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黃金啦,黃金避險呀」但背後原因又說不出幾句,這樣更危險 //
👱♂️YOLO: 港股美股都跌,好驚市場會一波大跌,常聽說黃金可以避險,身邊甚至說比特幣可以避險,真的可以嗎?
🧔施傅:想避險,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法,並且最好先了解其背後避險的原理,才會避得安心,「買黃金啦,黃金避險呀」但背後原因又說不出幾句,這樣更危險。
(1)現金
看不透大市,最簡單就是「揸Cash」,不過可以轉做揸避險貨幣。美金公認為避險貨幣,通常指市場不穩定時,表現相對比較穩定,可保持原有的狀態或甚至增加價值的貨幣,流通性高、認受性高,揸住都保值死唔去。亞洲區代表有日圓。歐洲區代表有瑞士法郎。
(2)黃金
黃金是傳統避險資產,傳統智慧是用來對抗通貨膨脹,因為它有實體、不容易損壞,而且全球都認定它的價值。世界各地的央行、所謂「大戶」都會持有一定黃金。
要投資黃金,可以是買實金、黃金ETF、紙黃金,但請謹記,「佢同其他資產一樣,都係會有風險㗎!」中、短線都會有波動,較為適合長期持有。
(3)美國公債
美國國力是世界公認,投資者美國的償債能力有信心,美國公債的回報率又稱「無風險回報」,不過說是這樣說,現在美國瘋狂印錢,令人擔心其債務問題,你不認同便不要買😆
(4)比特幣(不建議)
最近多了聲音將比特幣和黃金比較,指它同樣可以避險。我個人不這樣想,始終比特幣波動極高,除非你對它有強勁信仰吧。
(5)對沖
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亦經常在YouTube節目中分享。對沖以「買跌」的做法以抵銷下跌市的影響,方法例如是反向ETF、沽期指、CFD買沽等等。
#我問施傅答 逢週六刊登
⭐️不論新手老手,有任何疑難歡迎留言或inbox我們,施傅團隊會盡力為你解答!
========
►YouTube【我要做世界】: cutt.ly/Hx49a9a
►YouTube【我要做富翁】:https://bit.ly/35LOy2J
►YouTube【富翁電視MTTV】:https://bit.ly/35dJW4Y
►Instagram:instagram.com/money_tab
#公債 #我問施傅答 #我要做富翁 #財務自由 #被動收入 #理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侯漢廷為民請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
沖銷央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月13日】美國PPI創下8.3%新高,在通脹擔憂下,道指先升後跌,收市跌271點或0.78%,標指跌0.77%,美國法院判斷蘋果違反壟斷法,未來App Store收入大減,蘋果股價大跌3.3%,拖累納指跌0.87%。留心道指開始破位向下,需高度關注,較大啟示的標指仍守在4400點支持之上,算是高位爭持局面。
美國PPI升至8.3%,高於7月的7.8%,短期難以回落,未來3個月CPI難不容樂觀。數字一出,十年國債升至1.35%水平,未見恐慌式拆倉,主要是在過去半年市場已消化所謂通脹心理陰影,反觀下週美國議息,會上是否有縮表消息才是市場焦點,在歐央行維持QE情況下,估計美聯儲待11月才會公佈縮表相關細節。
民主黨全力推動3.5萬億美元基建方案,一旦落實,未來十年對建材需求必然大增,勢必加劇通脹壓力,資源價格反覆向上成為新趨勢。早前阿爺為了打擊物價,一度限令企業炒賣囤積資源商品,結果對沖基金快速退出商品市場,令價格一度回落,但近期銅、鋁價、甚至天然氣價格均創新高,煤炭、鋼鐵價格回頭向上,估計新一輪資源價格上升週期己開展。
為了應付支出,民主黨本想將公司稅調升至28%,卻遭到很大反對聲音,最新方案是願意降至26.5%,但同時會開徵新的2%「回購稅」。增加公司稅本身已令企業盈利減少,已不利於股市,過去十年美股升勢,很大程度是依靠公司積極回購去推高股價,今次所謂「回購稅」更是向這股推動股市的買力落刀,自然引起華爾街更大回響,料反對聲音更大。此外,民主黨還建議將美國海外收入稅收,由10.5%增至16.5%,又是大大不利於一眾科企龍頭,小心納指短期會借勢調整。
A股上周五先跌後回升,創指經過3200一番爭持後,最終仍能企穩收市,外資繼續買入78億元,9月至今不足半個月,淨流入金額已達665億元。經過8月調整後,A股估值相對吸引,除了外資看好流入外,內地基金銷售亦錄得不俗成績,料在基金完成策略調整後,A股有望靠穩回升。
回說港股,上週五早上提到港股有回調無大跌,跌至25700可初步低吸,若見25000再慢慢加倉,結果上週五迎來反彈,一下子又回升至28200,成交1498億。現時港股估值吸引,今次環球熱錢東來,似乎以流入A股為主,相反港股受益甚微,缺少大量新錢流入下,港股形成一種低吸高走的資金拉鋸戰,每每回升至26000樓上,高追意欲便不大,反觀25800樓下便有資金願意低吸。
事實上,去年或是年初,港股通基金在內地銷售也有很強號召力,4月過後,由於港股基金有很大回徹,打擊了大媽投資意欲,現時A股基金吸引力已高於港股通基金,這也是過去數月北水減少買貨的原因。但隨著恒指回試25000水平,9月份北水積極性開始加強,月初至今淨買入達198億,較8月的232億有大幅改善。
從基金買盤分析,暫時週期性股份如資源板塊、新能源較受北水歡迎,科技股在一輪急跌後,部份出現投資價值,低位也見有買盤吸納,惟高追意欲不大。相反估值較高的醫藥股,在縮表陰影下,仍是較弱勢。
希望大家多一點👍及多share支持一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圖太郎
沖銷央行 在 股市光明燈+手機診股ap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盤正考驗關鍵點支撐.台積電主導
個股依循日線紅綠燈操作
本波段18034反轉歷經ABC波段回測.且再明顯反彈波及至17633後回測.唯受外資強力回補.台積電又重掌主導權.常態上需降温探底上週亦先跌後彈.走勢正臨界多空關鍵.
Delta入侵社區.全球再䧟疫情壓力.
美股連漲創新後續乏力.悲觀論調再起.台股發展仍受制於此。
上週四9/9成交量大幅縮斂.只有2439億元.近期最低量.是否形成「凹洞量」「窒息量」正待比較追蹤.其量縮部份原因來自中秋長假前自然縮減.另一主因自8/27起當沖監視制度實施.已多檔當沖皆受制.
目前月均量:3483億.季均量:4540億
以量價結構與大盤所擬「頭肩頂」型態.以4/29:17709為左肩頂点→(5/17):15159→(7/15):18034→
(8/20):16248→(目前9/6:17633)→
以量價結構似已部份備可擬頭肩頂.高檔區背離現象.尤其近日量縮極端.更突顯背離.本週續追蹤.唯務必掌握個股首翻紅燈時.一定先行退出.即可避開此疑慮.
除息權正密集.且已將近尾聲.加以大盤維持強勢.助漲填息.本週除息個股仍可為,特標誌 。 者優先.
紙類,塑化.部份紡䊹.玻璃~~震幅加劇.續漲空間存在但資金流向漲勢將受質疑.以類股輪動個股表現居多.
因5G手機升級.雲端資料中心建置, lC設計. ABF. DRAM MLCC. 矽晶圓,散熱 MOSFET~.對目前盤勢發展備主導領先,尤其又以次產業的各龍頭股更是本波預期領先主流.亦是持股操作主要標的
二.本週財經動態:
1.國安基金將介入:
國安基金之介入與否在於本波疫情是否惡化,並波及台股發展是否達於國安進場之條件.目前國内疫情正降級..唯DeIta新變種正衝擊,目前有初步報「社區群聚」壓力,包括亞洲國家.台灣是否能順利防堵.將成後市焦點
如被視肇因Delta疫情而下,屆時而致恐慌殺盤,方達國安基金介入條件
2.9/14:蘋果新機將發表.新品效應將有利台系蘋概股表現.唯台積電宣布調漲20%是否影響蘋果新機報價宜追蹤
3.9/12:經濟部公布僑外來台投資金額.對外投資金額.
4.9/13:北美半導體協會公布B/B值
5.9/15:中央銀行公布外匯存底.
6.9/20:經濟部公佈外銷訂單金額.工業生產指數.
7.9/23:行政院公佈失業率.
8.9/25:央行公佈貨幣供給額M1A.M1B.M2.放款與投資餘額
9.9/27:國發會公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領先及同時指標綜合指數
10.9/30:央行公佈退栗張數-金額比率.
其他追蹤財經動態:
※台幣匯率變動:
上週台幣在9/7扭轉為貶值,目前短線成貶勢.上週貶值0.7分.收1:27.71O元.屬波段升值中,短線趨勢中之小幅貶值,如上周卽即提示或有近4~5天技術性微貶,已印証.
操作外匯買賣投資人,不論投資.投機.短期.中期操作,可参考新台幣匯率紅綠燈變化.升值.貶值可完全充分掌握.其他各國匯率亦皆有各週期紅綠燈参考.目前外匯操作最佳利器.
美元指數強彈.台幣匯率變化.参考各國匯率紅綠燈指標,充分掌握.
※各項原物料行情之變動:
包括:鋼鐵.纸類.貨櫃與航運費
DRAM NOR FLASH . LTCC.
塑化PE.HDPE.LDPE.PP.EG.SM~~~目前皆上漲中..
※除息行情正密集中.近期專文点選近期將除息重點標的.可参考
建議:挪用1~2筆資金採間歇性介入.利用:擇標的股→除息→填息→獲利了結→再擇股
此每一循環或需4~5天.上週正值大盤重挫.,重量級除息股皆未表現填息估本週個股日線首翻綠灯者可優先介入.及至日線紅灯即再介入近日將除息標的.
或以標誌 。 者優先 参考附表.
本週重量級除息股:
9/13:精技.大江.智擎.晟德小同致.廣運.
9/14:國光生.錸寶.鑽全.一銅.東洋
9/15:敦泰.茂林.大洋.數字.閎康.
9/16:士電.順德.廣越.好樂迪.南六.羅麗芬.泰博.生泰.欣詮.欣泰
9/17:遠東銀.泰昇.統新.三竹.宏佳騰.崧騰.
9/22:泰山.通泰.雙美.曜越
9/23:立積.晶華.材料.
9/24:興富發.
~~~
沖銷央行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陳儀真的運米赴陸嗎?】
有人說:「國民政府在光復初期掠奪台灣米糧送往大陸打內戰,導致米糧稀缺、米價上漲。」此一說法不僅在網路瘋傳、更透過教科書被寫成「標準答案」。
但其實,最新的證據證明過去的研究是有疏失的。歡迎分享轉發!宣導正確歷史!
一定有人說電報是假的。那請拿出證據或其他史料,證明陳儀真的掠奪台灣米糧到大陸。
為什麼跟你學習的、跟網路上聽到的不一樣?
答案很簡單,教科書真的寫錯了!
我希望要反駁的,拿出證據,不要只會人身攻擊或轉移焦點,說國民黨其他地方很爛或日本其他地方很好,我們在談的只有一件事:陳儀有沒有將台灣的米糧送至大陸。
※
(史料內容繁多,大家可以只看影片。)
一、缺乏米糧之歷史背景
關於1945年臺灣稻作生產情形,日本殖民當局分析,由於寒害、乾旱、暴雨等天災因素,及美軍空襲轟炸等原因,第一、二期稻作大幅減收,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出現大問題。亦即,日本殖民當局不但精準預知1945年的嚴重糧荒,事實上他們於陳儀抵臺之前,就已經確切知道1945年上半年米穀收成的悲慘情況。1945年臺灣稻米的總產量只達到747萬公石,未及1937年的一半。
又由於美軍大肆轟炸,臺灣肥料工廠殘破不堪,肥料生產可說幾乎完全停頓。1945年全臺肥料施用量為0.2萬公噸,僅及日據時期的1938年肥料最高施用量38.9萬公噸的0.5%, 可見肥料的稀缺。戰爭時期,農村之少壯者均被徵調參加侵華戰爭,農村的勞動力極端缺乏,又因農產品被日本殖民當局低價強制收購,等於無代價被搜刮,農民對米穀增產已失去興趣。在缺乏肥料、天災、戰爭缺乏勞力等因素之下,1945年的臺灣糙米產量一落千丈,大為減少,約僅63.8萬公噸 ,僅及前一年1944年產量的59.8%。比全省最低消費量還少22萬噸,出現嚴重米荒。
然而,就在糧食已經非常不足,臺灣需施行米糧嚴格配給的情形下,日人仍強將大量的臺灣米穀(糙米)運往日本。1943年自臺灣運往日本的糙米達25.8萬公噸,1944年運往日本16.6萬公噸。1945年上半年日人又將3萬公噸糙米輸往日本、沖繩與華南。 同(1945)年6、7月時,日人還以臺灣的糧食供應其在東南亞作戰的日軍,雖然到了後來,運糧船一艘艘地被美軍炸沉,連漁船運米也遭炸沉引 。凡此種種,更加重了臺灣地區米糧不足的情形。
當時學者即評估,到了1946年春,如果依正常消費標準,即如果米糧是在市場自由買賣,則臺灣缺糧約超過一半。「臺灣將超過一半的人在市場上是有錢買不到米,無米糧可食!」
1945年,日本殖民當局已完全掌握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糧荒大災難,但就在要將臺歸還中國前的九月上旬,日本人放棄對各項物資的管制 ,導致民間大量消費糧食。據9月22日《臺灣新報》報導,從萬華車站到龍山寺間馬路兩旁的店家內,都高高地堆著牛、豬、雞、鴨等肉在販售,市民們完全可以買到他們想要的商品 。又由於日人管制鬆綁放任不問,全島耕牛頻頻被偷屠宰。據陳儀抵臺當天10月24日《臺灣新報》的報導,當時全臺耕牛總數的三分之一遭屠宰,故影響未來耕作與糧食生產尤大。
據當時專家估計,日人投降後一、二個月間所大肆浪費的糧食,可維持臺灣半年份的食用量 。就臺灣整體社會而言,米穀專家們則估計,依當時臺灣現存米穀與第二期的收穫量,到了1946年的二、三月,臺灣社會就將進入饑餓狀態。 糧食不足必然帶來社會的動亂,已可預見類似二二八事件的發生不遠矣。
屋漏偏逢連夜雨,1945年缺糧,1946年,第一期稻作遭旱災,中部水田因缺水而未能播種者即達萬餘甲,第二期又於9月25日遭逢臺灣十四年來未有的巨大颱風。 故1946全年稻作收獲僅89.4萬公噸,遠遜於日據時代產量,在稻作收成勢必銳減的預期心理下,米價再度高漲。
二、陳儀積極解決糧荒
糧荒如此嚴峻,陳儀抵臺後,積極努力解決糧荒問題。例如陳儀於1945年10月24日抵臺,僅一星期後的31日,長官公署就公佈〈臺灣省管理糧食臨時辦法〉。
11與12月時,花蓮港廳與農林處即宣佈禁止米穀釀酒製粉,臺北市開始實施食米配給。翌(1946)年春,長官公署、臺灣省糧食調劑委員會、臺灣省貿易公司(1946年2月7日改為臺灣省貿易局)、警備總司令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及花蓮、臺南、臺中、高雄、臺北、基隆等縣市皆有諸多解決糧荒問題之命令及方式。在光復後直到二二八事件爆發前,陳儀政府不斷嘗試各種方式,欲解決糧荒。
當時陳儀採取重新整治農田水利、加強化肥供應、調整土地關係等措施,使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力逐漸得到恢復。到1947年,全省受戰爭和自然災害破壞的農田水利設施基本修復,並進一步加強了河患的防治與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農田灌溉面積有所增加。化肥產量也逐年增加,部分緩解了「肥荒」問題。
在此同時,中央政府曾多次向臺灣徵米,但陳儀鑑於臺灣人民亦缺米糧,所以反對將米運往大陸,極力抗拒,以致中央無法徵收。 如1945年12月28日中央行總秘書長向景雲,致電行總臺灣分署錢宗起詢問:
「臺灣食米全年生產及銷費量各若干,目下有無餘糧可資出口,供給華南各地。署如大量購運有無困難。盼即電復滬福州路120號善後總署。」
行總不僅催促分署,也直接去電長官公署詢問是否有辦法糧食出口。陳儀在12月29日以亥艷電向行總署長回覆如下:
臺灣素以產米著名,唯近年因肥料供給缺乏,收穫逐年遞減,估計自本年十一月至明年五月需要四十九萬三千餘噸,而本省可能供給者祇三十七萬九千餘噸,尚短十一萬四千餘噸,雖目前尚未缺糧,而轉瞬即感糧荒頗為嚴重。為今之計,首在輸入大批化學肥料,使勿失農時,來年收成方有把握。次則在青黃不接時期,運濟糧食以資過渡。報載聯總明年一至六月運米七十三萬噸接濟我國。此項糧食如何分配,當在藎籌之中,務祈將臺灣列入分配糧食區內,於明年二、三月間接濟五萬噸以維民食。一面並請分配大批化學肥料來臺,藉利農事,實所企禱。至臺灣糧食產銷數字,已由救濟分署另電詳陳,佇盼電復。弟陳儀亥艷親印。
陳儀不僅明確表達了沒有餘糧可供出口,更要求中央行總能盡速撥糧食、肥料來到臺灣,以解決臺灣方面缺糧之急。
此外,長官公署於1946年5月25日下令查緝嚴禁糧食出境,並積極籌購外米。1946年1月31日,越南西貢米五千袋運抵臺灣 。同年夏天,內地福建曾運米364公噸、穀281公噸及麥32公噸至臺灣 。此外,自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止,貿易局以交換物資為主併採購的方式,自上海、天津、青島等地進口大量臺灣所缺的物資,例如肥料8,457公噸、麵粉90,900袋、布123,664疋、汽油26,500加侖等共二十三類之多,並大量配銷予一般人民及合作社。
由上述資料可知,「長官公署運輸大量米糧到大陸而導致臺灣米荒」之說,應該僅是「傳聞」,並非事實。

沖銷央行 在 Sky Finance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集部份內容熱點:
.
1)美國央行年會,關注耶倫發言,或意外連任?0:19
2)9月美國債上限,其實現在似「虧空公款」?6:05
3)聯合國指美現狀似南北戰爭前夕,恐爆內戰?8:51
4)墨西哥灣現颱風,影響原油輸出,油價或再沖?10:39
5)亞馬遜收購超市影響,昔年美國神股料有波動?12:40
.
#Financial_Market
______________
【天裕財經頻道】一站式財智創富資訊平台!
YouTube:www.youtube.com/SkyFinanceChannel
Facebook:www.fb.com/skyfinancechannel
Website:www.skyfinance.hk
IG:sky.fin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