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this founders’ mind: 抉擇的一刻] 陳柏安 Anderson , Dapp Pocket & Cappuu 創辦人
雨神同行的五月尾,Inside this founders’ mind 系列也要暫時告一段落啦!這個月的最後一篇,想與大家分享的故事是 AW#19 校友 Dapp Pocket & Cappuu 創辦人 Anderson 陳柏安換位思考後,重新以使用者角度打造一個人人能上手的 DeFi 應用與他做抉擇的心路歷程。
廢話不多說,為大家帶來 Anderson 以第一人稱分享的專訪內容。
#背景故事: 對產品方向與用戶的迷惘
回到 2018 年,區塊鏈產業才剛進入高速成長的階段。不論是對加密貨幣或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狂熱、CryptoKitties 的爆紅,加上越來越多的區塊鏈應用公諸於世,使得區塊鏈正式走入的大眾的視線中;而身為一個區塊鏈的信仰者,我也預期將有越來越多樣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DApp) 將綻放光芒。但是,當時的市面上並沒有合適的媒介讓大眾輕鬆上手區塊鏈,在看到這樣的需求後,我們便推出了第一個產品:加密資產錢包應用程式「Dapp Pocket」。
乘著這浪潮,我們成功與不少國際級 DApp 開發者和公鏈合作,搶佔了一些市場,也順利地在兩年內招攬到超過十萬的用戶。到了 2020 年,Dapp Pocket 使用者已經能與兩千種 DApp 互動、使用錢包管理自己的虛擬資產等。一切看似都在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然而,兩年多下來,觀察使用者其實都還是以專業級用戶為大宗,一般大眾對區塊鏈的陌生感並沒有被解決。對此,我那時感到滿失望的,覺得現在的方向背離當初做產品的宗旨,加上面對專業級加密錢包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覺得 Dapp Pocket 「可能就是這樣了」。於是,我開始尋找下個目標,但又不知道該帶團隊往哪走。
#抉擇時刻:換位思考,重新以使用者角度打造產品
時序進入 2020 年,當時區塊鏈最火紅的正是 DeFi,這是大眾一直想參與卻沒有機會的。Dapp Pocket 創立的本意也是希望讓普羅大眾能有機會接觸這個領域,但似乎沒有達到我期待的樣子。於是,我開始尋找解法,看看能不能解決這個現象。剛開始,我還是想以 Dapp Pocket 為底,並嘗試與不同協議合作如 MakerDAO、AAVE,把我們覺得好的 protocol 整合在錢包內測試,但是成效一直都不好。直到一次進行使用者訪談時,使用者的一句:「我就是看不懂這到底在幹嘛」讓我們頓悟了。為什麼我們始終沒有成功吸引到大眾,就是因為我們設計的產品是以我們自己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從我們想吸引的用戶角度思考。因此我決定,要重新設計一個產品,一個大眾真正能無痛使用的 DeFi 應用。
決定了之後,經過多次使用者訪談與回饋,我們歸類出了三個原因為甚麼一般大眾對這領域卻步:(1) 取得虛擬貨幣管道不夠簡便 、(2) DeFi 的不直覺性 、(3) 以太坊過高的 Gas Fee 。前兩點對一直有研究區塊鏈與 DeFi 的人來說不是個大問題,但對一般人卻是很傷腦筋的,因此我們必須設計一套讓一般人能輕鬆上手的產品與使用介面。而以太坊 Gas Fee 過高的系統性問題,在嘗試各種方法後,我們選擇捨棄 ETH 改以 USDC 做為媒介支付手續費,並透過聚合用戶交易降低所需要的總手續費來應對。
根據上述的痛點與應對方式,我們迅速設計了一個新產品,其核心宗旨就是讓大眾更直覺地取得虛擬資產,進而更願意參與、嘗試 DeFi 產品。於是,讓使用者能無痛使用的 DeFi 錢包與*收益聚合器「Cappuu」誕生了。剛開始上架時心情是蠻忐忑的,一開始也只敢開放給自己的朋友們測試,幸好,收到的回饋都很正面,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收益聚合器:提供多種 DeFi 被動收益產品的平台。其產品聚合具有高收益率的借貸協議或資金池,並根據收益和風險自動最佳化資產配置。
#影響或反思
正式推出後,看到交易額與 AUM (資產管理規模) 不斷地成長,也看見更多本來對區塊鏈與 DeFi 卻步的朋友們更願意來嘗試、探索,代表真的有人相信這個產品。也透過 Cappuu 無中生有的過程,更讓我確定我的目標:服務並教育更多的一般使用者,並從使用者的角度打造他們喜歡的區塊鏈應用,同時更讓我有熱情繼續開發更多的功能與產品,產生一個好的創業循環,並讓我能帶著團隊繼續開拓更大的市場。
#關於 Anderson & Dapp Pocket, Cappuu
Dapp Pocket 有兩大產品線,第一是加密貨幣錢包 Dapp Pocket,讓使用者能在手機管理加密貨幣,並使用多種 Dapp (區塊鏈應用) 和 DeFi(去中心化金融);第二是 DeFi 收益聚合器 Cappuu,專為一般用戶設計,可透過信用卡購買美元穩定幣 USDC,並投資各種 DeFi 方案獲取被動收益,不需以 ETH 支付 Gas Fee。
Dapp Pocket 創辦人 Anderson 陳柏安年僅 29 歲,2014 年在台大資工研究所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並開始投資 BTC 和 ETH。作為工程師和 PM 開發台灣的第一個區塊鏈協議 Gcoin,亦曾在多間區塊鏈新創任職。2018 年創立 Dapp Pocket,創業不到三年即獲得收購。同時也是唯一中文 DeFi 電子報 (https://defi.substack.com) 的主編輯。
#回顧前三週 Inside this founders’ mind 系列:
1. Joe Mak,ANIWARE 創辦人:https://bit.ly/33QU1VN
2. Blue Chen,RelaJet 共同創辦人: https://bit.ly/2QS4j4W
3. Ken Chen, 烘焙找材料共同創辦人:https://bit.ly/3i3Z9hk
#AppWorks 加速器 23 屆招募正式啟動啦!
AppWorks 加速器 23 屆正開放申請中,歡迎所有 AI / IoT、Blockchain、NFT、佈局東南亞的創業者們加入這個社群,和大家一起切磋、成長:https://bit.ly/3i8xdJh
aave fee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入金 Argent 懶人包
(如何小額用 HKD 1000 入 USDT 128.05 去 Argent,兌換率是 7.81?)
文:薯伯伯
近日因為高重建的文章〈國安面前,必須裝備的三件工具 #decentralizehk〉,香港坊間有不少人開始使用 Argent 去中央化的電子錢包,而最出乎意料之外,是連文壇長老級人物也因為這篇文章而申請了 Argent 來玩。
文章連結:https://www.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9C%8B%E5%AE%89%E9%9D%A2%E5%89%8D-%E5%BF%85%E9%A0%88%E8%A3%9D%E5%82%99%E7%9A%84%E4%B8%89%E4%BB%B6%E5%B7%A5%E5%85%B7-decentralizehk/
這篇文章以實踐為主旨,如果要明白 Argent 的運作、原理等等,請自行上網去找。
對於香港的用家而言,使用 Argent 的其中一個最大阻力,是放錢進去 Argent 的過程,在此分享我的經驗。
入金過程的顧慮:
一,入金途徑是否方便:使用信用卡透過 MoonPay 最方便,但手續費頗高,小額還可以,稍微大額就極不理想。
二,入金手續費會否過高:大額度入金的話,用 circle.com 可能方便,但我自己沒有成功過數(說是銀行資料填錯了,但我看來看去都看不到填錯的地方在哪裡,而每次退回是要扣去50美金的罰金,哎,所以沒有再試)。不過聽成功使用circle.com的朋友說,大額入金的話,這個方法不錯,手續費合理,兌換差額也合理。
三,兌換不同貨幣時,差價(spread)會否太大。
對於大多數新接觸 Argent 錢包的人,如果只想入 HK$ 1000 試玩這個新玩意(以後不知會否成為救命工具),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小額入金經驗,不過我也只是嘗試,所以你問我未必能答啊。
問:如何小額用 HKD 1000 入 USDT 128.05 去 Argent,兌換率是 7.81?
同樣可以問:如何小額用 HKD 10000 入 USDT 1290.84 去 Argent,兌換率是 7.75?
答:
1. 用五分鐘開「離地戶口」,開通 Argent 錢包:https://www.argent.xyz/
2. 用十分鐘時間,開通 Binance 的戶口
要做身份認證,幾乎所有加密貨幣的交易所都要做身份認證,即 KYC, know your customer。https://www.binance.com/
3. 用十分鐘時間開通一個「公廁戶口」
「公廁戶口」即一個非常用的香港銀行戶口。因為經常有些金額來來回回,即使沒有違法,但銀行可能覺得可疑,所以需要開一個非常用的銀行戶口,我稱之為公廁戶口,建議考慮使用虛擬銀行。
留意一點,大多數虛擬銀行(或是所有?)都有中資背景,自行考慮如何處理。你大可以去花旗銀行或 DBS 開一個公廁戶口,但講真,花旗銀行及 DBS 銀行有獨特的國際網絡,將來也許會有更大用途,如果他們拒絕你開戶,可能是你的損失。正如貼連儂牆無理由用靚靚日本或西班牙文具貨,做公廁戶口亦不需用好貨色。
虛擬銀行,目前較受歡迎的似乎是:
眾安銀行(ZA bank)
匯立銀行(Welab bank)
MOX bank
我在虛擬銀行內沒有任何結餘,不做任何定期,政府慢三拍的10000元抗疫賠償金更絕對不會存進去,唯一的用途是做轉賬過數,戶口結餘長期保持在 0。
4. 入金實戰操作:
A. 先存錢進入虛擬銀行的公廁戶口,這裡示範用 HK$ 1000。
B. 這一步必須要在 15 分鐘之內完成,所以請先確保公廁戶口已經有金,才用這一步。
選擇用英文做介面語言,因為中文更難明白。
(在 Binance app 的 Home -> 左上方人頭 -> Settings -> Language -> English)
去 Binance app 的 Wallet -> P2P -> Trade -> Buy USDT,選擇場外交易賣家,輸入想支付的港幣金額,這裡輸入 1000 做示範,Select payment method 選擇 Bank,確定沒有問題,才按下 Buy USDT。
按下 Buy USDT 之後,會顯示賣家名字,銀行戶口資料,FPS 轉數快資料,必須要在 15 分鐘之內入金。
C. 打開虛擬銀行戶口,按指示匯款到指定銀行或FPS。
D. 返回 Binance,按 Paid,記得要成功匯款後才按 Paid。如果錯過了時間,可以用右上方的對話畫面跟賣家溝通。在大多情況下,只要你確保在 15 分鐘內完成支付,就不用找賣家。
E. 過幾分鐘就能收到確認,通知收到款項。
留意,以上交易如果在 15 分鐘之內不能完成,萬一你入了金,對方理論上是較容易走數,總之留意交易的倒數計時。
F. 收到錢後,去 Binance 的 Wallet -> P2P -> Transfer -> From Fiat Wallet to Spot Wallet,Coin 選擇 USDT,金額選擇 Max,這裡示範,應是129.19 USDT。
G. 把錢轉到 Argent:去 Binance 的 Wallet -> Spot -> Withdraw -> 選擇 USDT
其餘設定按預設便可以,即是:
Select Network: ERC20
Address: (打開 Argent Wallet app,選擇 Add funds -> Send from Wallet/Exchange -> 有一串 0x 開頭的文字,點一點,copy。)
Amount: 選 Max
Fee(礦工費): 定額 1.139999 USDT(因為是定額,所以即使過一萬或百萬,都是一樣。
按 Withdraw。
H. 大概等數分鐘(不是即時,而是數分鐘),Argent 錢包便會有錢。
I. Argent 顯示的金額為 USDT 128.05,當中只是損失了 1.139999 USDT,純粹是在 G 項提及的定額礦工費。也就是說,入金 HK$ 1000,在 Argent 收到大概等值 HK$ 992.75 的虛擬貨幣。
題外講一句:
放在裡面的錢,如何一時不知錢如何用,可以嘗試使用 DeFi,全名 Decentralized Finance,即是「去中心化金融」。
方法是去 Argent Wallet app,選擇 Finances -> Grow your holdings -> Aave -> Have USDT -> Buy -> 輸入金額,完成。
利申:
💢 以上任何公司,同我無任何利益關係。
💢 對於 Argent 及其他虛擬貨幣,摸索中。
💢 對於 DeFi,也是在摸索中,大家多交流。
💢 對這些「去中心化」的金融運作,若不熟悉,建議小額度嘗試。
💢 另,學習太多理論或新聞,沒有實踐,純粹紙上談兵,很難明白當中運動。
⏺ 零基資安訓練營系列文章:http://pazu.com/go/bootcamp
▶️ Patreon: www.patreon.com/pazu
aave fee 在 Save Over 25% in Fees with V3 | Blockchain Education Networ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ave V3 Upgrades | Save Over 25% in Fees with V3 | Blockchain Education Network ... 246 views 2 months ago #crypto # aave #web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