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祠座落明逕螺山山腰,面向西南,依山而建,東北為險要峭壁,山傍臨河,頗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之勢。史載建於清代中葉,屬防禦性質建築,鄉間稱“寨山古堡”。其建築形式與西藏布達拉宮相近,遊人戲稱“小布達拉宮”。現仍保留完好牆壁雕刻、古老窗花和清鹹豐年間留下的“明義知方”賜匾。每一處的門檻都很高,整個建築群有168級石梯,站在高處可一覽四周的農田和青山,這一帶以前很多土匪山賊,所以連彭大人都要住在山上防賊,在低處設有放哨樓。整個村落依山而建,共分三層,僅北面有一條石階路出入,每層均只有一個小門可通往上層,其餘三面全是懸崖峭壁,凸現了建築的防禦功能。1995年1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洞天仙境湯泉旅遊度假區位於廣東省清遠市英德九龍鎮,地處聞名遐邇的“南天第一峰林”清遠英西峰林走廊,是以洞天仙境(原名:穿天岩)景區為依託,後續開發地熱湯泉旅遊資源。作為華南第一天坑,不但具有暗河曲拐,溝壑險峻的地理特徵,而且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橋、天坑、綠洲為一體。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絕,空山聞水聲,碧潭衍飛瀑。洞內岩石突兀,聳立如筍,且形象各異。洞天仙境已有億萬年歷史,是具有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暗河溶岩洞,洞長約300米,高100米,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靈龜獻壽”、“天龍飲水”、“群龍戲珠”、“蓮花寶座”,奇石萬千數之不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屬“觀音賜福”,在洞內觀景臺上放眼望去,遠處的岩壁上一尊栩栩如生的觀音像屹立於崖壁上,雙手相托,宛如在為前來參觀遊覽的遊客們賜福保平安,讓人不得不欽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和古洞始建於清代鹹豐四年(即185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道教聖地。景區內險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飛瀑懸崖;石刻棋布,曲澗爭流。嵌在山門上的“太和古洞”四個大字,就是清代光緒年間,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榜眼,清遠人氏朱汝珍所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