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邀請到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的馬力歐來跟我喝一杯了! @marioyang
你們想知道為什麼他會來這個企劃嗎?在前陣子三級警戒的時候,不諳料理的他,在Instagram Story上悄悄地曬起滷肉、咖哩的照片。這一集不排除是整個企劃裡面與吃最為相關的一集!😌
我自己也覺得相當有趣。
最後也祝福各位聽眾,中秋佳節愉快!
--
現在就上俄蜂了官網,https://www.luskiy.com/
註冊新會員送100元折價卷(滿1580才能使用),在輸入節目優惠碼Smartfood,還可以再打88折!俄蜂了,源自於西伯利亞的蜂蜜,希望也能帶給你生活的甜蜜。
深夜拾談,疫情,三級警戒,深夜廚房,馬力歐,關鍵評論網,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俄蜂了,podcast,applepodcast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介紹 訪問作者: 鳴鏑 內容簡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這是西瀛青年的起義壯舉、是七十年前燃燒的熱情與怒火。 取材自多位耆老提供之口述過去,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揭開澎湖人民如何參與二二八事件真...
關鍵評論網podcast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想畫畫。」
「但你已經四十歲了。」
「所以我才覺得要趕緊開始。」
史崔蘭是一個原本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年屆中年的時候,卻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下家庭和一切成就,奔向巴黎學習繪畫,即使眾人唾棄、窮困潦倒、病痛纏身,他也在所不惜......人到中年,你是否有勇氣拋棄安穩,拚盡一切,只為追尋心中那一直呼喚著你的夢想?
.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被稱為「跨時代的追夢經典」的小說,這本書的譯者在關鍵評論網導讀文章裡寫下:「精神優於物質、個體大於社會;而這種反世俗、反傳統的立場,正是幾代讀者為之潸然淚下的關鍵所在。」究竟,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oon-and-sixpen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是被譽為「故事聖手」的英國知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這本書的情節取材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的生平改編,毛姆透過第一人稱的說書人視角,娓娓道來這一段看似離經叛道卻耐人尋味的追夢故事。
你是否有未完成的夢想、卻又必須屈就現實而低頭?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這段故事的主角名叫「史崔蘭」,他選擇追逐月亮。
史崔蘭是一位過著優渥生活的證券經紀人,家有賢妻又有子女。但在中年四十歲的時候,突然回應內心的呼喚,拋妻棄子,捨棄原本優渥的生活,先是兩手空空奔赴巴黎,後來又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無論是否能實現理想與熱情,他只知道他要不停地畫,就算最後被眾人唾罵、窮困潦倒、病痛纏身……
.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這本小說的寫作角度很特別,講這段故事的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提起自己的名字,我姑且叫他「敘事者」。這個敘事者的角色設定是個懷才不遇的年輕作家,他描述起這段史崔蘭的故事,帶有一種很中性、克制的語調,每次當他批評別人的時候,還會反省自己不應該這麼武斷。
整本書隨著敘事者的視角,前半段他從史崔蘭的妻子口中,推敲出史崔蘭外表的大致模樣。中段他前往巴黎,遇見史崔蘭本人後,卻跟他想像中的截然不同。後半段他到了大溪地遊玩,這個時候史崔蘭雖然已經過世,敘事者仍然從當地人的口中,拼湊出史崔然餘生的最後樣貌。
我們只能聽見敘事者對這場故事的描述,卻沒辦法真正聽見史崔蘭內心的聲音。當我們只能從外表、談吐、甚至是旁人的轉述來認識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真的認識這個人嗎?就像敘事者在第一次目睹史崔藍的畫作時,他雖然覺得令人震撼,但他卻看不懂也無法參透史崔蘭究竟想表達的意思。
當時敘事者的內心說道:「人在世間無不孤獨,他被關在一座黃銅塔中,僅能透過符號與同伴溝通,而符號並無共通的價值,因此其意義依然曖昧不明。我們可悲地想對他人傳達我們內心的珍寶,但他們卻無接收的能力,因此我們終究孤獨,比肩而立卻不同行,無法了解對方,也不被對方了解。」
讀完這本書後,對於史崔蘭這個令人費解的追夢者,我仍無法瞭解他背後真正的動機。毛姆似乎很刻意地把這個動機埋藏起來,連敘事者的描述中也不透漏蛛絲馬跡。回頭想想,這種昂首追夢的烈火,我們就算從第三人口中得知了其動機,又如何?可能,我們終究無法完全評斷,史崔蘭也毫不在乎旁人的看法,他只在乎他的月亮。
.
【後記:低頭還是昂首?】
在這本書的後半段,敘事者講述了他碰到兩名師出同門,而命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故事:醫術高超的亞伯拉罕聽從內心的召喚,丟下倫敦的優職厚祿,到港口當起樸素的檢疫員;技藝稍遜的卡邁克爾則幸運地頂替了亞伯拉罕留下的醫師空缺,成為趾高氣揚的社會名流。
卡邁克爾吹噓著自己幸運頂替這個位置的時候,敘事者的內心浮現這段話:「從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讓自己開心的狀態底下,自己過得心安理得,這樣算是把人生給搞砸了嗎?還是成為知名的外科醫師,年收上萬英鎊,取得美嬌娘,這樣就算成功了嗎?我想,這取決於你賦予人生的意義,你對社會的要求,以及你個人的要求。」
回到這本書拋給我們的問題:「你選擇為金錢閃耀?還是被夢想照亮?」我想,現在很多人可能想回答:「小孩才做選擇,大人兩個都要。」如何在朝夢想邁進的路上,同時取得收穫豐富的金錢報酬?不同於以往,或許在資本主義和數位時代的結合之下,這是個更有意思且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
關鍵評論網podcas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清邁咖啡,你喝哪一杯?เชียงใหม่เมืองกาแฟ
回想一下,從 2003 年第一次走訪清邁,中間來回到後來待了幾年,根據自己觀察和當地朋友的敘述,所謂「清邁咖啡館文化」的風潮大概始於 2010、2011 左右,近 4、5 年像是裝了加速器,每一季2、30家的更新快成常態,手機打開 Google 地圖上註記去過的店家,永遠追不上想去的地點,
很多人稱清邁咖啡館多到可以喝到夜未眠,和泰國朋友經常笑說清邁咖啡比自助餐店(ข้าวราดแกง)還好找,而即便是疫情期間也還是有新店開幕,從咖啡車、小型咖啡亭型態到旗艦概念店都有。
據統計,目前清邁大大小小的咖啡館算起來約有 2,700 家,根據「เชียงใหม่ ฉันจะดูแลเธอ Chiang Mai We Care」臉書專頁所分享的數字,清邁市數量最多約佔 1,000 家,佔全清邁府的 36.7%,訕賽縣(San Sai)居次佔 12.5%,若從中再細分為是受學生或上班族歡迎的 Café(除咖啡外還提供其他飲品、輕食、烘焙甜點等)有 200家。各店家提供的咖啡飲品選項平均18種、非咖啡類飲品約30種。如果認真每天跑一家咖啡館和Café ,喝完清邁府的咖啡館大概得花上 7 年。
上回接受『關鍵評論網 東南亞』編輯象元邀請到 Podcast 分享泰北料理,聊到了咖啡,她說,能講一篇清邁咖啡,應該很有意思。就這樣,開始這篇《大大小小的咖啡館算起來約有2700家,「清邁咖啡館文化」是如何開始的?》更多關於清邁咖啡故事: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992
*補充:
1、回頭找圖片時,發現有好多無法割捨的貪心,也找到一些曾經去過但已歇業多年的咖啡館的咖啡記錄。你喝過哪一杯清邁咖啡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_jULceD6w
2、想了解更多關於皇家計畫:
泰國皇家農場(上):農業永續的「國王哲學」/許純鎰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198523
關鍵評論網podcast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西瀛勝境:那群在二二八事件抗爭的澎湖青年」介紹
訪問作者: 鳴鏑
內容簡介:
「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把這艘船擋下來,絕對不讓軍隊去高雄殺人!」
這是西瀛青年的起義壯舉、是七十年前燃燒的熱情與怒火。
取材自多位耆老提供之口述過去,壯志未酬的青年自治同盟……揭開澎湖人民如何參與二二八事件真相的專著小說!
談起澎湖人最悲痛的歷史,不只有白色恐怖時期七一三事件遇害的無辜外省學子──本省籍的澎湖人們,實際上也在1947年的三月三日,團結起來反抗威權體制。他們在馬公港以肉身、草繩阻擋了軍隊運載武器赴台的船隻,保護了部分高雄同胞的性命!他們的領導者是一位年僅二十三歲的青年,但他們的故事,卻被抹消在二二八事件的史冊之中。
在地青年作家鳴鏑,取材地方文獻、耆老口述歷史以及自身家族故事,獲得國藝會創作補助,尋回轉型正義工程中被遺落的重要拼圖,以家族史折射澎湖這座島嶼的前世今生──一部根據澎湖二二八史實書寫的專著小說!
嘉義廣播電台:「台灣同胞都已經起來反抗暴政了!澎湖人還在睡嗎?你們澎湖這些青年死了是嗎?還是說你們不敢啊?」
馬公要塞司令史文桂:「澎湖島上的仕紳們為保民盡力協調,未引起更大混亂、未捲入二二八事件。」
過去在歷史紀錄上,澎湖人被認為「沒有參與二二八事件」,甚至因此由國民政府設立了「西瀛勝境碑」,以茲表揚。它被視為澎湖人「乖巧」的證據,卻更是歷史修正主義的極致。
在親伯公趙文邦的經歷、菊島耆老的口耳相傳、有限的歷史文獻中,作者鳴鏑得以窺見有別於統治者認知脈絡下的文本,決意用筆記錄下來,不讓這些親友的奮鬥隨著時代演變而被遺忘。
「日本時代還有米吃,祖國來了反而沒有米吃」。在國民政府光復台灣後,因統治政權的貪腐欺壓、經濟崩盤與糧食匱乏的種種困境,長期累積的民怨在1947年的二月二十七日緝捕私菸事件正式爆發。
緊張的情勢也蔓延到澎湖,因語言不通,馬公司令部士兵開槍打傷無辜婦女,開始發生零星衝突。熱血青年們受到嘉義電台的激勵,更意外得知陳儀向史文桂下令派船運輸槍枝與子彈載往南台灣,送至「高雄屠夫」彭孟緝手中,對起義民眾大開殺戒,而集結在城隍廟前,在趙文邦的帶領之下,組成自衛隊。
民風保守,自清代起從未發生民變的澎湖,響應了台灣本島的奮起,趙文邦並號召鄉紳籌組「青年自治同盟」,卻在演說的當下遭遇軍隊突襲,好友們被武裝警察開槍射殺、趙文邦也入獄飽受刑求、等待處決,純樸的澎湖也與本島面臨相同的「清鄉」命運……
本書為台灣歷史提供鮮為人知的另一觀點,呈現庶民記憶中政權更迭、動盪年代的真實面貌。
作者介紹:鳴鏑
1992年9月23日生,本名冼義哲,澎湖人,政治工作者、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2014年《海上的人》獲東海文學獎入圍決選;2017年《西瀛勝境》獲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補助;2018年7月出版首本文學小說《十字路口》。
2010年起社會議題、公共政策等投書文章刊載於蘋果日報、聯合報、自由時報、澎湖時報、澎湖日報、關鍵評論網、上報、民主視野、台灣守護週刊、民報等多家平面、電子媒體。自2015年3月起擔任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家。
作者粉絲頁: 鳴鏑
出版社: 秀威資訊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關鍵評論網podcast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想要打敗這群戀童癖撒旦崇拜者所組成的「地下政府」,拯救美國,就只能靠川普了...嗎?
關鍵評論網Podcast節目《星期天晚上》
專訪台裔美國人的大選心聲: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q8pALp
Spotify:https://reurl.cc/D6xkAd
SoundOn:https://reurl.cc/q8av3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4mYdvD
#陰謀論
#看到最後喔
#頻道會員招募中
關鍵評論網podcast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年,香港社會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運動,一年間有近9000人遭到逮捕,不少抗爭者因此逃至台灣。
在反送中運動一週年之際,《關鍵評論網》採訪了這場運動親身經歷者、以及替來台港人提供協助的台灣人權促進會。從他們的故事,了解這場還在進行中的運動,如何永遠的影響個人的生命。
Soundcloud: https://reurl.cc/j7oxKq
看文章: https://reurl.cc/8G8QEo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