訴我她那年發生的事情。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她有一次比較早回到家,,那天因為老師沒出什麼功課,再加上又是段考考完,所以她很開心回家把冰箱的蝦仁炒蛋熱了一熱,配白飯就自己吃了,可是大概吃到一半的時候,她聽到走廊有腳步聲,她家是那種小套房,很多間小套房雅房隔在一起的,她與媽媽住在其中一間套房裡面,所以經常可以聽得到走廊有人走動的聲音。一開始她也不以為意,可是慢慢地這個腳步聲越來越明顯,然後在門口突然停了下來。由於那時候的套房是木頭做的門(很簡單的喇叭鎖),她聽到門打開的聲音,以為是媽媽提早回來,很開心的起來去迎接,沒想到映入眼簾的是住在隔壁的李叔叔。李叔叔先去關心她怎麼一個人在家,然後說帶了禮物要給她;一開始她也不疑有他,畢竟李叔叔常常跟媽媽有說有笑,也經常會來家裡作客,有一陣子Mandy還在想媽媽是不是跟李叔叔在一起了,但後來李叔叔越坐越越靠近,甚至要求要和她一起坐到床上拆玩具,當她開始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勁的時候,百褶裙已經被脫下來了。看到這裡大家能終於可以把那個走廊的聲音,和一些東西連接在一起。
不過關於專有名詞的部分,我是到 #勵馨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舉辦的工作坊聽 #金融心理師介紹我才知道。Mandy所謂「在走廊有人走路的幻聽」,其實是一種複雜性創傷反應(CPTSD)當中的「情緒閃光燈」(emotional flashbacks),當事人雖然活在「現在」,但是會反覆因為一些身邊的情緒線索(例如被拋棄感、恐懼感、不安感),然後出現過去栩栩如生的畫面。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會有一種非常非常恐懼的感覺,覺得自己是不是精神異常,為什麼會出現幻聽跟幻覺,後來會開始越來越困擾,好像時不時就會掉入時光的黑洞,不知道這個感覺和聲音什麼時候會出現。失去身體跟情緒的控制感。
過往經歷被家暴、性侵、虐待、或者是有破碎童年的朋友,或許會有這樣的經驗,長久下來會形成很無力的感覺,覺得好像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情來改變現狀,甚至會開始責備自己為什麼這麼沒有用?
那該怎麼辦呢?
否認這些聲音存在是一種做法,但是溫柔的接納這個存在本身是在「情緒上真實」的,才是真正讓你有力量的做法。沒錯,物理上的確是「沒有聽到」這些走廊的聲音,但是你的腦袋「有感覺到」,它提醒你過去發生了一些事情,如果你願意,可以開始面對了。
面對傷口,逃跑和否認往往都比直接看見它來得容易許多。可是這個「容易」,也可能會讓創傷反覆在你的血液裡棲居。試著用自己的步調,和身體的深處說說話,讓心疼在傷口的地方發芽。
*本案歷經當事人同意並大幅修改之後寫成。
#CPTSD #abuse #trauma
https://babyou.nownews.com/news/heart/300009153360
emotional trauma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5萬人心疼【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台灣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許多醫護人員為了避免病毒擴散,紛紛站上第一線救援,令人十分敬佩,但他們同時也承受了不少壓力。一名護理師就透露,自己自從疫情爆發以來,總是睡不好覺,有時候還會做惡夢,夢到病人在插管,竟然被嚇醒。不少網友看到後感到心疼,紛紛喊話鼓勵。
護理師的PO文曝光後吸引1.5萬名網友點讚,不少人留言表示「謝謝所有在第一線辛苦的醫護人員」、「沒有人是特別勇敢,感謝您們的使命感」、「感覺壓力大到爆,加油,會過去的,一起努力」、「感恩佛心的護理人員。祝福妳們一切平安」[1]。
■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
曾參與921地震心理復健的精神科專科醫師吳佳璇表示,突如其來的重大意外,往往讓罹難者與家屬瞬間天人永隔。而第一時間參與搶救的救災人員,往往最早抵達現場,看到毫無遮掩的慘劇狀態,當下又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人,心中的焦慮緊張與痛苦,會促使他忘記自身安危與害怕,全力救助;但從第一線退下之後,眼前不斷浮現的現場情慘狀,也會增加救難人員陷入創傷症候群的危機。
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醫護人員身上,尤其見到年紀彷如親人的傷者,想全力挽救卻力不從心、拚了全力也難回天的當下,那種揪心更是難以忘懷。吳佳璇說,救災人員及醫護人員也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必須特別注意,救災的人和醫護人員也要量力而為,維持作息正常,才能持續助人,也讓自己不要變成受害人[2]。
■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疫情輕重,守在各國最前線之一的便是醫護人員;然而,長逾一年的疫情不僅威脅前線醫護生理健康,也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據英國13日發表一項研究,英國加護病房(ICU)醫護有近半可能罹患嚴重精神疾病,包括嚴重憂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
據《路透》,這份研究刊載於《職業衛生雜誌》(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研究對象為英國9個加護病房(ICU)的700多名醫護,研究日期為2020年6、7月間,英國當時正準備進入新一波疫情高峰期。
研究發現,有45%的研究對象出現嚴重心理健康障礙,程度至少已達4種嚴重精神疾病之1的臨床意義閾值,而研究對象在4種嚴重精神疾病中,具體分布情況為嚴重憂鬱症6%、嚴重焦慮症11%、創傷後壓力症候群40%以及問題酗酒7%。
更令人心痛的是,研究發現,有8分之1以上研究對象表明,自己在受測的近2週內,有出現過「死一死更好」的自殘或自殺念頭。《路透》分析,英國加護病房醫護工作壓力大,除必須暴露在高風險環境中,人力及設備的資源短缺問題也造成影響,這種嚴重心理狀態可能對醫護的工作能力及生活品質帶來負面影響。
對此,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暨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格林博格(Neil Greenberg)分析,加護病房醫護要面對的是高死亡率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提供患者足夠的臨終支持,還要解決醫病溝通上的困難,這些事情對前線醫護心理健康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為所有醫護人員提供心理健康服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
■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從2021年5月11日起,台灣已進入COVID-19的社區防疫階段,全國提升到第二級防疫警戒。接下來由於雙北連日破百人以上確診。
►5月15日雙北升級第三級警戒。同時,醫療系統擴大開設專責病房、啟動責任醫院,開設戶外篩檢站。
►5月16日亞東醫院爆發台灣有COVID-19疫情以來最大的院內感染,共有18例確診,包含2位護理人員、9位病人與7位陪病者。
►5月19日全國升級進入第三級警戒兩週,最後5月25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14日。
►5月27日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到6761人,死亡59人。雙北第一線醫療量能緊蹦,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甚至在個人臉書上,發出Hospital need help的呼籲。
►5月31日,雙和醫院三位護理人員被隔離確診的老翁砍傷,送至急診…
■照護COVID-19個案身心壓力更大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上千位醫護人員因為照護COVID-19的病患而受感染而過世。雖然COVID-19不像SARS致死率高,但是傳染力更高,特別是這些變種病毒。照護受感染的確診個案並非一般的醫療照護,醫療人員會面臨更大的身心壓力。
►例如:穿脫維持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就是一個特別的壓力,常常為了避免穿脫所造成的浪費防護裝備,有些醫療人員甚至在穿戴時間不喝水、不上廁所。另外,擔心自己受感染,擔心自己將病毒傳給家人,也是常見的焦慮來源。照護COVID-19確診患者的狀況惡化、孤單過世,也可能因為過度投如而有挫折與自責,產生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避免工作倦怠耗竭(Burnout)
這是一場長期戰爭。即便已經有疫苗發展出來,看來這是一場長期戰爭。所以工作人員要小心倦怠耗竭(Burnout)。心理學上這種職業耗竭包括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cynicism)和 自我效能降低(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 efficacy)。常常因為持續工作產生的的身心倦怠,士氣下降與消極,進而效能下降。
▶在這邊建議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小心替代性創傷 (vicarious trauma)
第一線照護人員暴露在生死邊緣,也可能情感過度投入。這次COVID-19有些比例可能會成為重症甚至插管,對照護人員會有挫折感。這些個案也常常因為感染隔離,家屬無法在身邊。國外已經有許多例子,患者過世時沒有家人在旁,這時只有醫療人員陪伴。醫療人員也容易投射家屬或患者的角色,感同身受。
「我們的歲月靜好,因為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醫療人員是對抗COVID-19病毒的戰士英雄,我們應該給他們適當的配備與資源,並讓他們適當的輪替與休息。面對COVID-19的戰役,沒有人是局外人,大家一起合力打贏這場仗[4]。
■各界支持、避免責怪才能增強抗壓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憶起 17 年前的抗 SARS 戰役,同樣對於一線人員造成莫大的精神打擊。蘇東平指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
直接與病患接觸的照護者,應該盡量降低其危險因子,例如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COVID-19持有負面感受的工作同仁參與。無可諱言的是,正向、樂觀的對應態度,和社會與家庭的強力支持,可以增強醫護照顧者對抗急性壓力的侵襲[5]。
■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
在COVID-19疫情的籠罩之下,身處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所承受的身心壓力,往往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在臺灣,許多醫院為了幫助醫護人員紓解身心壓力,花費許多心思,而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簡稱奇美醫院)正是其一,當醫院院方全力相挺,醫護人員的身心獲得支持,態度就更有自信,工作也更無後顧之憂[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三立新聞) 護理師狂失眠!做惡夢「幫病人插管」嚇醒 1.5萬人心疼: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53204%E2%80%8B
∎[2] (康健雜誌)「普悠瑪翻覆意外》不只倖存者和家屬 連醫護、救災人員也難逃創傷症候群 更需要細心關懷」: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8264
∎[3] (自由時報)「珍惜醫護吧! 英研究發現近半ICU醫護可能罹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409565
∎[4]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照顧別人別忘了照顧自己-給照護COVID-19第一線的英雄們」: http://www.depression.org.tw/communication/info.asp?/74.html
∎[5] (Heho健康)「抗煞醫護猶存心理創傷!名醫蘇東平:面對新冠別忘了醫護的精神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81042
∎[6] (衛生福利部)「抗疫之路,您不孤單-關懷醫護身心壓力」:http://www.mohwpaper.tw/adv3/maz28/utx05.asp
➤➤照片
∎[4]
▶照顧COVID-19醫護人員的壓力
▶護理人員個人防護專備的穿脫維持
▶第一線醫療人員可以用「休、停、活、支、意」五種方法避免耗竭
▶避免耗竭五方法「休、停、活、支、意」
∎( ETtoday新聞雲 )「山根壓出口罩印!護理師「憔悴模樣」曝光 2萬人哭了:最美的臉龐」: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04/1999452.htm#ixzz6xqEnrLRi
▶受到本土疫情影響,全台醫護疲於奔命,幾乎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一名江姓護理師張貼了下班時的照片,臉上充滿明顯的壓痕,憔悴的神情曝光,讓上萬網友感到十分心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醫護人員 #護理師 #醫護 #PTSD #精神健康 #替代性創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 奇美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