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遠忘不了 Dr. Stone 緩緩的從皮包裡拿出一張小紙條,
跟我說:『Mark, 我是這樣提醒我自己!』
他說:大部分的教練認為運科人員,只是把教練和選手當成白老鼠,只是用來增加自己履歷和paper數量的工具。
他們問我:『所以,你自稱運動科學專家,你解決了我們什麼問題?』
『所以我把這段話放在皮包裡,時時提醒我自己』
當一位NSCA終生榮譽會員跟你說這種話的時候,那種震撼和穿透力,是很難忘記的!
回到台灣後我時時提醒自己,即便身為大學老師,對於競技運動最大的貢獻在於『解決教練們的問題』
這種訓練有用嗎?什麼時候該減量(該減多少、怎麼減)?小朋友可以做肌力訓練嗎?檢測有用嗎?我要怎麼跳高一點?.........................
這些,都是教練們每天面對的問題,即使答案在簡單,只要你能回答甚至用他們的語言回答,就是幫忙,就是運科的貢獻
我很幸運,在體育大學得天獨厚的競技訓練環境,用肌力與體能教練的角度切入,做訓練、做檢測,延伸到企業甲組隊伍,研究生也在畢業後成為『肌力與體能教練』延續著他們的熱情,繼續為選手、教練們服務,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我想,這才是競技運動科學的真諦。
更幸運的,這樣的概念正在我們這片土地上擴散開來
在今天參與的分享會上,各位老師們用自己支援的實際經驗,從運動科學的各個面向切入,從研究中找尋實際應用的知識,而且用『已知』的方法,在各個基層訓練站、代表隊默默的協助教練和選手
我獲益好多,也一直在學習,更有一點小小的機會分享『國體大經驗』心中充滿感謝、還有對未來的希望
最近聽到一個比喻,覺得用在目前的狀況再適合不過:
『有一隻魚躍出水面,看到路上的世界,看街道上的車水馬龍,還有形形色色的影像,只不過馬上就落入水中,興奮地把那瞬間看到的跟其他朋友分享,結果呢? 當然是沒有一隻魚相信他,因為他們從來沒看過那個畫面』
對競技訓練有熱情的朋友,不論你是教練、選手,或是運動科學領域的學生、老師,讓我們一起投入,當那隻跳出水面的魚,哪怕只是一秒鐘,當越多人看到,信念就會越強、就會越相信,躲在水裡只有黑暗和抱怨,不是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