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著復活節長假,不少人都前往掃墓記念先人。對於世代居於大嶼山牙鷹角的文頭來說,為了延續家族的歷史和回憶,即使承繼了祖先遺留下來的萬尺地,他並未有像很多鄉郊原居民一樣,將祖地出售一乾二淨。
「太公地,祖先留下來,任何一塊土地都不可以賣。有環境就當度假,無環境,一人踎一個地方都有得你踎。你肯勤力做,餓不死你。」在這二萬尺位於石灘旁邊的祖地上,文頭花了幾年時間,花光積蓄,逐塊逐塊石頭,一點一點在祖地上蓋起三間小屋,希望堅實的屋子日後可以世世代代再傳下去。但文頭真正想延續的其實並不是屋子和土地,而是家族的回憶,對父母親以至先輩的懷念,而在起屋開路的過程中,他也在累積新的回憶,至於子孫能否領受,那是後話。 「因為回憶,所以做到我死,都會做落去。」
「遺產」的意義,並不只是上一代人對下一代的心意,更視乎下一代如何對待。2021年春季號《就係香港》,我們以Legacy為主題,當中#Redefine the legacy燦爛的遺產專題中,詳細記載了文頭的故事。中文的「遺產」二字,往往被理解為一些物質及量化的東西,「文化遺產」的講法也是近年才逐漸普及。 而英文中,Inheritance、Heritage和Legacy三個字,翻譯成中文雖然都是「遺產」,卻在意義上有不少分別。Inheritance是實實在在的「遺產」,對於經常發生爭產案的香港來說,大家毫不陌生,而大部分人能夠留給下一代人的,也是可以量化計算的財產如錢、股票或物業等。Heritage則多指向流傳下來的傳統、語言、建築及自然風景等等,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無論是物質或者非物質的,都是人類文明及生活的累積,不能單以年份或價格去衡量它們的價值。一個地方愈是珍惜他們的文化遺產,文化底蘊也愈豐厚。 至於Legacy,有定義為「個人、群體或歷史傳統遺留下來的、廣泛深遠的影響」。說到「遺風」、「影響」,雖然無法以數量或價格去計算,卻又那麼確切而深刻。
在當下,人人都將「永續」(Sustainability)掛在口邊,將視野放在未來。但未來並不是一個虛無的起點,過去留下來的,和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決定了末來如何永續。
Legacy,價值觀的承傳,就是永續的關鍵。
文章試讀
010.beinghongkong.com
訂閱詳情
http://shop.beinghongkong.com/
#2021就係香港春季號 #遺產 #大嶼山 #Legacy #Sustainability #永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