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月薪3萬台幣」的鄰居,廣告公司工作,25歲,行銷企劃。那天和這位年輕小兄弟聊天,討論在台南月收入25萬元的人,在活什麼樣的生活。
月薪25萬和月薪3萬元之間,
除了社區樓層不同以外,煩惱也是大不相同的。
一樣存錢但存的比較多,熱愛的工作如今努力有了回報,多出時間陪家人。
一樣有受制於人的時候,但是經常感到財富自由,
一樣想丟下一切凡塵俗事獨自躲起來,就會買一張機票飛去長灘島度假。
三萬只能躲回外面租的小雅房。
同樣得面對工作的乏味、對職場的種種不耐煩,但是收入讓你甘之如飴。
食物一樣甜到靠北,騎黃牛會比開車方便。
—
關於「月薪 25 萬元在台北的奢侈」,我們聊到高薪網友的看法,他們認為從當年的 3 萬元月薪,到 25 萬元月薪,最引以為傲的奢侈如下:
1. 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對「買一送一」沒感覺。
2. 出門只搭計程車,忘記捷運怎麼搭。
3. 吃Uber Eats一個人一次就點 500 元
4. 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
5. 吃吃到飽餐廳時,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
6. 麥當勞薯條加大,只吃一半就丟掉。
7. 搭計程車找零錢時,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
我真是笑到要死掉。
前兩個月在Ptt上看到的裝窮反串文,竟然有人認真。
就算月入25萬,買一送一這種小確幸怎麼可以放棄。
月入3萬的快樂如果跟月入25萬一樣,當努力賺錢的人都是盤子?
月入25萬in Tainan,就是住比較高級、玩手遊直接課金魔關羽,放養雞做的滴雞精當水喝、月嫂直接住家裡,因為家裡夠大房間多、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這點倒是真的。
—
有錢為什麼爽?爽就是爽還問為什麼?
這些因為高薪而擁有的奢侈與浪費,
除了稱得上舒服,還是舒服。
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幻想有錢以後會不快樂。
這是資本主義所設下的陷阱!
讓你耽溺在小確幸,在生存線上掙扎,花點小錢有點精神層面的快樂就自我滿足。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安慰自己上一次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家慶生吹蠟燭的快樂是錢不能帶給你的快樂。
你有錢,蠟燭都能吹比較多根。
—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以為上一次熬夜三天沒睡只為寫出一篇書稿的快樂,在書本暢銷以後就會變質。
這種煩惱等暢銷以後再說。
何況熬夜三天寫出一篇書稿,睡一大覺更能帶給我快樂。
相信我,因為我書出比較多。
—
不要因為一時的窮,就以為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六個小時的快樂,有錢以後就會被剝奪。
放心吧!有錢以後,你的雙腳不會因此斷掉。
要打斷兩條腿才能賺的錢,千萬不要賺。
—
我想說的是,
「既然這些快樂與奢侈無關,那有錢以後你一樣能擁有這些快樂。」
當你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事業上闖出一片天,你的收入反應你的付出,那是一種成就感,是輝煌的榮耀。
無後顧之憂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是富二代的奢侈。
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又能獲得等價的報酬,這是你我快樂的秘訣。
數字,就是成就感和快樂的量化。
人會進步會突破,就是因為嚮往更好的生活,就是因為承擔著非讓所愛的家人幸福不可的責任。
不論你現在是賺三萬還是賺二十五萬,
不要忘記我們對所愛的承諾。
—
最後,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健康。
無論貧窮或富有,我們都要時刻維持著健康的身體,才能和所愛的人一起享福。
如果你喜歡我對生活的想法,可以參考你滋美得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
✨開團時間10/16~10/31✨
在這個換季的時刻,接骨木莓搭配頂級巴西蜂膠,給家人最好的防護力,順口又好喝。
一盒十入原價880,無論什麼收入,都給得起的優質。
一點小錢,就能享受月入二十五萬的快樂。
但我知道看完這篇文大家要的更多,因此我幫各位爭取到更多的快樂。
貪心,是進步的原動力。
數字,就是成就感和快樂的量化。
收入如此,折扣也是如此。
✨三倍快樂方案(59折) 全家同樂
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3盒(共30杯)優惠價$1,550(原價$2,640)
再加贈維他命B群隨身瓶(10粒/瓶,價值$150)
✨六倍快樂方案(52折) 快樂冠軍
接骨木莓蜂膠濃縮飲6盒(共60杯)優惠價$2,780(原價$5,280)
再加贈維他命B群隨身瓶(10粒/瓶,價值$150)
https://bit.ly/2I4kw2h
對了我的書今年出到第三本了,
想求姻緣的可以買第二本試試。
「雙腳開車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雙腳開車… -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 - car板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賽車手都雙腳開車?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關於雙腳開車的問題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閒聊] 千萬不要兩隻腳開車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 看板ca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雙腳開車…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PTT | Re: [討論] 雙腳開車…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 PTT推薦- car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兩腳開車的比例,似乎超過20%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高跟鞋推薦ptt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JOKE] 油門煞車一起踩會怎樣? 結論 ...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JOKE] 油門煞車一起踩會怎樣? 結論 ...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問題] 電動車的煞車優先系統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Gogoro ptt - lekarnavalasskemezirici.cz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登山鞋ptt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姑婆坐車「狂下指導棋」神煩1絕招讓人秒閉嘴!PTT推爆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會常含煞車嗎- car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閒聊] 閃電霹靂車兩腳開車不會教壞囡仔大小嗎-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心得] DiRT Rally 拉力賽車界神作無誤- steam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問題] 龜車到底在想啥- car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汽車][討論] 遇到攔車仔敲玻璃最佳解是啥 的評價
- 關於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真的比較安全嗎? AirClassic ... 的評價
雙腳開車 ptt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旅遊醫學】~ 帶小孩去爬山
最近門診來做登山前評估的人數有變多的趨勢,在疫情延燒的情況下,跑去人少一點的山上,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山屋中的社交距離以及山上的共餐文化,又是另一個可以討論的議題了。
快點拉回正題,今天要談的是昨天看到PTT上的文章:
[寶寶] 帶女兒去爬玉山(3Y1M)
連結:https://bit.ly/3eC1j3F
(因為原PO已經刪文,不知道這個備份可以活多久?)
內容主要是帶著3歲多的小孩去玉山,凌晨一點從台北出發,直奔塔塔加登山口;在前往排雲的路上,還遇上大雨以及童鞋滑落步道邊坡的突發事件;最後以在排雲中,聽著雨聲伴雷聲,回望熟睡微笑的妻女,想著這玉山主峰該不該上去,為文章的結尾。
---------- 以下進入討論的環節 -----------
〖論文回顧〗
1. 兒童高山症,在快速上升高度時的比例:
原PO一天從台北 (平均海拔8公尺) 直上排雲山莊 (海拔3402公尺),大約一天就上升了3400公尺的高度。
平常的高山症研究,不太敢這樣設計,主要是怕受試者有嚴重的健康風險。大多都會安排高度適應日,舉例來說:如果是爬玉山,那可以考慮在東埔山莊睡一晚;如果是合歡群峰,那可以考慮睡清境。
主要找到符合的研究有下面兩篇,都是在智利的研究:
※ 這兩個研究的區域,是在「瓊加拉湖」 (Lake Chungará, 海拔4400m),毗鄰智利與玻利維亞接壤的邊境;因為開車就可以到,所以常常有父母就開車帶著孩子上去,一般會在附近的城鎮「普特雷」 (Putre, 海拔3500m) 待上一晚。這樣一天上升的海拔高度,也落在3500公尺左右。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After Rapid Ascent to 3500 m (Putre, Chile)
https://doi.org/10.1580/06-WEME-BR-084.1
共16名3~5歲的小孩 (9男7女),完全無高海拔暴露經驗,在24小時內,被爸媽 (27~36歲) 帶著,從Arica (0 m)上升至Putre (3500 m)。
結果就是:
A. 92%的小孩出現急性高山病 (AMS)
B. 較低的血氧 & 較快的心跳
C. 父母對高度的適應較好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Tourists with Children at Lake Chungará (4400 m) in Northern Chile
https://doi.org/10.1580/1080-6032(2002)013[0031:AMSITW]2.0.CO;2
共31位受試者,在近3-4個月無高海拔暴露史;分為三組{6名小孩;6個月-4歲大}、{10名青少年;13-18歲大}、{15名成大;21-44歲}。
早上7點從Arica (0 m)出發,早上10點30分到達Putre (3500 m),在當地住一晚,隔天早上8點30分,出發前往Lake Chungará (4400 m)。分別評估高山症量表及血氧濃度。
結果就是:
A. 在Putre,急性高山症發生率 (小孩100%;青少年50%;成人27%)
B. 在Putre / Lake Chungará 的血氧濃度
小孩:74.8% ± 5.2%;65.3% ± 1.3%
青少年:82.2% ± 3.2%;78.6% ± 2.5%
成人:83.9% ± 3.3%;79.7% ± 5.5%
C. 小孩的高度適應較差,易產生急性高山病,血氧也會掉得比較低。
2. 本土研究:
主要就是台灣的團隊在玉山的研究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children trekking on Jade Mountain, Taiwan.
https://doi.org/10.1093/jtm/tav008
受測者共96名,年齡分布於11-12歲,近期內無高海拔暴露經驗,分為四個梯次,從塔塔加登山口,分三天登頂玉山。
結果就是:
A. 59%的受試者出現急性高山病 (成人約36%)
B. 頭痛為最常見的症狀
C. 近7天內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的受測者,較易出現高山症
〖個人意見〗
上面是很學術的論文回顧,可以看到小孩就是比較容易出現高山症;而且上升速度越快,風險就越高。
下面就是我自己的碎碎念了...
1. 登山前永遠要想著能不能安全撤退
原PO文中的最後一段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走過後面陡坡的3KM,我們聽見人聲,看見排雲山莊…。
在眾多山友的稱讚下,我放下女兒,發現肩膀腫痛不堪,雙腳更是寸步難移」
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小朋友出現嚴重高山症的狀況,父母已經體力耗盡了,還能帶著小孩緊急下撤到登山口嗎?(不要以為反正排雲的人那麼多,總是有人可以幫我的吧?)
山一直都在,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上山需要勇氣,撤退需要智慧」,不是一直往上衝就好。
2. 高度適應要做好
一天從台北直上排雲,雖然很省時間,對不易請假的族群來說,是個沒辦法抗拒的誘因;但因為有帶小孩,他們高度適應就是會比較差。多花一個晚上,在東埔山莊休息一下,風險會低一些。
甚至在登玉山前的一兩個月,就先安排合歡山區的高海拔暴露,睡一晚松雪樓 (如果有嚴重高山症,還可以很方便地開車下撤);這也可以減少風險。
3. 小朋友有沒有說不的權利
原PO文章中有提及,一直等到小朋友3歲,比較能表達自己身體的症狀,才帶上玉山;但真的能那麼有把握嗎?
之前也協助過玉山的那個研究,其實連12歲的小六學生,在面對急性高山病時,都不太能很完整的表達了,有時就是躲在睡袋裡頭痛欲裂或是晚餐時食欲下降。有時就會被自己解釋成,就爬山太累了、吹到風不舒服等等。
更何況是小小孩,他們常以一些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身體不適,父母真的能及時發現並做處置嗎?
如果不行,那我覺得這樣的行程安排,說成兒虐也不為過!
〖結語〗
雖然小小孩不建議使用藥物來預防高山症,在打算帶他們上山前,還是建議可以向你的家庭醫師諮詢相關的預防策略及行程安排。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上山,平平安安下山⋯⋯
※ 附註:相片攝於頂山-石梯嶺步道
之前帶2歲及4歲的小朋友從風櫃嘴走到石梯嶺看牛,一個斷斷續續走了3公里、一個走6公里到大草皮就沒力;我已經覺得很強了,反正走不動就老爸背著,還算輕鬆寫意,來回13公里,落差也不大。
實在是不敢想像在高海拔的地方,背著小孩走那麼長距離&高度落差 (塔塔加--排雲山莊:8.5公里,海拔上升842公尺);有看到PO文,至少表示他們有安全下山,只是真的希望下次可以多做些準備再上山。
#高山症 #兒童
雙腳開車 ptt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同溫層外的故事》──玉山的親子驚魂記
因為周圍有少部分親友知道我在經營登山主題的部落格,所以偶爾會傳一些或有趣、或驚悚的網路文章過來。
由於文章在發布後被噓爆了,有些地方已撤下,但還是可以找到原文跟擷圖,真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特別聲明我不是拿出來再鞭一次,而是希望把他當成匿名的個案討論,也請大家不要太在意他們的真實身分,因為最重要的是避免山難,一味落井下石只顯得幼稚而已。
.
本次事件的主角是帶著3歲女兒爬玉山的雙親,單純從登山口前往排雲山莊這段路,卻意外地險象環生的故事,資訊來源是PTT。
因為父母二人都把登上玉山列為人生必做的事情,也希望帶著3歲幼女一起參與,且認為她已經有能表達自己哪裡不舒服的言語能力。事前一家人走過石門山、七星山、合歡群峰 (想必是不含西峰)等路線,以及國內外數十條國家步道,作為行前訓練。
出發前爸爸興奮得徹夜未眠,凌晨一點從台北開車出發直抵塔塔加就開始行程。天氣型態為雷陣雨、雨伴雪、濃霧,由於爸爸非常堅持前進,沿途眾多山友的鼓勵就收下,勸退則充耳不聞,自認安排了10小時一定足夠。之所以會有這麼多人勸退,主因是一家人的衣著看起來就不合格,而且還帶著幼女同行。
從媽媽的發文中,看得出來她對裝備、路線等一竅不通,衣著連運動品牌都稱不上,背包則是通勤用,也並未向山莊訂睡袋與餐點,只知道山上低溫,甚至沒帶風雨衣。
往排雲山莊的路走到剩3.5K,開始下雨,女兒的鞋子此時意外掉下一座木橋,於是爸爸冒險下橋撿拾,卻在過程中氣力放盡,僥倖地回到橋上。此時大雨落下,他們僅以雨傘遮雨,女兒體力耗盡,必須由爸爸揹著前進。
「我們耗盡身心,若不輕咬舌頭,一秒就能失去意識,坐下就不想再走,只剩意志力支撐著。」九死一生抵達山莊後,爸爸自己肩膀腫痛不堪、雙腳寸步難移。由於現在尚未傳出山難新聞,我猜測他們隔天應該是撤退成功了。
.
看到這邊,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他們犯了數量多到不可思議的錯誤,但與其指責家長的愚蠢或拿著火把與稻草叉去獵巫,不如想想為何發生這種事,以及預防的方法。
簡單來說,這只是又一起準備不足就上山的個案,但他們還帶著小孩,讓風險管理上的容錯空間更小。大家都知道網路時代資訊取得容易,應該做點功課就能趨吉避凶?並不是這樣。我們應該把這種「暴衝型」登山者當作一種常態,也就是說,除非回歸到以前強制雇用嚮導的年代,這是無解的現象。
能做的,就只有請政府逐步加重推廣登山安全的力道,降低無頭蒼蠅的孳生機率,但即使做的再徹底,這只可能讓它趨近於零,而永遠不可能等於零。大眾這個群體浩瀚如海,過度自信者大有人在,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何時會有人發起神風特攻行動。
所以真的出了事,放輕鬆些,當成必然吧。如果有一天大家都學會從登山者的事前準備程度來看山難,那就是一個山岳國家的理想境界。
.
至於其他能討論的問題,就是老生常談了,懂得人看了只會覺得無聊,但我這兒永遠都樂於為新手服務。
1. 【攜幼登山的風險分析】
首先我不認為帶小孩登山有什麼錯,只要準備做的足,為何不行呢?但顯然歲數越小,風險就越大,而且何為可承受的風險,實在難以量化。我見過爸爸山友以專業背包(O牌)揹嬰兒爬小百岳,也一樣走過拉繩崩壁路段,只要家長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無不可。
但由於本案的場景是玉山,一夜未眠直奔登山口(2,610公尺),還要再前往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明顯缺乏休息和高度曝露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可能已經有人會出現輕微狀況了。自識和言語能力都有限的幼童,真的能清楚表達自己的不適嗎?而家長又懂得辨識病徵嗎?有如此剛愎自用的家長,出事也是無可奈何。
再來講家長的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有限,使得家長所背負的責任極大,假如連自保都有問題,不只是失格的登山者,更是失格的雙親。故事之中,光是沒有風雨衣這一項就足以致命,一隻手撐傘也會影響在不平地形上的平衡感 (登山不用手電筒也是同理)。然後我觀察到他們行動速度緩慢,應該也會讓身體發熱也慢,使得失溫的危險更為提升。
再來就是體能上的準備。由於列舉的路線難度偏易,並無太高的鑑別度,而且從家長在行程後段體力耗盡的描述,也看得出來離山難只差一線之隔了。要帶小孩上山沒問題,但請要有能帶他平安下山的實力。
※後來發現有醫師提供專業意見,比我寫的更有參考價值喔: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736945289869860?hc_location=ufi
2. 【對冒險不切實際的浪漫】
因粉專或部落格的市場需要,許多新世代的自媒體(YouTube、FB、IG、抖音等)經營者,或是自信滿滿的個人,都會刻意強調登山的冒險面與危險面,以吸引觀眾的矚目。獲得讚就像嗑毒品,是吧?我發文讚數少也難免會在意啦,更別說是要以內容賺錢的人們了。
其實從本案的行文中,多少能感受到對「承受風險能力」的自豪感,好像別人都不這麼做,我這麼做卻成功了,就是個值得掌聲的壯舉。假如事主已具有一定經驗,挑戰台灣尚未開拓的高山溪谷或攀岩路線,站在未知的前沿本身就是一種不需言喻的浪漫,即使撤退也是雖敗猶榮,又何須巧言文藻飾之?但假如是過度強調五寮尖、鳶嘴山、劍龍稜等千百人踏遍的「驚險之處」,那麼也只是有心或無心的利用了大眾對山了解有限的情況罷了。
這無奈地反映了台灣山岳媒體匱乏的現狀,我只希望往後傳媒和自媒體上面的知識傳播能做得更好。
所以說,兩位家長假如能潛心從教訓中反省,不要浪漫化撿鞋插曲和自身痛苦經歷,寫成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檢討文,我想就不會遭到這麼大的批評聲浪了。退一百步來說,休閒登山只對主觀有意義而已,客觀上並無任何成就可言,過於浪漫化自己的失誤只會顯得懵懂無知。
話說回來,就連火炎山都能摔死人,又有哪一篇IG上穿運動內衣的照片裡提到要注意地基掏空呢 (不信你去IG搜尋火炎山)?就算提了也沒有用吧,在旁邊立一個「崖邊拍照累積已X死」的牌子才是真的。(離題了)
3. 【體能,從了解自己開始】
計畫想去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又不知道自己體力能否應付的了?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體能大概到哪裡,然後再適當的加強,可以參考以下我的心得 (但為求保險還是先學會登山手機導航,避免迷路吧):
北部建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中部谷關七雄,南部雲嘉七連峰(還可以一直接下去)或尾寮山,看一下網路上紀錄的平均完成時間,首先爭取努力達標,然後再試試看能否更快,或是增加負重,並且持之以恆的訓練,切記不能偷懶太久。記住這個快/重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很強,而是為了在更艱難的行程中游刃有餘。除非你是天縱奇才,不然永遠都有人比你更快更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郊山爬夠了,不妨找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步道試試看自己身體的反應,我最推薦一日來回合歡西峰,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北峰前撤退就好了,可別硬撐啊。任何登山活動都有其風險,建議沒把握的新手攜伴同行,最好是有登山經驗的親友 ... (如果沒有,推薦從商業團開始,或是去報名上商業登山教育課程,培養自理的能力)。
我不是體能至上論者,因為事實證明有許多手段能夠幫助體能普通的山友完成行程,例如免揹團、神隊友、寬鬆的行程安排、挑天氣等等,而登山也遠遠不只是體能而已。可是!體能強一分,安全就多一分也是事實,所以才強烈建議大家平時要保持運動習慣,尤其是耐久力。不能爬山時,也可用跑步來加強或維持心肺能力喔!
朋友都在三角點擺pose拍了十幾張照,有說有笑,你卻氣喘如牛地卡在半山腰懷疑人生,不覺得體能練好才有享受的餘地嗎?😂😂😂
-----
最近的事件,讓我越來越覺得政府應該從全台各地挑選「郊山體能基準路線」,依照完成時間讓人民認識自己的體能層級,再用這個層級對應到大眾化的高山步道。雖然無法模擬海拔的差別,但起碼能給人一個粗淺的印象,避免越級打怪反噬自身。
想像步道口設置一個基準路線對應熱門百岳的解說牌,就可以讓民眾實際體會那個難度在哪。假如嘗試在X小時內完成基準路線就讓他叫苦連天,或是走完後覺得「哇~來回要四趟才等於雪山喔!」,也許就能降低暴衝的可能性。什麼都不知道就上路,那就太遲了。
拿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舉例,就曾有山友說6小時內完成是神腳、8小時以內是勇腳、10小時以內是健腳、12小時以內是普腳云云 (FYI,越野跑最快紀錄是3小時內),其實這種分級方式不少見,但我的用意是以「循序漸進的自我鍛鍊」來讓登山活動更安全,倒不是鼓勵大家華山論劍、盲目求快,可別本末倒置囉!
回想起最初的自己,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心上網看行程紀錄 (然後覺得注意事項好多好麻煩還是跟團好了),搞不好一步走錯也會成為暴衝俠啊~~ 要為新手設身處地著想,登山教育才會順暢吧。😀
⛰
雙腳開車 ptt 在 Re: [討論] 雙腳開車… - car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雙腳開車 才是對的 因為全世界開車技術最好的幾個人基本上都是雙腳開車 可以參考F1的最年輕的青年車手 左腳踩煞車右腳踩油門 ... <看更多>
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賽車手都雙腳開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參加過賽車講習與訓練課程課堂上講明雙腳開車才能有最快的反應時間。 可以在瞬間避掉很多危機。 無論手排自排。連統哥都是雙腳開車。 ... <看更多>
雙腳開車 ptt 在 [討論] 雙腳開車… - 看板ca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最近某女網紅在日本雙腳開車,
看一下回文,
發現很多人都用雙腳開車@@
而且都有一套奇耙理論證實自己是對的….
開車誰沒踩錯踏板過?
在我「少數」踩錯踏板的印像中,
踩下瞬間的阻力+引擎拉轉聲,
我的腳早就抽回踩煞車了,
車才剛起步就被我煞住了,
怎樣都不可能誇張的暴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69.6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87588532.A.A24.html
※ 編輯: computerqqq (223.137.69.61 臺灣), 06/24/2023 14:35:58
※ 編輯: computerqqq (223.137.69.61 臺灣), 06/24/2023 18:34:51
左腳放在煞車上,身體支點只剩屁股,
右腳難抽回。
緊急煞車,右腳收回距離會被身體前傾的距離吃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