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谷芳有機茶園精進包裝設計,展現新風貌。「雙溪注腳」結合山水元素設計識別標誌,依季節推出登山行動糧。農業局透過透農業創生計畫,活絡地方經濟展現翻轉產業的契機。
新北市府農業局與專業設計平台,聯手推動純以農業為主題的地方創生計畫,尋找15個團隊依所需資源輔導成長,今天在板橋大遠百展出新北農村在地團隊的設計亮點、品牌及魅力。
現場展出「小蜂互助所」野蜂蜜組合、寧靜海香草園香草禮盒、注腳雙溪友善食材淡蘭飯包、谷芳有機茶園碧螺春、蜜香紅茶等多項農創商品,包裝創意與設計特色,都有動人的故事。
谷芳有機茶園源自西元1871年,目前由返鄉青農第五代李昌峻、洪佳玉夫妻秉持與自然環境生態共存共榮的觀念經營。產品包裝由大女兒李昱萱及雙胞胎兒子李柏儒、李璟旻共同設計。
原包裝的蝸牛、蝴蝶、貓頭鷹、紅螢等,充滿童趣的意象。洪佳玉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設計理念企圖展現有機農業產地無汙染的生態。
透過新北農業創生計畫,將「設計」思維引入農村創生,谷芳茶園將設計原型與設計師曾筠菲溝通後,精進為簡潔明確的新包裝,將生態保育理念轉化為視覺,讓人印象深刻。
「注腳雙溪」工作室負責人簡淑慧告訴中央社記者,她的識別標誌(LOGO)融合雙溪溪水、有機葉脈、農產綠寶石,與設計師周家卉溝通後,推出自己的品牌形象。
農業局整合觀光、藝術及廚藝等產業,共創多贏。簡淑慧說,隨雙溪各季節搭配不同食材,與廚藝師吳月圓研發製作野薑花粽、淡蘭飯包。
簡淑慧說,淡蘭飯包的日照有機檸檬片、深耕園南瓜糕、太平小黃瓜、段木香菇、貢寮狸和禾水梯田有機米,打造雙溪著名的荷花造型飯包,是淡蘭古道最佳登山行動糧,也支持在地的小農產業。
包括三峽藍染的甘樂文創、復育水梯田的貢寮雞母嶺都參加展出,農業局長李玟表示,在地小農與團隊各自單打獨鬥較辛苦,新北農業創生計畫除活絡當地生活樣貌,也展現翻轉創新的軟實力,從農產事業形成產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Sandia Chien 黃旭昇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淡 蘭 古道 logo」的推薦目錄: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淡蘭道Tamsui-Kavalan Trails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淡蘭古道中路- 走訪民道後段x 北勢溪古道走到外澳! 竟然走到 ... 的評價
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樹梅坪古道」成為「瑞芳詩學步道」】
永萍在「古清明」到訪的「樹梅坪」古道,是觀賞瑞芳山海美景的好所在。這條古道,十幾年前之所以能夠恢復,是地方文史工作者、愛鄉土人士等,出錢出力不懈努力的成果。
自樹梅坪往下連結至福德祠&大眾廟的「樹梅坪古道」,原本並非正式的官方步道,而是古時的採金小道。在往昔「一夕致富」的採金年代,樹梅坪一帶有著露天的金礦源頭,不少人在月黑風高時從這條山徑上山採金,走著走著就走出小徑古道來。採礦停止之後,小徑蔓草叢生,年久失修,一度古道就此消失了。
「九份鄉土館」阿賢(賴志賢)館長及瑞芳詩學會等地方人士印象中一直有著這條路存在。
阿賢館長說,十幾年前,福德祠的廟公阿明受神明指示,希望把步道恢復起來。因此,關心地方文史傳承的阿賢館長,和十來位朋友共同發願,自費自力將颱風吹毀損壞的老房屋及道路石塊撿拾收集,搬運、雕鑿、修築,憑著印象中的路徑,花了數年期間,一階一階地將步道修復起來。然而因為古意樸實的個性,眾人並未立碑落款紀念復舊工程。如今,新北市觀旅局認可地方的努力,已將「樹梅坪古道」正式納入瑞芳文史景點。
古道最近還被觀旅局「升級」為「淡蘭山徑系統」,其中木質與石刻指示牌,已雙雙掛上知名設計師蕭青陽設計的「雙扇蕨」淡蘭古道LOGO,相當吸睛。阿賢館長與瑞芳詩學研究社在興奮之餘,還有一個夢想。他們希望更進一步,結合詩詞、俚語、書法等文化元素,豐富古道景點的文化內涵;在「樹梅坪古道」沿途定點設置刻有瑞芳詩詞的碑石,讓踏賞古道的朋友,同時也能欣賞過去瑞芳詩學前輩為瑞芳賦作的詩詞,穿越古今,連結對瑞芳這片土地的情懷。
永萍十分讚賞這個構想。過去在台北市文化局長任內,我也曾與在地人士一起努力,將「北投溫泉博物館」古蹟活化成功的經驗。永萍希望能和阿賢館長、礦研協會陳嘉林博士、瑞芳詩學社楊慶昌顧問等人共同推動,讓「樹梅坪古道」更進一步成為「瑞芳詩學步道」,增添九份金瓜石「人文走讀」新亮點。
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永萍一步一腳印】
一、 雙溪牡丹里
1.牡丹車站
上週永萍來到全台灣最彎曲的車站!牡丹車站位於雙溪北部,相鄰瑞芳猴硐,從牡丹站下車後,穿過老街,便能走到現在知名度很高的「淡蘭古道」的一個入口。這座車站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不僅是耆老級的火車站,更是台灣少數的半月型岸式月台,當火車進站時,彎曲的鐵道讓鐵道迷可以拍到火車立體的身影,是許多鐵道迷必追的打卡景點!
2.牡丹溪與老街
車站出口的牡丹溪,除了讓永萍感受山城聚落的慢活,一日導遊牡丹里連隆盛里長表示,希望能夠透過藝術美化,將牡丹溪兩側河堤變成亮點,並在岸邊打造更安全的親水設施,服務更多里民和遊客。永萍想到能借鏡日本京都的鴨川整治規劃,利用生態友善的公共藝術,並於老街中置入文創氛圍。
牡丹車站的另一側,是里長和熱血志工們做資源回收的開放空間,廣場外有用回收花盆做成的可愛豬仔公共藝術,約莫今年是豬的緣故吧。永萍非常驚豔於這樣的可愛作品,民間創意無處不在,又能兼顧環保,正是慢活好生活的典範!
二、平溪十分寮成安宮媽祖廟(天燈媽)
十分寮成安宮,俗稱天燈媽祖廟,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廟的主委胡民樹,是國寶級的天燈大師,日前與永萍、和前平溪鄉代會副主席 王瑞麟聊到,發展地方創生,首要需解決偏鄉人口快速流失、人口老化的問題。希望透過創意行銷的模式,比照大甲鎮瀾宮,也能為天燈媽祖廟帶來更多的信眾與遊客,振興地方經濟。
和永萍同去十分寮天燈媽的宗教文創專家、媽祖聯誼會秘書詹茗任,正是將大甲鎮瀾宮媽祖廟成功品牌化的幕後推手之一。詹茗任的年輕團隊經驗分享,建議胡主委首先需要發展天燈媽的招牌logo,登記商標便於授權;委託專業設計團隊,將天燈媽的故事重新包裝,並與在地商品(食品、特產等) 做意象連結、聯名,或掛雙品牌,把在地的特色及資源活用起來,開發創意伴手禮來感動更多的遊客和信眾。
目前十分老街已發展出天燈教學的DIY課程,可惜欠缺常態性套裝旅遊產品,永萍希望未來能積極引入成功的文旅升級模式與文創人才,協助平溪地方創生。
#李永萍 #一步一腳印 #雙溪 #平溪
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淡蘭古道中路- 走訪民道後段x 北勢溪古道走到外澳! 竟然走到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淡蘭古道 是嘉慶17年(1812)噶瑪 蘭 設廳開始,一條橫跨200年歷史的百年山徑,漢人開拓與遷徙史,可分為擁有豐厚文史背景的北路「#官道」、民間自主開墾 ... ... <看更多>
淡 蘭 古道 logo 在 淡蘭道Tamsui-Kavalan Trails - 首頁|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14427 個讚· 646 人正在談論這個。一群喜愛淡蘭旅遊的同好,分享淡蘭道上的美景、故事,把淡蘭古道走回來~ ... 當然也知道柱面刻的雙扇蕨LOGO是出自設計大師蕭青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