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利率超過8.6%!中鋼大賺
國內用鋼需求強勁、鋼鐵盤價如第三季季盤及外銷盤仍維持漲勢,預期2021年第四季(9~12月)中鋼9月月盤價重回漲勢,雖近期鐵礦砂價格回落,在煤價大幅走升下鋼價仍有支撐,鋼價穩居高檔帶動鋼廠維持良好獲利表現。中鋼股利分配案將提送111年股東常會承認,股東常會預計於6月17日上午9時,在高雄市小港區中鋼路1號舉行。
中國鋼鐵公司(簡稱中鋼)
是臺灣最大的鋼鐵企業,為十大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由中華民國政府出資成立,現為民營企業,但中華民國經濟部保留20%持股。其中鋼集團總部大樓位於高雄市前鎮區成功二路88號,總公司與主要工廠則位於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其擁有臺灣規模最大的煉鋼廠,且是臺灣設有高爐的一貫作業鋼鐵廠之一。2005年為世界排名第19大鋼鐵業者,2013年為第26名,2017年全球排名第22
創建歷程
1960年代後期,為了減少臺灣對外國鋼鐵產品進口的依賴,
並加強鋼鐵製造的品質,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決定興建一座一貫作業鋼鐵廠,
並於1968年成立了籌備處,1971年12月3日正式成立。
之後,中鋼先後與許多其他已開發國家的鋼鐵公司合作,
包括奧地利聯合鋼鐵(Voestalpine)、德國克魯伯(KRUPP)等。
不過在建廠時期,中鋼總經理趙耀東發現歐洲廠商對相關設備有聯合抬價與綁標的證據,
因此最後取消與歐洲廠商合作,轉向與美國鋼鐵公司提供貸款與技術支援。
1970年代,由於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全球不景氣,
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十大建設,並將中鋼列入其中。
1974年12月,公司股票於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1977年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開始進入生產階段,並將產品運往日本,
展開第一次的外銷;而原先屬於民營公司的中鋼,也在政府的出資下轉變成為國營企業。
1982年,第二階段擴建完成。
1983年,中鋼成為國際鋼鐵協會(IISI)理事。
1985年2月,中鋼承接臺灣鋁業公司部分生產設備,為中鋼鋁業的前身。
1989年後,中鋼逐漸釋出政府持有股份;1995年4月12日,
中鋼再度成為民營企業。到了1997年,中鋼第四階段的擴建工程才結束。
2001年11月19日,中鋼併購臺灣機械公司製造廠及其總公司。