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世界 ◎吳音寧
茼蒿芹菜蔥纖纖
風吹淡紫鵝黃花
瓢蟲華服
黑泥地
不知名
不知名的午後
要翻書才認識名字的
節花路蓼,又叫羊母草
大花咸豐暱稱恰查某
龍葵私底下是黑甜仔
命名的階級
以及仍然的不知名
蹲下身
菜園世界 Discovery
公的母的、雌雄同株
性別的故事,蓬勃生長
有些木瓜從女孩長成男人
有些品種進化得
需要人工授粉
拔也拔不盡的鐵線草
慾望一叢,便迅速拓展
連鎖,不留餘地
恰如資本主義
吝嗇的性格
趴下身來
藜是萊、萊是藜
葉背灰綠,葉香可食
杜甫千年前寫到
「寂寞天寶後
園廬但蒿藜」
只剩野菜裹腹啊
戰争的陰影
時時刻刻
土地又迸出什麽
搖曳著光影
--
◎作者簡介
吳音寧,1972年生於彰化溪州鄉,先後畢業於彰化女中、東吳大學法律系,曾任《台灣日報》、文建會《文化視窗》編輯。曾獲彰化縣磺溪文學獎、法律文學創作獎首獎、時報文學獎人間新人獎。2001年進入墨西哥查巴達民族解放軍(英譯為Zapatista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的自治區探訪,結合查巴達領導人馬訶士(Subcommandante Marcos)的童話詩文及報導,輯為《蒙面叢林》一書出版。2005年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入獄服刑後,吳音寧與其書信往來,鼓勵他透過書信寫下自己的故事。2007年,出版25萬字的《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記錄下戰後五十年台灣農業的發展與困境,被獲評為當年的中時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之一。2008年,出版個人詩集《危崖有花》,用詩的語言紀錄下多年成長蛻變的過程。
--
◎小編柄富賞析
本首詩收錄在吳音寧《危崖有花》輯六「自然相逢」中。有別於鄉土詩常出現的寫實性與批判性所夾帶的厚重感,〈菜園世界〉雖是一首寓有批判的作品,字裡行間卻帶著孩子氣的浪漫與靈感。詩裡沒有一個敘事的「我」字具體出現,但在閱讀時卻好像明白看到一個少年在菜園裡蹲下,告訴你他看見了什麼,如此經營一首詩,〈菜園世界〉因此直觀可信,也很可愛。
但在可愛背後,所欲的批判也透過少年的眼與口,更銳利地放送出來。少年先指認菜園裡的事物,所謂指認便是說出他們的名字,而這些名字來自人類,也象徵著他們對人類的意義與分類:有的植物是人餵養牲畜的飼料,有的植物是小孩子們的玩具;有的植物像不為什麼地生長著,必須翻書才認識名字;更多更多,則是不知名的植物。如此一種「(被)命名的階級」,詩人為這些植物所提供的符號意義留下伏筆,為其後菜園世界的「Discovery」建立基調。
木瓜經常作為一種性別符號在文學中出現,是母性的、豐厚與滋養的象徵,農村裡若見木瓜生長得不結實,就說是「公的」,會以利器傷害木瓜樹皮,以刺激生物本能使木瓜「由公變母」,由貧瘠的「窮神」變成豐饒的「大母神」(注1)。不過木瓜是不是非得如此,若與農業、與人類無關,無所事事的木瓜也可以從女孩長成男人。放諸社會來看,性別是不是一定要背負怎麼樣的意義,或者自然而然,蓬勃長成他們自己的故事?詩人最後寫「有些品種進化得/需要人工授粉」,用「品種」、「進化」這類詞,諷刺人類左右著生態,只想著自己;更深一層的,性別之所以成為性別,不也是人工的利器,在傷害著我們的樹皮?
再看到鐵線草開得不留餘地,詩人帶入社會經驗將之比對資本主義的吝嗇,這譬喻既新鮮又精準,前段講到品種進化是自然生物被人類操作,這段又像在說,人類社會也不失為一種自然的反射,同樣是拔也拔不盡的慾望,人類就算包裝再三,也不會高級到哪裡去。倒數第二段則寫同為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藜和萊,詩人想到千年以前的另外一位詩人杜甫,怎麼樣地因為戰爭的緣故,寫過這些無所不在的雜草和野菜:藜和萊從此,就有了戰爭的陰影了。戰爭過去了,詩人看見藜和萊,仍然想起戰爭。
作為人類走進菜園,詩人看見一個個意象與故事閃現其中,聽著故事的人也是說故事的人,而這些故事,來自腳下不斷生命的土地,還在「迸出什麽/搖曳著光影」。
注1:印卡/〈像危崖一朵花──讀吳音寧〈菜園世界〉〉https://enkaryon.wordpress.com/2009/02/06/%E5%83%8F%E5%8D%B1%E5%B4%96%E4%B8%80%E6%9C%B5%E8%8A%B1%E2%94%80%E2%94%80%E8%AE%80%E5%90%B3%E9%9F%B3%E5%AF%A7%E3%80%88%E8%8F%9C%E5%9C%92%E4%B8%96%E7%95%8C%E3%80%89/
--
美術編輯:佳郁(ig:Gayodoodle)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鄉土與城市 #菜園世界 #危崖有花 #吳音寧 #性別 #資本主義 #戰爭 #土地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1/20201108.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LILLIAN.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馬爾他的行程是這邊訂的:https://www.wandermalta1.com 我離開馬爾他之前安排了三天跟著他們走了馬爾他交通麻煩但是必去的景點如:哥佐島/姆迪納古城等地,有專車接送還有地陪推薦道地餐廳&秘境❤️如果是自己搭公車或是搭船去的話交通單趟就可以花掉兩個小時左右了吧!真心推這間華人...
哪裡 可以 印 b3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柒. 高流副執週記 }}_02
(續前)
做為一位職業樂手與音樂總監,我想,不論國內外,我能夠親身到訪過的場館、參與演出過的舞台,應該不在少數;而音樂展演所使用到的舞台,粗略分為場館自建、常設性的舞台 (譬如刊頭相片所例舉的『LIVE WAREHOUSE』舞台 – 這應該是非常非常基本款的形式);或必須在場館內另外搭建的臨時性舞台,這類型的舞台,可以因應節目的需求,設計成單一面向 (觀眾單一視角)、或甚至開展成四個面向 (常稱之為四面台,觀眾以環形、多視角方式觀賞) 的形式 – 以台北小巨蛋的演唱會來說,大概百分之百都是這種臨時性的舞台結構。
做為一名觀眾,當你拿著票進入了演出場館,也許那是一個站著觀賞節目的場地,也許那是一個你需要找尋座席、對號入座的環境,不論如何,當你『就位』之後,勢必會對今天的『舞台』做出第一印象的打量、判斷;而你很可能不太會想到,你所參與的這個『場館』,如果把眼前的『舞台』整個拿掉,那會是一種什麼景象。
做為一個即將在『高流』打拼的員工,當我第一次走過那開闊明亮的迎賓大廳,繼續往前走進主要演出場館的那個瞬間,當我看到主場館的那一秒,我不確定我看到的是不是幻覺 …
那是一個扇形開展的空間,極高的挑高,屋頂呈現些許的圓拱,整體像極了一瓣倒置覆蓋的珍珠貝蚌。
只是,這個珍珠貝蚌沒有珍珠。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展演場館,沒有設置舞台。
她,沒有舞台 ……
對不起!我這麼說其實也不盡精確:在扇形三層觀眾座席以單一視角的方式、視線所共同交集應該是『舞台』的那個區域,是一座巨大的平整牆面,但在那個牆面的正中,開著一個比例極不合理的四方形『窗口』,在那個窗口的裡面,是一個你覺得不太可能是『舞台』的矩形空間 – 但當我第一次聽著協助我認識場館的同事所做的導覽說明時,他們將這個『開口』,稱之為『鏡框式舞台』。
『鏡框式舞台』?那不是『劇場』的舞台形式嗎?請參閱楊其文教授的這一篇文章:http://yangchyiwen.blogspot.com/2015/12/blog-post_86.html ,或是維基對於這個名詞的看法: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9C%E6%A1%86%E5%BC%8F%E8%88%9E%E5%8F%B0 ,甚至你可以自行搜尋這個關鍵字;不論從哪一個資料來源,你一定會意識到『鏡框式舞台』,都是與『劇場』這種表演藝術形式有著直接聯繫的關係。當然,『音樂展演』也可以被廣義地被解釋為『根源於古希臘戲劇的高度相關表演形式』,但,那通常會連結到『詩劇』、『歌劇』或是『音樂劇』這一類的專門藝術,對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我以為她的主訴會是『流行音樂』?還是 … 我弄錯了什麼?
對於上述的文字,如果沒能讓你得到具體的概念,那就請點開由這個『國際競標設計團隊』在獲得首獎而承接了整體設計案的關係人,在網路上公開呈現的工程技術講座記錄資料:https://www.ncree.org/download/EngineeringTech/20190111-%E9%AB%98%E9%9B%84%E6%B5%B7%E6%B4%8B%E6%96%87%E5%8C%96%E5%8F%8A%E6%B5%81%E8%A1%8C%E9%9F%B3%E6%A8%82%E4%B8%AD%E5%BF%83%E7%B5%90%E6%A7%8B%E8%A8%AD%E8%A8%88%E7%B0%A1%E4%BB%8B.pdf – 我請你特別注意一下整份文件的第 19 頁,那是一張主建築物『側面』的透視圖;在頁面右下方圖說『大型室內表演空間』、往左一點註記了『伸縮縫』虛線的左手邊,有一塊紫色區域,標注了『後舞台』- 如果你把這個區域放大來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在『後舞台』的右方,有幾個淡橘色的『人影』,用來圖說是『表演者』的示意,你就會知道,在這個設計團隊的設計裡,『舞台』是放在『後舞台』的前方。請再參閱這份參與工程建築的關係人的網路公開資訊:https://www.sucoot.com/webls-zh-tw/msg/msg15.html ,第三張類似 Autocad 圖說的資料 (我將其截圖陳列於刊頭相片),右方的圖例,是面對『鏡框式舞台』的正面圖,在下方中間一塊大『X』,就是被認為是『鏡框式舞台』的開口。請注意一下整座牆面的長寬高,再看看這個開口的比例,如果這個開口被認知為是『舞台』的邊框,它是不是顯得過於窄小?
整合這兩份資料可以得出的概念是:『高流』主場館在設計上,是沒有建置舞台的,但建築物留下了一個『後舞台』的進出口,讓人錯誤認知為『那是一個鏡框式舞台』的空間。
然而,你是否知道『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總建設經費?根據這一份來自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去年公布的官方資料:https://cissearch.kcc.gov.tw/Upload/Attachment/BusinessReport/1216/26fcc744-368b-49e6-97e5-1044b273a7fe.pdf ,這是一個花費了將近七十億國家建設經費的計劃!
然後,『流行音樂中心』沒有設置舞台?
『沒有舞台就沒有舞台啊!小巨蛋也沒有設置舞台啊!大家還不是在那邊三天三夜得很高興?』
……
『小巨蛋』的原始用途是什麼?『流行音樂中心』的原始用途是什麼?
這中間是哪裡出了什麼問題?
[一. 高雄觀察_02]
這不是單一場館的問題。
然而,這些在全台各地的『單一場館』,卻共同顯現了一個明確的症狀:我們國家的公共建設,有著『施作』與『實用』巨大落差的問題。
我知道前面那一份由高雄市文化局公布於網路的官方資訊,你一定沒有耐心看完;但如果你真的看了,你就會知道整個『高流』興建過程的十年,由於施工技術的困難,至今已經『變更設計』了至少六次,其間,監察院甚至曾因為工程延宕而糾正了文化部、高雄市政府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4&sms=8912&s=7564 )。不過,事情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在過去的這十多年,國家最高領導中心更迭過三個『朝代』,而做為地方政府,高雄也經歷了一個『長期執政』的政務系統,因選舉翻盤而過渡了一次短命的『改朝換代』,再回到現在這個重掌政權的市府團隊。糟的是,中央與地方的政權交替,完全不在同一個節奏,而我們國家在『意識形態對立』所造成的政黨惡鬥,對於『施政』的順暢、效率,其實是不可能有令人信服的共識;而在『地方政府』的結構裡,同一政黨、不同派系的鬥爭,相互卡位、制肘,恐怕即便不是局中角色,也很容易嗅得出這政治的味道。
這些都只是『背景因素』。
等到真要開始執行一些國家重大建設時,我們的政府因為考慮到『公務人員清廉』問題,所有的建設都必須以『標案』形式進行,而投標廠商出線的機制,是每次以幾仟元車馬費出席的『專家學者評審』群進行評議決定。你知道這些評審,每次拿到資料、進到評議場所進行審查的時間,能有多久嗎?我自己擔任過一次這種形態的標案評審後,再也不敢答應其他的標案評議邀約,因為,到我執行評分的那一刻,我根本不敢說我瞭解手上這個案子的百分之幾。
然後標案就成立了,評審群也領了車馬費走了 – 他們在後續的整個事務執行上,其實是沒有任何權責的 (當然!如果其中有什麼利益勾結、舞弊事端,那又另當別論)。而接下來的所有事務推動,就是得標廠商與業務執行單位的公務人員之間的協調合作了。
請記得:所有的重大事務都是以『標案』進行,也就是說,『工程設計』是一個標案,『工程施作』又是另外一個標案,而這些個別標案的評審委員,很可能完全處在一種平行時空裡。
這中間,如果很不幸,得標廠商在『按圖施作』的過程中,發生了窒礙難行的問題時,到底應該將責任歸屬於誰?
沒有誰。
發生了問題之後,公務系統就會開始進行『變更申請』,請主管機關『惠予同意』,將工作期程或甚至預算,做一再的修正、處理,然後可能再衍生其他標案,然後可能再出現同樣問題,循環不已。
這些是『系統操作』實景。
現在把『政爭的背景因素』,疊加上『事務系統操作現象』,得出的成績,就是這些散處在全台各地,看起來很漂亮,實際上發揮不了功能的各式場館。
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希望拼『公共建設』的業績 – 那是他們爭取、鞏固選民、選票的一種成績單;但預算花下去建設的整個過程,以及後續的實際運作,這些『負責決策』的政治人物,真的在乎嗎?
這些政治人物會在乎『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主要展演場館沒有設置舞台』這種小事嗎?
我看不出來。
這類型的事情,如果換作在民間的自營事業體,它還會這樣發生嗎?
十年後的這四個月,我看到的相關疑點,其實多不勝數,但卻根本無從問起 – 是誰同意了這些的設計?是誰判斷這些設計符不符合實際工作需要?而更難過的是,就算知道了是在哪個環節、哪個時間點出了哪些問題,又能夠怎麼樣呢?
十年已經過去了。
現在,『他們』成立了『行政法人』,希望藉由民間專業人士來運作出專業的音樂場館文化;而因為要『專業』,我認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具體地『實事求是』。
點出問題,不是要『製造』問題,而是要『解決』問題!如果主場館沒有建置『舞台』,我們就從這樣的『開放空間』來思考『臨時性舞台』搭建的一切周邊支援吧!我們以營運團隊的角色,會與未來執行演出節目的各個主辦單位建立起從收費機制到場館配合等等更具有彈性的合作條件、關係;也因為場館特性,以及未來音樂展演的發展趨勢,在節目的引進,也期許更多可能的跨界結合 (僅以傑出的舞台設計師 – 黎仕祺先生專訪文章裡的實際舞台設計,做為一個示意的概念: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3242 ) – 畢竟,定性一座場館的調性,不純然只是從建築物的硬體條件而已,相反的,所有在這個場館裡的每一種類型、每一位藝術家通力合作的印記,才是這座場館真正的價值。
然後交給時間去醞釀。
然後給時代一個說法。
--------------------------------------------------------
後記1.
由於『高流』還在工程後期的點驗階段,我沒有資格將場館的任何實景,以個人的身份提早對外揭露;因此本文所引用的一切資料,都是網路上的公開資訊。在此,特別對刊頭相片做簡單的說明:
Pic 01~『高流』所屬的『LIVE WAREHOUSE』舞台空景圖。
Pic 02~珍珠貝蚌,用以示意『高流』主場館的形制。
Pic 03~『高流』主建築正面結構 Autocad 圖檔,以解釋『後舞台』開口的位置。
Pic 04~黎仕祺先生專訪文中截圖,用以展示舞台實際的魅力。
Pic 05~同一座舞台,由黎先生手作的舞台示意模型。
Pic 06/07~黎先生所設計打造的『戴佩妮 – 賊 – 巡迴演唱會』舞台;我很榮幸是工作團隊的一員。
後記2.
『舞台』?那只是這座建物的問題之一,而已~
比較起『硬體』,還有更基本的『行政法人法』,才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問題。
哪裡 可以 印 b3 在 王大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似乎就是新冠疫情這7個月來,我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的,目前終於有人有此論述了:
【Yahoo論壇/陳述恩】你知道蔡蘇政府正在用三倍券侵犯你的人權嗎?
標題不是危言聳聽,是現在正在進行式。而且侵害的範圍與規模正隨著國人到處預購、領取三倍券,而持續擴大。
......《全民健康保險法》中授權政府製發的全民健康保險憑證(即健保卡),是用來作為參加全民健康保險的憑證,並憑此證獲得各種醫療服務以及紀錄使用的證明文件。雖然新式的晶片卡都有儲存資料的功能,才有衍伸出「不得存放非供醫療使用目的及與保險對象接受本保險醫療服務無關之內容」(《全民健康保險保險憑證製發及存取資料管理辦法》第2條)的問題,但其實資料放哪裡不是問題主軸。最大的問題是,有國民身分、居留身分就有健保納保資格,才能領取健保卡,但不能因此就推導出健保卡可以拿來作為與醫療無關的用途。
說白了,經濟部主導的振興經濟三倍券到底和健保醫療有什麼關係?
把帶有數位晶片的健保卡提升到甚至取代身分證的地位,這根本已經遠遠「跳脫」健保卡原有的法律地位。不只是違規,更是直接違法。
政府未經人民同意即大規模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模式大數據,更恐怖的還在後頭。
照道理來說,三倍券的領取資格連結在國民資格(身分證)及外國人居留資格(居留證)。換言之, 2009年馬政府消費券用類似返鄉投票的方式,從戶籍地(區公所)領取票券或領取通知即解決所有的發放程序。但缺點是,因為馬英九的消費券除了有使用期限外,票券等同現金,使用毫無限制,夜市攤販拿到消費券也可以拿回去付自己家的買菜錢,也就是說,政府無法追蹤每一筆消費券所連結的消費人口、消費地點、消費模式。
反之,但由蘇貞昌院長和唐鳳政委主導的三倍券,之所以要捨簡從繁,先用疫情期間口罩實名制的玩法,要人們先拿健保卡去各大超商預訂後,再去正面、負面表列使用限制,以及拚命加碼綁定數位支付的「甜頭」,這中間整合、蒐集國人居住、遷徙、消費行為等「大數據」的企圖,根本是司馬昭之心。
因為三倍券被設計成要先「預購」才能再去「領取」的兩階段措施,而且領取地點不是各地區公所,而是在全國各地四大超商及郵局,絕大部分的人們就只會選在離自己生活最便捷的超商或郵局領取這個政府發的「小確幸」。只要三倍券發放系統背後有防止重複領取的勾稽機制(在A超商領取後就不能在B超商領取),政府就能透過這人領取三倍券的店家,去統計出過去一直無法精準統計的「全國人口國內移動」(戶籍與實際居住地差異)大數據。
也就是說過去無法精算的各種北漂、南漂、東漂、西漂的人數,將隨著這次三倍券的發放而精準地浮出檯面。比如說,一個戶籍設在屏東恆春的年輕人,到臺北市信義區工作,在旁邊的新北市的中和區景X里租屋,除非租屋的租金有列入報稅,否則政府過去只能從報稅紀錄中得知這人戶籍在恆春、工作(給薪)單位在臺北市。但只要這個恆春人在中和景X里的某7-11統一超商領取了三倍券,政府後台的查核系統就能勾稽出生活實際居住地與戶籍地相異的人口總數、年齡、性別分佈等等各種人口統計資訊,而且將會精準統計到不同的街區或鄰里。
更有甚者,因為三倍券只能領一次,政府將透過計算不同超商或郵局領券的人數,統計出各地實際居住的人群特徵(數量、年齡、性別、已婚、未婚、設籍本市或戶籍在外地),甚至可以藉由四大超商的統計,估算出四大超商的人流市佔比率,還可以交叉比對出什麼特徵的人群(年齡、性別)偏好去小七、全家等等大數據資訊。
更不要說,平常連法院都不能隨隨便便調取到人們一般的信用卡消費紀錄,這次那些綁定數位支付、信用卡支付的人,政府可以為了查核你本月有無合格消費滿三千的名義,直接把眼睛伸進你當月的消費帳單細目中,儘管這可能不是那人一個月的全部消費紀錄,但對消費行為、對象、時機等數據的「追蹤效果」絕對比紙本三倍券還強。
不只是最蠢政策,而且是最不善良的政策
三倍券正要上路,到底能拯救多少經濟、幫助多少國內GDP,大家都還在吵。
筆者非經濟專長,只知道人們的各種隱私資訊正隨著人們自發、主動地到處預訂、購買三倍券而如水銀瀉地般,大量湧入政府的口袋。
總之,靠著「誘使」人們透過健保卡到超商郵局領取三倍券之名,政府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蒐集全國人民人口遷徙、消費行為調查之實,連立場絕對不是「藍色的」台灣人權促進會,也於5月發出聲明稿,指摘拿健保卡在超商領振興券是政府違法並出賣人民個資。
三倍券到底還沒救到經濟,先花12億大錢印三倍券,只能說這是「最蠢政策」。而擺在眼前這個大規模「情蒐」自己百姓的政府,我們實在很難說這是個善良的政策。
https://tw.news.yahoo.com/-yahoo%E8%AB%96%E5%A3%87%E9%99%B3%E8%BF%B0%E6%81%A9%E4%BD%A0%E7%9F%A5%E9%81%93%E8%94%A1%E8%98%87%E6%94%BF%E5%BA%9C%E6%AD%A3%E5%9C%A8%E7%94%A8%E4%B8%89%E5%80%8D%E5%88%B8%E4%BE%B5%E7%8A%AF%E4%BD%A0%E7%9A%84%E4%BA%BA%E6%AC%8A%E5%97%8E-230016692.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0dy5uZXdzLnlhaG9v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LQg0IekmuTKbU5hdtgF0BRrkTPjhnniusNz1xXsU07lly66q1AtqoX8z-__FmfoxGxMsBP-Sz0Skcy156-vxx8tJckSWM53Ysfzc16agomMi9b5Y8MDlJQ5yFleo7mDPRfoAbFapoaHkrts6l5SPHyhpfsSibyplKwFgROB-SZW
1:18:00斗內乾爹鰻魚問:大師會領新型三倍卷嗎?看到很多朋友要去領了,但很怕有資安疑慮,您看法如何?
1:22:00 嚇死人的健保卡貓膩!你的器官還是你的嗎?
https://youtu.be/MqtQXdAucnY
34:40 為何三倍券那麼複雜,就是要推(數位版)
41:00 所以到底是「有疫情後」才讓「AI變革加速」;還是剛好相反?Who knows?
https://youtu.be/-X82ClK1nYs
哪裡 可以 印 b3 在 LILLIAN.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馬爾他的行程是這邊訂的:https://www.wandermalta1.com
我離開馬爾他之前安排了三天跟著他們走了馬爾他交通麻煩但是必去的景點如:哥佐島/姆迪納古城等地,有專車接送還有地陪推薦道地餐廳&秘境❤️如果是自己搭公車或是搭船去的話交通單趟就可以花掉兩個小時左右了吧!真心推這間華人地接社!
這天真的超級開心,因為清晨偷偷搬出了讓我覺得壓力很大的寄宿家庭,雖然因為我私自搬出去後面又鬧了一波,但我這次的贊助代辦 ”Study DIY 自助家遊學網“ 真的太讓人感動了,不但不反對我私自搬出去(會給他們帶來一些麻煩,學校跟轟媽方面等等)也願意補貼我額外多出來的住宿費用,但搬出來真的好開心啊!(我真的是很有禮貌的學生,我不認為我是那種會讓寄宿家庭很反感的人,真的是因為很多事情所以我決定趁家裡沒人的時候火速搬出去外面飯店,後面有空會拍影片跟大家討論我遇到寄宿家庭的問題),搬出來之後加上這天回到一年多前在美國舊金山進修過商英的EC在馬爾他的分校(目前是淡季但也有三百個學生左右!真的可以交到很多世界各地的好噴友),就這麼剛好當時在舊金山EC的日本學生經理Mayu桑也剛到馬爾他EC工作!在異地見到朋友真的超級開心~加上EC老闆跟我聊了很多還幫忙介紹學校~帶我進教室參觀(看帥哥?),最後甚至拿了一杯拿鐵給我!拜託不管你要去世界各地哪裡遊學!只要當地有EC分校!我一定大推EC!超級有人情味而且教育制度跟系統真的都很完善!這天因為很早起搬家+回母校耗費很多體力XD下午跟著Access To Malta在地旅行社去了瓦萊塔放空,旅社又帶我去吃了一間當地人最愛的小餐廳(真的滿小的),結果天殺的真的超級好吃!我雖然不挑食但這真的也太好吃了!!!原本疲累跟壓力大的搬家再回到EC跟吃到瓦萊塔超好吃西西里餐廳之後今天變成我在馬爾他最完美的一天❤️
🔶 本次英國馬爾他遊學代辦:Study DIY 自助家遊學網 https://www.study-diy.com.tw
🔶 我有寫馬爾他遊學的詳細文呦~(歐洲遊學)部落格文章~https://lillianmin019.pixnet.net/blog/post/403965923-%E6%AD%90%E6%B4%B2%E9%A6%AC%E7%88%BE%E4%BB%96%E9%81%8A%E5%AD%B8%EF%BD%9C%E5%88%B0%E6%AD%90%E6%B4%B2%E7%89%88%E7%9A%84%E8%8F%B2%E5%BE%8B%E8%B3%93%E5%AD%B8%E8%8B%B1%E6%96%87%E5%90%A7%EF%BC%81%E5%8F%83%E8%A7%80EC%20Malta%E9%A6%AC%E7%88%BE%E4%BB%96%EF%BC%8B%E8%AA%B2%E5%BE%8C%E7%9A%84%E9%A6%96%E9%83%BD%E7%93%A6%E8%90%8A%E5%A1%94%E7%BE%8E%E9%A3%9F%E6%97%85%E8%A1%8C%EF%BC%81%E9%81%8A%E5%AD%B8%E4%BB%A3%E8%BE%A6%EF%BC%9AStudy%20DIY%20%E8%87%AA%E5%8A%A9%E5%AE%B6%E9%81%8A%E5%AD%B8%E7%B6%B2
🔶 本次強悍的歐洲行李箱品牌:希梵(百貨專櫃品牌)
希梵行李箱官網:fh-bags.com.tw
希梵行李箱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L.Bags/
🔶 歐洲鐵路火車高鐵票券:飛達旅遊 http://bit.ly/2SwHwX2
( 折扣碼:LILLIANM省6歐開票手續費用 )
歐洲 31 國火車通行證:http://bit.ly/2StDgrl (歐鐵搭到飽通行證)
全歐12G電話/網卡:http://bit.ly/2Sq9unq (全歐通話3000分鐘)
🔶 本次歐洲行穿搭: SHEIN
台灣站: http://bit.ly/2Eam9bk
國際站: https://goo.gl/XpB7uS
折扣碼:Q2Lillian200(满NT$1599折現NT$200,到6/30)
本次帶到歐洲的SHEIN服飾:
(本片)SHEIN 酒紅厚高領毛衣 http://bit.ly/2X0WIiI
我的歐洲睡衣(深藍絨毛運動套裝):http://bit.ly/2QuDLVe
黑色高領毛衣:http://bit.ly/2PdVqMb
SHEIN 紅白燈籠袖薄毛衣 http://bit.ly/2BACoeQ
SHEIN 白色袖條紋拼接大學 http://bit.ly/2BBHRSJ
SHEIN 深灰套頭高領 http://bit.ly/2GpRpo7
SHEIN 海軍藍紅白條紋T http://bit.ly/2UZdAEU
SHEIN 卡其色高領人造毛皮高領 http://bit.ly/2EclftO
SHEIN 白色紅藍條紋高領 http://bit.ly/2IgFNFz
SHEIN 酒紅字母印花連帽衫 http://bit.ly/2Gqdu5L
SHEIN 黑色前開襟氣質毛衣外套 http://bit.ly/2UZXBpY
SHEIN 綠色厚高領毛衣 http://bit.ly/2TNy9nm
🔶 我的髮型設計師:A’mour文山店的Tony( Line : boy00622 )
FB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amour7hairsalon/
🔶 * BGM
---------------------------------------------------------
Most of my BGM is from NCS, Concordia Recordings, FreeMusicWave & SkyBlew :
NCS:https://www.youtube.com/user/NoCopyrightSounds/videos?disable_polymer=1
Concordia Recordings:https://www.youtube.com/user/concordiarecordings/videos
FreeMusicWave:https://www.youtube.com/user/freemusicwave/videos
SkyBlew : https://soundcloud.com/SkyBlewMusic
---------------------------------------------------------
🔶 FIND ME HERE: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illian.MandTheTaiwaneseTheMalaysian/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illianmin_/
◎Business合作邀約請至妮妮 : niny598@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