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遠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不說,即便是只從巴洛克時期到今天,將近四百年的歲月中,浪漫樂派時期僅佔八十年左右,但被列入重要大作曲家名單的 ... ... <看更多>
西洋音樂史分哪幾種樂派 在 西洋音樂史年表、現代音樂史、古典音樂起源在PTT/mobile01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從整個西洋音樂史來看,遠的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期不說,即便是只從巴洛克時期到今天,將近四百年的歲月中,浪漫樂派時期僅佔八十年左右,但被列入重要大作曲家名單的 ... ... <看更多>
西洋音樂史分哪幾種樂派 在 Re: [西洋音樂史] 第一章節01 - 看板historia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身為常在你的文章中推文的一份子,我出來說說我一些看法。
我學音樂也學歷史,但我大學念音樂系時學科還蠻混的(西音史被當過一學期Orz...),
我相信版上樂理和曲析比我強的人多的是。這篇我就歷史方面提出一些問題。
※ 引述《tarantella (Arithen Jacks Zhang)》之銘言:
: https://tinyurl.com/7nrv47n
: 作者:張軒瑞(Arithen Jacks Zhang)
了解了,我知道您是作者,不是譯者
但既然身為作者,寫一本史學的書籍,即便是通史,也應當有參考書目。我們也可以看到
無論是王曾才老師的《世界通史》或是Grout的《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也都
會有參考書目。請問您能稍微提出幾本參考書目的書名嗎?
: 一、從古希臘、古羅馬至早期基督教的音樂發展01
: 1. 序章
: __為什麼要學習音樂史?
: __因為音樂是所有過去在其他領域的人,經由研究並詳細記載到歷史文獻的學問。而在
: 音樂史學上,從未有比其他歷史更加真實且確認,這或許是因為在我們人類所經歷的時間
: 當中,有許多學者探究並恢復許多過去作曲家所寫出的音樂作品,以及由表演者在演奏所
: 帶來不一樣的音樂風格,並且透過現代的錄音技術、廣播及電視,讓音樂更能傳播到全世
: 界。
: __而我們偉大的祖先在以前能藉由他們的父母、老師、朋友和當地藝人,進而成為演奏
: 者。但如果他們能透過正統音樂課程的學習,或是透過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 (註一)、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註二)、蕭邦(Fryderyk Franciszek
: Chopin)(註三)的音樂作品,以及二十世紀初所流行的音樂作品來探究學習的話,或許
: 能成為全職的音樂人。
: 註一:請參考第十二章節:十八世紀早期歐洲音樂的發展。
: 註二:請參考第十五章節:浪漫樂派的創始者—貝多芬。
: 註三:請參考第十七章節:十九世紀歐洲音樂的發展(二)。
請問這邊的註我目前該去哪看呢?
雖然我看的書沒有很多,但我好像只看到有參照前註,而沒有看過參照後註的(有其他人看
過嗎?)
既然你是作者,那你如何引還沒寫到的東西來當註?
: __因此這兩者訊息給我們的啟示是:「經由十個世紀,來自全世界眾多音樂家所寫出來
: 的音樂作品,能讓我們認識許許多多不一樣,並來自世界各地(通常是非主流音樂)的音
: 樂風格與音樂文化。」
: __過去作曲家和演奏家,因為樂器技術的限制,因而寫曲子時非常將就在樂器的本質上
雖然通史不必像論文那樣全部做註,但像這樣需經研究後才可得的論點,還是期望能知道
這是出自何處?
: ,後來因樂器技術及現代科技的發達,人們除了可透過廣播來播放古典和流行音樂,甚至
: 還可以用科技來錄製鯨魚所製造的音波,充當作樂器來演奏使用,因此人們不再將就樂器
: ,反而是要讓樂器配合人體聽覺方面的享受。而這些影響不只影響音樂的形式,同時也影
: 響人們對音樂的聽覺反應。
: __此外在整個音樂歷史上,每一個時代的作曲家們常常會有意或無意的反對舊有的音樂
: ,並以新的作品和風格的呈現來反抗或同情老音樂。這點就如同青少年會反對父母一樣,
: 作曲家有時會以叛亂的性格來打擊前輩作曲家,直到某一時期他才會漸漸接受舊式音樂,
: 並進而改造自己的作曲風格。
: __而我們可在每一個時代的音樂歷史裡,發現這些在過去受到拒絕,而在現在卻重新拿
: 來研究的古典作品,並且能體會這當中所展現出來的的矛盾。其實這種現象也反映一個模
: 式—那就是我們所學習的各個藝術領域,從一開始的原始風貌,到脫變成最近的型態,其
: 實也不斷提供藝術家們創造各式各樣的音樂模式及風格,讓我們能從中欣賞。
: __雖然就音樂史本身而言,其豐富的史料讓我們不可能有足夠的理由來不想研究音樂史
: 。畢竟我們所欣賞的流行音樂,無論是張學友(Jacky Cheung)(註四)或蕭敬騰(Jam
: Hsiao)(註五)的歌曲,甚至是每年最新的十大音樂排行榜,它們均可以當作歷史文獻
: 來作參考,同時它們也可以讓我們窺見作曲者在寫這些音樂時,究竟是用什麼力量引起他
: 們熱情,來創作這些讓人為之驚異的作品。
: 註四:張學友(Jacky Cheung ,西元1961年7月10日-至今),生於香港,祖籍天津,是
: 一位在亞洲地區和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實力派歌手和著名電影及音樂劇演員,香港樂壇
: 「四大天王」(Four Heavenly Kings era in 1990s)之一,大中華區以至亞洲的樂壇巨
: 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的美譽。
: 註五:蕭敬騰(Jam Hsiao,西元1987年3月30日-至今),台灣歌手,出生於台北市,嗓
: 音渾厚高亢,唱腔多元,演唱曲風多樣化。他原本在餐廳駐唱,西元2007年5月參加台灣
: 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Super Star Avenue)的挑戰單元,因其雄厚的歌
: 唱實力以及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一戰成名。
: 西元2008年他與華納唱片(Warner Music)簽約,首張專輯於西元2008年6月發行後,在
: 台灣、澳門、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皆取得優異的銷售成績,並獲得音樂圈
: 和傳媒的好評,囊括了亞洲區各大頒獎典禮的新人獎項。自此以後他成為華語流行音樂圈
: 的知名歌手。
: __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真正瞭解為什麼作曲家所寫的音樂是這樣的模式,我們就不得不從
: 音樂史來瞭解他的內涵。例如雖然我們可能喜歡聽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註
: 二)的曲子,但如果沒有史籍文獻的幫助,我們不太可能解他的作品是否受到海頓(
: Franz Joseph Haydn)(註六)或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註一)曲風的影響
: ,甚至更進一步去研究他的音樂背景。
: 註二:請參考第十五章節:浪漫樂派的創始者—貝多芬。
: 註六:請參考第十四章節:十八世紀晚期歐洲音樂的發展。
: 註一:請參考第十二章節:十八世紀早期歐洲音樂的發展。
: __同樣在二十世紀,兩位代表性的作曲家─艾靈頓公爵(Edward Kennedy "Duke"
: Ellington)(二十世紀最代表爵士音樂的作曲家之一)(註七)或史特拉汶斯基(Igor
: Fyodorovich Stravinsky)(二十世紀最代表古典音樂的作曲家之一)(註八),他們的
: 音樂無論是曲風或是靈感來源,都有很大的不同。
: 註七:請參考第二十二章節:二十世紀美國音樂的發展。
: 註八:請參考第二十章節:二十世紀早期歐洲音樂的發展。
: __艾靈頓公爵(Edward Kennedy "Duke" Ellington)(註七)的音樂曲風雖然來自原
: 始非洲和美國當地黑人的爵士音樂(Jazz)(註九),但其音樂表演形式還是受歐洲傳統
: 的音樂影響。而史特拉汶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註八)不但從自己的
: 祖國─俄羅斯當地音樂尋找靈感,並進而創作三個新的曲風(註八),同時他的情形也如
: 同十四世紀最有代表性的法國作曲家—馬修(Guillaume de Machaut)(註十),在當時
: 引用當地的音樂素材,並進而創作新的曲式—把固定彌撒曲(The Ordinary Mass)(註
: 十)式完全統一化。
: 註七:請參考第二十二章節:二十世紀美國音樂的發展。
: 註八:請參考第二十章節:二十世紀早期歐洲音樂的發展。
: 註九:請參考第二十二章節:二十世紀美國音樂的發展。
: 註十:請參考第四章節:十四世紀法國與義大利的音樂發展。
: 註十:請參考第四章節:十四世紀法國與義大利的音樂發展。
: __本書的故事一開始從歐洲的音樂歷史〈註十一〉的起源─(Ancient Greece)(註十
: 二)和古羅馬(Ancient Rome)(註十三)開頭講起,並且也從哲學,文學,視覺藝術,
: 政治的觀點來講述歐洲三千多年來的古典文化。
: 註十一:所謂歐洲的音樂歷史,包括古代西歐及近代美洲,以及從東歐和其他地方所流傳
: 的音樂歷史。
: 註十二:古希臘(Ancient Greece),是指從西元前8世開始希臘城邦(Polis)的出現,
: 到西元前146年被古羅馬(Ancient Rome)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其間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不但有城邦(Polis)出現,更在西元前338年由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the Great)統治希臘後,更將當時的希臘文化傳遞全世界。
: 註十三:古羅馬(Ancient Rome),通常指從西元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
: 文明,立即三個時期—王政時代(Roman Kingdom,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共
: 和國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和帝國時代(Roman Empire
: ,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而我們常常以是從西元前754年王政時代(Roman
: Kingdom)開始算起,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遭蠻族消滅為止
: 。
: __首先我們先從古希臘(Ancient Greece)(註十二)和古羅馬(Ancient Rome)(註
: 十三)講起,我們承認在有些國家的城鄉裡,有許多建築物是模仿這兩個時期為主(註十
: 四),而我們所熟悉的專有名詞,例如柏拉圖式的愛(Platonic love)(註十五)、戀
: 母情結(Oedipus Complex)(註十五)與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註十七),也
: 是從這時期所傳承下來的。
在這裡提到了柏拉圖式的愛、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請問這與此時期的音樂有何關係?
: 註十二:古希臘(Ancient Greece),是指從西元前8世開始希臘城邦(Polis)的出現,
: 到西元前146年被古羅馬(Ancient Rome)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其間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不但有城邦(Polis)出現,更在西元前338年由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the Great)統治希臘後,更將當時的希臘文化傳遞全世界。
: 註十三:古羅馬(Ancient Rome),通常指從西元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
: 文明,立即三個時期—王政時代(Roman Kingdom,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共
: 和國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和帝國時代(Roman Empire
: ,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而我們常常以是從西元前754年王政時代(Roman
: Kingdom)開始算起,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遭蠻族消滅為止
: 。
: 註十四:這些模仿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建築裡,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國白宮(White House)
: 。
: 註十五:柏拉圖式的愛(Platonic love),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
: (Plato)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是在西元十五世紀由學
: 者提出,通常用來指代蘇格拉底(Socrates)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 柏拉圖(Plato)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 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
: 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
: 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
: 的。
: 註十六: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也譯作「俄狄浦斯情結」或「伊底帕斯情結」)
: ,是指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它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主張的一種觀點。這
: 一名稱來自希臘神話王子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違反意願,無意中殺父
: 娶了母親。
: 註十七: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也譯作厄勒克特拉情結),是指女兒親父反母的
: 複合情結。它是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主張的一種觀點。這一名稱來自希臘神話中
: 厄勒克特拉〈Electra〉的故事,相傳厄勒克特拉因母親與其情人謀殺了她的父親,故決
: 心替父報仇,最終她與其兄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 __然而這時期的音樂不像建築物能代代相傳,除了從西元十六世紀開始,經由考古學者
: 經從遺骸及文獻,共同找出少數的歌曲外,其餘的音樂作品根本無法真實呈現,因此要聆
: 聽這時期的音樂,只能靠當地民謠來猜測當時的曲風。
從上一段到這一段,有人能看出柏拉圖式的愛、戀母情結與戀父情結與當時音樂有何關係
嗎?
雖然我知道有音樂考古學(有認識的人在學這領域),但是.....經由遺骸能考古出古希臘
羅馬的音樂?我還是很想知道這個說法出自何處呢?
: __不過古希臘(Ancient Greece)(註十二)和古羅馬(Ancient Rome)(註十三)的
: 音樂所留下的遺產,有透過圖像並存在於繪畫、雕塑、古董、建築和陵墓裡,並流傳到現
: 在。同時我們可以在這個章節裡探究西方音樂的共同性。
: 註十二:古希臘(Ancient Greece),是指從西元前8世開始希臘城邦(Polis)的出現,
: 到西元前146年被古羅馬(Ancient Rome)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其間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不但有城邦(Polis)出現,更在西元前338年由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the Great)統治希臘後,更將當時的希臘文化傳遞全世界。
: 註十三:古羅馬(Ancient Rome),通常指從西元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
: 文明,立即三個時期—王政時代(Roman Kingdom,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共
: 和國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和帝國時代(Roman Empire
: ,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而我們常常以是從西元前754年王政時代(Roman
: Kingdom)開始算起,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遭蠻族消滅為止
: 。
: __古希臘(Ancient Greece)(註十二)和古羅馬(Ancient Rome)(註十三)樂在當
: 時和現在一樣,有被用在宗教儀式、大眾娛樂及戲劇表演。特別是古希臘(Ancient
: Greece)(註十二)的音樂,其有關調式的理論除了成為西方音樂的基礎理論,同時也傳
: 遞給古羅馬(Ancient Rome)(註十三)時期的人。
: 註十二:古希臘(Ancient Greece),是指從西元前8世開始希臘城邦(Polis)的出現,
: 到西元前146年被古羅馬(Ancient Rome)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其間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不但有城邦(Polis)出現,更在西元前338年由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the Great)統治希臘後,更將當時的希臘文化傳遞全世界。
: 註十三:古羅馬(Ancient Rome),通常指從西元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
: 文明,立即三個時期—王政時代(Roman Kingdom,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共
: 和國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和帝國時代(Roman Empire
: ,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而我們常常以是從西元前754年王政時代(Roman
: Kingdom)開始算起,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遭蠻族消滅為止
: 。
: __而在西元第一和第二個世紀,古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註十八)正處於鼎盛的
: 狀態時,古羅馬帝國時代(Roman Empire)(註十八)的人懂得利用希臘文和拉丁文來教
: 育學童認識音樂,並培養成專業的音樂家;同時那時代有不少人和帝王也因這種因素,因
: 而成為赫赫有名的音樂家(最有名的是古羅馬暴君—尼祿《註十九》)。
同樣,「古羅馬帝國時代的人懂得用希臘文與拉丁文來教於學童認識音樂」出自何處的研
究?我想您如果煩忙不用跟我說這些是出自哪個資料的第幾章第幾節,說個參考書名或作者
就好
此外,依文意尼祿似乎跟音樂有關係,但您在這邊跟註解似乎都沒提到他跟音樂的關係唷
: 註十八:古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西元前27年—西元395年),是古羅馬文明由原本
: 共和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進入帝國時代(Roman
: Empire,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之後的一個階段,理論上是仍維持羅馬元老院(
: Senatus)主持的共和制政體,實際上是大權移交給皇帝獨攬的政體。最初是由屋大維(
: Gaius Octavius Thurinus)所建立的制度,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
: 實際上已經具備帝制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而古羅馬帝國在
: 中國史書上稱為大秦或扶菻。
: 註十九:尼祿(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西元37年12月15日-西元
: 68年6月9日),古羅馬帝國(Roman Empire)的皇帝,西元54年-西元68年在位。他是古
: 羅馬帝國朱里亞‧克勞狄(Julio-Claudian Dynasty,西元前27年—西元68年)王朝的最
: 後一任皇帝。尼祿被他的叔公克勞狄(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Nero Germanicus)收
: 養並成為他的繼承人。西元54年,在克勞狄死後,尼祿繼承為古羅馬帝國的皇帝。
: 尼祿在位期間,他的注意力大部份集中在外交及貿易上,以提高帝國的文化質素,同時他
: 也下令建造劇院和促進競技運動,讓羅馬能更加繁榮。但因為有迫害過大量的基督徒,以
: 致於後世有關對尼祿的評價,絕大部分都是負面評價,鮮少有正面評價。儘管如此,某些
: 部份的文獻依然會將尼祿描述為一個廣受羅馬人(特別是羅馬東方地區)所歡迎的君主。
有人在這個註看到尼祿跟當時的音樂有任何關係嗎?
增進文化素質?一定跟音樂有關嗎?
建造劇院?不能演默劇嗎?
作者能提供出處或資料佐證嗎?「寫史」這個動作,證據及資料是很重要的吧
: __而隨著古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註十八)的衰落,音樂開始從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註十二)和古羅馬(Ancient Rome)(註十三)傳播到西方,並且轉
: 型為基督教音樂(Christian music)(註二十),而特別是「早期基督教」(Early
: Christianity)(註二十一)的音樂,它是由許多傳教士和學者經由不斷理解、編寫、研
: 究和維護,才把這個音樂文化傳承至現在而不變。
: 註十八:古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西元前27年—西元395年),是古羅馬文明由原本
: 共和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進入帝國時代(Roman
: Empire,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之後的一個階段,理論上是仍維持羅馬元老院(
: Senatus)主持的共和制政體,實際上是大權移交給皇帝獨攬的政體。最初是由屋大維(
: Gaius Octavius Thurinus)所建立的制度,雖然最初幾位皇帝都並沒有正式稱帝,但是
: 實際上已經具備帝制的特點,所以整個政府可以說是由皇帝領導而運作,而古羅馬帝國在
: 中國史書上稱為大秦或扶菻。
重複的註?
: 註十二:古希臘(Ancient Greece),是指從西元前8世開始希臘城邦(Polis)的出現,
: 到西元前146年被古羅馬(Ancient Rome)征服之前的這段時間的希臘文明。其間古希臘
: (Ancient Greece)不但有城邦(Polis)出現,更在西元前338年由亞歷山大大帝(
: Alexander the Great)統治希臘後,更將當時的希臘文化傳遞全世界。
從註18跳到註12?
喔喔看懂了,重複一次名詞重複一次註?
: 註十三:古羅馬(Ancient Rome),通常指從西元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
: 文明,立即三個時期—王政時代(Roman Kingdom,西元前753年—西元前509年。)、共
: 和國時代(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年—西元前27年。)和帝國時代(Roman Empire
: ,西元前27年—西元476年。),而我們常常以是從西元前754年王政時代(Roman
: Kingdom)開始算起,到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遭蠻族消滅為止
: 。
恩,古羅馬之前出現過了,再把註13拿來用
: 註二十:基督教音樂(Christian music),又稱「聖樂」,是基督教宗教儀式上演唱和
: 演奏的音樂,內容主要是表達教徒對上帝(God)的感情,同時也傳達上帝(God)給眾生
: 的啟示。
: 通常基督教音樂是從中世紀(Middle Ages)開始流傳,並且歷經許多轉變,到現在至少
: 有許多種不同的樂曲種類(無論是聲樂或器樂),因此依舊還是流傳至現在,歷久不衰。
: 註二十一:早期基督教(Early Christianity),是指處於產生初期的基督教(
: Christianity),約在西元1世紀當中的西元20至西元30年,所出現在巴勒斯坦地區(
: Palestine)的基督信徒。信眾能視耶穌基督(Jesus)為領袖,並延續其傳道運動。而這
: 個宗教與其後的基督教不盡相同,尤其在教義方面有明顯上的差異。
: __而在基督教(Christianity)(註二十二)儀式與音樂開始向四方傳播,傳教士們也
: 漸漸的把這兩項從耶路撒冷(Jerusalem)(註二十三)一路傳到地中海沿岸,並進而向
: 西傳到歐洲、非洲和其他區域(註二十四)。
: 註二十二: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一個的宗教組織,並在人類發展史中扮演一定角色
: ,現代各地仍然遍布為數眾多為信眾提供宗教生活方式的教堂。會眾們相信耶穌(Jesus
: )為上帝(God)的聖子、人類的救世主(Savior),是屬於一神論的宗教。
: 基督教最早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在西亞(Western Asia)地區的遊牧民族猶太人(Jews
: )所產生的猶太教(Judaism),後來在西元一世紀時經由耶穌(Jesus)系統化的整理,
: 並且轉型成基督教的模式,因此這兩者雖然都有引用聖經(The Biddle)來告誡世人,但
: 猶太較不承認耶穌(Jesus)和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
: 而基督教在中世紀(Middle Ages)以後,歷經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Protestant
: Reformation),現在已經脫變成許多模式,但傳統上我們依然分為舊教(Catholicism,
: 又稱天主教)和新教(Protestantism)。
: 註二十三:耶路撒冷(Jerusalem),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在西元1967年被以色列〈
: Israel)佔領。並在西元1980年被以色列立法認定是該國「永遠不可分割的首都」,但是
: 大多數國家不承認它是以色列的首都。
: 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聖地,從西元十世紀起這個城市就
: 是個戰亂之地,有不少宗教戰爭都因要奪取它而發動,因此到現在這裡的治安依然還不是
: 很穩定。
: 註二十四:基督教最早是從耶路撒冷(Jerusalem),之後流傳到流傳至歐洲和地中海區
: 域,直到十九世紀才正式傳遍到非洲及其他各地。
: __然而起初基督教(Christianity)(註二十二)沒有明訂詳細的規則,以致於人民會
: 隨意觸犯基督教(Christianity)(註二十二)的教條,間接讓羅馬教宗(Papa)(註二
: 十五)的地位開始下降,因此為了配合大量增加的信徒,教團裡的僧侶(Monk)(註二十
: 六)開始制訂嚴格的教規和紀律(註二十七),讓教徒能嚴謹遵守教條,並從而增加基督
: 教(Christianity)(註二十二)的權威性。
: 註二十二: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一個的宗教組織,並在人類發展史中扮演一定角色
: ,現代各地仍然遍布為數眾多為信眾提供宗教生活方式的教堂。會眾們相信耶穌(Jesus
: )為上帝(God)的聖子、人類的救世主(Savior),是屬於一神論的宗教。
: 基督教最早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在西亞(Western Asia)地區的遊牧民族猶太人(Jews
: )所產生的猶太教(Judaism),後來在西元一世紀時經由耶穌(Jesus)系統化的整理,
: 並且轉型成基督教的模式,因此這兩者雖然都有引用聖經(The Biddle)來告誡世人,但
: 猶太較不承認耶穌(Jesus)和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
: 而基督教在中世紀(Middle Ages)以後,歷經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Protestant
: Reformation),現在已經脫變成許多模式,但傳統上我們依然分為舊教(Catholicism,
: 又稱天主教)和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教的註解好長又好用
: 註二十五:羅馬教宗(Papa)是羅馬的主教,也是基督舊教會(Catholicism,又稱天主
: 教)的領袖,根據耶穌在世時留下的教導來領導普世的大公教會。
: 註二十六:這裡的僧侶,指的是基督教的修士(Monk,又稱神父)。
: 註二十七:通常是由主教級(Bishop)的神職人員,來制訂嚴格的教規,並且要教會的信
: 徒去遵守。
: __而隨著基督教(Christianity)(註二十二)教會的地位提高,也開始影響教會儀式
: 的進行,並倒置此儀式開始系統化,進而開始增進許多教條儀式;而當中這些條文也制訂
: 了一些常用在儀式的教會音樂,並且這些音樂就被後世稱做為格利果聖歌(Gregorian
: chant,又稱額我略聖詠。)(註二十八)。
: 註二十二: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一個的宗教組織,並在人類發展史中扮演一定角色
: ,現代各地仍然遍布為數眾多為信眾提供宗教生活方式的教堂。會眾們相信耶穌(Jesus
: )為上帝(God)的聖子、人類的救世主(Savior),是屬於一神論的宗教。
: 基督教最早起源於西元前2000年,在西亞(Western Asia)地區的遊牧民族猶太人(Jews
: )所產生的猶太教(Judaism),後來在西元一世紀時經由耶穌(Jesus)系統化的整理,
: 並且轉型成基督教的模式,因此這兩者雖然都有引用聖經(The Biddle)來告誡世人,但
: 猶太較不承認耶穌(Jesus)和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
: 而基督教在中世紀(Middle Ages)以後,歷經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Protestant
: Reformation),現在已經脫變成許多模式,但傳統上我們依然分為舊教(Catholicism,
: 又稱天主教)和新教(Protestantism)。
基督教的註解好長又好用
: 註二十八:請參考第一章節‧第四項目。
: 該篇重點:
: 1.學習音樂史的目的,在於瞭解各年代的作曲家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以及他所創作音樂的
: 動機是啥。
: 2.西洋音樂最早是由古希臘(Ancient Greece)和古羅馬(Ancient Rome)開始發展,並
: 進而影響西方基督教音樂(Christian music),從而流傳到西方歐洲世界,並從西洋十
: 五世紀以後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
小弟才疏學淺,但仍然極度熱誠的願意在有限時間與有限的能力內在這裡幫助「西洋音樂
史在台灣的發展」。事實上,我於音樂系畢業後有感於古典音樂的推廣在台灣的不足,又
加上對歷史的喜愛與當初對音樂史所的誤解(以為討論到歷史面向不多),於是選擇進入歷
史研究所。藉由學習歷史的研究方法,我除了希望能寫出國外歷史音樂學類型的文章,也
期望藉由跨領域來幫助古典音樂在台灣的推廣。在歷史所的學習裡我了解到史料的重要,
也因此我對於此篇文章有許多史料出處的疑問。即便沒有一手史料,有專門的研究論述作
為佐證在通史也不是不行,但若什麼都沒有那該如何說服?在台灣,不是沒有人想寫「西
洋音樂史」,而是「西洋史」領域的老師在台灣要寫書,「史料」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最終還是得出國尋找。而過去台灣學術界對於翻譯作品並沒有給予同等獎勵(直到這幾年國
科會才有一些補助),因此使得有心研究這領域的人終究要去尋找外文書籍。今天我並非否
定原PO,而是就著同樣的熱忱,應用目前我所擁有的專業來寫這篇文章。往後我若能在目
前本業以外有時間,也會持續的就自己的能力提出問題。當然更重要的,也歡迎各位版友
指出我質疑中有問題的地方以及我沒有提及的問題,以利這方面研究和知識的增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244.2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