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愛自己、自私、自我中心,
到底有什麼不同?
各位朋友,這篇內容跟7/14(日)在台北萬豪酒店的心理祭活動有關。我的場次是10:40~11:20,會跟柯萱如律師一起討論自戀與愛自己相關的議題。
不過,因為有兩個人要對談,再加上主持人開場或總結的時間,我個人大概只有15分鐘的時間。所以我想先把部分內容先拿到這邊來談,要不然15分鐘大概把名詞解釋一下就差不多了。
我會先從自戀型人格疾患切入,以下資料取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E8%87%AA%E6%88%80%E5%9E%8B%E4%B…
*************
自戀型人格疾患 (英語: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為 NPD)是一種永久性的人格疾患。患者往往會過度誇大強化自我的重要性,過度渴求別人的讚賞,缺乏同理他人行為的能力。患者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獲得權力、成功或提升外在形象。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患者經常無意識地利用身邊的人。這樣的行為通常始於青春期,陸續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展現。
一般需藉由精神科的專家進行一系列的訪談後,才得以診斷,目前認為大約有 1% 的人在某個年紀會形成自戀型人格。普遍認為,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
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自戀型人格障礙症屬於B群人格障礙症(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開始於成年期早期並持續至今,表現常有以下特點:
1. 誇大自我重要性,例如誇大自己的才華並期待被人看重;
2. 永遠專注於成功、權力、美貌、或是理想愛情等幻想中;
3. 認為自己獨特,僅能被其他特殊人物或高位者所認可並與之相關聯;
4. 需要過度的稱讚;
5. 不合理的認為自己有特殊權力或獲得他人無條件順從;
6. 處理人際關係時顯得自私,好以占便宜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7. 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認同和感受他人的情感需求;
8. 常嫉妒別人或認為別人嫉妒他;
9. 常有傲慢行為或態度,顯得自高自大。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者可能強烈羨慕某些族群,並渴望成為同類人,因而偽裝成對方,期待獲得等同的羨慕。
*************
曾經在版面上探討過,當父母為自戀型人格疾患,對子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當時有相當多迴響,讓我們知道要在陰影下活出自我,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很多努力。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2354121407937489/
自戀型人格疾患是一種長期的狀態,如果能輕易改變,就不是自戀型人格疾患了。也不是溝通就可以有用,治療效果也不一定好,因為病識感也不高。
一般認為,自戀型人格疾患的自尊比較脆弱,這跟他們想要維持一個浮誇的自我形象有關。用比較通用且非常簡化的說法,是自卑所以自大。
然而,自戀這個詞,不一定都是負面的涵義。也不是每個自戀的人,都有自戀型人格疾患。
「正常和病態之間的區別在於,NPD患者的自戀特徵的表露事實上對他們周圍的人造成痛苦,令人無法忍受。」~英國NPD專家泰尼森·李(Tennyson Lee)博士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47708594
以目前使用「自戀」這個詞的方式,尤其自拍風氣盛行的現代,對我來說,自戀定義為「正向的自我關注」會比較妥當。只是在程度上,行為表現上,會有相當大的不同。
主辦單位能提供免費的三張「2019心理祭:罪生夢死(一般票)」,可參考網站上的內容。可以參與一整天的活動,價值1699,認票不認人。
https://ppt.cc/fcjN6x
請在以下留言,留言請回答一個題目:「自戀、自私,跟愛自己有什麼不同?」
留言之後,請分享到個人版面,並且設公開。會在兩天之後,由主辦單位抽出三位朋友,進行贈票,並將名單公布在此篇po文下方。
這沒有標準答案,由主辦單位依他們的標準選讀者贈票,我不介入。感恩主辦單位,讓許多對心理學知識有興趣的朋友,能齊聚一堂。祝福活動圓滿成功!
.
失落戀花園
2019/07/14 心理祭:罪生夢死(大眾活動)
ps. 主辦單位說,所有來賓都是提供免費停車服務,全館有320個停車位(停滿為止)。停車流程如下:開車進入飯店停車場於B1入口處需取停車卡(賓客需務必隨身攜帶),離場時現場的服務人員會協助作消磁,另每個樓層的電梯口都會有繳費機,需再過卡後便可免費離場。
.
心理祭客服信箱
rockpsy@inbound.tw
臉書活動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34646596949230/
購票連結
https://ppt.cc/fcjN6x
.
7/7(日)免費桃園公益講座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6128716368948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cluster b 人格 在 海苔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0]~《控制》性格解析-你最愛的他,是恐怖情人(小雷)?
「愛咪相當可能是Cluster B當中邊緣型、自戀型與戲劇型三種人格違常(Personality disorders)的組合。」心理師毛毛兔說。片中愛咪用巧妙而高超的設計、安排與布局,讓丈夫步入百口莫辯、眾矢之的與進退維谷的困境之中。在作品發表會當中,愛咪極度需要鎂光燈聚焦與伴侶的崇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並缺乏同理心(自戀型),用自殺、性、或身體魅力來蠱惑操控伴侶(戲劇化型),以及伴隨多疑、情緒不穩非常怕被遺棄(邊緣性),這些都相當符合戲劇情感型的特徵。
為什麼他們可以不擇手段?或許她的控制傾向背後,藏著幾個秘密。
(1)自戀,其實來自於巨大的自卑
愛咪的老公尼克和她一起在發表會上走過作品長廊,書中的小女孩「神奇的愛咪」所做的事情(養寵物、參加球隊等等),其實都是愛咪的「未竟之事」。父母的超高期待,讓孩子覺得他是「特別的」或「應該獲得特殊對待的」,使他們習慣高估自己的價值。
(2)暴怒與崩潰的背後,其實是怕被拋棄
心理學家Paul T. Mason與Randi Kreger指出,與邊緣型的人相處最困難的地方是,他們常常前一天覺得你超棒、超愛你,但隔天又恨你入骨、想殺掉你。當他們想要的東西沒有獲得滿足,就會立刻變天,可是事後又會很懊悔、軟化、乞求,試圖與你重建連結,經常在愛恨之間擺盪不定。
(3)依賴,其實只是想索回關愛
戲劇化型的人如其名,但這些依賴與做作,其實都只是一種索愛的手段。過去被忽略或被雙親嚴格管控的經驗,使他們學習到一件事情:如果要獲得關愛,就是把自己弄得楚楚可憐,並且表現出無法照顧自己的樣子。這樣,大家就會關心自己,一直陪伴不會離開。
要如何跟這些人相處呢?除了尋求專業協助外,關鍵字都是「需求」與「界線」。
我最常用的方式,是用「不代表」來跟自己說話。「她在你面前大吼、甩門離開,並不代表你有『義務』立刻去追她回來,然後耗上一整晚。你愛她,但不代表她可以老是用這種方式操控你的生活。」或是「他現在想要你去陪他,而且無法等待,因為他可能下一分鐘就會說自己在橋邊吹風。你擔心他,但不代表你要立刻滿足他的需求,因為下一次他就學會用這種方式召喚你。」等等。
覺察自己正在這樣的關係中,然後練習區分自己與對方的情緒與責任。畢竟,退讓無限只會縮短感情的保存期限。
整理自30十二月號:http://www.30.com.tw/article_content_2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