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甲球隊查比高恩斯滿心歡喜晉身決賽前往哥倫比亞途中,不幸遇上空難,機上81人只有六人生還,包括四名球員、空姐和一位隨隊記者,而守門員Marcos Danilo Padilha在送院途中傷重不治。共情能力使我們懂得同悲,發願他們安息,也譴責那些在網上當笑話看或掀起謾罵的搞事者。
最普遍的公眾意見,莫過於「生命無常,珍惜眼前人」,幾乎所有死難事件都令這句說話再現,一時傷感之後我們遺忘,繼續享受與營役,直到下一次的死難事件。重複令這句說話失去效力,知道和真切體會之間存在很中距離,我們知道一終須一死,而這個死可能在不可預知下立即成真,但沒有一個人會為這種生命樣態及早準備或調整觀念,過得一日得一日便是大家的常性。
「常」這個概念很奇怪,它不是指永恆,因為它沒有指向未來的意思,它只指向「事情按照它原有的樣子」而已,而無常即便打破。常不是只不變,它亦包括變化,例如春去秋來,萬物衰落又新,但若沒有按原先的樣子變化,例如夏天下雪,便構成了無常。但如果之後的每年的夏天都下雪的話,便返復常性。所以我才說很奇怪,如果無常被納入常性,所有的例外都會隨時間變成「原先樣子」,常是如此無所不包,那常就失卻了意義,以致人人說「生命無常」,其實反映他沒有探討過真正意思。
這概念是佛家來的,佛開了方便之門,所有道理都可用一句禪話概括任何凡人都講得出道理,或者有小部分得蒙啟迪,但當它常化為老生常談,一種本能反射時,人失去的正正是體會。甚麼是體會?體會就是人離開當下的常性去反觀內在生命與外在世界,人總是被非常的東西吸引,繼而觸發思考,使人精進,而不住地體會和存在擴張,便使人離原先狀態愈來愈遠,擺脫的正正是常性和一般性。
因此,你可以嘗試放棄說第一句想到的尋常話,我最願見到的是在「生命無常」的洗版中中見到一句觸動心靈的新說。
作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