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謙診所_林禹喬_院長
怎麼說呢?身為考試升學下的勝利者,我很習慣在給定知識範圍跟標準答案的框架下思考。
出社會好一陣子後才慢慢發現,知識有許多面向,不只是在書本跟紙張上,問題的框架也有很多個,不是人家說什麼就是解答……更多的是,從自己實際做、不停試錯、犯蠢當中,學到屬於自己的體會。
而在教養上,我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把小朋友學習到的「知識」跟「現實」連結在一起,進而開始真正的學習。雖然我讓小孩念實驗小學,實作的課程比較多,自己也看了許多教養專家的書,不過仍無法滿足我的需求。之前是有點鴕鳥心態,總覺得才小二吧,讓他看看漫畫,開心玩玩 Minecraft 就好。
▌設身處地,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在這次講座當中,蔡校長以身作則,讓參與者親身體會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知識學習」,在龐大繁雜的資訊流中,如何教導小朋友保持批判思考與形成自我觀點,這點在應試填鴨教育當中,是絕不可能培養出來的,這也是我自己收穫最大的地方。
在寫學習單的過程中,小朋友並不會一遇到問題,就認為只有一個標準答案,他會習慣自己從更多管道找出適合的解答,過程中對問題有更深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獨特看法,更不會寫完答案就停止了思考。由於學習單貼近現實生活與興趣,小孩長大之後,就更容易有更多層次的累積(當然這也是出學習單者自己的挑戰了)。
另一個精彩之處,是對於小朋友使用 3C 工具的引導,結合了大腦激勵機制的一些應用。我自己在教養當中也有類似的思索(以及在小朋友身上實驗),雖然目前還沒辦法達到像蔡校長給小孩那麼高的自由度,不過也是很早就讓他擁有自己的筆電,也訓練他逐漸上手語音與打字輸入,目前大概寫了幾十篇週記。
▌如果沒有親自動手做,參加課程只是浪費。
最後,感到最滿意的是教案實作的部分。在上午的課程結束之後,新思惟團隊手把手,教導學員寫出一個真正的學習單。在我的認知裡面,很多知識學習課程雖然安排的很好,但是參加者聽的時候感動、激動,回家之後卻連動也不動,行為根本一點也沒改變,那麼參加課程,就只是浪費而已。
新思惟用無痛的方式,教導學員直接克服靜摩擦力,踏出第一步,這真是很燒腦,又很精彩的課程設計,難怪參加新思惟課程的人,都說收穫滿滿。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延伸閱讀
➤ 跟小孩聊政治學議題,可以嗎?
➤ http://bit.ly/2WbALxp
➤ 6 個在旅行中,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的小技巧。
➤ http://bit.ly/2IyRRQd
➤ 旅行中,晚上無聊時,適合跟孩子做的 5 件事。
➤ http://bit.ly/2ATMTcB
➤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步驟、方法與成果分享。
➤ http://bit.ly/2MLtDn6
➤ 去麥當勞吃飯,上臉書發文,也能學到生活素養。
➤ http://bit.ly/31Anrnp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