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的問題,是演出家中所有人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則歇斯底里麻痺症(是指病人本身所認為的或是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和醫療上的客觀檢查評估,出現差異,常發生在心理衝突或壓力事件的時候 ),以家族治療介入去處理的故事。裡面有個橋段看了大師的手法,深感佩服。
簡單來說主角是個因泳池意外而側身麻痺無法正常行走的女孩,卻帶出了一連串的家庭議題,環環相扣便是主角讓自己成為家人必需負擔的角色。其中全家來到諮商室治療,諮商師在介入處理家庭中過度沾黏沒有界線的狀況時,要求本來坐在夫妻中間的女兒(主角)換位置坐到旁邊,而讓夫妻開始對話討論自己及女兒的問題。
無法加入回應卻又被捲入談論的女兒,在一旁倒在椅子扶手上嘆著氣繃著臉。爸爸不安地問:「真的有必要嗎?她看起來像在發愁。」諮商師回:「她現在的行為就像五歲小孩,先別管她,繼續和你太太對話。」
在這裡諮商師試著在孩子面前支持夫妻的獨立自主,把女兒的行為拿出來攻擊,說她像五歲小孩一樣,目的是要她與父母隔離。這有助於家庭界線模糊且過度滲透糾結(enmeshed)的狀態,否則在這個家庭結構中,女兒一向和媽媽緊密連結,在父母與女兒之間,母親是女兒聯盟(coalitions)的(即家庭成員聯合,一起對抗另一位家庭成員的情形),因此母親照顧女兒而女兒依賴母親,這也是病症無法痊癒的一個重要因素。諮商師認為在這裡對小孩正確的侮辱,可刺激他們趨向成熟。如果父母覺得被攻擊,他們的不舒服就是有用的「中斷」,中斷孩子對他們的干擾與過度責任感。
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一篇諮商師分享的實例,也是一個下半身無法行走坐輪椅的女生,後來被激到可以站起來走下樓,原因是因為被他人認為「生理上的生病」好過「心理上的生病」,她不想要被戴上一個抗壓性低、沒用才會身心失調的帽子,因此發展出身體上查不出原因的病症,當然這也和家庭中的議題息息相關。
以下是精神部對歇斯底里症的定義(現已改名為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
歇斯底里症病患有一種固執地想要滿足其欲求的傾向,因此在欲求無法獲得滿足時,潛意識裡即準備好使用轉化作用來發生身體症狀。如此說來身體症狀是欲求不滿足之下的代償物,所以當病患發生手腳麻痺或痙攣等症狀時,他們幾乎毫無痛苦的表情,反而是顯得漠不關心似的。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解釋成病患從適應不良的現實環境中逃避出去而躲進疾病之中,以減輕責任所造成的負擔、壓力所帶來的痛苦,同時獲得一些附帶利益。人從小就多少會發現到生病的時候不僅可以不用上學,而且還能得到家人特別的照顧,因此有人會利用疾病來防衛他在現實中嚐受到的痛苦。
解離性的症狀可以說是形形色色的,有人會變成小孩子一樣的說些兒戲式的話;有人會有到處徘徊或出現暴力行為而事後卻毫無記憶的「朦朧狀態」;有人會呈現完全不發一言,面無表情、不吃不喝的「靜呆狀態」;有人是長時間的喪失記憶、忘了過去的一切,即發生所謂的「失憶症」;有人則會在忽然間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個性的人而表現出與原來個性有別的複雜行為,這就是較為一般人熟知的「雙重人格」;有人會變得像個傻子似的,連簡單的計算也不會做,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來,即發生了「假性痴呆」。以上所說的各種症狀表現中都含有逃避痛苦的現實、逃進疾病中、躲進幻想中的共同心理機轉。在文明社會中,歇斯底里症已經愈來愈少了,其理由是在注重現實的現代人類環境中,以歇斯底里症狀來獲得利益的意圖已愈來愈難奏效了,結果病人漸漸傾向於採用其他型精神官能症的症狀表現方式,如焦慮、憂鬱症狀等。
#雜念與雜唸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conversion disorder」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nversion disorder 在 8 types of conversion disorder #shorts - YouTube 的評價
conversion disorder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模班上週是「心理學」主題週,
俐媽教了disorder的collocation大餐,
提到躁鬱症、恐慌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等。
這禮拜馬上有學生告訴俐媽,
因為有上課,
所以答對了「知識王」的題目;
也有學生告訴我歌詞、電影中,
提到了OCD (強迫症)。
俐媽就針對這主題,
再多分享一些資訊
也可以參考之前post過的 #俐媽英文教室心理學篇 唷
————————————————————-
🙆🏻♀️ 俐媽英文教室—失調篇:
💜 DID =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解離性身分疾患
💜 anxiety disorder 焦慮症
💜 emotional disorder 情緒障礙
💜 learning disorder 學習障礙
💜 impulse control disorder 衝動控制失調
💜 nightmare disorder 夢靨症
💜 sleep terror disorder 夜驚
💜 mood disorder 情感性疾患
💜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偏執性人格障礙
💜 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分離焦慮
💜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廣泛性發展障礙
💜 specif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 特殊性發展障礙
💜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戀人格異常
💜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邊緣型人格疾患
💜 factitious disorder 裝病症候群
💜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強迫型人格障礙
💜 acute stress disorder 急性壓力疾患
💜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會人格障礙
💜 binge eating disorder 劇食症
💜 organic mental disorder 器質性精神疾病
💜 neurotic disorder 精神官能症
💜 adjustment disorder 適應失調
💜 conversion disorder 轉換障礙
—————————————————————
剛好這禮拜俐媽也在EEC提到睡眠失調的其中一種:失眠(insomnia),
建議大家開始為開學做準備,
否則我怕你們為了趕暑假作業而受insomnia之苦,
開學後又變成hypersomnia (嗜睡症)了😵🥱😴😴😴😴😴😴😴😴
加油!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心理學篇
#俐媽英文教室失調篇
#disorder #mentaldisorder
#台大明明陪你學習
conversion disorder 在 小小鳥的尋翼之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續頭痛和想吐,什麼都吃不下,媽媽終於叫我去看醫生。我說,不用了,星期一我已經看過。
然後就是一堆可憐的眼淚:「萬一沒得治怎麼辦?就算只是心理問題,也不一定能痊癒的。」
媽媽說,前幾天見到你突然變得呆滯,其實我也很害怕,所以這幾晚我都睡得不好。
我以為我不作聲、默默忍受就會沒事,但原來我們已經不幸福了。
媽媽再問:「你怕什麼呢?馮醫生從你中五還是中六一直說到你大學三年級了,那些不好的事發生了嗎?」
我不知道,我不怕死,可是我怕退化,我才二十一歲啊。那時候火星人說,想康復的話就去看精神科吧。後來他又改口,說我不能走路是生理和心理因素各佔一半。「要是我當初聽他們的話,或許今天我還在坐輪椅。就是我什麼都不再管,現在我才能在這裏讀書!」
我想等自己慢慢好,可能只是開學後壓力太大,過一會兒就回復正常了。我一直覺得啊,我之所以重新學會走路,是因為我靠自己克服了Conversion Disorder。早上上輔導課老師才說,Conversion Disorder是pure imagination of patients,你怎麼確定今天我的不適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為了讓自己走堂欠交功課不去實習。畢竟PowerPoint side上的"phys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stress",九個我就中了六個。
現在的我,好像一個快將上刑場的死刑犯,害怕到語無論次。我一邊流淚一邊笑:「反正我想的一向都跟事實相反,那好吧,我覺得最差的情況會發生在我身上,最後肯定就能平安。」
媽媽一如以往牽着我進課室,只是我的步姿和往常不一樣。我坐在椅子上,一個小時前吃了止痛藥,頭已經不痛了。放學後就去看急診,我沒有哭,很清醒、很平靜。這是我第一次不捨得這個地方,想在裏面待一輩子。
我願自己身體健康、如意吉祥。明天醒來,會發現一切都只是一場惡夢。
conversion disorder 在 8 types of conversion disorder #shorts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JOIN MY MENTAL WELLNESS COMMUNITY. Take you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next level. https://MentalWellnessSpa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